在群晖NAS上搭建Waline评论系统

由于懒得一步一步截图介绍制作傻瓜教程,本文只提供搭建过程中关键步骤参考的文档或教程: Waline服务端直接采用Docker部署(群晖Container Manager)方式,具体参见: https://waline.js.org/guide/deploy/vps.html 在群晖Container Manager的镜像仓库中搜索安装lizheming/waline镜像即可。 安装时的环境变量设置可以参照: https://waline.js.org/reference/server/env.html 数据库采用MySQL,在群晖套件中心中安装MariaDB 10和phpMyAdmin程序即可,可以参考: https://post.smzdm.com/p/admx9k5n/ 安装Docker版Waline服务端时数据库部分相关设置参见: https://waline.js.org/guide/database.html#mysql 在服务端和数据库部署好之后,关键是如何实现公网访问。如果宽带运营商同时分配了公网IPv4和IPv6就相对简单,可以继续在Docker中安装jeessy/ddns-go实现域名的动态DNS解析,这方面的教程网上有很多,不再赘述。(需要有自己的域名。) 配置好DDNS后,可以继续签发免费SSL证书,我参考的是acme.sh的官方文档和另外一个教程: https://github.com/acmesh-official/acme.sh/wiki/Synology-NAS-Guide https://blog.zakikun.com/archives/80.html 配置完SSL证书后,结合群晖自带的反向代理功能,就可以使用自己的域名实现外网访问Waline服务。当然,由于是家庭宽带,即使是HTTPS访问也无法使用443端口,需要设置其它的端口,记得在群晖防火墙中放行,路由器也需要设置好端口转发。 但如果宽带运营商并没有分配公网IPv4(公网IPv6现在一般都很容易获得),以上直接通过DDNS+端口转发的方案,对于没有IPv6环境的纯IPv4访问者来说就无法访问了,这也是我最近遇到的情况(ChinaUnicom坑爹),网站评论挂了一个月左右都没发现。 于是又搜索找到了以下解决方案,借助一个叫做Lucky的工具,还挺方便的: 【NAS远程访问教程】只有IPv6公网,如何实现IPv4+IPv6双栈访问? 当然Lucky的功能非常强大,除了以上链接中描述的方式外,想要实现内网穿透的话还有其它姿势可以选择,包括STUN内网穿透、CF Tunnel等等。 按照以上教程操作后,就实现了NAS无公网IPv4时也能向外提供IPv4+IPv6双栈访问的体验,美中不足的是该方案其实是通过CloudFlare中转了一道,因此Waline后台就无法获取到评论者的真实IP了,并且对部分区域的访问速度可能也不够友好,但暂时还未找到更好的办法,只要能先用起来就知足了。 Update: 文中第7点中提到的问题,评论区中@DrPika提供了一个更为优雅的解决办法,个人试验了一下感觉不错,于是目前就先这么跑着吧。

2025/9/12
articleCard.readMore

年更

在事实上而非口头上的人到中年之后,似乎年更都已经成为了奢侈。也就是趁着这短暂而宝贵的暑假,在处理着各种琐事之余,能够腾出手来再捅咕几下这片拥有着悠久历史,惨淡现状和灰暗未来的互联网坟场。 想要找出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这一年的时间并不容易,时而光阴似箭,时而度日如年。说乏善可陈总有些夸张,但岁月静好就已是最大的渴望。虽然这把年纪肯定不能算是大好青春了,但一个奔四的中登本应正在享受阖家欢乐,至少也在忙着养家糊口,但我却深深地对周遭感到无望——许多不便明说的,让我们进入了历史的垃圾时间。 最近发现腾讯云CDN的流量和账单总有异常的增长,而我这半死不活的破站的访问量根本不足以超出免费的额度,查看了后台发现来自江苏的请求最多,日志中全是机器人爬虫在不停地访问网站的图标和头像等静态资源来消耗流量。由于实在懒得跟黑恶势力做斗争,就索性从CDN直接切换到了EdgeOne。腾讯云的EdgeOne最近宣传很火,号称要对标互联网菩萨CloudFlare,还有免费套餐可以用(当然以腾讯的尿性,免费能持续多久尚未可知),那就暂且得薅且薅吧。 在轻微折腾了一下网站位置的同时,又顺手把Waline评论系统的数据库也迁移回了自家的NAS,这是因为实在忍受不了LeanCloud(国内版)缓慢的加载节奏了,它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作者输出和群众捧场的热情。这样一来,Waline的服务端和数据库就都位于NAS上了,虽然稳定性和可靠性无从保证,但访问速度应该能爽快不少——至少对我自己来说。那何不先让一部分人自嗨起来,至于以后能不能实现共同嗨,亦就不是现今应该计划的了。

