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人说话的音色合成任意一首歌
最近一年 搞出来一点东西,用一组AI模型实现了用任意人说话的音色合成任意一首歌。 代码和论文还在路上,先听听效果吧。 用罗翔老师说话的音色,合成《水星记》
Recent content on 陈东泽(Eurychen)| 东泽煮粥 - 所见所闻所学所想,煮成一锅粥
最近一年 搞出来一点东西,用一组AI模型实现了用任意人说话的音色合成任意一首歌。 代码和论文还在路上,先听听效果吧。 用罗翔老师说话的音色,合成《水星记》
持续更新中… kongfu.mid 功夫 hearthstone.mid 炉石传说 overcooked.mid 分手厨房 mappy.mid 猫捉老鼠
那年我刚高考结束,我爸给我一笔钱让我自己出去旅游。听说圣托里尼的海很美,所以我就一直想去一趟希腊。 事情发生在从雅典到圣托里尼的游轮上,那趟游轮夜间出发,整个行程大概4个小时。游轮很大,有卧室,餐厅,酒吧一应俱全。 我的座位对面是一对年轻的母女,女儿和我年龄相仿。她俩之间讲西班牙语。没有星星的爱琴海漆黑一片,使得旅途令人乏味。 于是我们都用不流利的英文聊天。得知她倆是墨西哥人,女儿问了很多中国人的生活。我一一回答,看得出来她对此颇有兴趣。 原来她已经读了大学,主要学习东方文化。她年纪轻轻也去过印度,向我解释了阿特曼、梵为何物。碰巧我那时候读过一些和印度教相关的小说,便和她聊的火热。她很漂亮,芒果味儿的香水,大耳环,纹身,充满野性的外表,但她内心丰富,声音悦耳富有节奏。有时候欲言又止,让我感受到了她暗流涌动的内心世界。聊天中也得知她爸爸是美国人,在越战中牺牲了。 她妈妈少言寡语,老是盯着黑漆漆的海面,若有所思,偶尔轮船剧烈颠簸,她就用西班牙语和女儿说点我听不懂话,然后对我微笑。她应该是不懂英语。母女的外形很像,眉眼之间一看就知道是一家人,只是妈妈没有纹身,也没有耳环,唯一的装饰就是胸前挂了一个铁牌。 我们聊了两个多少小时之后,都感到疲惫,当时已经夜里三点多了。透过窗外,远处海面漆黑一片,近处被掀起的海浪灰色朦胧,让人眩晕,她俩要去船舱的卧室睡一会。我想去甲板上吹吹风。 当时正是夏日,夜间的风里也裹着温暖的湿气,我在甲板上吹了半个多小时,感觉体内的荷尔蒙分泌的极其旺盛,胸中生出一股无法释放的烦闷,脑海里抑制不住的去想那个拉丁美洲的辣妹,两腿就不听使唤的母女俩卧室的船舱走去了。 船舱的长廊没开灯,鬼魅般的漆黑,门与墙壁都难以区分。我沿着长廊走到尽头,又原路返回,又再次走到尽头,原路返回…。在我不知道走了多少个来回之后,最里面的那道门开了,一只手把我拉了进去。我紧张又兴奋,并预见到将要发生的事情,一心只想顺其自然。卧室里依然漆黑无光,我看不清对方。但凭借着闻到的芒果味香水,我便知道是她。我们亲热,温存。她经验非常丰富,野性十足,在只能用身体去感受的黑暗里,她像一只蝙蝠无需光线也能成功定位,严丝合缝的让我成功失身。走出那道门之后,我回到夹板上,一直等到日出。海面上生出红日,远处漆黑波浪变得清晰跳跃,我深信今后的人生将会有所不同。 天刚亮时,船正好靠岸了,我有意去找那对母女,但是没有遇到,于是只好租车先去到圣托里尼的酒店。酒店坐落如梯田般的层层悬崖之上,旁边就有个视野极好的观景台,在那里眺望阳光照耀下的爱琴海,真是太美了,空气通透清澈,视野一览无余,让人心生爱情的美好。我开始回味夜里那次有计划的失身,脑海里浮现出她野性的面容,她芒果味的香水。 这时候我看到观景台上走来一对讲着英文的白人中年夫妇,这让我想起来她讲到她爸爸战死的事情,我想象着她妈妈一人扶养她的经历,心生敬佩。可突然间,我想到了什么,感觉事情不对。我冷静回想那次激情时刻,我闭上眼睛,让记忆回到那片极度朦胧且暧昧的黑暗中,我再次闻到了芒果味的香水,并在一片混沌之中看了一个金属片跟随那对丰满的胸部起伏跳跃。原来如此,我深吸一口从海的另一面吹来的风,感到内脏冰凉,那个金属片是她战死的爸爸留下的遗物名牌。而那个黑暗中野性十足的女人是她少言寡语的妈妈。
近来有些私信我的小伙伴,希望建立一个 「AI 音乐」微信群。我考虑了一下,决定建立一个 tg 群,主要讨论算法音乐以及相关的音频技术。欢迎对 AI 音乐有兴趣的小伙伴加入讨论,一起学习。 https://t.me/sound_and_music_computing
隔离在上海,足不出户。在整理旧物时我又看到了那张照片。 在一间木屋的房间中,一个高挑的少女半坐在床尾一角,乌黑长发从中间一分为二,小麦色的双腿笔直的撑住地面,手捧一本华罗庚封面的奥数书故意挡在面前。 她是一个美国华裔女孩,我的初恋。 1 那时候我还是个五年级小学生,外型早熟,12岁时身高就窜到了178cm。读过一些课外书,思想各处旅行,肉体从未离开这个东北小城。那本是暑假里很普通的一天,我在几公里外的同学家中意外结识了朱非非。她开阔了我的眼界,影响了我之后20多年的人生道路。 影碟机里播着一盘美国电影,同学说美国女孩很热情奔放,并说邻居家刚从美国回来探亲的姑娘,并准备把她叫来玩,因为她之前说过要来看看中国数学课本,听说很难。 我表示赞同。 同学麻利的从火炕上爬起来奔跑出门。我坐在硬邦邦的火炕上心想美国回来的姑娘是否也睡这么硬的火炕。 5分钟后,同学带回来一个女孩。并向我介绍说 ”这是朱非非,我的内波虎的。“ 我满脸疑惑,两秒中之后我才意识到他在说英文。我向女孩简单问好,介绍自己叫东泽。 ”是 neighbor“ 她用正宗的美式发音纠正了同学。 她与我们同龄,很漂亮的ABC长相,举止优雅,又显得古灵精怪、体态苗条、肌肉紧实,牛仔短裤上有几处可爱的卡通补丁、深色T恤前印着一个长方形的印第安风格复古刺绣。 我们三人坐在火炕上聊天,我问她是否习惯东北的硬炕。 她说很不习惯也不喜欢。因为她太瘦了,躺在炕上尾椎骨很痛,她喜欢厚厚的床。她反问我们怎么能在这么硬的水泥板上睡着。 同学说可以铺褥子。我说如果有床或许我会也喜欢床,但同时我骨头软,所以适应性好,多硬的火炕都能睡。 她笑了,然后说想看看我们的数学课本,听说很难。同学告诉她,东泽是们的数学王子,拿过奥赛的大奖。我对同学的介绍感到尴尬。 ”数学王子?“朱非非来了兴趣非让我出一道题。 我出了一道小学奥数入门的题目。有一些三轮车和自行车,它们加起来有20个车头,47个车轮,问自行车和三轮车各多少辆? 同学说了几个答案都被我否定了,我要公布答案,被她拒绝。她闭起眼睛用细长的手指在空气中比划,像个指挥催眠曲的音乐家,就在我几乎要被催眠的时候。她说出了正确答案。”13辆自行车,7辆三轮车。 “ 我问她用的什么方法,她说逐个尝试。我说美国数学会用这么笨的办法。她说因为没学过这类题目,而且她爸爸说了无论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同学说那是邓爷爷说的。 “反正我是好猫,喵” 她用手指扮成胡须,做出猫咪的可爱状。 我说这是最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掌握了方法心算就好。最简单的思路就是首先假设所有的车都是三轮车,这样车轮就有60个,但实际车轮只有47个,那么就要替换,60-47=13,这就是要把13个三轮车替换成13个自行车。答案就是13和7。 “不错!” 她一边鼓掌,一边用夸赞的目光射向我。 我感到脸红,好像自己是个会发光的农民。同学别出心裁,用脚鼓掌,但却弄巧成拙。 “好臭”小猫咪好像闻到了腐败的老鼠,大叫起来。我也闻到了那个熟悉的臭味,那是同学的脚,一道数学题让他出了脚汗。 我身体后倾,做出防御状,并且朝他咆哮:“快,洗脚!” 那一刻,我的同学是那么孤单,无助的像个独自面对世界末日的小孩。“我这是遗传,不是不讲卫生” 这是他挽回尊严的最后挣扎,但是无用。 朱非非捏着鼻子笑到失态,同学被迫洗脚去了。 同学走后,房间只剩我们二人。 ”数学王子洗脚的吧“ 她的声音很轻,好像我们在耳鬓厮磨。 ”天天冲,用甘甜的自来水“ 我有些羞于回答,并看向她身后几乎空空如也的墙壁,那里挂着一个时钟。 “我的脚是香的,你闻闻” 她灵活抬起一条肌肉紧实的腿,双臂向后撑住,把涂了白色指甲油的骨感的脚趾伸到我的面前。好像一把印第安骨刀顶在了我的咽喉。 我愣住了,感受到面前的空气极速流动,空气分子一个个撞进了我的鼻腔,那是一种很淡很特别如青草的清香气味,我终身难忘。后来我在一个从事艺术的女性朋友身上也闻到过那个味道,她告诉我那是一种产自西班牙的润体霜。当时只觉得自己四肢僵化,大脑充血而即将爆裂。好在她及时收回了印第安骨刀,再晚一秒我可能就会死掉。 “哈哈,我开玩笑的,你怎么都不躲开。” “我,我在想数学题”我有些语无伦次了。 “什么数学问题” 她好奇的问。 ”你看,现在是6点整,再过多久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呢“ 我指着那个时钟说。 她问我答案。 ”再过三十二又十一分之八分钟之后,它们会第一次重合,之后会每隔六十五又十一分之五分钟后都会重合“ 我说 ”瞎编的吧” 她显得瞠目结舌。 ”这是我唯一擅长的事情“ 我遗憾的说。 “不过它们真像一对不知疲倦的情人“ 她说。 “你有情人么” ”有过,他是我们乐队的鼓手长的,瘦瘦高高的很像恐龙。我默默的喜欢他很久,但在交往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他变帅了,可我只喜欢丑的。“ ”你真是个奇怪的姑娘,你觉得我够丑么?“ ”你勉强是个丑橙。“(她知道我姓陈) ”甜就好!“ “我洗完了,用了香皂。” 同学回来了,飞上了炕。 “东泽你闻,甜的” 他把脚伸到我面前。 “滚” 我感觉到自己这回是真正生理上的死亡。 我与同学的不停周旋,朱非非在一旁起哄,直到我们气喘吁吁,才偃旗息鼓。这时三人相互对视,不约而同的放声大笑。 我们断断续续的看完一部电影,已经夜里9点,期间她绘声绘色的讲了一些在美国的生活,比如她5岁时被安全带捆在飞机上,被迫移民到美国,离开了家乡的朋友。在美国读书遭到同学孤立,又努力融入,通过加入乐队和击剑俱乐部改变了同学对她的看法,现在她是学校的舞会中最受欢迎的女孩之一,也是学校女子击剑队长。我怀着惊奇的心情听着她的讲述,并得知大多数美国人并非新闻联播里描述的那么凄惨,这是我对外面的世界最早的启蒙认识,也是第一次意识到世界上存在偏见。我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爱上她的吧。 最后我们在同学家的大门口相互道别,并约定三天后的下午来再来聚会。朱非非走进了隔壁一家有三颗高大梧桐数的大院里。我踏上了回家的土路。 那晚,月色朦胧,星光点缀的树林中沙沙作响,影影卓卓,远处刮来的一阵阵微风里夹杂着成熟庄家的味道。我踏着东北夏日夜幕之下树影,想着朱非非描述的那充满趣味又遥远陌生的生活。一时间想的出神,最后下意识的在一家中国红的大门前停下了脚步,直到听到大门里传来脚步声,我才回过神,我到家了。 2 再聚会的日子到了,那是个晴天漏,太阳挂在天空,但天空却落着蒙蒙细雨。那天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朱非非。 我在约定时间到了同学家们前,但他家中无人,我心想可能他去大棚里照顾蔬菜去了。于是撑着伞在门口的小雨中等他回来。 “丑橙” 一个声音呼喊我,我把遮挡视线的雨伞抬高,是朱非非,她在邻家院中向我招手。 我也向他挥手,并一起朝着邻居家的大铁门快步走去,几乎同时抵达大铁门的两面。门锁要在里面拧对两个旋钮才能打开,她之前没操作过,在机械面前显得笨手笨脚,我在门外耐心的提示她,但看不到她的操作,在那三分钟里,我感觉我们之间隔着一条长城。 她把我领进她的房间,那是一间风格迥然的木屋,空间不大但,屋顶挑高很高,通过与正门相对的窗扉可以看到一片被雨滋润的玉米地,屋子中间是一张厚厚的单人床,我想这个高度起码要垫十层褥子吧。但是其实一层褥子也没有,那是一个弹簧床垫,她邀请我一起并排坐在上面,我感到自己的陷入了沼泽。 ”我带了礼物给你,里面记录了我的解题思路“ 我从口袋里拿出一本封面是华罗庚的奥数书递给她。 她接过书,用细长的手指灵活的翻了几页,眼睛闪闪发光。 ”谢谢你,但是我没有准备礼物给你“ 她带着遗憾的口吻说。 ”不,你已经送过我礼物了“ 我用神秘的语气说道。 ”嗯?什么呀?“ 她好奇的问。 我看向她可爱的拖鞋中露出的微微上翘的脚趾,做了一个夸张的深呼吸说:”你的味道“。 ”咦…“ 她赶忙卷起小腿,脚趾内扣,脸颊绯红。 片刻沉默后,她问我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我说和数学相关吧,除了数学我没发现自己有其他方面的天赋。 我问她是否将来会去从事音乐,她说不会,因为她想学经济学。我问她为什么不是音乐,既然有天赋。她说就是因为有天赋所以没必要浪费一个学位的时间去学,她已经付出了那么多时间练琴了,所以想换个学…,她爸爸也希望她未来能去文理学院读经济学。 “这本书很适合你,可以帮助你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我说。 “我会用心读的” 她郑重其事的说。 ”丑橙,你未来会考虑去美国发展么“ 她是那么认真的问我。 当时我对美国有了一点隐隐约约的向往,那是脱离政治因素的,只是因为听到了她丰富多彩的描述,所以想去看看。 我说:”我没去过美国,我听说美国很乱,枪支泛滥。我在这里很自由,或许中国更适合我… 其实,我也不知道“ 她说:”我爸爸说,他在中国束手束脚,去了美国就感到很自由。可是我并不理解,我觉得这次回国和你们在一起我很自由呀“。 在12岁的年纪候我对自由还没认知,只是感觉朱爸爸的自由和朱非非的自由并不相同。 “我们现在都很自由,或许长大了自由就会消失” 我带有遗憾的说。 “我相信长大是要付出代价,好比人在25岁之后艺术天赋就会开始衰减” 她说。 “但是谁也不能阻止我们长大呀,这是大自然的规律,而且很多事要长大了才能做” 我说 她若有所思的沉默了一会,用手指婆娑那本奥数书的封皮, ”数学王子,你有喜欢的人么?“。 ”好像,有了“ 我说的吞吞吐吐。 ”是谁呀“ 她眼睛闪烁出小精灵般的好奇,我忽然感到内心局促,并转而看到窗外的那片摩肩接踵的玉米,它们在微风中的身体前倾,好像一群好奇的群众。我把目光收回,转而投向她的手臂。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她做出一个很造作的吃惊表情,然后慢慢的把书挡在脸上,讲了一句让我至今都认为好笑的话:”你喜欢华罗庚?“ 我被她幽默逗笑了,她是个优雅又灵动的女孩。我可能就是这个时候爱上她的吧。 ”啪啪啪 “ 一阵敲门声。”非非,爸爸来给你照相了“。朱爸爸推门而入,我看到了一位很有质感的的男人。他上身穿了一件很有型的纯皮夹克,后来我才知道那种款式叫 A2,是美国空军夹克的款式。在他胸前挂了一个金色的钱币状的吊坠,多年后我也得到了一个类似吊坠,那是美国建国之前通行的纯金古钱币,表面镂雕图案是自由女神,足金的货币是对通货膨胀的抵抗。他棕色的裤子上布满了一条条像耕地似的条纹,我玩古着之后才知道那种材质叫灯芯绒。 ”这是?“朱爸爸看着我这个天外来客,表情里充满了疑问。 ”这是我的朋友,丑橙“ 她有些着急的向爸爸解释。 我感到一点尴尬,但也让自己表现的不卑不亢。 ”你是这里的村民?“ 朱爸爸问我。 村民?我差点忘记了自己是个村民。”我只是长的老,我还是学生“ 我无可奈何的解释道。 ”非非,爸爸给你拍张照“ 。 他拿出了一台机械胶片相机,开始对着靠在床角的女儿摆弄。我知趣的离开了镜头范围,走到朱爸爸的侧后放。 我回过头正对朱非非清澈的目光。她朝我尴尬的笑了一下,是在告诉我她爸爸的行为不能代表她。我示意她听爸爸的话。 但她没有听从爸爸的指导,拿起了奥数书,用华罗庚的封面遮住了脸。摆出了一个优雅又顽皮的姿态说:”爸爸,我要这样拍“ 朱爸爸走到了我和朱非非之间,将我们隔开,端起相机找了一个最佳角度。 “宝贝是国际范儿,3 2 1” 咔,爸爸按下了相机快门,把女儿凝固在底片。 同时,我挪开步子,选了一个更棒的角度,按下了心中的快门,把她的音容笑貌深深印在了心底。多年以后,我才用文字将心中的底片中的一幕幕冲洗在这篇文章里。 朱爸爸又冷冷的问了我几个令人讨厌的问题,我知道该离开了,我们草草分手,并没有和她约下次见面的时间。 回去的路上,天已放晴了。被雨水冲刷后的世界能见度很高。我走在三天前的那条回家的路上,但这次心中却怀着一种无法言语的沮丧。我极目远眺,想知道这条路最终通向哪里,有人说那是一座大山,也有人说是一段未被翻修的长城。我开始跑了起来,我越过自家门前的积满雨水的大坑,越过了一段坑洼泥泞的沼泽,越过了一户大院里停满轿车的人家,把那些在田间劳动的农民甩在身后。我全力奔跑,直到日落西山,仍然一无所获,路旁的景色似乎在千篇一律的不断重复。 深夜我回到家中,感到经筋疲力尽,但沮丧的感觉减轻了不少,我悄悄的爬到自己还未铺褥子的小炕上,并不觉得很硬,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3 接下来几天我没有去过同学那里,我意识到我和朱非非之间隔着一堵无形的的墙壁,而且我也不想再遇见朱爸爸。 在一个平平无奇的下午,同学来到了我的家中告诉我朱非非昨天夜里回了美国,并留了一封信给我。 光阴似水,之后的二十几年里我时常想起那个叫朱非非的美国华裔女孩,想象她回到美国之后的生活。是否去了文理学院读了经济学,还是说她早在 911 事件中死掉了。我不得而知,即使后来我从事互联网工作也无法在网络上找到她的任何线索。 