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丁轶事

白丁轶事 - FMoran's Blog

如何在iPhone上使用QQ邮箱Exchange同步邮件、通讯录和日历账户

今天在 Mac 上登录 Foxmail 邮箱的账号,发现 Mac 上会自动同步邮件、通讯录、日历和备忘录,但在 iPhone 上登录邮箱账号就只能同步邮件与备忘录。因为好奇原因,就上网搜索原因,然后就发现了可以利用 Microsoft Exchange 同步,达成类似登录 Gmail 同步 Google 全家桶的效果。 当然我知道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不直接用 Gmail,利用 Auth 登录还更加便捷,但存在即合理,有些人也许是用惯了 QQ 邮箱,亦或是平常不经常翻墙,对于这些人来说用 QQ 邮箱就更加方便省事,也没什么不好的。 下面是一个简单易懂的教程。 第一步:授权码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件事:出于安全考虑,像 iPhone 这种第三方客户端,是不能直接用你的 QQ 密码登录邮箱的。你需要一个专门的「通行证」,也就是 QQ 邮箱官方提供的「授权码」。 获取它的过程很简单: 登录网页版 QQ 邮箱:在电脑上打开浏览器,进入 wx.mail.qq.com,登录你的账号。 找到账户设置:点击页面顶部的「设置」,然后切换到「账户」这个标签页。 开启服务,生成授权码: 往下拉,你会看到一个叫「POP3/IMAP/SMTP/Exchange/CardDAV/CalDAV 服务」的区域。 请确保这里的 IMAP/SMTP 服务 或 Exchange 服务 至少有一个是开启状态。如果没开,就先把它打开。 接着,点击服务下方的「生成授权码」按钮。 系统会让你用绑定的手机发个短信进行验证,按提示操作就好。 验证成功后,页面上就会出现一串 16 位的字符。没错,这就是我们需要的「钥匙」! 记得要把这串 16 位的授权码复制下来,保存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待会儿在 iPhone 上设置时,它将代替你的 QQ 密码。 第二步:在 iPhone 上进行配置 拿到授权码之后,就可以拿起你的 iPhone 开始操作。 打开 iPhone 的「设置」App。 向下滑,找到并点击「日历」(或者从「邮件」进去也可以,效果一样)。 点击「账户」,然后选择「添加账户」。 在账户类型列表里,请忽略那些常见的选项,直接选择「Microsoft Exchange」。 填写邮箱信息: 在「电子邮件」一栏,输入你完整的 QQ 邮箱地址(比如 12345@qq.com),当然 Foxmail 邮箱地址也是可以的。 「描述」可以随便写,比如「QQ」或者「Foxmail」,方便自己识别。 点击「下一步」。 手动配置:这时会弹出一个窗口,让你选择登录方式,请选择「手动配置」。 输入授权码:在接下来的页面里,当看到「密码」一栏时,粘贴你刚刚从网页上获取的那个 16 位授权码。然后点击「下一步」。 填写服务器信息:系统验证后,会让你填写更详细的服务器信息。别担心,很简单: 电子邮件:你的 QQ 邮箱地址(应该已经自动填好了)。 服务器:手动输入 ex.qq.com 域:这一栏留空,什么都不要填。 用户名:再次输入你完整的 QQ 邮箱或者 Foxmail 邮箱地址。 密码:确认这里是你粘贴的 16 位授权码。 点击「下一步」,系统会进行最后的验证。 选择同步项:验证成功后,你会看到一个可以选择同步内容的界面,上面有「邮件」「通讯录」「日历」「提醒事项」四个开关。 请务必确保「日历」和「通讯录」的开关是打开的(变成绿色)。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是否要同步邮件和提醒事项。 最后,点击右上角的「存储」。 大功告成 好了,所有的设置都完成了。现在,打开你 iPhone 自带的「日历」App,稍微等待一下数据同步,你应该就能看到 QQ 邮箱里的日程安排了。你也可以在日历 App 里点击底部的「日历」按钮,来管理所有账户,确保你的 QQ 邮箱日历已经被勾选显示。通讯录也是同理。 从此以后,你在 QQ 邮箱里安排的会议、添加的联系人,都会直接出现在你 iPhone 的原生应用里。