2025/7/27
articleCard.readMore

签到

此篇日志仅为说明老夫还健在。又是近一年的躺平和摆烂。不知是被生活磨平了棱角,还是乏善可陈的周遭让人互联网ED,总之逐渐失去了所有表达的欲望,坚定地认为只要能不吝于续费域名,就已是最大的坚持了。自我阉割码字能力的同时也就忽略了对其他网友的走访,不知道其他朋友们的创作动力何如?我想应该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罢——随着如此古老的内容形式的日渐式微,加之以愈发二元的网络意识形态,也许大家都在慢慢归于平淡,终于沉默。现在仅敢奢望的是,让这片遗迹能尽可能长久地留存于虚拟世界的某个角落,不要消失于违反法律法规。写到这里,让我突然想起了“冥王星上的人类博物馆”,看似能纪念永恒久远,终究逃不过被二维化的命运洪流。

2024/7/6
articleCard.readMore

冒泡

白驹过隙,乌飞兔走,转眼间已经一年多没有更新过了。并不是没有时间,似乎更主要的是没有心情——中年人的闲暇时光宁可更多地用来躺平和思考人生。其实人生也没什么好思考的,逐渐遵从宿命的我早已不再属于那些相信努力就可以改善人生的少数群体了。这种论调多少有点过于摆烂,实际情况应该更接近于努力不一定有用,但不努力肯定更完蛋?世间的道理都会告诉我们,想要获得被眷顾的未来,自我奋斗必不可少,但考虑到历史的行程,都是螳臂当车。因此,也就没有动力去搏那一点比彩票略高的可能性了,激荡或者平庸,都是短短一生。惟一的心愿是能做一个随便的人——随波逐流,便宜行事。

2023/8/12
articleCard.readMore

新的开始

在家躺尸了大半年之后,终于入职了新单位。其实从去年夏天萌生退意开始,已经度过了几乎一年的闲散生活,快相当于一个Gap Year了,然而并没有真正的Gap Year去旅行、实践、志愿工作那样充实和有意义,最多只能神游梦乡,纯属休养生息。尽管二线城市的生活节奏缓和了不少,不再有身在北深时那样的紧迫和焦虑感——其实说实话那时也是混日子还心安理得——但新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内卷依然会或多或少地存在,这让擅于躺平且已快躺废的我还是有点发慌,不知将面临何种挑战,也不知是否还能让老迈的身体和心态焕发新的动力,去应付险恶的人际社会,迎接似狗的中年生活,哪怕唯唯诺诺,苟且偷生,但求别误人子弟,贻笑大方。 最近腾讯云CloudBase改变了计费方式,把按量付费改成了包月套餐,这将会显著增加Waline评论系统的使用成本,虽然并不是负担不起,但我还是选择拒绝被对韭当割,将白嫖进行到底,于是将Waline迁移部署至Vercel托管平台,数据存储也就此换到了LeanCloud国际版。

2022/7/7
articleCard.readMore

杂谈II

最近又心血来潮地捣鼓起了网站的边边角角,无所事事地增删了一点细节,还一反常态地主动去拜访了不少其他的博客。在我游手好闲的过程当中,发现以记录生活为主的独立博客真是一个很小的圈子,因为对于我这种甚少与人互动的孤岛型网民来说,都总能在陌生的站点看到几张熟悉的面孔,这让我突然想起了一个辣眼的表情包——网络一线牵,珍惜这段缘…… 还有一些从前常去的属地都已访问不到,有的过期了域名,有的停止了更新,有的迟迟连接不上,有的跳转博彩信息。仅我这少得可怜的几个友情链接里,便有三分之一已无法点开,所以不得不暂时移去。在那些停止更新的博客中,我发现热情和产出最旺盛的时期大多集中在2015~2017年左右,然后逐渐停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许那时大家都还年轻,兴趣盎然,常写常新,然后伴着年龄的增长,曾经的爱好被琐碎的生活磨去了激情,只剩下印记。当然,它们还依然存在于互联网的某个角落中延续生命,也算是一种价值,同样值得尊敬。 我还发现,大多数具有一定沉淀的独立博客里面似乎都会有一段关于折腾各种博客系统、托管方式或是主题模板的回忆,包括我在内。然而随着逐渐成长和成熟,最后都殊途同归,意识到内容终究是大于形式,从而选定一条最为简便和稳定的道路,所谓大道至简,返璞归真。