但成长的过程中我慢慢了理解自由的意义。我读大学的时候知道了自由是在一定框架之内才有意义,脱离了框架的自由是不复存在的。正是因为有了考试的期限,逃课的那个下午我才会感到自由自在。而终日没有目标的无所事事只会让人感到混沌而不是自由。 通过区块链创业经历,我深入学习了奥派经济学。我知道人类的追求自由的内心是可以被利用的,即使每个人心都是趋利的,我们已然可以利用人们的自利之心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就像亚当斯密所言的那只看不见的手,通过交易,能让看起来毫无章法的自由个体在整体上表现出一种有序的平衡。面对通货膨胀,奥派经济学诺奖得出哈耶克在一书《货币的非国家化》中提到 ”对于货币价值的稳定,自利是比仁慈更有效的动机。政府将货币的运营权下方,利用货币机构之间的相互竞争,当货币机构满足用户需求作为第一目标的时候,货币才能真正稳定“ 。其实这正是利用了自由的人心,只有给予人自由选择的权利,才能利用其自利的本性,创造出自由的市场,稳定的货币。 通过对 AI 的学习与实践,我知道了 AI 可以预测很多事情,但绝不可能预测一颗独立自由的心灵。y=wx+b 所模拟的神经元是机械性的,而任何一颗最简单自由的心灵,它的神经元是离不开具有随机性的量子力学的。在使用 AI 创作音乐的过程中,我更是深深地体会到生产力与创造力的区别。前者是按部就班的不出错的执行,这是高效的机器人。后者则是基于自由的人心,是那些天马行空的艺术家与灵光乍现的科学家。 而这次上海的防疫,让我对朱爸爸所言的自由有一点理解。美国人的自由也正是他们所付出的代价,那是枪支的自由。枪支造成了混乱,但这确是美国民主自由的根本。自由与安全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平衡,最安全的世界一定是也是最缺乏活力和自由的世界。一刀切的防御或许杀死了病毒,但也毁掉了自由。自由与安全的那个平衡点,取决与人民所拥有的反抗的武器。反抗的力量大一些自由也就多一点,而这种反抗的势能同时也会降低社会的安全系数。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同的体制是自由与安全配比不同。没有哪个体制是完美的,而一个真正自由的人有充足的选项,他有选择自由的自由,也有选择安全的自由。就像当年的朱爸爸,就像另一个美国华裔女孩谷爱凌。 考上了大学之后,一辆汽车把我从小镇里接走。我看着车窗外不断后退的景色,想起了七年前那个全力奔跑的下午,想起了朱非非,和拆开信封的那个不眠之夜。 那一夜万籁俱寂,一户人家的电视机整夜都在播着没有节目时荧幕留下的”雪花点“的滋滋杂音。朱非非留给我的信封里是朱爸爸拍的”国际范女儿“,这时她已经回到了大洋彼岸的另一个世界。我把照片丢在枕边,感到心事重重无法入眠,在天空已经蒙蒙发灰时我已经忘记了是否睡着过,便起身爬上楼梯。屋顶凉风习习,千篇一律的夜幕中有一颗闪闪发亮的星星。大概五点,天边出现一小片红色的光晕,几分钟后,美丽的红日从地平线的另一面升起,照亮了的黑夜,勾画出世界的轮廓,在天地两端的画框里与那颗星星转瞬即逝的相遇。那是我见过最美好的画面,并感到内心无比放松,被冻僵的身体在温暖的阳光中变得柔软。那一刻我告诉自己,要在未来的某天踏上旅程,亲自去看看这个宽广辽阔的世界。
米塞斯《人的行为》 这是一本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它让我形成了一套从最根本的极具出发、自成体系的思考方式。从而影响了我的行为,尤其是在投资理财方面。从人的行为出发去看经济学,去看这个诡谲的世界,很多问题都会仍刃而解。 这本书不太好读,但几乎每句话都会引发思考。慢慢咀嚼,结合周遭、阅历、记忆,就会产生一些新的元素,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却重新构成了新的我。 当时我每天精度4,5个小时,花了近一个月时间读完。现在距离读完这本书已经过去一年了,其中精华我仍然在消化,即使现在再读一遍划线笔记,仍有醍醐灌顶的感受。 今天,我把电子书与个人划线笔记分享出来与小伙伴共勉! 有条件建议阅读整本书,如果暂时没条件阅读整本也可以读读我的划线笔记,相信都能让你读有所获。 人的行为(电子书 epub) 点击下载 人的行为(个人划线笔记) 修訂版譯者序 香港信報財經新聞發行人林行止先生,於一九八九年六月的《信報財經月刊》上,發表一篇名爲〈中國駐美大使索取米塞斯的《人的行爲》——共產主義的「照妖鏡」〉一文,拜讀之餘,不禁又對米塞斯興起莫大的興趣。米塞斯是批評社會主義最烈,而爲資本主義極力辯護的,而他的代表作《人的行爲》,竟受到社會主義的中國駐美大使的重視,可以想見這本書的影響力了! ::中文本一千多頁:: 但在鉅作完成當時,米塞斯卻是受到極大的排斥,是否先知們,定是不見容於當代呢? 這一本::八十多萬字::的巨著,我是在四個年頭當中斷斷續續地把它譯完的。 ◆ 二、人的行爲通論在認識論上的一些問題 馬克斯主義斷言,一個人的思想是由他所屬的階級決定的。 這種「多邏輯說」(polylogism),後來也以種種其他方式講述。歷史自足主義斷言,人的思想行動之邏輯結構是會跟著歷史演化的過程而變動的。種族的多邏輯說則認爲每個種族都有他們自己的邏輯。最後還有「無理性說」(irrationalism),認爲理性本身不適於說明支配人的行爲的那些非理性的力量。 他似乎應記著史賓諾沙(Spinoza)的格言:「的確,正同光明爲它自己及黑暗下界說一樣,眞理也爲它自己及謬論下界說。」 ::每項科學硏究的第一件工作,是要把它的種種陳述所賴以有效的一切條件和假設作詳盡的說明和界定::。 ◆ 三、經濟理論與人的行為之實際 ::人不是全知的::。即令那似乎可以完全滿足我們求知慾的最精緻的理論,也會有一天要修改或被一個新的理論替代 科學並不給我們絕對的和最後的確定。它只在我們心智能力和科學思想當時造詣的限度以內,給我們某些確信。 。它只是說,經濟學是個活生生的東西。活生生,就意含旣不完全而且是變動的。 凡是心眼窄狹的人,對於別人與他不同的地方都看得不順眼。童話中的駱駝攻訐其他的動物,因爲牠們沒有駝峰。淸敎徒因爲拉譜坦島的居民(Laputanian)不是淸敎徒而挑剔他們。在實驗室裡的研究人員總以爲:實驗室是唯一足以做研究工作的場所,微分方程式是唯一可以表達科學思想成果的健全方法。他簡直不能了解人的行爲的知識論方面的一些問題。自他看來,經濟學必然也是機械學的一種。 假若資本主義前夕的心理狀態,沒有被那些經濟學家徹底摧毀,那就不會有任何偉大的現代發明讓我們享受。 這些經濟學家們推翻了下面這些陳舊的格言:「用價廉物美的產品來擊敗競爭者是不公平的」;「違背傳統的生產方法是不應該的」;「機器是個壞東西,因爲它帶來了失業」;「防止有效率的商人發財,保護效率低的商人免於效率高者的競爭,是政府的職務之一」;「用政府的權力或其他的社會強制力量來限制企業家的自由,是促進國民福利的適當手段」。 思理: 1.思辨能力。 2.犹思致。才思情致。 3.犹构思。 4.指构思设计的才智。 义理: 1.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 2.指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 3.称宋以来之理学为义理之学。 4.文辞的思想内容。 5.犹道理。 意理的上層結構 卡萊爾(Thomas Carlyle)把經濟學叫做「悲慘的科學」, 馬克斯則誣衊經濟學家爲「資產階級的獻媚者」。 的確,::經濟學是一門理論科學,因而它不作任何價値判斷,它的任務不在於告訴人們應該追求什麼目的。它是一門手段科學。:: ::科學決不吿訴人應該如何行爲;它只指出如果你想達到某一旣定目的,你就得如何行爲。:: 第一篇人的行为 第一章 行为人 一、有目的的行爲與動物的反應 人的行爲是有目的的。我們也可這樣說:::行爲是見之於活動而變成一個動作的意志,是爲達成某些目的,是自我對於外界環境的刺激所作的有意義的反應,是一個人對於那個決定其生活的宇宙所作的有意識的調整:: ~行为的表现~ ::行爲總是一方面取,一方面捨。:: 算數的是一個人的全部行動,而不是關於他計畫中尙未實現的行爲所講的空話。 ::講話或不講,笑一笑或保持嚴肅,也會是行爲。消費和享樂之爲行爲,並不異於節制消費和節制享樂。:: ::凡是有「人所可干涉的情況」存在的地方,不管他干涉與否,他都是在行爲。:: ::行爲不僅是做,而且也包括能做而不做。:: 我們也可以說,行爲是一個人的意志之表現。 二、人的行爲的先決條件 一個人會處在不至於有何行爲或不會有何行爲的情況,我們把這種情況叫做知足或滿足。::行爲人是極想以較滿意的情況代替較不滿意的::。他心裡想到一些更適於他的情況,他的行爲是以實現這個想望中的情況爲目的。::促動一個人去行爲的誘因,總是某些不安逸::。一個充份滿足於現狀的人,不會有改變事物的誘因。他旣沒有什麼希望,也沒有什麼慾求:他會充份快樂。他將不行爲;他過著無牽無掛的生活。 ::但是,要使人行爲,僅僅是不安逸和想像一個較滿意的情況,還不足夠。第三個必要條件:即預料其行爲足以消除或至少足以減輕所感覺的不安逸。:: 不具備這個條件,就不可能有行爲。人,對於必然的事情只好服從。註定的命,莫可如何。 三者是人的行爲的一般條件。人是在這些條件之下生活的。他不僅是異於其他動物的人(homo sapiens),他也是作爲行爲人的人(homo agens)。 但是我們必須避免一些流行的誤解。人的行爲的最後目的總是行爲人的想望之滿足。 「人的行爲的誘因,總是某些不安逸,而它的目的總是盡可能地消除這些不安逸,也即是說,要使行爲人覺得比較快樂」,這個觀念是幸福主義(Eudaemonism)和快樂主義(Hedonism)的精髓 論本能和衝動 可是費爾巴哈(Feuerbach)說得很對,他說,每個本能都是求快樂的本能[2]。 行爲學是說行爲的目的在於消除某一不安逸,而本能心理學卻說它是個本能衝動的滿足。 ::感情激動時的人,與冷靜考慮時比較,每每把目的看得較重而把他所必須支付的代價看得較輕::。 He arranges 但是講到人,那就不同了。人究竟不是不能不屈服於衝動的動物。人能夠抑制他的本能、情感、和衝動:他能夠使他的行爲合理化。他會放棄一個熱烈衝動的滿足而滿足其他的一些願望。他不是他情慾的傀儡。一個男人並不傾倒於每一個挑逗他的女人;他並不貪吃每一份叫他垂涎的食物;他也不打擊他所痛恨的每一個人。::他把他的一些希望和情慾安排得有度,他會選擇;簡言之,他行爲::。人之異於禽獸者,正在於他會著意於調整他的行動。人這個東西,有自制力,能夠操縱他的衝動和情慾,有能力抑制本能的情慾和本能的衝動。 三、作爲極據(Ultimate Given)的人的行爲 ::科學就比較謙虛,它覺得人的心力和人所硏求到的知識是有限的。它只追溯每一現象的直接原因:: ::有些現象,不能加以分析、不能追溯到其他現象。它們是些極據。:: ::一元论:: 人的思想和意志是腦細胞和神經細胞這些肉體的器官發生作用的產品。人的思想、意志、和行動,都是從一些物質程序產生出來的,而這些物質程序總有一天會由物理和化學的研究法來完全解釋 ::只要我們還不知道外在的一些事實(物理的和生理的)如何在人心中產生一定的思想和意志,而終於有具體的行爲,我們就得面對這一道無法超越的壁壘::: ::二元论:: ~理智和經驗都吿訴我們,有兩個各別的領域:一是物理現象、化學現象、生理現象的外在世界;一是思想、感情、價値取向、和有意行爲的內在世界。就我們今天所知道的,這兩個世界之間還沒有橋樑聯繫起來。同一的外在事件,人的反應有時不同;不同的外在事件,人的反應有時相同。我們不懂得這是什麼道理。~ ~::人的行爲是引起變動的動力之一::。它是宇宙的话動和變動的一個元素。所以它是科學觀察應有的一個對象。由於不能追溯它的原因(至少在現在的情形下是如此),我們必須把它看作一個極據,而且必須把它當作極據來討論、來研究。~ ~人的行爲所引起的一些變動,如果與一些龐大的宇宙力量運作的後果相比較,確實是渺小得很。從永恒和無限的宇宙觀點來看,人是一個無限小的顆粒。伹是就人而言,人的行爲和行爲的變動不居,卻是些眞實的事。行爲是他的本性和存在的要素,是他保持生命以及把他自己提昇到高於禽獸和植物水準的手段。不管人類所有的努力如何地不經久,如何地易於消失,但就人來講、就人文科學來講,人的努力總是最關重要的。~ 四、合理性和無理性;行爲學硏究的主觀論和客觀論 僅僅把生理的需要看作「自然的」,因而「是合理的」把其他的一切事物都看作「矯揉造作的」,因而「是不合理的」。這種看法是武斷的。 ::不適於目的的行爲,是達不到願望的。這種行爲與目的相違,但它是合理的,也即,理智(儘管是錯误的)考慮的結果,而且是企圖(儘管是無效的)達成一個明確的目的::。百年前的醫生們治療癌症的那些處方,是今天的醫生們所拒絕採用的。那時的醫生,從現代病理學的觀點來看,大都知識淺陋或荒謬,所以他們的醫術是無效果的。但是他們並非不合理地行爲。他們是盡力而爲之。在今後百年當中,大概會有更多的醫生用更有效的方法來治療這個病。他們比我們這個世代的醫生更有效,但不是更合理。 關於合理與不合理這種對立關係的問題,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沒有什麼差異。科學總是而且一定是合理的。科學是藉助於對可利用的知識之全體作一有系統的安排,來求得關於宇宙現象的一個理解。 ~行爲學只處理爲達成那些最後目的而選擇的手段和方法。它的研究對象是手段,不是目的。~ 五、作爲行爲條件的因果關係 ~人能夠行爲,因爲他有能力發現那些宇宙間事物變化和形成的因果關係。行爲必須先有因果關係的範疇~ 。 在不知道任何因果關係的場合,人無法行爲。 六、另一個我 另一个我,机械类对人关系无效,人与人关系,沟通时,把对方当成另一个我,有意识的人 行爲學只要確定這個事實: ~人心所可會通的邏輯只有一種,人的行爲方式而又為人心所可共同理解的也只有一個~ 。 與人的思想連結得解不開的人的行爲,決定於邏輯的必然。人心不可能想到與我們心靈中的邏輯結構相矛盾的邏輯關係,人心也不可能想到一種行爲方式而其元範是不同於決定我們自己行爲的元範。 我终于理解了:当你用目的论的视角看事物的时候,你就再也无法回到因果论了。当你明了所有可能性的时候,尽管你拥有自由意志,但你(出于自身的意志)只能作出唯一的选择,因为其他任何选择,都会让你觉得比那唯一的选择更糟。 但是,终点可能并非死亡那么简单。也许应该说,宇宙唯一的限制就是终点。人的自由意志可以选择路径,但终点不可选择。为什么会有这种限制?我不知道。也许这就像光速不变原理一样,是一种物理上的限制。不过,考虑量子力学上的概率,似乎意味着拥有了选择终点的能力。 ::当你对未来无知的时候,你只能以因果论的方式看待世界,于是你会对你的选择感到后悔,怀疑另一些选择可能更好——这时候你的痛苦是:你有自由选择的能力,但你的选择导致了一个你不愿意看到的结果。::然而当以目的论的方式看待世界的时候,你看透了整个未来,你可以选择过程,但你无法选择终点——这时候你的痛苦是:你明知会有那样的未来,但你无法避免。就两者的效果来看,它们其实都导致了你无法选择终点的事实。 我无法评价哪种更加痛苦。 或者应该说,你不能仅仅预知未来而不决定过程。而人类的自由意志实际上是在预知选择会导致什么结果的前提下做出选择的。这两种能力没有任何不同,仅仅是看的角度不一样。所以人类和外星人的真正的能力差异在于,外星人所能预知的未来,时间跨度更长。换言之,人类只能看到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直接结果,随着经验的增长有可能看的更远;而外星人则比最具经验的人类看的还要远。就是这样。不过外星人也许无法理解每一个选择为何会产生那样的结果,因为它们无法理解因果关系。对它们来说,过程的每一步都只是剧本上规定好的东西,正如作者所写的,照着表演就行了。因此选择终点对于它们很可能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它们本来就理解不了“选择”这一行为会导致对应的结果。 人要理解現實,只有兩種原理可以應用:目的論的原理和因果關係的原理。 我們觀察到兩件事情:第一、一個生物生來就會有規律地對於一個刺激起反應;第二、這種動作的效果就是加強或維持這個生物的生活力。如果我們能夠把這樣的動作解釋爲產生於有目的的意圖,我們就可以把它叫做行爲,而以行爲學目的論的方法來研究它。但是,我們在這類動作的背後看不出有意志作用的跡象,我們只好假定一個未知的因素——我們把它叫做本能——在發生作用 我們說,本能指揮動物的動作,這些動作是「準故意的」(quasi-purposeful),也指揮人的肌肉和神經的反應。這些反應是下意識的,但是有用的。我們把這類動作的未經解釋的因素看作一個力量,而把它叫做本能。可是僅就這個事實講,對於我們的知識並沒有什麼增進。我們決不可忘記,本能這個名詞不過是一個界限的標誌,我們不能——至少就目前講是不能——超越這個界限去作科學研究。 對於動物的本能動作加以觀察,會叫我們大爲驚奇,而且會引起一些無人可以圓滿解答的問題。::可是,動物甚至植物,會以「準故意的」方式來反應。這個事實的神秘,與人會思想、會行爲的神秘,是一樣的,也與無機的宇宙中物理學所描述的那些功能反應的神秘,以及有機的宇宙中生物過程所顯現的神秘,沒有不同。