2025/10/11
articleCard.readMore

Substack 怎么绑定 Google Search Console 和 Analytics

最近在刷 Reddit 时,发现不少刚注册 Substack 的朋友,因为是新手,并不会一开始就花费 50 美元绑定自定义域名,不清楚如何接入 Google Search Console。然后现在无论是新账号还是很多老账号,Substack 都没有自动生成 sitemap,大家也不知道怎么把内容提交给 Google、Bing 等搜索引擎进行索引。于是我开了一个号,记录一下整个绑定的流程,供大家参考。文章很短,但希望能帮到你。 什么是 Substack Substack 是一个专为创作者设计的内容发布和订阅平台,允许用户通过电子邮件和网页向读者发布文章、新闻通讯和音频内容。无论你是独立写作者、媒体人还是兴趣爱好者,都可以在 Substack 上轻松搭建专属的内容主页,与订阅者建立直接联系,并实现内容的变现。其操作简单、无需复杂的技术背景,尤其适合希望专注于内容创作而非网站维护的个人和团队。详细内容你可以参考 Substack 维基百科。 前提条件 你需要准备好一个 Substack 账号和一个 Google Analytics 账号。Google Analytics 可通过官网 ↗用 Google 账号直接登录,Substack 可通过官网 ↗用邮箱注册。注册流程非常简单,这里就不赘述了,实在不会的话网上一搜就有详细教程。 绑定 Google Analytics 登录 Substack 后台,在 Settings(设置)页面找到 Analytics 选项。将你的 Google Analytics Measurement ID 填入对应位置,然后到 Google Analytics 里进行绑定即可。 绑定 Google Search Console 在 Google Analytics 成功验证所有权后,打开 Google Search Console。如果没有账号,同样可以用 Google 账号一键登录。选择“网址前缀”方式,输入你完整的 Substack 地址。由于已经绑定了 Google Analytics,系统会自动验证你的网站所有权。 提交 Sitemap 目前 Substack 部分站点,尤其是新站点,没有自动生成 Sitemap。不过,如果你是通过 RSS 将其他平台的文章导入 Substack,可以临时提交你的 RSS 地址(Domain.substack.com/feed),作为 Sitemap 的替代方案。 结语 整个流程就是这样,欢迎关注我的 Substack 账号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欢迎发邮件联系我。