2022/5/14
articleCard.readMore

这个世界会好吗

[00:14.20]妈妈,他们抛弃了我[00:21.23]像歌唱一样抛弃了我[00:27.80]妈妈,我是多么爱你[00:34.96]当你沉默的时候我爱你[00:41.27]只是那些猛烈的情绪[00:48.24]在睡不着的时候折磨着我[00:55.32]我的早已死去的父亲[01:02.28]在没有星星的夜晚看着你[01:09.67]妈妈,我会在夏天开放吗[01:17.10]像你曾经的容颜那样[01:23.80]妈妈,这种失落会持久吗[01:31.49]这个世界会好吗[01:38.16]忘记一些隐秘的委屈[01:45.23]在回头观望的时候迷失了自己[01:52.33]我的正在老去的身体[01:59.47]从某一点开始就在渐渐逝去[02:05.86]妈妈我爱你[02:35.01]妈妈,我居然爱上了她[02:41.98]像歌唱一样就爱上了她[02:49.37]妈妈,当你又回首一切[02:56.43]这个世界会好吗[04:03.33]我是多么恨你[04:08.64]当我歌唱的时候 我恨你 var ap = new APlayer({ element: document.getElementById("aplayer-VtYwffgs"), narrow: false, autoplay: false, showlrc: 2, music: { title: "这个世界会好吗", author: "李志", url: "/music/better_world.mp3", pic: "/emotion/will-the-world-get-better/Cover.jpg", lrc: "better_world.lrc" } }); window.aplayers || (window.aplayers = []); window.aplayers.push(ap); 在接近两个月的封闭生活之后,已然达到麻木不仁的状态。刚刚解封时能够开车出门放风的欣喜转瞬即逝,因为发现去无可去,恍如隔世,接踵而来的是一如既往的百无聊赖,懒散怠工。感觉是否解封已与我不太相关,城市暂停也罢瘫痪也罢,能做的就只是冷眼旁观,旁观各种新闻发布,谣言弥漫,官方辟谣再亲手打脸。两年多以前疫情刚开始传播的那个下午,怎么也不会想到直到2022年,魔幻现实主义的注解还在这片土地上被一再印证,无可辩驳。 最近心血来潮又想听回南京市民李先生的歌,发现居然需要比较野蛮的途径才能实现这个需求了,无奈只好从Google Drive下载FLAC再转换成Apple Loseless后导入手机,就当支持一下盗版吧。在这个母亲节的日子里,似乎这篇歌词还显得有点应景了。 继上次迁移评论数据到Waline时全人工给评论者添加邮箱地址之后,这两天又做了一个更为蛋疼的操作——手动用Emoji表情替换了多说时代的评论中遗留的那些无法显示的表情图标,顺便将早期日志里早已失效的虾米音乐链接替换成了网抑云(可见有多闲得发慌)。再次翻看到那些古老的日志,有许多曾经熟悉的面孔的留言,而他们应该再也不会出现在这里了。反而是几位千里姻缘一线牵的网友博主,从古至今地依然活跃在眼前,从未消失过,算是莫大的欣慰。新版本的Waline支持了根据用户评论数量设定等级标识的小彩蛋,于是我绞尽脑汁,最终根据中学时迷恋的NBA Live系列游戏,设定了Starter、Pro、All-Star和Superstar四个等级,藉此来缅怀一波中二少年的青春。

2022/5/8
articleCard.readMore

无处可逃

已经是被禁足的第14天了,然而解封依然遥遥无期。在3月11日回到家的那个下午,怎么也想不到那竟是最后一次出门,这是国内自初代病毒席卷武汉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爆发了。两年前就开始被各种大小疫情袭扰生活的我们,至今依然受此困扰,甚至还变本加厉地身处漩涡的中心,仿佛世界停滞时光倒流,可是无情的时间又怎么可能停止流逝,它已让我的精神和身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一天天衰老。 这种百无聊赖的生活着实难熬,意志被消磨,耐心被透支。在经历了起初几天放飞自我完全躺平的愉悦之后,接踵而来的是懒散消沉,食欲下降,辗转反侧,渴望自由,甚至开始忧国忧民,担心起经济衰退,民生多艰。然而却只能按捺自己,泯灭人性,最终无处可逃。