這些都是同一意義的神秘,在這個意義下,神秘就是一個極據,爲我們的心所不能進一歩分析或解釋的。:: ::關於一切價値判斷和最後目的的選擇,行爲學是中立的。它的任務不是贊成或反對,而是陳述。:: 行爲學的主題,是人的行爲。它所研究的是行爲人,而不是變成了一個植物而無所作爲的人。 第二章 行为学的一些认识论的问题 二、行爲學的形式的和演繹的特徵 ~理知、智能、和邏輯,都是歷史現象~ 。邏輯之有歷史,正如同技術之有歷史。 理知和智慧,人類在生存競爭中這項最有效的裝備,是動物學事象不斷演化中的成份。它們旣不是永恒的,也不是不可變的。而是短暫和無常的。 再者,每個人在其人格的發展中所反覆重演的,不僅是生物學的變形——從一個單細胞變到一個高度複雜的哺乳動物,而且也是心智上的變質——從一個純植物的和動物的存在,變到一個理知的心靈。這種變化不在人生前的胎孕期完成,只是在出生以後漸漸地覺悟到人的意識。所以每個人在其幼年總是從黑漆一團的蒙眛,一歩步地走完人心邏輯結構的各階段。 ~所以我們可用一個不太恰切的比喩來說:我們地球的地質結構保存著一切早期的宇宙變化,而一個人的身體是他祖先的和他自己的一切命運和際遇的沉澱。但是記憶則完全不同於宇宙演變在結構上的調和與連績。它是一個意識的現象,因而它是以邏輯的演繹爲條件的。~ 原始的心靈,也和我們一樣,急想找些理由來解釋所發生的事情,但是它尋找理由的方向,不同於我們的心靈所找的方向。 ~所有的人——任何民族、任何邦國、任何年齡的人——心靈的邏輯結構都是相同的[8]。人種學或歷史都找不出與這個斷言相衝突的事實來。~ 三、先験和眞實 先驗的推理,純粹是概念的和演鐸的。它只能提出一些同義反覆語和分析的判断,而別無作用。 ~它所有的含義都是邏輯地從其前提導出,原已蘊涵在那些前提裡面~ 。因此,按照通常的指責, ~它不能給我們的知識有何增益~ 。 ~演鐸的推理之有意義,一方面是把那些蘊涵在一些範疇、概念、和前提裡面的一切一切顯現出來,另一方面又使我們知道它們所不蘊涵的是些什麼。它的使命,就是要使那被掩蓋的、以前所不知道的東西,明朗化~ ~在貨幣這個概念裡面,已蘊涵貨幣理論的一切定理~ 。貨幣數量說並沒有把貨幣概念所未蘊涵的任何東西增加在我們的知識中。它是在轉換、發揮、和展開貨幣概念;它只分析,所以它正如同畢達哥拉斯定理與直角三角形這個概念的關係一樣,是同義反覆語 四、方法論的個人主義的原理 ~一切行爲都是由一些個人作出來的。一個集體之有所作爲,總是經由一個人或多個人作些有關於這個集體的行爲而表現出來的。~ ::要認識整個的集體,就得從個人行爲的分析著手。:: 八、概念化與了解 所謂了解,也就是要承認「人們的行爲是被某些確定的價値判斷所激動,而要達成某些確定的目標」這些事實 ::經濟學領域內沒有不變的關係,因而沒有衡量的可能:: 這裡,讓我提前強調一點,即:::行爲的目的必然是在將來,因而是在不確定下的情事,所以行爲總是投機(speculation)::。行爲人好像是用歷史家的眼光來看未來。 十、經濟學的程序 。就經濟學家來講,這就是把所有的定理回溯到它們的最後基礎——人的行爲的元範,並且對那些導源於這個基礎而得到定理的一切假設和論斷,加以最謹愼的考驗 十一、行爲學概念的一些限制 全能與全知是相容的嗎?全知必須有個前提,即:將來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已經確定了的,不再變更的。因此,如果有了全知,則全能就無法想像。預先確定了的事情旣不能變更,也就無所謂全能了。 ::生活不是至善至美,因爲生活是在變動的:而死亡不是至善至美的,因爲死亡已不生活。:: ::他們不了解國邦這個強迫和鎭壓性的社會建構,是爲對付人性的缺陷而存在的,因而他們也不了解,國邦的基本功用是爲保護大多數人免於少數人某些行爲的傷害而懲罰那少數人。:: 第三章 经济学以及对理知的反叛 二、從邏輯學駁斥多邏輯論 馬克斯的多邏輯論宣稱:人心的邏輯結構隨著社會階級之不同而不同。種族多邏輯論與馬克斯的多邏輯論的差別,只在於認爲每個種族各有一個特殊的人心邏輯結構,某一種族的全體份子,不管他們所屬的階級,都具有同一的特殊邏輯結構。 六、主張理知(reason)的理由 比如种族优越性的理解不同,产生屠杀,歧视等等 不同的对极极具的解读,才产生了不同的分歧 理知是一個極據,不能用它本身來分析、來問難的。人之有理知,是一非理性的事實。關於理知,我們只可以說:它是使人之所以異於禽獸的特徵,它使那些專屬於人的事物得以實現。 第四章 行为元范第一个基本分析 一、目的和手段 一個行爲所尋求的結果,叫做它的目的或目標。我們在日常談話中使用這些名詞,也指稱一些中間的目的或目標;行爲人之所以想達到這些中間目的或目標,只是因爲他相信,通過它們就可以達到他的最後目的或目標。::嚴格地講,任何行爲的目的或目標,總是某一不舒適的感覺之解除。:: 二、價値的等級 ::行爲人是在一些可供選擇的各種機會中加以選擇。他擇其一而捨其餘。:: ::行爲人,當他安排他的行爲時,在他內心中有一個慾望等級或價値等級。靠這個等級,他使那有較高價値的,也即他所較迫切需要的,得到滿足,而讓那較低價値的,也即他不太迫切需要的不滿足:: 行为学 ::它們對於像「奢侈放縱與克苦節儉究竟是哪一種行爲好呢」這一類的問題,不表示任何意見。它們只研討行爲人所採的手段,是否適於達成他們所要達成的目標。:: ::價値是行爲人賦與最後目的的重要性:: ~價値不是本來就有的,它不在事物的本身。它是在我們的心裡;它是人們對於生活環境所採的反應。~ ~價値也不在語言文字和學說中,而是反映於人的行爲。它不是一個人或一羣人所說的値得什麼,而是他們如何行爲~ 四、作爲交換的行爲 ::行爲的目的是想以較滿足的事態來代替較不滿足的事態。我們把這樣一個意願的代替叫做交換(exchange):: 代價的價値(所付的成本)與達成的目的的價値,其間的差叫做利得(gain)、或利潤(profit)、或淨收益(net yield)。利潤,在這個原始的意義下是純主觀的,它是行爲人的幸福之增加,它是旣不能量也不能衡的一個心理現象。::不愉快的感覺有時消除得較多,有時消除得較少:但是,一個滿足超過另一個滿足究竟超過多少,那只有憑感覺,沒有客觀的方法來判定,價値判斷無關乎計量,它只是程度的排列、分等級。它只能以序數,不能以基數來表示。:: 說到價値的計算,等於白說。計算,只有利用基數才可能。兩種事態的評價,其間之差異完全是心理的、個人的。它不能投射到外界。它只能由當事人感覺到,不能傳遞給別人。它是心理方面的一種強度。 第五章 时间 二、過去、現在和未來 ::行爲,使人具有時間觀念,使他覺得時光的流逝。時間觀點是一個行爲學的元範。:: 現在只是無限小的一刹那,一下子就沉沒在過去。一個人當他計畫把一個較不滿意的現狀,變到較滿意的將來情況的時候,就察覺到時間。 哲學家們說,人在回憶中才覺察到時間 四、諸行爲之間的時序關係 行爲只有在一方面會是堅貞的:選擇那價値較大的,捨棄那價値較小的。 沉著鎭靜(presence of mind),被認爲是行爲人的美德。如果一個人有能力思考,而且能夠敏捷地調整他的行爲,以適應環境的變動而不落後,他就是沉著鎭靜。如果把堅貞看作對於原有計畫的繼續遵守而不管環境的改變,那麼,沉著鎭靜和敏捷反應,恰好是與堅貞正相反的。 第六章 不确定 一、不確定與行爲 ~如果人知道未來,他就無須選擇,也不要行爲。他就像一具自動機,只對刺激起反應,而沒有他自己的任何意志。~ ~» 未來的不確定,已蘊含在行爲這個觀念中。「人行爲」與「未來是不確定的」決不是兩件獨立的事情。它們只是一件事的兩個不同的說法。~ 三、類的或然率 冷靜的推理就會使賭徒明白:買兩張彩票並不比買一張的機會更好,因爲彩票的全部彩金比它的全部銷售收入要小得多。如果他把全部彩票都買來,他一定要大大賠本。可是,每個買彩票的人總堅決相信,多買比少買好。他們不想想這個事實:因爲開賭的莊家相對於賭徒而言,總是操勝算的,你賭得愈多愈長,你損失的機會愈是確定。賭博之所以迷人,正由於它的不可預知和它的風險變化。 第七章 在这个世界里面的行为 一、邊際效用法則 ~人,對於非常不同的滿足狀態以及得到這些滿足的手段,加以評値的時候,總是把所有的事物安排在「一個」等級表,而且在這些事物裡面,只看出它們對於他自己的滿足的相關聯。~ ~從食物得到的滿足,與從藝術品的欣賞後得到滿足,在行爲人的判斷中,是一個較迫切的或較不迫切的需要;評値與行爲把它們擺在一個等級表,這個等級表現出較強烈和較不強烈的需求。對於行爲人而言,他所評値的,只是這些事物與他自己的福利相關聯的程度,而不涉及其他。~ 假設一個人有五個單位的貨物A,有三個單位的貨物B。他賦與五個單位A的等級爲1、2、4、7和8。賦與三個單位B的等級爲3、5和6。這個意思是:如果他必須在兩個單位的A和兩個單位的B之間加以選擇,他就寧可損失兩個單位的A而不願損失兩個單位的B ::» 這裡的「效用」一詞,只是指:使不適之感爲之消除的因素:: ~行爲人以爲:一物所能提供的服務有益於他自己的福利,因而把這種服務叫做該物的效用。就行爲學來講,效用一詞是當事人認爲一物會消除他的不適之感,因而賦與該物的重要性。~ ::~有些事物之有主觀的使用價値,是因爲人們誤信它們有發生他所想望的效果的能力。相反地,有些事物確能發生所想望的效果,但人們不認爲它們有使用價値,這是因爲他們不知道這個事實。~:: ::行爲並不衡量效用或價値:它只在不可兼得的事物之間作選擇。:: 假若要對同質存量中一個單位予以估値,他就以全部存量中那個用途最不重要的單位的價値估之;也即憑邊際效用來估値。 儘管他可能把全部存量a的價値看得比全部存量b的價値較高,可是b的邊際價値可能高於a的邊際價値。 ::邊際效用法則不是指的客觀使用價値,而是指的主觀使用價値。它不涉及某些東西引起一定效果的物理的或化學的性能,而只涉及那些東西與一個人自己所認爲的福利的相關性。它不涉及某些東西的價値,而只涉及一個人認爲從這些東西上面可得到的服務。:: 假若我們要相信邊際效用是關於事物和事物的客觀使用價値,我們就不得不以爲,隨著可使用的單位數量的增加 (没搞清楚) ~依照這個法則,價値是靠期望中的服務的效用。至於效用遞增律,確也有這回事~ 有100根木頭的人,可能建造一間小屋以避雨,比一件雨衣要有用得多。但是,如果他可使用的木頭還不到30根,他就只能做一張床以避地面的潮濕。如果他有95根木頭,他就會放棄雨衣以換取更多的5根木頭。如果他只有10根木頭,他將不會放棄雨衣,即令可換約10根木頭。一個人如果只有200元的儲蓄,他可能不願意去做某種可賺約200元報酬的工作。但是,如果他的儲蓄到了2,000元,而他急於想買到非2,100元買不到手的一件東西,這時,他就很樂於接受這項工作,而且,即令它的報酬不是200元而是100元,他也樂於接受。所有這些例子,完全符合正確陳述的邊際效用法則 富人越来越富 三、作爲手段的人的勞動 ::把人生的生理功能和表現當作手段來僱用,就叫做勞動:: ::人之工作,是在使用他的力量和智能,作爲消除不適之感的手段::,是在以有目的地利用他的生命力,來取代自然的無所憂慮的消遣。 ::每個人只有有限的精力可消耗,每一單位的勞動只能產生一有限的後果::。否則人的勞動將可無限使用;它將不是稀少的東西而不被認爲是消除不適之感的手段,而且也不必經濟地利用。 ::勞動之所以要經濟地利用,只因爲它的量是有限的,不足以用來達成它所可達成的所有目的。:: ::人們之願意勞動,只有在它的收益比閒暇的享受更迫切的時候。:: ::工資不是爲消耗了的勞動而給付,而是爲勞動的成就而給付::,勞動的成就在質和量方面有很多的差異 四、生產 ::行爲,如果成功了,達到它所追求的目標。它產生了結果。:: ::生産者不是創造者。人,只在思想方面和想像方面會有創造性的。:: 生产不是物质上的,人的所有活动都会让宇宙整体熵减,但是对于局部小范围的个体是熵增,所以创造是主观的 ::只有那指揮行爲和生產的人心才是創造的::。人心也屬於這個宇宙和自然;它是這個旣有的世界之一部份。把人心稱爲創造的,並非耽迷於任何形而上的玄想。我們之所以把它稱爲創造的,因爲我們只能把人的行爲所引起的變動,追溯到「理知指導人的活動」這一點上,過此我們就茫然無所知。生產不是物質的、自然的、和外在的什麼;它是個精神的和心智的現象。它必要的基本條件不是人的勞動與外在的、自然的力量和事物,而是「用這些要素作手段,來達成某些目的」的這個心的決定。::產生生產物的,不是辛苦工作的本身,而是辛苦工作者受理知的指導這個事實::。只有人心有消除不適的能力。 ~馬克斯的信徒們以及唯物主義的玄學,把這些事情完全曲解。「生產力」不是物質的。生產是一精神的、心智的、和意理的現象。它是那受理知指導的人,爲著盡可能消除不適而採用的方法。使得我們的生活環境優於千年或二萬年以前我們祖先們的生活環境的,不是什麼物質的東西,而是精神的東西。物質的改變,是精神改變的結果~ 。 ~當然,我們不知心是什麼,正如同不知道動、生命、電是什麼一樣。心只是一個字,用以指稱那個未知的因素。那個因素使人們得以完成他們曾經完成的東西:理論與詩歌,大敎堂與交響曲,汽車與飛機。~ 第二篇 在社会脚骨力的行为 第八章 人的社会 一、人的合作 ::社會,是協力一致的行爲,是合作。:: 踏入社会,就是要和人打交道了,开始处理人与人的复杂关系了。 ::由這樣協力一致的行爲而形成的複雜的相互關係的總稱,就是社會:: 它以個人們的合作生活來代替他們的孤立生活。社會是分工,也是合作;人,以其行爲動物的資格,成爲社會動物。 ::形成合作、社會、與文明,而把動物人轉變成「人」的這些基本事實,也即是「在分工下所完成的工作,比孤立工作更生產些」,而且人的理知能夠認知這個眞理。::如果不是如此,人們將永久停留在相互敵對的狀態,爲爭取自然界稀少的生活資源而成爲不解的仇敵。每個人不得不把其他所有的人看作敵人,爲求得自己的慾望滿足,必然與所有的鄰人發生不可解的衝突。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可能發展出同情。 ~如果我假想一個世界,在那裡,分工並不增進生產力,則這個世界就不會有什麼社會,也不會有什麼仁愛和友善的感情。~ ~我們決不可忘記:人的社會之特徵,是有意的合作;社會是人的行爲之結果,也即,有意地要達成某些目的,因而有了社會~ ::人的社會是心智的和精神的現象。它是有意地利用一個決定宇宙形成的普遍法則——「分工能提高生產力」這一法則——的結果。:: 二、對於整體主義的和玄學的社會觀之批評 法律、道德律、和社會制度,再也不被當作神秘的天意而被尊重。它們都是人爲的,衡量它們的尺度,只是看是否便於增進人的福利。 三、分工 ::基本的社會現象是分工以及它的對稱現象,合作。:: 如同歐氏幾何的一個圓與其他同一直徑的圓之相等,分工就沒有任何好處。 ::第一、人們做各類工作的能力,先天就不相等。第二、自然賜予的生產機會,分配得也不相等:: ~::還有第三個事實,即,有許多工作不是一個人的力量所可完成,需要若干人聯合起來做::。其中,有兩種不同的情形:一是因爲單獨一個人的能力不足夠做這個工作。二是單獨一個人雖然可以作,但所需要的時間很長,以致要很遲才可得到結果,而不能補償所費掉的勞動。~ 四、李嘉圖的協作法則 如果A是這樣地比B更有效率:他生產1個單位的p,需要3小時,而B則需要5小時;他生産1個單位的q,需要2小時,而B則需要4小時,於是如果A只生產q,讓B去生產p,則雙方都有利。如果他們每個人各有60小時生產p,60小時生產q,則A的勞動結果就是20p+30q;B的勞動結果就是12p+15q;兩人的合計就是32p+45q。但是,如果A只生產q,他就可在120小時當中生產60q,如果B只生產p,則可在120小時當中生產24p。他們活動的結果就是24p+60q,因爲p對於A而言有一代替率3/2q、對於B而言,有一代替率5/4,所以24p+60q的產出大於32p+45q。這就表明,分工有利於參與分工的各方。較有才智的、較能幹的、較勤勉的人和才智較差的、能幹較差的、勤勉較差的人合作,結果雙方都有利。從分工得來的利益總是相互的利益。 ::促使原始社會和日常工作趨向於進步加強的因素,是人的行爲;而人的行爲之所以生氣蓬勃,是甶於人們察覺到在分工下勞動的生產力較大。:: ::經驗吿訴我們:這個條件——分工下的勞動生產力較大——之存在,是因爲它的原因——人們生而不相等,以及地域間自然的生產資源的分配不一樣——是真實的。所以,我們能夠了解社會演化的進程。:: 比較成本法則 ~就一國的居民而言,放棄某些較有利的(絕對地和技術地)機會之利用,而輸入在別國在較劣的(絕對地和技術地)條件下所生產的貨物,是更有利的。這種情形,類似一位外科醫生爲著淸潔手術室和器具,僱一個做這種工作還不如他自己的人來作,而他自己完全專心於他更優越的外科。這樣對於他還是有利的。~ 五、分工的一些效果 ::分工是人對自然環境的多樣性有意識的反應。同時,分工本身又是引起差異化的一個因素:: ~分工把一些生產過程分裂成許多小的工作,其中又有許多小的工作可以用機械來做。正因爲如此,機械的利用,才成爲可能:也正因爲如此,生產技術才會有驚人之改進。機械化是分工的結果,是分工的最大成就,而不是分工的動機和源泉。~ 六、在社會裡面的個人 ::社會給與個人的特惠之一,是不管有沒有疾病或殘廢,都可生活下去。:: ~在人的生物演化上,沒有一個「自然的」標準來確定怎樣是好的、怎樣是不好的。任何選擇標準,都是武斷的、純主觀的。簡言之,是個價値判斷。所謂「種族進步」和「種族堕落」這些名詞,如果不是對人類前途的某些特定計畫而言,都是無意義的。~ 无论先天素质如何差的人,都可以生存,都可以遗传。 ~自然選擇的消滅力量,在社會情況下大大地減低。因而有些人說,文明趨向於降低社會份子的遺傳品質。~ 七、大社會 ~社會不只是相互作用或相互影響。在宇宙的一切部份之間都有相互影響:狼和它所呑噬的綿羊之間,病菌和它所殺死的病人之間,墜石和它所碰上的東西之間,都有相互影響。他方面,::社會所涉及的相互影響,是指人們爲要達到各人的目的而彼此採取的合作行爲。::~ 八、侵略與破壊的本能 ~所有本身的衝動都是不受理知檢討的,因爲理知只管達成目的的手段,而不管最後的目的。~ 馬爾薩斯講過,自然沒有給任何生物的生存權,生活資料是有限的,他並且說,人們如果漫不經心地縱慾於生殖,將永久不能超出飢餓的邊緣。他斷言,人類文明與幸福所能發展的程度,決定於人以道德節制性慾的程度。功效主義者之反抗武斷的統治和特權,並不是因爲它們違反自然法,而是因爲它們有害於大家的福利 ::他們之主張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並不是因爲人是平等的,而是因爲這樣的政策有利於大家的福利。:: 第九章 观念的功用 一、人的理知 ~思想的,總歸是個人~ ~思想本身則是個人的成就。我們有聯合的行爲,沒有聯合的思想。我們只有「保存思想,並把思想傳遞給別人,以刺激他們思想」的傳統。可是,人沒有其他的方法占有前輩的思想,除掉一再地去思想它們。自然,他可以根據前人的思想再向前想。傳統的主要工具,是語言。思想與語言相聯,語言也與思想相聯。概念體現於名詞。語言之爲思想的工具,正如同它之爲社會行爲的工具。~ ~思想與觀念史是在世代與世代間的談話。後代的思想產生於前代的思想。如果沒有這種刺激,知識的進步就不可能。爲後人播種而在前人耕耘的土地上收穫,這種不斷的演進,也表現於科學和觀念史的上面。我們承襲於祖先的,不僅是一些構成我們物質福利的財貨;我們也同樣地承襲了一些觀念、思想、理論和技術,我們的思想因此而益豐富。但是,思想總是個人的顯現。~ 二、世界觀舆意理 ~如果把那些指導某些個人和集團的行爲的一切命題和理論,看作一貫的複合體,而盡可能地把它們納入一個體系,也即一個周全的知識體系,那麼,我們就把它叫做一個::世界觀::~ 。 一個世界觀,如同一個理論,是對一切的一個解釋:如同一個行爲規律,是關於消除憂慮的最好方法的一個意見。所以,一個世界觀一方面是一切現象的解釋,另一方面是一種技術。「解釋」與「技術」這兩個名詞,都是廣義的。::宗敎、形而上學和哲學,其目的都是要提供一個世界觀。它們解釋宇宙,它們敎人們如何行爲。:: ~一個政黨總會主張某種手段。推薦某些政治方法,而排斥所有的其他方法與政策。一個政黨~::一個政黨是一些急於想用同一方法,以達成共同目的的人們的結合體:: ::各黨派之間的區別,不在目的方面,而在手段方面。他們都自以爲是在企求大多數人的最高物質福利。:: Man has only one tool to fight error: reason. ::人,只有一個工具可以戰勝錯誤:理知:: 三、權力 於是,權力的定義就是:權力是指揮別人行爲的力量。有權力的人,其權力是來自意理。只有意理才能賦與一個人得以影響別人選擇和行爲的力量。一個人只有在一種情形下才可成爲領袖,即有一種使別人馴服的意理在支持他。 ~所以,權力不是物質的有形的東西,而是一道德和精神現象~ 。一個皇帝的權力靠的是他的臣民接受君主政制的意理。 一個持久的政治制度,一定要建立在大多數人所接受的意理上 四、改善論與進歩 ~進步與退步的觀念,只有在目的論的思想體系裡才有意義。在這樣的一個架構內,把那趨向於所追求的目標的動態叫做進步,相反的趨向叫做退步,~ 第十章 在社会里面的交换 一、獨自的交換與人際的交換 ::行爲,在本質上總是某一種情況換另一種情況:: Do ut des dō ūt dās . dō ut des . “I give so that you may give.” ::社會的公式是:爲取而與::(do ut des) 二、契約的拘束舆控制的拘束 ::社會合作,有兩種不同的形態:一是靠平等契約的合作,一是靠服從命令的合作。:: 三、計算的行爲 ~所有的行爲學範疇,都是永恒的、不可改變的,因爲它們是獨特地被人心的邏輯結構以及人的存在之自然條件所決定的。~ 第三篇 经济计算 第十一章 不用计算的评值 二、價値價格原論中的虚構——直接交換 ::我們必須認淸:評値的意思是取此捨彼。:: 第十三章 作为一个行为工具的经济计算 一、作爲一個思想方法的經濟計算 但是,美和善的崇拜,智慧和追求眞理,並不因計算的心靈而受阻。至於經不起嚴肅批評的東西,只是浪漫的遐想。頭腦冷靜的計算者,是夢想家的嚴厲懲罰人。 第四篇 市场社会的交换学或经济学 第十四章 交换学的范围和方法 一、交換學的問題之界定 ::~經濟學所不得不講的只是:因爲人的生活受限於自然因素,所以他必定遇著一些問題,經濟學就是處理這些問題的。它處理人的行爲,也即,處理那些盡可能的消除不適之感的自覺的努力。~:: ~關於那些不可實現的事象,甚至爲人的理知所不能想像的無限機會的宇宙,在經濟學裡面沒有什麼可說的。如果眞有這樣一個世界,那裡就沒有什麼價値法則、沒有稀少,也就沒有經濟問題。這些事情都沒有,因爲那裡沒有什麼選擇要作、沒有行爲,也沒有要用理知來解決的事情~ 。繁殖在這樣一個世界的東西,決不會發展出理知和思考。如果我們能爲我們的子孫造就這樣一個世界,那些受賜的子孫將會體驗他們的思考力之退化而漸渐變得不成其爲人。因爲::理知的基本任務是要對抗自然加給人類的限制,是要和「稀少」抗爭。行爲和思想的人,是「稀少」世界的產物。::在這個世界裡面,凡是可得到的福利,都是辛勞和困苦的獎品,都是通常所說的「經濟」行爲的獎品。 三、純粹的市場經濟 ~行爲中的人,是一個單元。獨資經營的商行老闆,有時忘掉了做生意與做善事之間的界線。~ ~如果他想援助一位窮困的朋友,體貼的情感會促使他解除這位朋友依賴救濟過活的窘愧心情,而在他的商行裡面爲他安排一個職位,儘管他並不需要這位朋友的幫助、或者可以用較低的待遇僱用同等的助手。在這種情形下,支付的這筆薪金,在形式上是營業費用的一部份,事賁上是這位老闆的所得的一部份開支。從正確的觀點看,這是消費,而不是用來增加商行收入的經費~ [6]。 ::人們有這樣的一個傾向:只看到有形的、可見的,和可以計量的東西,其餘的一切,都忽略掉了:: ::一個人所作的事,總歸是爲的增進他自己的滿足。在這個意義下,我們使用「自私自利」(selfish)這個名詞,而強調行爲總是自私自利的:: ::如果一個人樂於去昂貴的場所,而不去較便宜的地方,爲的是喜歡在一位公爵的鄰近呷雞尾酒,我們可以批評他可笑的虚榮心。但是,我們決不可以說這個人的行爲不是爲的增進他自己的滿足。:: ::即令某一行爲,其直接目的在於改善別人的生活情況,也是自私自利的行爲。因爲這個行爲者覺得使別人吃比自己吃更舒服些。他的不適之感是由於看見別人飢餓而引起的。:: ::經濟學不涉及價値判斷。它的目的在於認知某些方式的行爲所獲致的一些後果。:: 现代中式家长 ~那個想把人當作一個有目的的養育制度的材料的人,他自己就會擅攬專制的權力而把國人作爲手段,以達成他自己的目的。~ 不要替定义快乐。这过程其实是自我满足。 什麼事物使人更快樂,什麼事物使人較少快樂,這其間的價値判斷,人各不同。一個人對於別人的滿足所作的價値判斷,其內容與這位別人的滿足毫不相干。實質上,這種價値判斷不過是說:這位別人要如何如何才可使這位作價値判斷的人更滿足。那些爲全社會尋求最大福利的改革家們吿訴我們的,實質上只是說:一般別人的情況要怎樣怎樣才最使他們適意。 五、靜止狀態與均匀輪轉的經濟 ::處理行爲問題的唯一方法,是想像行爲的最後目的在於實現一種再也無須行爲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實現,或者是因爲所有的不適之感都已消除了,或者是因爲再進一步消除它已不可能了。所以,行爲是趨向於靜止,趨向於沒有行爲。:: 七、交換功能的統合 ~::歷史是按照人們所追求的目的,和他們爲達到目的而採用的手段來把人分類::~ ::行爲一定會受每一有關變動的影響。因爲行爲必然是爲的要影響一個未來的情況(即令只瞬息間的最近未來),所以它的結果如何將决定於對於未來的預測是否正確[13]。所以,行爲的後果總是不確定的。行爲總是投機:: ::用在交換學的「企業家」一詞是指:專從每一行爲的不確定性這方面來看的行爲人。用這個名詞的時候,決不可忘記:每個行爲都嵌在時間的流變中,所以必然是一投機。資本家、地主、和勞工,必定是投機者。在考慮預測的將來需要時,消費者也是投機者。可是,天下事往往事敗垂成。:: 第十五章 市场 一、市場經濟的一些特徵 ::市場經濟是一個生產手段私有而行分工的社會制度。每個人爲他自己的利益而行爲;但每人的行爲在於滿足自己的需要也同時滿足別人的需要。在行爲中的每個人都是在爲別人服務,從另一方面看,每個人都在接受別人的服務。每個人本身旣是一個手段,也是一個目的:就他自己說,每個人是一最後的目的,對於別人而言,在別人爲達成他們的目的而作的努力中,他是一個手段。:: ::市場不是一個地方、一件東西,或一個集體的存在。市場是一個過程,是由形形色色的個人,在分工合作下的行爲之相激相盪而發動的。决定這個——不停地變動的——市場情況的力量,是這些人的價値判断,以及這些價値判斷所指導的行爲。:: ::每一時刻的市場情況就是那時的價格結構,也即是,那些想買進和想資出的人們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全部交換率。:: ~::市場現象中沒有什麼神秘的、非人的東西。市場過程完全是人的行爲結果。每一市場現象都可溯源於這個市場社會成員們的某些確定行爲。::~ 二、資本財舆資本 ~賺取的那些複雜財貨的全部,以貨幣來估値,而這一總額——資本——就是經濟計算的起點。賺取行爲的直接目的在於增加、至少保持這項資本。在一確定期間可用以消費,而無損於資本的那個金額,就叫做所得~ ~::如果消費超過了所得,那差額就叫做資本消耗。如果所得大於消費額,這個差額就叫做儲蓄::~ ~計算所得額、儲蓄額、和資本消耗額,是經濟計算的主要工作。~ 经济计算,不仅限于经济,而是一种人类普遍拥有的能力 ~每個行爲人在其計畫或預謀某一行爲時,總會想到資本與所得的關係。即使最原始時代的農夫也會模模糊糊地意識到現代會計人員所說的「資本消耗」那種行爲所會招致的結果~ 。 ~獵夫不願殺射一條懷孕的母鹿,最殘忍的軍人在砍倒一棵果樹時也覺得心有不安,這都是受了資本與所得這種考慮之影響的心理狀態。這種考慮在古老的法制中曾表現於「受益權」和其類似習慣。但是,只有那能夠藉助於貨幣計算的人們,才會明明白白看出資產與來自資產的利益之間的區別,而且把這個概念應用到各類各級的財貨和勞務。~ 三、資本主義 ~市場經濟制度從來沒有充份而純粹地試行過。但是,自中世紀以來,在西方文明的軌道上,大體上有一個總趨勢,那就是,趨向於廢除那些妨礙市場運作的法制。~ 市场经济 它是人們努力調整自己的行爲,以適應他們所不能改變的旣定環境的結果。它好像是個戰略,人們已經很成功地運用它從野蠻進到文明。 資本主義是一種過渡現象,是歷史演化過程中的一個短暫階段,從資本主義以前的時代,轉到資本主義以後的未來的一個過渡而已。 四、消費者主權 ::誠然,在市場裡面,不同的消費者不是享有同等的投票權。富人的投票比窮人的多。但是,這種不平等的本身是以前投票的結果。:: ~在純粹市場經濟裡面,要成爲富人,必須好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一個富人要想繼續保有他的財富,也只有靠繼續以最有效的方法爲消費者服務。~ 五、競爭 ~::在自然狀態下,不能和解的利益衝突,到處都是::。維持生存的資料是稀少的。生殖率趨向於超過食物的產出率。只有那些最適於環境的植物和動物才能維持生存。飢餓與掠奪之間的敵對,難解難分。~ ~在分工下的社會合作,消除了這種敵對。它以協力相關替代彼此敵對。社會的組成份子在一個共同的目標下聯合起來。~ 「社會競爭」 個人們爲爭取最有利的地位而作的努力 包括货币吧 競爭的意思並不是說,任何人可以僅靠摹仿別人所作的事情就可致富。它的意思是:以提供質較美或價較廉的東西爲消費者服務的機會,不因爲旣得利益者享有的特權(免於創新的傷害的特權)而受限制 六、自由 资产阶级的英语“bourgeoisie”来自法语,源于意大利语的“borghesia”,而后者又是源于从希腊语“χωριό”演化而来的“borgo”,意思是村庄。因此“borghesia”就是指在村庄中心拥有房子的自由人 ~布爾喬亞~ 。 ~在自然狀態下沒有所謂自由。自由這個名詞不能有意義地用在自然狀態下的任何現象。無論人做什麼,他決不能擺脫自然界給他的限制。如果他想在行爲上成功,他必須無條件服務一些自然法則,否則他的行爲就得失敗~ 是人际关系 不是自然 ::自由總是指的人際關係。一個人如果能夠不受別人的任意支配而好好地活下去,他就是自由的:: ::人不是生而自由的:他所可享有的自由是社會給他的。只有一些社會條件能造就一個軌道,讓他在這個軌道的範圍以內享有自由。:: 在一個極權統治的社會裡面,留給個人的唯一自由,是那無法剝奪的自殺的自由。 在他們的心目中,政府萬能就是充份自由。 ::市場經濟裡面,關於個人滿足的事情,他本人就是最高的裁決者。:: ::個人按照自己的計畫安排他的生活,能夠這樣做到什麼程度,他在這個程度內就是自由的::。 七、財富與所得的不平等 所以才有民主党与共和党 ::自由不能和財富所得的平等相容:: 因此 自由平等是对立的 ~::如果沒有一個方法使各個人對於聯合生產的努力負起責任,社會分工制就無法實行。如果這個責任不靠巿場價格結構和它所引起的財富與所得的不平等的激勵,那就必須用警察的力量來直接強制。::~ 八、企業家的利潤與虧損 ::利潤,就它的廣義講,是來自行爲的利得;:: ::謀取利潤,一定是任何行爲所追求的目的:: ::每個人從他的行爲方面得到一種心理的利潤,否則他將不會有所行爲:: 十一、選擇的過程 至於那些自吹自己有道德的店員和工人們,則是自欺以自慰。他們不承認他們曾經被國人——消費者——考驗過而發現他們不行。 第十六章 价格 一、定價的過程 ::交換的雙方都覺得收進的比付出的較多的時候,交換率就決定了。:: 人們因天賦的和後習的不平等,因而他們對於環境的適應也各人不同。 。::交換學所討論的市場,其中的人們對於一切變化的了解是彼此不同的,而且,即令他們有了同樣的信息,彼此的評價也不一樣。:: 二、評値和估價 ::決定物價的最後原因,是消費者的價値判斷。物價是人們對各物所作的評値不同而形成的結果。價格是個社會現象,是所有參與市場活動的人對各物評値而起的相互作用所產生的:: 交易深度 ~每一個人,在購買或不購買,出賣或不出賣的時候,對於巿場價格的形成都發生他那一份的影響。但是,市場愈大則他的那份影響就愈小。所以,市場價格結構,自個人看來,似乎是一旣定的事實,而他必須調整自己的行爲以適應。~ ::每個當事人對他收到的財貨所給的評値,總高於對他付出的財貨所給的評値:: ::交換率,也即價格,不是評値相等的結果。相反地,而是評値參差的結果。:: ::「重点」多读几遍这段,思考下比特币的估值与价值~:: 估價必須與評値明白區分。估價決不依賴估價者的主觀評値。他並不注意於有關貨物的主觀的使用價値,而注意於預測市場所將決定的那些價格。評値是一價値判斷,以不同的値表示之。估價是對將要到來的事實所作的預測。估價的目的,在於確定某一特定的貨物在巿場上將賣什麼價錢,或者說,將要多少錢才可買到這一特定貨物。 但是,評値與估價是密切關聯的。一個自給自足的農夫,是把他賦與各種「解除不適之感的手段」的重要性直接加以比較,這是他的評値。一個在市場上做買寶的人的評値就不同了,他不得不注意市場價格的結構;市場價格靠的是估價。爲要知道一個價格的意義,我們必須知道那項有關金額的購買力。總而言之,我們必須熟習我們所想取得的那些財貨的價格,並且要靠這個知識來形成對於它們未來價格的看法。如果一個人在說到那已經買到的某些貨物的購買成本,或說到那將要計畫購買的某些貨物的購買成本的時候,他是以金額來表示這些成本的。但是,這項金額在他的心目中是代表他能夠用它而取得其他財貨,因而享有的滿足程度。::評値是個迂迴的過程,它要經過對市場價格結構的估定;但是,它的目的終歸是把幾個可以彼此替代的解除不適之感的方法加以比較::。 二、對於若干普遍誤解的觀察 貨幣量的變動決不會同時、同程度地影響所有貨物和勞務的價格, ::對於巿場的交換率之形成發生作用的,是需求,其強度完全決定於價値判斷的一個主觀因素,而不是任何客觀事實、任何可引起某一後果的力量。:: 第十七章 间接交换 三、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 ~交換媒介是這樣的一種財貨,人們取得它旣不是爲的自己消費,也不是爲的用之於生產,而是爲的將來拿它交換那些可用以消費或用以生產的財貨。~ 黄金的储藏价值,阿鲁纳齐,蜥蜴人 貨幣是交換媒介。它是銷路最好的財貨, 貨幣與可賣的財貨之間的交換比率之發生變動,是貨幣的需求與供給之間的關係發生變動而引起的。 四、貨幣購買力的決定 通货膨胀的影响。 物價的不斷上漲是一福利:對於後者,是一災難。 ::貨幣量的變動對於物價的影響是參差不齊的:: 时间经过中的行为 一、時間評値的透視 ~行爲人會區別兩個時間,一是慾望得到滿足以前的時間,一是滿足在繼續的時間~ 二、作爲行爲之一必要條件的時間偏好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覆是:行爲人不是僅就時期的長度來給時期評値。