2025/6/18
articleCard.readMore

rednote (Xiaohongshu) App Guide for Beginners

Hi, I am Chinese and I have been using Red Note (Xiaohongshu) for a long time. Maybe you are looking for the guide of Red NOte (Xiaohongshu). I think I can help you. Xiaohongshu, also known as Little Red Book or "RED Note", is a popular Chinese social media and e-commerce platform, similar to Instagram and Pinterest, with a focus on lifestyle, product reviews, and shopping. If you're new to the app and don't speak Chinese, don't worry! This guide will walk you through all the essential features and how to get started. 1. Download and Install the App You can download Red Note (Xiaohongshu) from the App Store (for iOS users) or Google Play Store (for Android users). Simply search for "小红书" or "Red Note" and hit install. Download via App Store Download via Play Store If you want to use the web version on your computer, you can visit xiaohongshu.com. 2. Set Up Your Account After opening the app, you'll be prompted to create an account. You can sign up using: Phone number (you may need a Chinese phone number for full functionality, but international users can use their own). Social media accounts like WeChat, QQ, or Weibo. Choose the method that works best for you and follow the prompts to complete your registration. 3. Change Language Settings By default, the app is in Chinese, but here are some tips to navigate the interface even if you don’t speak the language: Google Translate App: You can use Google Translate's camera feature to scan and translate text on the screen in real-time. This can help you understand the app’s layout and buttons. Install Browser Extension: If you're accessing Red Note (Xiaohongshu) through a web browser, you can use browser extensions (like Google Translate) to translate the entire page. If you don't know how to switch the language from Chinese to the language you use, follow me: You need to switch in the settings, the path is: Me -> There's a settings button on the far right in the center of the screen -> General Settings -> Languages. 4. Explore the Home Feed Once you're logged in, you’ll land on the Home feed, which is similar to Instagram's "Explore" page. Here, you can see a variety of content: Posts (called "笔记" or "Notes"): Users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product reviews, lifestyle tips, and more. Top Posts: Popular posts that have received a lot of likes and comments. Interaction Like: Tap the heart icon under a post to like it. Comment: Tap the speech bubble icon to leave a comment (it’s common to see posts with a lot of engagement). Share: Tap the share icon to send posts to friends or save them. 5. Searching for Content You can search for specific content using the Search Bar (位于屏幕顶部). Here’s how to do it: Tap the magnifying glass icon at the top of the screen to search. You can search by keywords, such as product names, hashtags, or topics (e.g., “beauty,” “travel,” “fitness”). You can also browse specific categories listed in the search tab (for example, beauty, fashion, health, or food). 6. Posting Your Own Content To post your own notes: Tap the plus sign (usually at the bottom center of the screen). Choose to either upload a photo/video or write a post. Add your content, and if needed, apply filters or editing tools. Write a caption (even if you don’t speak Chinese, use a translation app to add text in English, or keep it simple). You can also tag products or add hashtags to your post (e.g., #fashion, #foodie). Once you're ready, tap Publish (发布) to share your note with the community! 7. Shopping and Recommendations Red Note (Xiaohongshu) is also known for its e-commerce features, where users share product recommendations and reviews. To shop: Look for posts that feature product links or recommendations. Tap the product link (usually embedded in posts) to view more details and make a purchase. You can also check the “Shop” tab for more curated items. Many users write detailed reviews or unboxings of products, which is great for discovering trending items in categories like beauty, skincare, fashion, and tech. 8. Following Users To keep up with your favorite influencers or users: Tap on their profile picture or username at the top of any post. On their profile, tap Follow (关注) to see their future posts on your home feed. You can also message them (via the message icon) if you’d like to communicate. 9. Profile Customization Once you’ve created your account, you can customize your profile: Tap on your profile picture (in the bottom right corner). Here you can edit your username, bio, and profile picture. Your profile will display all the notes you've posted, your followers, and the posts you've liked. 10. Notifications To stay updated on new interactions with your posts or followers: Tap on the bell icon at the top right corner to view your notifications. You’ll be notified when someone likes, comments on, or shares your posts. 11. Setting Privacy Preferences If you want to control who can see your posts or who can message you: Go to Settings by tapping on the profile picture in the bottom right corner. From there, you can change privacy settings like who can comment on your posts or send you messages. 12. Tips for Using Red Note (Xiaohongshu) A beautifully made cover: Using a beautiful cover will make it easier for your notes to be recommended. The picture sizes commonly used in Red Note (Xiaohongshu) are 1:1, 3:4 and 4:3, among which the one with the best viewing experience and the easiest algorithm recommendation is 3:4. Use hashtags: Hashtags help categorize posts and make them easier to find. It’s a great way to discover content related to your interests. Engage with others: Red Note (Xiaohongshu) is a highly interactive platform, and users love to engage with comments and reviews. Like, comment, and share posts to get more involved in the community. Stay creative: The platform encourages creativity, so don’t hesitate to post your unique experiences, reviews, or tips. 13. Sensitive Topics to Avoid on the Chinese Internet On Chinese Internet, Sensitive Topics to Avoid: Geopolitical Issue Sovereignty of Taiwan and Hongkong is what I meant here. I'm not here to tell you what to think. But just let you know that not only the government, the some people also in general will be pissed if you claim those places are not part of China. Ethnic Issues: Discussions about sensitive topics involving ethnic minorities (e.g., the autonomy policies in Tibet, Xinjiang, or Inner Mongolia) require extra caution. National Policies: Comments on domestic policies (e.g., population policies, economic reforms, education systems) or foreign policies can provoke controversy, especially if they carry a negative tone. LGBTQ: This is slightly less sensitive. There are people who identify with this or feel sympathy; however, there are also cases of verbal abuse on the Chinese internet toward this group. If you start a conversation about it, it can go either way. Political Leaders: Criticisms of current or past leaders, particularly public ridicule or satire, are highly sensitive and may lead to censorship or disputes. End Red Note (Xiaohongshu) is a very loving platform. People are friendly and welcom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you can ask me or follow my RedNote account. I will continue to update more Red Note (Xiaohongshu) Tips.