2022/3/25
articleCard.readMore

新年II

壬寅虎年的除夕,我在一座海滨城市边缘并不滨海的一座村庄里,百无聊赖地写下这些文字。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今年的农历腊月只有廿九没有三十,略显突然地就又要辞旧迎新了。 其实一年中的每一天对特定的人来说都是特别的日子,任何一个日期都会是某些人的生日、忌日或者各种各样的纪念日。我忽然想起中学时代同学朋友之间经常都会相互记住对方的生日,并以此作为坚固友谊的表证,然后这种习惯一度延续到大学,天南海北也没有阻挡适逢其时地短信或电话的祝福。然而一晃多年以后,尽管许多人的生日都还记忆在心,甚至手机上的生日管家APP还会在准确的时间弹出提醒,但我们却都懒于在微信中打开一个新的对话窗口了。这样的过程是如此自然,如同我们平淡的生活,欲抑先扬,殊途同归。 清晨一场大雪降临。虽然慢慢听也听不到雪落下的声音,但偌大的雪花真实而肆意,继续渲染着这片土地的寒冷和肃杀。最终我绞尽脑汁,攒出了两句蹩脚的新年祝福: 旧岁将逝,尚期岁岁平安欢喜; 新年伊始,此愿事事如意顺心。

2022/1/31
articleCard.readMore

更换Disqus评论系统至Waline

没想到2022年的第一篇日志是这样的内容。在忠心耿耿地隔墙使用了Disqus评论系统好几年之后,终于心血来潮打算换一个对国内访客更为友好的评论系统了,之前Disqus的门槛对普通网友来说属实有点高。调查了解了一圈之后发现静态博客用Valine系(包括Valine,Mini-Valine和Waline等)的评论系统较为主流,因此最终选定了Waline:一是由于支持的部署平台较多;二是因为作者的更新维护目前还很活跃(在此要感谢主要作者怡红公子大佬的倾情奉献和无私帮助);三是官方提供了很方便的数据迁移工具。最终我将其部署在了腾讯云的CloudBase,再加上Hexo网页托管在他家的CDN+COS,相当于良心云全家桶…… 决定更换之后便着手操作,最令人难受的是现在Disqus导出的数据中不包括Email地址了,这就势必导致迁移后将无法显示所有评论者的Gravatar头像。想起了当年从多说迁移到Disqus时就曾经丢失过一些信息,而现在面临的可能又会是一次大舍弃。于是不肯就此妥协的我开始手动改写导出的包含2000多条评论的数据文件,将一些相熟或经常评论的老朋友的Email地址一一添加了进去,而Email地址则来源于从躺尸于邮箱中很久的多说导出数据中检索,甚至是自行去评论者的主页或互联网上寻找,着实是非常蛋疼的办法和不小的工作量。然而在不断搜索和翻找的过程中,也顺便浏览了几乎所有从前的文章和评论。翻阅着十多年来的点滴记录,当时的心情仍历历在目,许多往事又浮上心头,还有一些在生命中出现又远去的过客面孔。此去经年,物是人非,愿所有人一切都好。新年快乐。 PS: 如果你曾多次在本站评论,可以继续在此留言,我很乐意在后台数据中为之前出现过的昵称补上邮箱以显示Libravatar/Gravatar头像。

2022/1/25
articleCard.readMore

活在当下

这是一个很俗气的标题。一场小酌之后失眠了好几个小时。静静地躺在黑夜中思绪翻飞,想起了那句“清醒的人最荒唐”,于是又听了遍这首曾经一时滥大街的《消愁》,当时觉得只是个旋律简单抓耳、歌词故弄玄虚的口水歌,没想到多年之后再次回放,竟觉得有些理解了其中的味道,不知是应感到欣慰还是无奈。明天和过往,自由和死亡,何必念念不忘,总是潦草收场。 半梦半醒之间,东拼西凑出了几个矫情的句子,大梦初醒便记录了下来:勿沉湎于过往,毕竟年华似水,皆已尘埃落定;不寄望以未来,因果循环报应,终将亲自面临;愿自省在当下,一言一行之间,但求无愧于心。