他爲消除未來的憂慮而作的選擇是受「較早」和「較遲」這個範疇指導的。時間對於人,不是一個只有長度可計的同質的東西。它不是長度方面的「較多」或「較少」,::它是一股不能倒流的流,其中的一些片斷,按照它們距評値和決定的時刻之或近或遠而顯現於不同的展望中,在較近將來的一個慾望之滿足,在其他事物不變的條件下,比一個在較遠將來的滿足更受重視。現在的財貨,比將來的財貨更有價値。:: ::時間偏好是人的行爲的一個絕對必要因素。我們不能想像一種行爲不是把近期的滿足看得比遠期的更重要。慾望滿足這件事的本身,即意涵目前的滿足重於後來的滿足。::如果一個人不是把近期的滿足看得比遠期的更重要,他就永遠不爲滿足慾望而消費。他永遠是累積而不消費享受。今天他不消費,明天也不消費,因爲到了明天,他又同樣地作了。 對於時間偏好的一般有效性持反對論的人們,未能解釋爲什麼一個人不總是把今天可用的一百元的總額拿去投資,即令這一百元在一年以內會增加到一百零四元。很明顯地,今天消費這筆錢的這個人之所以作此決定,是由於一個價値判斷,即他對現在一百元的評値高於一年後一百零四元的評値。但是, ~即令他選擇投資這一百元,其意義並不是他寧可捨今天的滿足換得以後的滿足,而是他對今天一百元的評値低於一年以後一百零四元的評値~ 。在資本主義經濟裡面,由於金融機構的完備,即令極小的金額也可用以投資,在這種情形下,今天花費的一文錢就是當前的滿足比後來的滿足有較高評値的明證。 凡是想活得更久一點的人,最重要的,是在中間時期特別注意生活的保健。爲著較遠將來任何慾望的滿足 龐巴衛克宣稱,生產期的每一延長都要靠這個條件:「要有一批在數量上足夠的現在財,可用以渡過從準備工作的開始,到它的產品收穫這段延長了的中間時期」[3]。「足夠的數量」這個說法,要加以說明。它不是指一個足夠維持最低生活的數量。這裡所說的數量,必須大到足以使下述的慾望全部得到滿足,即:在等待期當中,其滿足被認爲比那更長的生產期所將提供的利益更爲重要的那些慾望。如果這個數暈不夠這樣的話,則把生產期縮短就顯得有利 ~時間偏好是指對於相同的消費束,行為主體總是偏好現在甚於將來,時間偏好率就等於現在消費與將來消費的邊際替代率。其理論核心內容是人們存在時間偏好的原因及時間偏好率隨時間變化的特征。作為跨期決策最重要的變數之一,時間偏好廣泛涉及消費、儲蓄、投資、增長等領域。~ ::通俗地說,“時間偏好”是指“現在就要、還是以後再要”::。“時間偏好”是一個實證性很強的中性化概念,在經濟學奧地利學派中,從卡爾·門格爾、歐根·龐-巴維克、路德維希·米塞斯,到穆瑞·羅斯巴德和法蘭克·菲特,這些經濟學家都用“時間偏好”來強調各種原因驅動下個人行為的時間體現,包括用它來解釋“利息”和“貼現”,漢斯-赫爾曼·霍普更是突出地用它來分析不同制度下的個人行為。 ::一個人會儲蓄多少是由他的時間偏好決定的,時間偏好是指他偏好現在的滿足勝於未來的同一滿足的程度。時間偏好同樣是一個主觀因素。時間偏好因人而異,而且,對於同一個人,也會因時而異。::一個人30歲時的時間偏好可能會低於他80歲時的時間偏好。30歲時為了省錢為新家庭購置住宅,他可能非常願意推遲到阿爾卑斯山旅游,然而到了80歲時,他很可能會想,“嗨,我最好現在就到那裡。”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存在某種隨著人們年紀增長決定他們時間偏好的函數。時間偏好朝相反的方向發展同樣是可能的:30歲時,一個人可能想的是“活在當下”,而到了80歲,他全身心致力於為後代攢錢[1]。 說一種時間偏好程度優於另一種是沒有經濟意義的。因此,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不存在“正確的”儲蓄水平。有的人也許想“活在當下”,有的人則為設立一個永久捐助基金而儲蓄。經濟學不能說其中一人錯了,另一人是正確的。 時間偏好理論 ~至於守財虜連最低限度的食物費用都捨不得支付,這種極端的例子是代表一種病態,生命力枯竭的病態。這正如同怕把細菌吃進去而絕食的人一樣,正如同怕遇到危險的事情而自殺的人一樣,正如同怕睡著了有不測之禍而失眠的人一樣。~ 三、資本財 ::現在的慾望之滿足被認爲比將來的更迫切,當現在的慾望一滿足,人們馬上就開始把那可利用的消費財儲蓄一部份,以備後來的消費。這種延遲消費,使一些爲期較遠的目的可能達成。:: ::蓄是增進物質福利以及促其繼續不斷增進的第一個步驟。:: 消費的延緩以及爲後來消費而作的消費財存量的累積,即令沒有較長生產期技術優越性這個誘因,也會有人實行的。較長時期生產過程的較高生產力,更大大地加強了儲蓄傾向。減縮當前的消費而引起的犧牲,到後來不僅是因消費那些儲蓄下來的財貨而得到彌補,而且它也開闢了一條途徑,經由這條途徑,將來有更豐富的供應,而且還可得到「假若沒有這種犧牲就根本不會得到的」一些財貨 我們比前輩的人更富足,這是因爲,我們有了他們爲我們累積的一些資本財 ::在這不斷的財富生產的過程中,每一成就都是基於前輩人的儲蓄和其準備工作:: 六、過去對於行爲的影響 ~資本財是個保守的因素。它們強迫我們調整我們的行爲,以適應我們自己以前的行爲和歷代祖先們的思想、選擇、以及行爲所造成的那些情境。~ ◆ 八、投資者的流動性 ~現在有個趨勢,是要在這樣的純粹投機與眞正穩健的投資之間,劃出明顯的界線。其實,這兩者的區別只是程度上的問題,決沒有非投機的投資這麼一回事。在一個變動的經濟裡面,行爲總涉及投機。投資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壞的,但是,它們總是投機。情況的劇烈變動,會使壞的投資變成通常認爲的安全投資。~ 投資者的流動性表現於所謂「資本逃避」這個現象。一些個人投資者能夠脫離他們所認爲不安全的投資,倘若他們準備接受已由市場反映出來的損失。於是,他們就可免於進一步的損失,而把那損失轉移到對於將來的有關價格預測得較不準確的那些人身上。資本逃避並不是把不可改變的資本財從它們的投資部門撤回,它只是所有權的改換。 利率 一、利息現象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ime preference is a category inherent in every human action. Time preference manifests itself in the phenomenon of originary interest, i.e., the discount of future goods as against present goods. ::我們曾經指出:時間偏好是人的行爲中固有的一個元範。時間偏好出現於原始的利息現象,也即,未來財相對於現在財的那個折扣。:: ~因爲消費財是現在財,而生產要素是生產未來財的手段,又因爲現在財的評値較高於同類、同量的未來財,因而被分派的數額落在有關的消費財的現在價格之後。即令在假想的均勻輪轉的經濟結構裡面也如此。這個差額就是原始的利息。~ 二、原始利息 ::人們對立即的慾望滿足所給的價値,與對將來的慾望滿足所給的價値,是不同的。利息是這兩個價値的比率:: ~人們不是因爲有利息而儲蓄、而累積資本。利息旣不是儲蓄的促動力,也不是對於不立即消費這個行爲的報酬或補償。它是現在財與未來財彼此評價間的比率。~ 这是人们对于延迟的满足所愿意付出的一个程度 ::原始利息是人的行爲的一個元範。任何對外在事物的評價,都有它在發生作用,原始利息永不消滅。:: ~假若有一天大家相信世界的末日就要到來了,大家就不爲未來的慾望滿足打算。生產要素在他們的心目中成爲無用、無價値的東西。這時,未來財相對於現在財的折扣不僅是不消失的,而且這種折扣還要大大地提高。另一方面,原始利息的消滅就是意謂人們完全不重視立即的慾望滿足。這是意謂,他們願意放棄今天、明天、一年或十年當中可得到的一個蘋果,換那一千年或二千年後可得到的兩個蘋果。~ ~只要這個世界不變成一個無所不有的安樂鄉,人們總是要面對「稀少」這個問題,而必須行爲,必須講求經濟;他們不得不在立即的滿足和較遠將來的滿足之間作選擇,因爲:前者也好,後者也好,都是不能充份得到的~ ::「我們不爲將來準備得更豐富」這個事實,就是我們在立即的滿足與將來的滿足之間,權衡輕重的結果。經過權衡而得到的比率,就是原始利息。:: 所以需要利息计算 把稀少的生產要素從那些可以滿足消費者所認爲更迫切的慾望的用途拉過來。 三、利率的高度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如果均勻輪轉的經濟結構所依據的那些假設都具備的話,原始利率等於今天的一定金額與以後某一時日的被視爲等値的一定金額之間的比率。 五、利息的計算 企業家的活動,趨向於在整個市場經濟裡面建立一致的原始利率 利息、信用扩张和商业循环 一、一些問題 各個人的財富和所得所受到的影響,又會影響到那些決定原始利息的因素 二、市場毛利率中的企業成份 money cannot beget money 「錢不能生錢」(pecunia pecuniam parere non potest)這句成語 工作与工资 一、內向的勞動與外向的勞動 ~一個人可能爲種種理由去克服勞動的負效用(也即放棄閉暇的享受)。~ ~» 第一第二和第三類的勞動,是因爲勞動負效用的本身——不是它的產品——提供滿足。~ ~» 辛勤勞苦不是爲的達到在過程終點的一個目的,而是爲的這個過程的本身。~ ~» 爬山的那種辛苦不會直接使他快樂;它有勞動負效用。但是,正由於克服了勞動的負效用,所以他得到滿足。較不費力的下山,並不給他較大的快樂,而是給他較小的快樂。~ ◆ 二、勞動的喜悅與厭惡 人們不會爲了附隨勞動的那份喜悅而甘受勞動的負效用,而是爲了它的間接滿足。事實上,勞動的喜悅大都是以該勞動的負效用爲先決條件。 勞動的喜悅來自下面幾個源頭: 一、對於勞動的間接滿足之期待,預先想到成功和收穫而喜悅。 在做工作的時候,工人對於自己的技能和其產品會產生一種美的欣賞而喜悅。 在完成一件工作以後,工作者因想到已經成功地克服了所有的辛苦和煩難而喜悅。 四、有些種類的工作可滿足某些特殊的願望。 靠工资绑住员工的企业 現代的工業制度並不專心於增加勞動的喜悅,它靠物質方面的改進。有了物質方面的改進,對於它的僱工們作爲工資收入者也好,作爲消費者和產品的購買者也好,都得到利益 一個工人,如果他自己覺得:「使他們甘受勞動負效用的,不是他自己對那約定的報酬有較高的評値,而只是不公平的社會制度」,那麼,他就開始恨他的工作了。 勞動的喜悅決不能代替勞動的間接報酬。要使人做更多、更好的工作,唯一的方法是給他更高的報酬。若以勞動的快樂來誘惑他,那是無效的 四、交換論上的失業 ::引起失業的,是那些想賺得工資的人們能夠等待,而且是在等待:: ::在自由市場上,失業總是自願的。在失業者的心目中,失業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 九、勞動市場 驳 「工人有權取得勞動的全部產品」 凡是人爲的東西決不能看作完全是勞動的產品。它們都是勞動和一些物質生產要素經由有意地結合而製造出來的。 非人的原始的生产要素 三、邊際以下的土地 因而李嘉圖認爲,邊際土地(也即在耕種中的最差的土地)不產生地租[7]。邊際以下的土地,如果沒有人預料在不久的將來會被利用的話,那就被視爲毫無價値。 。鑛藏的開採,只做到開採時所必須僱用的那些勞動和資本沒有更迫切的用途爲止。所以,有些邊際以下的鑛藏完全沒有利用。 ◆ 五、土地價格 土地不僅產生營養我們身體的食物;最重要的,它也產生道德的和精神的文明力量。 城市的人來冒險爬登山峰而帶來了一些金錢來花的時候,山地人纔改變他們的想法,最初前來爬山和滑冰的那些人,是被當地的土著嘲笑的,那,,他們尙未發現他們可從這種奇怪的行爲得到利益。 自然的愛好和美麗風景的欣賞,不是鄉下人的事情,是城市的居民帶到鄉下去的。 市场的基料 一、理論與基料 行爲學的基料是:行爲人身心方面的一些特徵,他們的願望和價値判斷,以及他們爲適應環境而調整自己,以達成他們所追求的目的而發展出來的那些理論、學說、和意理 認知和預測是知識的全體所提供的。科學的各個部門所提供的,總是片斷的知識;它必須以所有其他部門研究的成果來補充。 二、權力的作用 人是絕對地受制於他所生活的環境中的自然條件。在行爲中,他必須把他自己調整得適於自然現象;自然現象的規律性是不會遷就他的。人之所以不得不行爲者,正是因爲自然對於他的生活福利之賜與是稀少的 看出了大衆接受的見解和習俗是錯誤的那些人,必須作這樣的選擇:或者隨波逐流以求行爲的順利,或者甘犯大衆的偏見、迷信和傳統,而蒙不利。 在行爲中,人是受意理指導的。他在一些意理的影響下選擇目的和手段。一個意理的威力或是直接的或是間接的 三、戰爭舆征服在歷史上發生的作用 The Historical Role of War and Conquest 三、戰爭舆征服在歷史上發生的作用 Many authors glorify war and revolution, bloodshed and conquest. Carlyle and Ruskin, Nietzsche, Georges Sorel, and Spengler were harbingers of the ideas which Lenin and Stalin, Hitler and Mussolini put into effect. 許多作家讚美戰爭和革命,流血和征服。卡萊爾(Carlyle)和拉斯金(Ruskin)、尼采、喬治斯·索里爾(Georges Sorel)和史賓格勒(Spengler)都是列寧和史達林、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所付諸實行的那些觀念的先鋒人物。 The course of history, say these philosophies, is not determined by the mean activities of materialistic peddlers and merchants, but by the heroic deeds of warriors and conquerors. The economists err in abstract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short-lived liberal 這些哲學家是說:歷史的行程不是決定於孜孜求利的行商坐賈們那些卑賤的活動,而是決定於鬥士和征服者的英雄事業。他們認爲:經濟學家錯在從短暫的自由時期的經驗,抽繹出他們認爲普遍有效的—套理論,這個自由主義的、個人主義的、資本主義的時代,民主的、寬容的、自由的時代,把一切「眞正的」、「永恆的」價値置之不理的時代,庶民最高的時代,現在是在消失中,而且永不再來了。 四、經濟學所處理的實實在在的人 人,的確不是一個完善的東西。人性的弱點,汚染到所有的人類制度,因而也汚染到市場經濟。 五、調整時期 市場基料的每一變動,對於市場都發生一定的影響。在所有這些影響完全結束以前,也即,這個市場完全調整到新的情況以前,要經過一個一定長的時期。 經濟學研究之所以開始,是因爲有些聰明人想到,一件事情的較遠後果會不同於頭腦最簡單的人所看得出的較近後果。經濟學主要的功績,是發現了一些長期的後果,而這些後果迄今未受一般觀察者和政治家的注意。 ~行爲的目的在於,以更滿意的情況替代現在的情況。至於某一特定行爲的結果是不是被認爲更滿意,那就要看對於它的一切後果——短期的和長期的——的預測是否正確了。~ 六、財產權的限制以及外部成本與外部經濟的一些問題 如果一個人的行爲結果不僅有利於自己,而且也有利於別人,那有兩種可能的情形。 一、作計畫的行爲者認爲,他所期待的對於他自己的那些利益是很重要的,以致他情願支付這個計畫所必須的全部費用。 二、一個計畫所需要的費用是很大的,以致因這個計畫而得到利益的人們,誰也不願意全部承擔。於是,這個計畫的實現,只有靠分享其利益的人多到足夠分攤這全部的費用的數目。 第二十四章 利益的和谐与冲突 一、市場上的利潤舆虧損的最後根源 这是错的 因为 在一個未受束縛的巿場社會裡面,一個人之所以獲得利潤,不是由於他的同胞們的困境或苦難,而是由於他減輕或完全消除同胞們的不適感。 市場情況反覆無常的變動,使經濟制度不能成爲均勻輪轉的經濟而一再地產生企業利潤和虧損,有些人受益,有些人吃虧 傷害病人的是那些病,而不是治病的醫生。醫生的利得不是來自疾病的流行,而是來自他給病人的診治。 ::利潤的最後根源,總是關於將來的遠見。比別人看得遠、看得準,而又能把自己的活動調整到適於將來的市場情況的人們,賺得利潤,因爲,他們能夠滿足大衆最迫切的需要:: 如果買者和賣者都不認爲,在當時的情形下,交易是他們所能選擇的最好的行爲,他們就不會實行交易。 ::交易總歸是買賣雙方都有利的:: ~「一個人的利得是別人的損失」這個說法,適用於盜竊、戰爭和刼掠。盜竊的贓物就是失主的損失,但是,戰爭與商業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把戰爭與對外貿易相提並論是如何地荒謬 「對外貿易的目的在於把外國人弄窮。」[3]——的勢力。揭發這種武斷和其他類似的一些幻想和錯誤的根源,這是歷史研究的工作 二、生育節制 ~只要增加的人口就業後的報酬,超過人口增加的比例,那就是利益和諧而不會利益衝突。