2025/1/14
articleCard.readMore

如何搭建 Signal 代理

前段时间看到 Signal Blog 更新了一篇题为 Proxy Please: Help People Connect to Signal 的文章。文章提到多个地区限制了 Signal,导致其居民无法正常使用 Signal。为了解决这种情况,Signal 支持了简单的 TLS 代理,该代理可以在许多情况下绕过这些限制使人们可以正常使用 Signal。 Signal 的简单 TLS 代理在 Signal Android 和 Signal iOS 上均受支持,还可以绕过网络阻止并安全地将流量路由到 Signal 服务。部署完成后,您将获得一个URL,他人只需点击该链接,即可轻松使Signal通过代理连接。 而搭建 Signal 代理并不复杂,只需几步即可完成。建议在搭建前先查看 Signal-TLS-Proxy,我以 Ubuntu 24.04 LTS (Noble Numbat) 为例,一步步搭建 Signal 代理。 1. 安装 Docker 首先运行以下命令安装 Docker: snap install docker 2. 克隆 Signal TLS Proxy 仓库 使用以下命令克隆官方仓库: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signalapp/Signal-TLS-Proxy.git cd Signal-TLS-Proxy/ 3. 生成证书 运行以下脚本生成证书: ./init-certificate.sh 脚本会提示: Enter domain name ([eg.www.example.com](http://eg.www.example.com/)): 输入你想要绑定的域名(请确保你的 VPS 已与该域名绑定)。 4. 启动服务 运行以下命令启动 Signal TLS Proxy 服务: docker compose up -d && docker compose logs -f 如果没有错误提示,服务即已成功运行。 5. 配置 Signal 客户端 访问以下 URL 并将 # 后面的内容替换为你刚刚设置的域名: https://signal.tube/#<your_host_name> 完成后,就代表你的 Signal 代理可以使用了!你可以将这个代理供自己使用或分享给需要的人。

2024/12/18
articleCard.readMore

自用机场推荐 - 可乐云

找一个合适的机场对很多人来说并非易事。市面上的选择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而我们通常只需要一个简单好用、稳定快速的服务。机缘巧合下,我试用了可乐云。 协议 首先,机场最重要的就是速度和稳定性。可乐云使用的是SS协议和IEPL专线。以下是这两者的简要概念: SS(Shadowsocks)协议是一种加密代理协议,具有轻量、高效、低延迟的优势。它能够绕过网络审查和防火墙,常用于保障隐私和数据安全,同时提供快速稳定的网络连接。 专线 可乐云使用的是IEPL专线,覆盖了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节点。 IEPL(国际以太网专线)是一种点对点的私有网络连接。它具有高带宽、低延迟和高度安全的优势,适合用户在全球范围内传输敏感数据和进行实时通信,保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新加坡 香港 台湾 韩国 美国 日本 可乐云的专线节点有多个入口: 广移—香港 广移—新加坡 广移—日本 此外,还有来自北京和江苏的专线入口。这些入口会不定时更新和切换,以确保网络的高效畅通。 解锁 可乐云针对一些常用服务进行了特别优化,如ChatGPT和Netflix。这些节点都支持原生解锁,让用户享受最纯粹的网络体验。我个人使用下来,体验非常顺畅。 即便在晚间高峰时段,播放Netflix和YouTube等视频网站的4K视频都能流畅运行。 便捷性 可乐云官网提供了各个平台的教程,安装使用异常简单。即使是新手用户,也无需手动调整复杂的设置就能一键使用。 总结 可乐云在网络速度和使用体验方面都表现出色。通过链接注册有免费体验额度,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个稳定可靠的机场,不妨试试它。 官网链接⬇️ 可乐云