2021/12/13
articleCard.readMore

一点感谢

这是一年中最普通的一天,如果非要找出什么特别的话,可能正巧是西方的感恩节,同时我也又衰老了一周岁。近几年愈发感觉到时光飞逝,似乎什么都还没做就又到了下一个相同的日期,也许长期的碌碌无为确实会让时间更为轻易地流走。唯一欣慰的是连续两年的今天都有同样的爱人相伴,感谢世界没再让我频繁去感受物是人非。 对我而言今年是变化多端的一年。从反复无常的心生退意,到现在目标显得渐渐清晰,其中大概经历了不少迷茫失意和自我怀疑。感谢混吃等死的蹉跎岁月,造就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消极心态,使我面对一切都可以随势随缘,听天由命。即将离开生活了十多年的城市,纵有些习惯已久的惰性,但并没有很多不舍,因为这次是自己所求,去更遥远更寒冷的地方,过更安稳更温暖的生活。

2021/11/25
articleCard.readMore

活着而已

大半年没有任何动静,平淡而消沉地惶惶不可终日。混吃等死四年多,有可能即将面对人生的又一次十字路口,思量再三,发现终归是凡夫俗子一介草民,个人的选择终究会湮没在历史的进程中,索性随波逐流,逃离现场,美其名曰无欲无求,人各有志。 越来越多的故人失去联系,偶尔能在朋友圈看到一丝身影时,竟恍如隔世,冥冥之中觉得自己正一步一步走向荒原,走向孤冢。近日时常会有算命的想法,也许是愈发感觉到天机命途,不由我定,惟一能做的就只是,活着而已。

2021/7/8
articleCard.readMore

人到中年

2021年的第一篇日志,比以往时候来得要早一些。近日十分不饱和的工作内容,给予了我充分的摸鱼时间,得以各种填坑和更新。跟两年前的年关相似,又处在了一个变化的当口,只不过现在的心态愈发淡然,天命有归,随波逐流。 据说杂乱而细密的掌纹预示着操心的命,最近几年深有体会——有时睡前会思虑良久,辗转反侧,竟导致睡眠短浅,醒后回想无非是杞人忧天,倒不如抛之脑后,没心没肺地做个美梦。不知道这样的心境是否会影响阳寿,只希望上天对我在头发逃离和变白的速度方面能够施以仁慈。 大概半个月左右去理一次发。通常会跟托尼老师强调要把边上剃到最短,这是因为我很享受电推剪紧贴着两鬓和后脑勺刮上刮下的感觉,也不知是何原因,难道是误把它当作胡须,想要通过这样的刺激手段,使其生长得愈发迅速和茂盛?突然感到了一丝人到中年的悲凉……

2021/1/4
articleCard.readMore

一点告别

二零二零年的最后一天。这是一个多舛的年份,值得铭记,也跑得飞快。年初时在家足不出户的画面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就要匆匆告别,马不停蹄地奔入下一年继续消耗生命。经过近乎停滞的春季,熬过缓步复苏的夏天,体验完报复性消费的秋日,轮回至如履薄冰的严寒。 日子一天天地混,年纪一岁岁地长,稳如老狗的心态也在逐渐开始发慌。看着身边的同龄人们或其乐融融家庭美满,或遇人不淑一地鸡毛,内心也是时而祝福羡慕,时而自顾自爽。然而一向对世界充满悲观的我,总是无法相信幸福的长久,以为生活更多的是苦难,颠沛流离,随遇而安。 对我来说明年依然是充满未知的——可能会兢兢业业南下打工,也许会恋恋不舍故地重游,甚至会自暴自弃回乡自首。无论如何,先让我享受完眼下片刻的空虚,以及三天好吃懒做的时光。暂别,每个生命中的过客;再见,又一个似水流年。

2020/12/31
articleCard.readMore

岁末IV

最近来到寨都后夜生活极其无聊,难得买了几本闲书打发时光,比如班宇的小说集《逍遥游》,简练无华的文字讲述着日常生活的肌理,经常可见的东北方言常使我会心一笑,普通的情节在平淡无奇中发展,却总是来到一个个神奇而抽象的结局,不由得让人停驻片刻,回味悠长。看来多年不开卷的我,的确很容易被文字之奇妙而满足。 时光飞逝,转眼又到了年底。再一次小半年毫无输出,甚至开始怀疑这里存在的意义。但以我恋旧的程度是不会舍得让这些积年累月的记录就此消失的,宁愿每年续费直至坟头长草。翻看归档发现,在2011-2015期间,经常在每年的最后一天矫情一番,或回顾过往,或自怜自艾,或展望未来,或不切实际。不禁感叹,那时的我思绪是何其丰富,表达欲望是何其旺盛。真是不再年轻了。 想起一位朋友,在每年农历新年的第一天,都会用心创作一段质量上乘的文案,做成精美的卡片截图发给我们。文字中从来没有大同小异的新春祝福,但却诚恳自如,充满希望。因此总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没有这样的本事,能做到的顶多是在一些特殊的时间点,自言自语地在这里留下一点痕迹,至少能作为老年痴呆以后找回些记忆的根据。 新的一年,在慌乱里我们依旧秉持希望。愿你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依然有充分的单纯去信仰。