~ 因为资源有限,人会不断的竞争 馬爾薩斯的人口法則 如果戰爭再起,資本主義世界的研究人員,總會走在只知道抄襲模仿的那些民族的前面。 出生率低下 本质还是经济问题 在市場經濟裡面,每個人自動自發地注意到這個問題,他不願生下「不降低他的家庭生活水準就不能養活的孩子」。因此,出生率受到限制,由資本供給量和技術知識水準所決定的那個適度人口不至於超過 三、「正確了解的」利益和諧 自然並不造就和平和善意。「自然境界」的特徵是不可和解的衝突 衝突的根源,總是在每個人的所得份都會減削別人的所得份。這是一個不容和平解決的難題。 ~與我同時同地的一些人,和我一樣,也需要鞋子這個事實,並不使我更難於得到鞋子,而是使我更易於得到,抬髙鞋子價格的是「自然沒有供給更多的皮革和其他必然的原料」以及「要把這些原料做成鞋子,必須忍受勞動的負效用」這個事實~ 四、私有財產 生產手段的私有權,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建構。這個建構的存在是市場經濟之所以爲市場經濟的特徵。 爲著要從自己的所有權得到利益,他們必須爲消費者服務。正由於他們保有生產手段這個事實,使得他們不得不順從大衆的願望。財產權只對那些知道以最好方法爲消費者的利益來利用的人們而言,纔是一項資產。這是一個社會功能。 五、我們這個時代的一些衝突 想像這樣的一個世界,在那裡面生產手段私有這個原則完全實現,資本、勞動和貨物的流動沒有任何障礙,法律、法庭、和行政官吏都不歧視任何個人或團體,不管是本國的或外國的。試想像這樣的一種情況:政府的任務只限於保護個人的生命、健康、和財產,以免暴力或詐欺的侵害。在這樣的一個世界裡面,畫在地圖上的國家疆界不妨礙任何人追求他所認爲値得追求的事物。在這種情形下,任何人都不會對自己國家疆界的擴張有何興趣,因爲他不能從這擴張得到什麼利益。征服別國不値得,戰爭變成無用的行爲。 一個富有自然資源的外國,如果經濟落後,就會傷害到所有別的國家 引起戰爭的,不是主權本身,而是那些不服從市場經濟原則的政府所運用的主權。 ~只要人們固執Montaigne敎條而認爲經濟繁榮只有靠犧牲別國才可求得,則和平也者,不過是下一次戰爭的預備期。~ 第五篇 没有市场的社会合作 第三十一章 通货与信用的操作 一、政府與通貨 交換媒介與貨幣是些市場現象。使一種東西成爲交換媒介或貨幣的,是那些在市場交易中的人們的行爲 但是智能合约也不是无所不能的,比如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合同,都无法通过智能合约全自动管理,原因在于我们暂时很难将外部信息与区块链之间产生沟通。所有的链外的寓言机都会有人为因素的干扰。但是uniswap在币价语言机这个方面有了创新,所以defi火了 政府干涉貨幣問題的一個時機,與他們干涉所有其他交換物的時機是一樣的,即從事交換的某一方沒有履行他的契約義務的時候,我們需要政府來判斷這個行爲應否加以嚴厲的制裁。 但如今,智能合约代替了政府的功能 政府干涉貨幣問題的一個時機,與他們干涉所有其他交換物的時機是一樣的,即從事交換的某一方沒有履行他的契約義務的時候,我們需要政府來判斷這個行爲應否加以嚴厲的制裁。 第三十二章 没收与再分配 三、沒收式的課稅 沒收性的干涉之主要工具是課稅 第三十四章 战争经济学 一、全體戰爭 市場經濟提供了和平合作。一到平民變成了兵士的時候,市場經濟就破碎了。於是,貨物、勞務的交換被相互的戰鬥替代。 以战止战 「根絕一切戰爭的最後戰爭」 第七篇 经济学在社会的地位 第三十七章 难以形容的经济学特征 一、經濟學的獨特性 僞造的經濟定理之應用,將招致一些不良的後果。但是,這些後果決沒有自然科學在實驗室中提供的事實那樣,具有不可爭辯的說服力。鑑別經濟定理正確或不正確的最後標準,只是不藉助於經驗的理知。 在人的眼光中,「現實」是他所不能變動的一切一切,如果他想達成他的目的,他就必須調整他的行爲以適應現實 ~歷史只對那些知道如何依據正確理論來解釋歷史的人們說話。~ 二、經濟學與輿論 ::終歸是大衆的哲學大行其道:: ::民主與專制之間的差異,並不影響這最後的歸趨。這差異不過是方法上的差異:爲適應大衆所持的意理,政治制度所用以調整的方法有所不同:: 違反輿情的專制君主只有靠革命來打倒,民主政治下不合輿情的政治領袖,可以靠下次和平的選舉換掉。 ::人類社會的發展,靠的是兩個因素:傑出之士的智力想出一些健全的社會經濟理論,以及這些人士或其他的人們能夠把這些意理說服大衆。:: 三、老輩自由主義者的幻想 ::羣衆,大夥子的平凡人,不會有任何理念,健全的或不健全的都不會有。他們只是在知識領袖們所宣揚的一些意理之間加以選擇。:: 经济学在知识界的地位 一、經濟學的研究 ~更重要的事實是,捜集一個具體事件的有關資料,一開始就要受到這位歷史家所持的那些學說的影響。擺脫這種影響是不可能的~ 。::經濟學,像邏輯和數學一樣,是一門抽象推理的展示。經濟學決不會是試驗的或經驗的科學。經濟學家用不著一套費用昂貴的研究裝備。他所要的是淸晰的思考力,靠這種思考力從茫茫浩瀚似的許許多多事件中,辨識出什麼是本質的,什麼是附隨的。:: 二、作爲一門專業的經濟學 這一羣如此重要的人物,無疑地包括著極有才能的人,甚至包括著我們這個時代最傑出的人物。但是,指導他們活動的那種哲學,卻縮小了他們的眼界。靠著與某些特定政黨和壓力團體的關係,而又急於獲取特權,於是,他們就變成偏於一方面的人物。他們對於他們所主張的政策所可招致的較遠的後果,置之不問,而只顧他們所服侍的團體的短期利益。他們努力的終極目的,是犧牲別人而爲他們所服侍的團體圖利。 ~::他們著意於使他們自己相信:人類的幸福與他們團體的短期利益是一致的。他們想把這個觀念推銷於大衆。爲較高的白銀價格、較高的小麥價格、或較高的食糖價格,爲他們工會份子的較高工資,或爲對較廉的外國產品課徵關稅而奮鬥的時候,他們聲稱是爲至善、自由和正義,爲他們國家的繁榮,乃至爲文明而奮鬥。::~ 经济学在知识界的地位 三、預測 市面繁榮的結束可以按照一個公式來預測的話,則所有的工商業者都會同時預先知道這個時日。這樣一來,他們大家都依據這個消息來調整他們的業務,其結果就是立即顯現出百業蕭條。這時,任何一個工商業者要想避免損失能已太遲了。 假若估計未來的市場結構是可能的話,未來也就不是不確定的了。如果眞的如此,那就沒有企業損失,也沒有企業利潤。一般人希望於經濟學家的,卻超越了人世間任何人的力量。 投机者不应该是贬义词,因为每个人都是行为的投机者 「帶頭的人」(promoter)和「投機者」這兩名詞,現在只用作罵人的下流語,這個事實明白地表現出: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對於行爲的基本問題是什麼,甚至連想都沒有想。 ::獎金只歸於那些不受大衆所接受的謬見之誤導,而有其獨特判斷的人物。:: 利潤之所以出現,是由於有人爲那些被別人忽視的未來需要而作準備 ~靠秘密消息在證券和商品交易所做買賣的那些無知的人們,準會賠掉他們的本錢,不管他們所得到的靈感和「內幕」消息是什麼來源。~ 經濟學家所能提供的,不過是關於過去的統計資料的解釋 就資本家和企業家來講,經濟學家關於未來的意見,不過是些靠不住的推測。他們都是不容易受愚弄的。但是,因爲他們十分正確地相信:知道那些可能與他們業務有關的一切資料,終歸是有用的,所以他們訂閱一些刊登經濟預測的報紙和雜誌。他們只想不漏掉任何可利用的消息來源,大規模的企業總要饈用些經濟學家和統計家做他們的職員。 經濟預測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成爲確定,因而不能使企業精神失去它固有的投機性。但是,「預測」在收集和解釋那些關於最近經濟趨勢的資料方面,卻提供了很有價値的服務。 四、經濟學和一些大學 大學敎師的責任不只是把別人發展出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他應該對他自己那一門的知識庫藏有所增益 六、經濟學與公民 ::經濟學不可拘限於學校敎室和統計官署裡面講授,更不可留在秘密傳授的圈子裡面。它是人的生活和行爲的哲學,它關係每個人和每件事。它是文明的精髓,也是我們人「合乎人情的存在」(man’s human existence)所不可少的東西。:: ::經濟學再也不能是知識的秘授部門,再也不是少數的學者和專家所專有的知識。經濟學處理社會的一些基本問題;它關係到每個人,它屬於所有的人。它是每個公民所應當研習的::。 第三十九章 经济学与人类生存的一些基本问题 一、科學與人生 ::科學不作價値判斷,可是,它給行爲人提供他在作價値判斷時所需要的一切訊息。:: ~人是在死亡的陰影下過生活。在一生的過程中,不管他有什麼成就,終有一天他都要丟掉,丟掉他所有的成就。每一瞬間都可能是他最後的時刻。關於個人的未來,只有一件事是確定的,那就是「死」。從這個最後而不可逃避的結果的觀點來看,一切一切的人生努力,似乎都是徒勞無益。~ 可是,所有這樣的一些不安、懷疑和內疚,統統被那不可抗拒的生命力驅除了。不錯,人是逃避不了死的。 ~但是,現在他是活著;旣活著,支配他的就是生活,而不是死亡~ 。不管將來是怎麼樣,他總不能逃避當前的現實;一個人只要他還活著,他就不得不服從本能衝動(elan vital)的擺佈。人的本性是要保持和增強他的生命力,是要消除不舒適之感,是要尋求所謂的快樂。在每個人的身體內部,有個莫名其妙而不可分析的「意底」(id)發生作用。這個「意底」是一切衝動力的動源。是驅使人進到生活和行動的力量,是追求快樂人生的渴望。這個渴望是原始的,而又是根深柢固、不能拔除的。只要人活著,它就發生作用; 。理知在生物學上的功能,是保持和改善生活,以及盡可能延長生命期。思想和行爲不是違反自然的;它們是人性的主要特徵。人與非人動物的區別,最適當的描述是:爲反抗有害於他的生活的那些力量,而決心奮鬥的一個生物。 ~行爲學和經濟學不會吿訴一個人應否保持或放棄他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本身以及創生它和維持它活躍的那些不可知的力量,是個極據(ultimate given),因此,它超出了人的科學範阖。行爲學的論題,只是人生的本質展示,也即,行爲。~ 三、經濟的認知與人的行爲 人的選擇和行爲的自由,受三方面的限制。第一是物理學上的法則,這些法則是冷酷無情的,是絕對的。人,如果想活下去,就得調整他的行爲來適應它們。第二是個人的一些先天的特徵和氣質以及環境因素的運作;我們知道,它們旣影響目的的選擇,也影響手段的採取,儘管我們對於它們的運作所具有的認知頗爲模糊。最後第三方面,是關於手段與目的互相連結的那些現象的規律性,也即,不同於物理學和生物學法則的行爲學的法則。
Produced by OmniGraffle 7.18.5\n2021-12-19 10:04:48 +0000 屏保 Layer 1 小时候的游戏 小时候,我热衷于一类数字游戏,在一堆数字里寻找规律。 比如:1,1,2,3,5,8,13, __?. 答案是 21。所有数字都满足规律:「第三个数字等于前两个数字之和」。 而这个乐于寻找规律的习惯,似乎一直在伴随着我的成长。即使现在,我作为一名初学钢琴的中年人,我仍然对于流淌于音符间的规律感到好奇。于是我便开始用 AI 探索音符间的秘密,并由此诞生了几段 100% AI 创作的旋律: ckpt28500-pop17-01.mid ckpt28500-pop17-long-01.mid 其实「AI 作曲」就是一个找规律游戏,在一系列音符的关系中寻找规律,预测出接下来最合适的那个音符。 最终 AI 生成的旋律是由数据、数据 Tokenzie、模型架构、训练以及采样来综合决定。 数据决定了风格:只听过古希腊诺姆音乐的人,是几乎没法写出酒神赞歌的 数据 Tokenzie:如果音符是乐高积木,那么数据 Tokenzie 就是设计这些乐高积木最基础木块。 优秀的模型架构决定了 AI 的学习能力:天资卓越音乐人能举重若轻写出动人心魄的音乐,而平凡如我的普通人则需要百倍的眼界(数据)与努力(算力)。 训练:模型学习成长的过程 Sampling(采样):AI 的预测结果是一堆概率(数字),可以直截了当选取最大概率的音符,亦可以将整体概率分布作为选择依据。 MIDI 与 音乐数据 音乐是一种声音在时间中流动的艺术,并在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结构。 从物理学出发,声音的实质是传声媒介质点所产生的一系列振动现象的传递过程。而动听的音乐正是一系列质点振动的总效果。 人类可以轻而易举的通过耳膜与「音乐细胞」来感受质点振动的效果,但 AI 没有人类的耳朵,AI 的世界是虚拟化的,组成那个世界的最小「粒子」是数字。 因此,需要一座桥梁,架设在振动与数字之上,连接于现实与虚拟之间。而这座桥梁,早在 1983 就已落成,它就是 MIDI。 MIDI 的全称是「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即「乐器数字化接口」。 MIDI对音乐的管理无微不至,即能精细独立的管理乐音的四要素:音高、音长、音强和音色。又有极高的存储效率,200 小时的音乐只要 80M 左右的存储空间。MIDI 所存储的实际只是一组指令,告诉键盘、贝斯、架子鼓等在某个时间以怎样的方式发声。简单来说,MIDI 存储了时间点与音符的对应关系。这与以上 AI 猜音符的游戏不谋而合。 既然 MIDI 很合适,那么把互联网上海量音乐转换成 MIDI 文件,就可以得到充足的数据源。确实如此,但是将网络中 MP3、WAV 等音频转换成 MIDI 的过程也是一个重大挑战。从音频到 MIDI 还需要转录、同步、旋律,和弦提取等。 近几年,转录技术迅速发展,为数字音乐提供了大量且优质的 MIDI 素材,2018 的转录还只能从干净的音频信号中提取相对单一的声音。而就在上个月,Google Magenta 团队的最新论文[MT3: MULTI-TASK MULTITRACK][1],已经对多层次的复杂合奏音频进行转录。( 转录技术不是本文重点,感兴趣的朋友推荐阅读文末 [1]。 ) 本文所用的数据源来自 aiLabs.tw 团队的 Pop1K7 数据源。 MIDI Tokenzie 如果音符是乐高积木,那么 MIDI Tokenzie 就是设计这些乐高积木最基础木块。 在乐理知识中,一首曲子的元素离不开:小节、节奏、音高、音长等等。MIDI Tokenzie 正是定义了这些元素的最基本「小木块」,每首曲子都是「小木块」的有序组合。 一种叫 REMI[2] 的 MIDI Tokenzie 方式。就是把 MIDI 按照如下几个纬度打散拆分: 小节/位置(Bar/Position): 把一个小节的长度平均分成 32 份,每一份代表该小节中的一个位置。 每个「小木块」分别用 [1~32] 表示。 速度(Tempo):从慢到快,平均拆分成 32 种速度。数字范围[33~64]。 音高 (Pitch):钢琴的 88 个键各自为独立音高。「小木块」范围[65~152]。 音长(Duration): 从短到长,平均拆分成 64 种音长。「小木块」范围[153~216]。 音强(Velocity): 从轻到重,平均拆分成 64 种音强。「小木块」范围[217~280]。 休止(Rest)): 从轻到重,平均拆分成 10 种音强。「小木块」范围[281~291]。 如此一来,一段旋律就可以用一段数字序列来表示了。 MIDI Tokenzie 是把现实里「杂乱无章」的振动映射成连绵不绝的数字,那是 AI 才能听懂的「音乐」。 「AI 作曲」的模型 AI 模型是一个装有神经元的盒子。与人类的神经元不同,AI 的神经元是计算机的模拟。人类的神经元通过突触间的电流传达一种刺激,而 AI 神经元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式 $w*x+b$ 传递数字。 旋律被 MIDI Tokenize 得到数字。丢进盒子之后被神经元接收,经过亿万神经元的有序传递,最终输出新的数字。这些新的数字可以重新转换成 MIDI 文件,变成 AI 创作的音乐。 计算二者关系要考虑所有维度。而 AI 就如同一名冷峻的猎手,依靠他百眼巨人强大观察力,能够在千百维度之中,捕获音符数字间流淌的微妙关系。 这这种能力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机制,即来自于 Google 的那篇著名论文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3]。 论文的核心就是 Attention 机制,源于对生物行为的模仿,即用算法模仿了生物观测行为的内部过程,依据外在刺激与内在经验,增强局部的观测精度。就好比人类在集中观测某个具象物体时,无关的画面会自动模糊。 如今 Attention 机制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的 AI 算法中,就连即时战略游戏中那些战无不胜的 AI,支撑它们的算法都离不开注意力机制。比如《星际争霸2》的 AlphaStar,《Dota2》的 OpenAI Five 等等。 [AI 作曲]模型的核心之一,就是 Attention 机制** 假设AI 在 256 个维度下捕获数字间的关系。