2024/10/12
articleCard.readMore

国内外主流邮件服务商对比

电子邮件在全球各地的使用情况呈现出显著差异,特别是在国内外之间。在欧美国家,电子邮件仍然是主导性的沟通工具,约90%的互联网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它。拥有一个好的电子邮件账户,可以帮助你更好的与人交流和拓展公司业务。这里我将介绍一些我了解并使用过的邮件服务商供你参考。 国内 国内邮箱服务提供商如网易、腾讯和新浪等,因其本土化服务和网络环境的适应性,受到广泛欢迎。用户在访问速度和服务响应方面通常体验较好,但在很多人担心审查,在用户隐私方面可能做得不到位。 网易邮箱 优点: 使用 TLS 加密传输,支持 S/MIME 加密。 操作简单,功能齐全,适合日常使用。 缺点: 连接问题:经常遇到SMTP连接失败的情况。 Foxmail/QQ邮箱 优点: 使用 TLS 加密传输,支持 S/MIME 加密。 与腾讯的QQ和微信集成紧密:便于用户在QQ微信和邮箱之间无缝切换。 无限容量:非常适合需要大量存储空间的用户,尤其是社交网络重度用户。 用户友好的界面:操作简便,特别适合习惯使用QQ和微信的用户。 缺点: 搜索功能效率低:邮件搜索速度慢,用户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找到特定邮件。 垃圾邮件问题:广告和垃圾邮件数量较多,需要用户主动进行过滤。 海外 大部分邮件服务的反垃圾风控系统通常围绕多个维度设计,包括:发送频率,涉及IP、域名、发件人等、用户举报垃圾邮件的行为。 Gmail 优点: 使用 TLS 加密传输,支持 S/MIME 和 PGP 加密邮件。 免费用户可获得15GB存储空间,适合存储大量邮件。 集成Google服务。 强大的搜索功能,支持标签和过滤器,便于邮件管理。 拥有全球顶级的反垃圾邮件系统。 缺点: 需翻墙访问。 Outlook 优点: 无需翻墙访问。 默认使用 TLS 加密,支持 S/MIME 和 Microsoft 365 邮件加密。 提供15GB的免费存储空间,集成微软服务,与OneDrive等服务无缝对接。 缺点: 反垃圾邮件功能不稳定,我的Outlook邮箱经常误将微软自家的邮件归类为垃圾邮件。 Mail.com 优点: 使用 TLS 加密传输,支持 PGP 加密。 域名选择多样化,可选择多达250个不同后缀的邮箱地址,适合各种专业和兴趣需求。 缺点: 在中国大陆需要使用代理服务访问。 发送邮件易被标记为垃圾邮件,部分服务可能将其发出的邮件误判为垃圾邮件。 官方网页和应用程序界面设计陈旧。 IMAP、POP和SMTP等基础功能需要付费订阅。 GMX.com 优点: 使用 TLS 加密传输,支持 PGP 和 S/MIME 加密。 存储容量大,提供65GB存储空间,支持发送最大50MB的附件。 别名支持多,用户可创建多达10个别名邮箱地址,便于管理。 德国邮件服务商,与前述Mail.com隶属同一母公司。 缺点: 需翻墙访问。 缺少部分高级邮件管理功能,如智能文件夹和邮件标记。 iCloud邮箱 优点: 无需翻墙访问。 使用 TLS 加密传输。 与Apple生态系统无缝集成,适合使用iOS和macOS设备的用户,操作便捷。 提供iCloud强大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措施。 缺点: 免费版仅提供5GB存储空间,与iCloud存储空间共享。 在Web界面中没有全局搜索功能,使用不便。 继承了iCloud的缺点,各种同步问题。 ProtonMail 优点: 瑞士公司提供的加密电子邮件服务,以隐私保护为核心,使用 AES 和 RSA 端到端加密,确保邮件内容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保持私密。 代码开源,用户可审查其安全性。 缺点: 需翻墙访问。 免费账户仅提供500MB存储空间,难以满足重度用户需求。 不支持POP3。 配置IMAP和SMTP需要额外配置ProtonMail Bridge需额外设置,且仅对付费用户开放,推荐使用官方App。 域名邮箱 优点: 专业形象,使用自定义域名(如@yourdomain.com)能显著提升品牌形象和专业性。 灵活度高,可根据业务需求设置多个邮箱地址和别名,便于管理各种职能的沟通。 缺点: 维护成本高,需支付域名注册和邮箱托管费用,比普通邮箱服务昂贵。 技术门槛高,设置和维护自定义邮箱需要一定的技术知识,可能不适合所有用户。 总结一下 归根结底,选择邮箱服务主要取决于个人需求。这与选择手机颇为相似——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关键在于哪个更符合你的喜好。在做选择时,建议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安全性(毕竟没人希望自己的邮件被窥探)、使用便利性,以及与你常用的其他服务的兼容性。这些因素将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邮箱服务。