2020/12/28
articleCard.readMore

半年志III

一个无眠的夜晚,上一次如此这般大概已是大半年之前。人过三十,已经越来越经不起如此消耗,但无奈有时总有些耿耿于怀让人在深夜中保持清醒,亦或纯属故意地想挑战极限,花样作死。一度以为自己早已是铁石心肠,百毒不侵,然而只是略微的心弦波动,便发觉终究是人非梦,总有些真笑亦有真痛,更遑论波澜壮阔。 转眼间又是半年过去,被困在这座都市许久,身边的过客擦肩而过,内心的坚守摇摇欲堕,不再有闲情逸致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更多的心态是得过且过,随风而逝。近日常有往事历历浮上心头,那些快乐或痛苦的瞬间虽然也会刹那间揪心,但只能苍白无力地抚慰自己,过往云烟不足挂齿,无妨继续苟且,且叹且行。

2020/8/28
articleCard.readMore

一点记录

随着年纪的增长,惰性真是越来越强,目测今年的更新数量不会超过5篇了。但实际上每天花在电脑上的时间一点也不少,总有折腾不完的东西——VPS,路由器,手机,PC,电视盒子……并且每次涉足点什么的时候总是废寝忘食,仿佛为此而生,如果工作上能有这一半的劲头,也不至于总是这副听天由命混吃等死的咸鱼样。 席卷全球的病毒已经绵延了三个月,已经习惯了这种防火防盗量体温的生活状态,对各种新闻报道和人数统计麻木不仁,早已没有了过年期间盯着那一路上扬的曲线时的杞人忧天感,反而对一些形式大于内容的过度敏感的神经产生了反感。不敢奢望能迅速恢复往日的欣欣向荣,只求能继续逆来顺受地平淡度日,《就这么漂来漂去》。

2020/4/19
articleCard.readMore

殊途

这是一个特别的春节假期。肆虐全国的新冠病毒搞得人心惶惶,网络和媒体上的各种言论也是盛嚣尘上。可我对这一切却显得漠然,从来不曾因为一些罪恶而怒发冲冠,也不会为了某些龌龊而杞人忧天,只是自顾自地珍惜这段全天候陪在家人身边的时光,实在难能可贵,惬意而健康。不知道这种麻木的状态是源自生死看淡一切皆空的避世心态,还是因为在不知不觉间已然沦为鲁迅先生笔下那麻木且近乎无可救药的中国人。 于是趁着这段难得闲暇的时光,脚踏实地地感受了一下近年来到处被提及的“魔幻现实主义”——头一次耐着性子读完了《百年孤独》。真是一个优秀的故事,一气呵成,妙趣横生。唯一头疼的是那世代重复的名字和姓氏,时常让人陷入恍惚。印象最深刻的永远是那经典的、吊足人胃口的开头: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以及最后一章里加泰罗尼亚智者的来信中所描述的令人绝望的释怀: 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要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是最狂乱且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明天又将踏上征途,愿新年里的我们身体健康,一往无前。

2020/2/7
articleCard.readMore

岁末III

转眼间又到了岁末,今年的光景感觉流逝得格外迅速,再也没有了小时候眼巴巴地盼望着长大的那种度日如年感——并且再也不会有了,看来年纪越大就越感叹时间太快的定律正在慢慢应验。有时候真的很怕变老,怕的并不是老无所依风烛残年,而是觉得一把年纪之后即使是德高望重家财万贯,干什么也都索然无味。因此挂在嘴边的总是活到不惑足矣,撑死知命,多一分都力不从心。另一些时候又觉得人生实在是太短了,无论它是苦短还是甜短,放在历史的河流中都是微不足道,只能瞥见小小的一段兴衰荣辱,在行将就木时,还要自诩饱历世事沧桑,然而梦里不知身是客,升沉不过一秋风。 最近又翻出来没电了好久的Kindle,所幸还未曾用它盖过泡面。一口气恶补了好几本金庸的作品,尽管精彩的情节许许多多,然而近日一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却是一句有点中二的口号: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惟光明故。 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2019/12/9
articleCard.read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