那么每个数字就要在 256 个维度下展开。 比如 「音高36」所对应的数字 100 ,数字 100 会被展开 256 个精度极高的浮点数。每个浮点数都代表了数字 100 在该维度下的值。 同样的,如果把一组「小节 速度 音高 音长 音强」 丢进盒子,就会得到 5 组 256 个浮点数。 Attention 机制的关键一步,就是把分别把每组数字与其它组数字依次做线性代数点积的运算,这就相当于把 256 个维度的每一个都纳入了考量。 比如分析「小节1」与「音高36」间关系,可将二者的所展开的浮点数做点积运算。 $小节•音高 = 0.1×2.1+…+1.3×1.3$ 得到的点积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二者的关系。以上是对 AI 捕获个体关系的一个基础理解,Attention 正是一系列这种关系捕获方式的组合。感情兴趣的朋友可参看相关资料。 [AI 作曲]模型的核心之二,Relative Attention(相对位置的注意力机制) 它是在 Attention 机制之上做进一步调整。Attention 机制虽然可以寻找各个音符之间的关系,但对于音乐,还要考虑的就是旋律的周期性与规律性。因此,音符之间的相对位置也要纳入权重影响的考量。这也是论文 [Music-Transformer][4] 中所提及的关键一步。将各个音符之间的相对位置也纳入考量的 Attention 就是 Relative Attention。 比如以一段旋律作为开头,延续作曲。采用 Attention(无 Relative),生成的旋律一分钟后会很容易「糊掉」。 而采用 Relative Attention ,可以输出几乎长度无限,且颇具变化性的旋律。 一段36分钟的旋律 – AI-Music-Long-03 Relative Attention 具体实现,请参考文末源代码链接。 [AI 作曲]模型的核心之三,Compound Word Transformer** Compound Word Transformer[5] 这篇论文发表于在 2021.1,该论文提出的模型,训练效率大幅提升,能达到了 2018 年 [Music Transformer]的 5~10 倍,且生成的旋律也有了更好的表现。(文中开头的音乐就是用基于 Compound Word Transformer 的模型生成。) Compound Word Transformer 的优异表现,来自于一项重要改进。即将类 REMI MIDI Tokenize 的串行输入方式,变成了 Compound Word MIDI Tokenize 的并行输入方式。 这种并行的输入方式,会带来几个显著的好处: MIDI Tokenize 之后的序列长度大大压缩,这将更有利于训练的拟合,且有利于生成更长时间的旋律。 模型支持给予音高、音长、音强、休止符等不同的权重的训练参数。比如,音高的展开 1024 维,休止符的展开 256 维。 训练过程中,不同的音乐元素可以被独立的监测训练效果。 得到结果后,最终可以分别对音高、音长、音强、休止符等等采取不同的采样策略。比如让音高、音长变化较多,音强变化较少。 那么 Compound Word Transformer 为什么能可以支持并行输入,做个简短解释:Compound Word Transformer 用了一系列的线性变换的技巧,将 Tokenzie 结果的并行结构变换成串行结构,之后再丢给 Attention 捕获关系,得到串行结构的结果之后,再用线性变换的技巧,将结果转成并行结构作为输出。 Compound Word Transformer 是我最终使用的模型,因为论文较新且资源不多,一路上走的踉踉跄跄,摸索实现的代码(Tensorflow 版)已开源在 Github,点击查看原文。 训练 阿尔戈英雄必须不断的战胜玻俄提亚土地中生出的龙牙武士,才能最终夺取克律索马罗斯的金羊毛。 AI 模型的训练过程,就如同一个要不断战胜龙牙武士的 RPG 游戏,每点经验值,都是对亿万神经元间连接权重的一次优化。 训练「AI 作曲」的模型,用动听的旋律作为输出标准,AI 反向调整自身参数,这就是深度学习领域的反向传播。 AI 输出的音乐与训练数据的音乐之间总是会有「差距」,我们把这个差距的叫做 LOSS。训练的目标之一就是让 LOSS 变小,就如同消灭龙牙武士一样。 LOSS 是由亿万变量所决定的,那么 AI 如何得知 LOSS 变小的方向。其实也很简单,建立 LOSS 与 亿万变量的函数关系。 $$LOSS=f(x_1,x_2,…,x_{10000})$$ 让 LOSS 对每个变量求一次偏导数,这样就知道了每个参数对于 LOSS 的影响方向,再让所有参数都沿着 LOSS 变小的方向移动一点点,得到的新的参数。这个过程在深度学习中叫一个 STEP,是模型反向传播自我学习的过程。 训练开始后,随着 STEP 的增加,模型对于训练集的精度逐步走高,验证集的精度则是先高后低。这是由于模型慢慢的进入到一种过拟合的状态。 因此要选择出一个模型效果最佳的 STEP 点。通过实验发现,生成音乐效果最好模型,往往都发生在验证集最佳点之后。比如本人得出的最佳模型在 STEP == 28500,这之前的模型(STEP10000)生成的旋律会显得过于轻飘,或者说「不在调上」,而这之后的模型(STEP10000)所生成的旋律会显得「缺少变化」。 比如对给定开头的三段旋律 STEP10000 生成(过于轻飘) STEP28500 生成(恰当好处) STEP80000 生成(缺少变化) 当然,最终理性数字所标记的精度,只能表达模型对于训练集的拟合程度,不能标记音乐感性的动听程度,音乐感受是因人而异的主观体验。 以上为个人训练经验,仅供参考。训练细节在源代码中有详细说明(点击原文查看)。 Sampling(采样) AI 最终给出的数字,即是概率分布。而Sampling 就是从特定的概率分布中选取样本的过程。对于 「AI 作曲」,Sampling 算法就是从音符的概率分布中挑选音符的规则。一个很自然的思路,直接使用 Greedy Search(只选择概率最大的)。 在实际的测试中发现, Greedy Search 会导致音乐缺少变化,甚至陷入一种永不回转的单调。这是一种 「Get Stuck In Loops」现象。 对于解决 「Get Stuck In Loops」现象 ,Temperature Sampling(温度采样)是个不错的选择。该算法是将概率分布做一次 softmax(即将是所有的概率压缩在$(0,1)$ 之间,且相加之和等于1) ,得到概率分布$P$ 。 再用 $P$ 除以温度 T(自定义参数)得到$P_新=P/T$,最后对 $P_新$ 做一次概率取值。 一个简单的理解,是把结果的概率分布想象成一座连绵起伏的冰山,温度升高,冰山就会融化,那么概率之间就会更加接近,极限高温时,所有的概率间将无差别。因此说,温度越高概率的分布越平缓,温度越低概率分别将更为集中,温度 1 时,概率分布保持原样。 有了温度调节之后,旋律可变性就有一定的调整空间了。但仍不高效,因为一系列概率极小的长尾作为一个群体也有可能被选中,这会影响最终效果。 进一步升级,将 TOP-P Sampling 与 Temperature Sampling 结合的算法,这也是我最终采用的是采样方式。 TOP-P 算法的核心思路就是丢弃掉那些末尾的小概率结果。就比如美国大选并不是所有美国公民都是候选人。TOP-P 便可通过设置 P 的数值,来决定末尾概率的忽略程度。P 的值越大,忽略的程度越低,当 P 为 1 时,会保留所有概率,这时就与 Temperature Sampling 无差别了。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会对不同的音乐元素设置不同的 T(温度)与 P,比如,将 Duration(音长) 的 T 和 P 都设高些,以便让旋律获得更多的变化,而将 Bar(小节)的 T 与 P 设低一些,让旋律保持一定稳定性。 以下两首是为相同开头续作,对比 「T-音高」不同的旋律。 T-音高 == 1 T-音高 == 0.1 第一首(T-音高=0.01)的音高会保持较好的前后一致性。而第二首(T-音高=1)的旋律则相对有了更加灵动多变的感觉。 Produced by OmniGraffle 7.18.5\n2021-12-19 10:04:48 +0000 屏保 Layer 1 美不能被量化,但却有迹可循。AI 三脚猫功夫般的作曲,即是一种证明。 古人所云的“唯乐不可以为伪”,是把音乐作为一种极致感性的表达。即使谎话连篇的音乐人,其作品也必定融入真情实感。「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确实,在音乐的世界里,他讲了真话。 而 AI 作曲,是理性世界向感性世界发起的挑战,是一种用一元论统一世界的企图。如果动物的真情实感都可以被 AI 所模拟,那么终有一天,我们就能创造出一个优化在现实之上的虚拟世界,这或是一种形式的永生。我们将摆脱肉身的累赘,把那些山呼海啸的所思所想,那些分分秒秒积累的平凡记忆,都工工整整的写进一张可插入机械身躯的卡片里。就像把备份好的 sim 卡插到新手机里一样容易。 但是,世界未必是一元的,情感与意识也未必由物质所决定,当下没有人知道正确答案,这是物理学的极具,基础物理已经百年未有大的突破了。 当经济发展的红利榨干了内卷空伐的身躯之时,浮皮潦草的娱乐就会伺机占领人的闲暇生活。时代的发展值得怎样程度的个人付出,这是需要去思考的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个时代仍然需要一只砸中下一个牛顿的苹果,需要一颗仅凭借思考就将广义相对论应用于建立宇宙模型的大脑,更需要一朝比雅典娜相助的尔戈英雄们还要更多的气运。 AI 与艺术的融合虽更依赖基础科学的突破,但美的确有迹可循,即当下 AI 创造的艺术作品也是丰富多彩的。这是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极佳领域,也是统一数字与情感的探索路程。 窗外的梧桐树渐渐露出条理清晰的枝条,窗前的小野猫发现了投放罐头的规律,这八个月的学习时光使我充实,并由此生出一种即熟悉又遥远的奇妙感受,我想了很久,直到开始写这篇文章时我才摸索到知晓中的记忆,原来这奇妙的感受源自我无所忧虑的年少时光,源自那个一筹莫展的小男孩在浩如繁星的数字间抓到规律时,由心底升起的那份似如月光般清朗真切的快乐。 [0]实现流程源代码 : netpi/compound-word-transformer-tensorflow [1]MT3: https://arxiv.org/abs/2111.03017 [2]REMI: https://arxiv.org/abs/2002.00212 [3]Attention: https://arxiv.org/abs/1706.03762 [4]Music-Transfomer: https://arxiv.org/abs/1809.04281 [5]CP-Word-Transfomer: https://arxiv.org/abs/2101.02402 sound_and_music_computing(AI+音乐) Telegram Group 近来有些私信我的小伙伴,希望建立一个 「AI 音乐」微信群。我考虑了一下,决定建立一个 tg 群,主要讨论算法音乐以及相关的音频技术。欢迎对 AI 音乐有兴趣的小伙伴加入讨论,一起学习。 https://t.me/sound_and_music_computing
请参考 netpi/compound-word-transformer-tensorflow --> ckpt28500-pop17-01.mid ckpt28500-pop17-02.mid --> ckpt10000-pop17-10(1).mid 过于轻飘 ckpt28500-pop17-10(2).mid 恰当好处 ckpt80000-pop17-10(3).mid 缺少变化 ckpt28500-pop17-21-1.mid ckpt28500-pop17-21-0.1.mid
1217-01-pop17.mid 1217-02-pop17.mid 1215-01-pop17.mid 1215-02-pop17.mid 1213-1.jazz.mid 1205-0.mid 后半——糊掉.mid --> --> --> --> -->
八个月后,当这段还凑合的旋律飘进我的耳膜,我才意识到,我已在的浩瀚无边的探索之海中徜徉了大半年的时光了。回想起从起锚至今的疲倦与充实、茫然与灵感、失落与成长,不禁心有戚戚的自嚼舌头:“时间过的真快,已经八个月了,用 AI 创作音乐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呀**”。 -->
昨天接到阿习的信息,我们一起养的狗被狗咬死了。 这是个意外,一直牵了绳子的田园犬从背后咬断了他的脖子。送到医院已经抢救无效了。 我赶到时,狗子躺在医院一楼的桌子上,他保持着两年前我最后一次见到时那样的小只、毛发柔顺、四肢修长、身体温热、眼球清澈,除了心跳停止,脖颈处的毛发被血黏成了几小挫。 我与田园犬的农民工主人商讨了赔付方案,以他每个月3000块的工资,只能拿出来4000元的赔偿款,并且让那只凶手田园犬安乐死,以免再次发生悲剧。 但最终,在围观的大叔大妈的压力之下,我们只要了赔偿款,放过了凶手田园犬。 回家路上,排列整齐的路灯不可逆转的从车窗外呼啸而过,我陷在网约车松垮的后座里,感觉到了骨头里充满了泡沫。 夜里我躺在床上,想着四年前狗子装在茶杯里的小小身体,想着两年前把他送还给阿习那个的寒冷傍晚他回头看着我离开时的疑惑表情,想着就在几个小时前他那被装进黑色袋子中仍然栩栩如生的身体,想着寻梦环游记中还存在另一个世界的电影情节。 我就这样一直想着他,直到空调吹出的冷风渐渐掠去我的体温,我才失去知觉的睡去,一整个晚上都没起床小便。 上海 2021.09.29
「音乐」在「美」的圣殿中 「美」于古希腊人有特殊的地位; 从单词的构词方式中,「美」就显现出其地位了; kalokagathia(道德)等于 kalo(美)+ kagathia(善);这说明「美」与「道德」是相互统一的。而「美」于「善」之前,说明「美」更受重视。 顺便说下一,古希腊人所谈的「善」,包含「有好处」的含义而不包含「道德」;「恶」也有「无好处」的意思。而「美」+「善」才等于「道德」。 美的特殊地位也体现在文学与造型艺术中。 古希腊人对菲狄亚斯、普拉克西特列斯 的雕塑表述崇敬。而且随着时光流逝,这种仰慕之心有增无减。 与造型艺术相比希腊人更看重音乐成就 古典文学中很少提及雕塑和建筑,但却经常提到音乐。 造型艺术甚至都没有自己的缪斯神。而音乐之神,却是鼎鼎大名的阿波罗。 制定音乐的观念和原则被认为是国家大事,国家的音乐关系到社会安定和谐,因为希腊人认为音乐会对人的意志产生影响。以至于俊杰高士被尊称为有乐感的人,粗民走卒被贬为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号角演奏家河洛多鲁斯得了十次奥林匹克奖;柏拉图虽说讨厌艺术,但也在《理想国》中多篇幅来讨论音乐; 阿波罗与狄俄尼索斯代表个两种相互对立的音乐 希腊人是敏感的南方民族,对音乐的感官性质反应强烈。他们的身体装载了两种灵魂: 向往清晰、冷静、节制中庸,代表着对阿波罗的崇拜。象征乐器是里尔琴。 导向奇想与狂热,代表着对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崇拜。象征乐器是阿夫洛斯管。 这两种灵魂的对立,也体现在了音乐中。平静安详的音乐与刺激的狂响形成对照。 尼采被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张力撕裂,并将其经验写进《悲剧在音乐精神中诞生》,表现出阿波罗音乐与狄俄尼索斯音乐之间的对峙。 关于尼采的音乐精神可参看 《一篇很好的解读尼采音乐精神的文章 》。 神话时期与河马时期的音乐 希腊人于不同的时期创造了两种各自独立而完整的音乐体系:「古希腊音乐(简称「希腊音乐」)」,和「拜占庭音乐」。 两种音乐经过数世纪之久的耕耘,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这两个时期的音乐虽然相互独立,但也具有一些共同原则: 以诗歌为基础,与文字的韵律不可分割。因此希腊音乐的历史也与希腊文学的历史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 旋律的地位至高无上,复音尚不存在 两种音乐的基础都是东方文明(希腊的东方) 关于音乐考古是非常困难的 希腊音乐的第一个分段包括史前时期和古代时期,即公元前8世纪年至公元4世纪。前后横跨这12个世纪对于历史学家来说,音乐的考古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在今天,考古学研究者也只能给我们提供十几首采用了希腊记谱法的乐谱,大都支离破碎且时期较晚。不过好在,还存在大量的文字、造型和图像遗产,借此恢复了希腊音乐的概貌。 这些乐谱的样貌 以及,根据乐谱复原的音乐 FYI. [Ancient Greek music: now we finally know what it sounded like] 希腊音乐的理论被哲学家赋予了突出地位。 