2024/10/1
articleCard.readMore

看Apple秋季发布会的感受

昨晚依照惯例,我熬夜看了Apple的秋季发布会,这一次和往常一样,录播,无趣。 我是从初中时开始看Apple发布会的,一年两次,这么多年来除了高考那年的WWDC没看,其它都看了。 我虽然没看过乔布斯时代的发布会直播,但我在初中时自己上YouTube搜了iPhone4s的发布会视频。最初的iPhone发布会是在2007年1月9日上午9点41分现场直播的。当时Apple发布会都是早上9点开始,新品在发布会40分钟后亮相,所以iPhone首次亮相时间选择在9点41分。苹果官网上可以找到以往所有发布会的录播视频,最早的是2007年的iPhone发布会。 那时每次熬夜都看得津津有味,第二天放学再在酷安上与酷友们讨论,直到2021年,那年的苹果发布会已经完全转向录播形式。现在的发布会虽然拥有酷炫的转场,但各种各样的高管假装,但少了很多真实性,没有老罗的理解万岁,没有雷军的现场玩笑,有的只是各种各样的高管假装兴奋,看起来像是精心布置的舞台剧。有时我真想对他们说:“你自己把你讲的产品和上代对比,你真的会感到兴奋吗?” 雷军将手机业务交给卢伟冰之后,以后有趣的发布会只会越来越少。翻看以前的数码产品发布会视频,我有时会想,是我长大了,还是数码开始变得无趣了?曾经的数码产品发布会,是真正能让人感受到兴奋。近几年的数码产品同质化严重,大厂都在堆料拼性价比,软件方面的升级也没有让人眼前一亮,反倒是Nothing这样的小厂在用心设计外观和功能。 想起Nothing的CEO裴宇的那句话:“让科技再次有趣。”

2024/9/10
articleCard.readMore

Neuecast - 一款极其简洁的 iOS 端播客应用

今天刷X时发现了一个名为Neuecast的App,这是一款极其简洁的 iOS 端播客应用。 设计很简约。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关键区域自定义应用,并保持这种设置。这包括选择你想要的主题——明亮或暗黑。你还可以选择播放控件的布局。此外,你还能选择自定义的滑动选项等。 上手容易,关注播客不需要而外的操作,无论是搜索中文还是英文播客都能直接搜到并关注,并不需要自己导入RSS订阅链接。 我唯一不满意的地方是底栏设计得太短了,点击效果并不好看。但这因人而异,也许你正好就喜欢这种设计呢? 这是Neuecast的 官网,感兴趣可以点击下载。

2024/8/16
articleCard.readMore

旅行的意义

我常常在想,每当我旅游时,我是在体验生活,还是仅仅沉溺于消费的快感?这个问题,在我心中久久回响,尤其是在那些繁华的大城市中。 我曾踏足过许多地方,但那些让我记忆犹新、印象深刻的时刻,似乎总是与远方的旅行和昂贵的消费联系在一起。我不禁反思,旅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最近几次和朋友讨论旅行时,我都在考虑去小城或是没什么名气的地方,我对大部分的人造景点与打卡地兴趣不大,并不是我有多不同,只是我真的觉得那样的地方不好玩。当看多了钢筋森林之后,我反倒想远离那些钢筋水泥构成的森林,去往那些有大自然的怀抱,有丰富的文化和民俗的小城市、小县城。 每次我在一座城市或是一个新的街区探索时,最喜欢的就是晚上与朋友骑着共享电单车或是散步,毫无目的的漫游。我已经这么做很多年了,路过的每一个步行街,每一个犄角旮旯,边走边观察当地人,感受这座城市独有的节奏。 这,或许才是旅行的真正意义。

2024/8/3
articleCard.readMore

20240801

不知为何,我最近陷入一种焦躁的状态。打开微信使我焦躁,我觉得不是微信的问题,而是这类实时通讯的问题。实时通讯在大多数时候并没有使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高效,反而非常的费时。大部分的对话建立在三言两语中,在这即时中你并没有去花时间思考想要说的话,反而会因为聊到后面发现前面的信息和理解不对齐导致更大的误解。这也是我更愿意使用电子邮件的原因,毕竟急事可以打电话和发短信嘛。 这不是微信的问题,而是即时通讯的问题。 去年我将朋友圈关闭了大半年,那段时间我的心情其实还算放松。微信仅保留与家人和最好的几个朋友进行沟通的功能,不看熟人的动态,也让我从一种隐形的压力之中脱身。大多数时候,我是能从聊天中了解大家最近在做些什么的,这也是我建立Now页面的原因之一。 那段时间为了逃离算法,大部分社交媒体只在电脑上看,手机只保留RSS和Newsletter。 我甚至想回到人人都使用电子邮件沟通的时代,尽管我并没有经历那种时代。

2024/8/1
articleCard.read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