这是由于音乐在希腊人智力生活中的重要性; 正如前文提到,希腊人认为音乐可以影响人的意志。 这些音乐理论在公元前 4 世纪,被亚里士多塞诺斯系统阐明的;就音乐理论体系的严密逻辑而言,没有人能超越亚里士多塞诺斯。 亚里士多塞诺斯绝对是个牛逼人,后面还会提到;就单纯理清古希腊音乐历史、理论脉络来评价,他的地位于音乐圈好比是司马迁于历史圈了。 希腊音乐的历史资料中,几乎找不到民间音乐,只有艺术音乐。 现代西方文明中,音乐是包含民间音乐与艺术音乐的。我们现在听的流行音乐都是民间音乐,而艺术音乐通常指西方古典音乐。 但是希腊的民间音乐却鲜有记录,因此我们的研究也只能局限在艺术音乐上。 希腊人钟情于艺术加工,音乐也不例外。 他们着迷于音乐技艺和理论的各种可能性,承认和遵从这一领域中的发明家和不朽任务。他们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依照自己的观念来对音乐起源做解释,这与我们的观念相似。 但区别在于我们更注重事实叙述,他们更关注人物与个性,他们会提及神话中的音乐家,所以希腊音乐的起源被回溯到了神话时代。 比如对于里尔琴的描述: 现代历史学家只会简单描述:「古希腊的音乐整体特性源自里尔琴,这是真正的希腊本土乐器」。 希腊的编年史家则会讲述一个故事:「赫尔墨斯偷了哥哥阿波罗的牛肠琴弦,他杀死一只乌龟,把牛肠琴弦张在乌龟壳上。后来,为了平息哥哥怒火,这个能干的小精灵拱手让阿波罗使用自己的音乐发明」 公元前一千年,希腊诸部落的南迁,影响了之后希腊音乐的格局。 多利亚人 (又译为多利安人,Dorians),从北方迁移到克里特岛,取代了爱琴海文明 伊奥利亚人(Aeolians),从北方迁来,定居在爱琴海东部诸岛 爱奧尼亞人(Ionians),自西向东的迁徙 注意,伊奥利亚人 与 爱奧尼亞人是不同的两个部落,当时的古希腊的四个主要部落还有多利亚人和亚该亚人。 Google 地图位置、 参考的 Twitter 爱奧尼亞人部落迁徙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他们携带艺术将部落带至东部大陆和小亚细亚。他们是诗歌与音乐的奠基者,但也受到东方因素的影响。神话中一段诗意的描写:「奥尔菲斯扔下他的里尔琴,任其顺着海流飘至莱斯博斯岛」 现代历史学家发现,小亚细亚发明了阿夫洛斯管。而里尔琴 与 阿夫洛斯管 两种乐器之间是存在冲突的。这也可能是为什么里尔琴没能在东部没有站稳脚跟。 在《荷马史诗》的世界中 音乐是总体画面的一部分。 《荷马史诗》中,描述了盲人歌手总是遭受苦难。 泰米里斯因自夸惹怒缪斯神而失明;盲人歌手提莱斯亚斯因向人们透露不应知道的事情而被惩罚;还有一些傲慢、无礼、挑战众神的歌手都落得悲惨结局。 关于音乐与神话,我想起在《奥德赛》中,面对女妖塞尔,奥德修斯让船员以蜡封耳,而将自己绑于桅杆之上,冒着生命危险也要聆听海妖歌唱。 诗、歌与乐器 前文中我们提到了,以阿波罗为象征的音乐冷静、平和、中庸,其代表乐器的是里尔琴,而酒神狂热、刺激音乐的代表乐器则是阿夫洛斯管。 里尔琴又一个空心琴体,即共鸣箱,从中伸出两只琴臂,向上弯曲,于靠近顶部之处用横轭架相连。 里尔琴独奏 里尔琴一般用于小而亲密的场合,与作为史诗和抒情诗的伴奏音乐。 里尔琴为诗歌伴奏 阿夫洛斯管 是主要的管乐器,曾被误比为长笛,因为误以为有柔和、甘美的声音。但实际上,它是一种簧管乐器,类似双簧管,更准确的说是近似两个双簧管,发出的声响尖锐刺耳。 阿夫洛斯管演奏 舞蹈,与音乐和诗歌关系紧密。没有它希腊音乐的图景也是不完整的 起先,舞蹈可能是巫术,鬼魔崇拜和性象征的某种形式,后来从魔法蜕变为节奏表达的艺术,就像念咒发展成歌曲相平行。舞蹈至今也保持着仪式的某些特征。 魔法蜕变(巫术,鬼魔崇拜)-> 节奏表达的艺术(舞蹈) 念咒–> 歌曲 由于舞蹈存在与仪式之中,因此这种艺术主要存在于崇拜狄俄尼索斯神的最高形式 – 戏剧中。合唱队演唱诗节时,也会翩翩起舞。 因此,舞蹈不仅是节奏形态的体现,也是对诗歌意念的加工处理与模仿表达。 不过,即使今天,我们对于希腊的舞蹈也知之甚少。与诗歌和音乐不同,舞蹈基本没有理论,只有实践性的意念。 考察这些艺术的相互联合: 我们发现一个结论:音乐所演唱的歌词是首要元素。 音乐与诗歌创造之间的关系有点暧昧不清。因为无法恢复《荷马史诗》的演出。邻人怀疑的是,音乐和歌曲是否准守六韵步诗的重复规则,因为那会造成无法忍受的单调感。此外也不知道这种音乐是否是连性的,还是与朗诵交替出现。重要的是吟诵是人往往先背诵史诗,而后再进行咏唱。 「诺姆(nomos)」这个品种在音乐中所处的地位相当于史诗在文学中的重要性 诺姆的本意为法则,但作为一种音乐类型,它特指严格遵循古典美学法规的音乐作品 — 比如一首歌或一首乐曲。 我们做个类比:多立克柱式或爱奥尼柱式的神殿就是建筑的诺姆。建筑师必须遵循基本的格式也基本的装饰法,个性通过对这些相同要素的不同组织体现。 再来感受下诺姆音乐 相对音乐于消失的史诗的情况,关于诺姆音乐的知识是比较可靠的。它的主要代表人物特尔潘德 是基萨拉琴(升级版的里尔琴)诺姆专家、奥林波斯是阿夫洛斯管的诺姆大师 – 都常在文献中提及。 这里要提及一下第三位大师 – 阿尔基罗库斯。 他的历史地位很重要,而且且影响深远。 他采用很快的抑揚格和抑揚格韵律速度,给古希腊音乐带来的巨大的流动性。 这在之前,音乐的每个音符都与歌词密不可分;之后,歌曲间出现了各种各样即兴发挥的短小装饰。 关于乐器,我们对其重要性有些怀疑 根据资料记载 管乐器大约出现在 公元前 606 年的某次比赛中;第一次里尔琴的比赛据称在公元前 586 年。 考虑到声乐在此之前的就已经广泛流传的事实,乐器的出现时间就相对较晚了。 但根据一些迹象来判断,乐器肯定是存在的,而且对抒情诗还产生了很大影响。 比如,五音步诗的双停顿格律、歌唱诗节的某行诗句出现的节奏变化音步,这些现象唯一的解释是脱胎于器乐音乐的内在可能性,其中依靠延长、缩短和停顿来扩充某种节奏单位。 之所会有如此判断,是因为古希腊理论文献中并没有涉及抒情诗的写作法则。 这部分我暂时没懂,我的理解是:「因为抒情诗没有写作法则,所以诗也就各自不同,那么在诗的朗诵的时候,乐器要配合诗歌来演奏 — 延长、缩短和停顿来扩充节奏单位」 在古代,诗体学和格律学并不属于语言和诗的范畴,他们是音乐科学的一部分,其实践者是音乐家,也叫诗人 我想这可能的原因是「 诗体学、格律学与音乐之间的联系都是一种节奏艺术」 抒情诗的音乐起源诗歌不争的事实;在抒情诗统治的希腊音乐早期阶段,之流传下来一首著名的「华美炫技」乐曲,即阿夫洛斯管专家萨卡斯所做的《皮提亚的诺姆》。它也是阿夫洛斯管的第一部重要作品。 皮提亚的诺姆 – Faidros Kavallaris Pythikos Nomos_1080p 现代人也许会疑惑,仅靠一个阿夫洛斯管乐手或基萨拉琴乐手的简陋表演,如何唤起和现代交响乐队所创造的效果等量齐观的深刻印象。 但其实,古代听众能以一种令人不知的专注精神跟随一直非复调性质的的旋律,作曲家把这种表现力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平。希腊人敏锐的耳朵可以领悟声调和色彩的微妙变化。 因此,古代的古典音乐也在努力企及和我们的音乐同样高度发展的复杂的目标,只是手段和途径不同。 古代与现代标题音乐之间,存在一个根本差别 古代演奏家遵循传统认可的标题内容,听众指导会发生什么,但也迫切的想要看到,演奏家会用何种方式。技巧完成任务 现代音乐家更加期待我们跟随他进入个性化的天地— 他自己的想象世界与神祇交流的领空。 古代音乐有点像现代的京剧,观众知道一切情节,但仍想看梅兰芳大师用怎么样的方式演绎。 乐器的重要性通过他们所遵循的登记得以强调 — 阿夫洛斯管在基萨拉琴之前。 猜测一定是外来的影响使得阿波罗的乐器丧失了原来的普遍性。可归因于酒神赞美歌(dithyramb),一种对音乐最重要的诗歌载体。 酒神赞美歌代表了合唱诗歌颂领域中最高度的个性发展,是狄俄尼索斯崇拜极其重要的表达方式。其对文学的影响所具有的重要性也只有诺姆可与之相比。一些伟大的诗歌如品达的作品都是基于酒神赞美歌的创作原则。以及希腊的戏剧理论中也将戏剧的起源归因于酒神赞美歌。 悲剧从音乐中诞生 在戏剧中,合唱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其在演出中所占时间远远多于对话。鉴于这个事实,不妨大胆假设,古希腊悲剧留个观众的艺术印象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音乐印象。 我想这不仅仅局限于戏剧,电业艺术甚至生活艺术也如此;我们会因为一首歌想起音乐中的某个电影桥段或勾起某段往事的回想。但是为什么音乐会有如此能力,这与声音对于人类行为之影响有关系,这是我后面要去探索的一个方向。 许多人在阅读欣赏希腊戏剧时,会略过合唱部分。因为它们觉得合唱锻炼破坏了戏剧连续性,减弱了紧张度。 那为什么合唱还会存在?美学思辨在此不在有何帮助,只有历史的思考此啊能导向这种戏剧本质的全面理解。 在感情表现到达极度亢奋时,戏剧会转向音乐。— 这是最单纯和古老的戏剧式的本质要求,因为人的灵魂被深深震撼而只能胡言乱语般呼喊时,只有音乐才能继续表达感情。 埃斯库罗斯的作品《阿伽门农》 是悲剧中最无懈可击的例子,悲剧的两个要素合唱与叙事对话,此时在完美的艺术统一中得以紧密的结合与再生。 谋杀发生之前,我们已有预知,似乎我们亲身经历着这场谋杀。那种预见性的疯狂情愫以一种无法抵抗的魔力攫住我们的心灵,发生在宫殿里的时间对我们似乎是一场梦魇,直到阿伽门农临死的叫喊声将我们又拉回到戏剧的真实情景中。而这,只有以为抒情诗人,一位音乐家,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在《阿伽门农》之前,悲剧是抒情 — 音乐性的载体;随后变成了带有音乐的戏剧。《阿伽门农》使人确信,悲剧确实从音乐精神中诞生的。 戏剧《阿伽门农》字幕版 Oresteia - Agamemnon part1 1983 比较新的版本无字幕:点击观看 音乐社会学 希腊城邦在社会重组和政治发展之后,音乐对希腊人的精神和性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音乐不能听任艺术家随意处理了。而必须遵照政治家制定的法则。 斯巴达立法者命令,在年轻人和普通公共教育科目中,应该建立规律和受监督的音乐教育。 在克里特,那里提倡用音乐实践引导克里特人敬畏神灵,恪守纪律。所有斯巴达人一律必须参加音乐训练。演出的音乐不得触犯公益,应当颂扬祖国,倡导秩序、法制、尊严、果敢和敏锐生气。歌曲的旋律最好采用多利安调式,唤起男性的沉着、节制和简朴。 比如这首 – On Living Unenviously - (多利安调式) Thelma Karayanni 古希腊七贤之一的梭伦,是雅典音乐的首倡者。他希望给青年传授音乐教育,以此推动道德强健和社会责任感,他认为这是城邦国家的福祉、力量与声誉的基础所在。 柏拉图在心灵运动与音乐的表现之间看出相似之处,并认为音乐的目的绝不仅是娱乐,而是和谐的教养、灵魂的完善与激情的中和。 音乐在某种程度上是「厄洛斯」(eros) – 观念与现象之间的桥梁 – 最直接的表达。 对于这种最直接的表达,我的理解是音乐之间反应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很难掩饰。一名政客可以撒谎,但是谎言却很难藏匿于作曲家的乐谱中;谎言需要理性的编造,但是音乐往往是最感性的表达。 对于音乐的实践,柏拉图认为这不是「个人私事」而是「公共」事务。旋律、节奏以及乐器对任何国家的道德本质具有各自独特的影响力。好的音乐增进国家福祉,坏的音乐摧毁国家。 所以,优良的音乐依附于、取决于道德行为的规范。 同一个词,诺姆(nomos) ,既有指正确的音乐「和谐」与逻辑,也表示国家道德、社会和政治法律。这进一步加强了上述观念。 希腊人相信,声音的组合和宇宙现象之间存在对应 诸如四季、时辰、日月循环、兴与衰、男与女、生与死、康复、转世再生,等等之间存在对应。 他们认为,人的性情与这些对应之间也存在联系。 在希腊的「道德教义」(柏拉图是其最伟大的阐述家)概念种中,「将魔法转换为音乐」这种发轫于东方的实践被发展到顶峰。「道德教义」赋予音乐以秩序,剖析音乐的组成要素,并就关键要点发问:「音乐对人格有何影响」?这一概念说明了希腊人对音乐表露出的特殊兴趣,阐明了希腊人在教育和政治体系中赋予音乐的突出作用。也让我们好奇,在其他民族的知识和精神生活种,音乐艺术是否占据过如此崇高的地位。 「道德教义」没有确切的定义,但如果注意到希腊人如何强调音乐的意志的作用与影响,就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概念; 希腊人认为音乐可以三种方式对意志产生明显影响: 它能激励行动 它能强健体魄和心灵,如同它能破坏头脑的平衡 它可以中断正常的意志力量,令人无法清醒地意识自己的行为 「道德教义」相信音乐的魔法和治愈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典城邦的理想 – 即城市作为道德、社会和政治共同体 – 的精神。 音乐的道德左右被推至前景,仪式功能退至后景。这种教义看似强制性剥夺了艺术的自由,然而它并不与艺术发展相矛盾,而更像是寻觅古老源泉的回顾。古代英雄的自由是一种除了宇宙的无限空间不知任何限制的自由。为了这最终的自由,任何昙花一现的自由都必须做出牺牲。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可体育和因为为教育之本的普遍观念。但有所偏差的是,柏拉图认为音乐不应位于体育之后,应置于体育之前并支配体育。 因为,肉体无法令灵魂崇高;相反,灵魂可使肉体强健。 没有音乐的调节,体育会助长粗俗和爆裂。没有体育,音乐将导致活力的萎靡和灵魂的懒散。 柏拉图建议所有人都要参与音乐艺术的实践。 阿卡迪亚人曾要求,公民三十岁之前,必须接受义务音乐教育;在斯巴达,底比斯和雅典,每个人都必须学习阿夫洛斯管;参加合唱是希腊青年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多利亚调式的旋律被赋予最重要的地位,因为严肃的作风作为一种人格构造力量受到很高的评价; 希腊人认为人性的伦理力量可归属于不同的乐器 基萨拉琴(里尔琴升级版)声音柔和,阿夫洛斯管声响尖历;两种乐器的不同特质使希腊人讲不同的伦理力量归于两者 同样的,他们也给每个音阶赋予了不同气质的精神。 有些音阶被认为具有安抚作用,导致高尚情操;有些音阶引发人的暴力倾向,造成道德堕落; 由于不同的调式的名称沿用各个部落的名称,因此各个调式的不同气质和性格特点很可能就是该部落脾性的直接反映。 对于多利亚人而言,南方的亚细亚人似乎过分软弱、柔顺和缺乏德行。他们认为多利亚调式具有鼓舞人心和品性高尚的效果,而弗里吉亚调式则狂乱而爆裂。于是,希腊人发展出一种伦理教义,认为自己国的音乐具有增强国力的属性,而外来音乐则引起世风败坏。 FYI. Ionian/Dorian/Phrygian/Lydian/Mixolydian 调式介绍 虽然诗人和戏剧家的音乐活动似乎有些公式化,但是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音乐越来越普及,音乐实践成为重要的国家节庆日的组成部分 举行阿贡(agone)比赛时,希腊人以真正的竞技赛精神来展示音乐才能。 阿贡是运动、驾车骑马、音乐 文学方面的比赛。阿贡也是奥利匹克运动会的前身。 公元前6世纪,出现了狄俄尼索斯阿贡,一般在戏剧正式开始之前举行。 狂诗阿贡是史诗吟诵大会,似乎起源于爱奧尼亞人,后被斯巴达人接受。 音乐和舞蹈阿贡,也就是音乐舞蹈节,源自克里特岛的多利亚人,后传遍整个大陆。 公元前4世纪,音乐阿贡出现了两种主要类型: 「场景阿贡」是剧场或小型组合的表演 「百里香阿贡」因位于剧场中央的狄俄尼索斯小祭坛而得名,包容了所能想象到的各种歌曲和音乐 在希腊化时期,音乐阿贡盛行,导致形成名副其实的音乐会社团与艺术家「联盟」,如「狄俄尼索斯艺术家」等同盟。节庆的花销由国家、社区、官员或具有公共精神的公民来承担。上演的节目像今天一样,新老混杂。 音乐阿贡的冠军,和同道体育冠军一样,也是民族英雄。 军事行动中使用音乐,就像战争本身一样古老。音乐在古希腊热的战争中也发挥了作用 所有乐器中,阿夫洛斯管占据主要地位。希罗多德、普魯塔克、修昔底德和格利烏斯提供了有关这些军事音乐的充分资料。 顺便说一句,美国政治学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创造的一个术语修昔底德陷阱,就是基于修昔底德的一段话,修昔底德认为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斯巴达对雅典实力的增长心生恐惧。 关于战争中的音乐,我们会读到利底亞国王阿利亚特在阿夫洛斯管的吹奏声中进攻米利都人的领土;克里特人和斯巴达人在阿夫洛斯管的伴奏声中进入战场;进攻前他们吹起卡斯托尔之歌(castor-song)。 阿夫洛斯管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当下的刺激,希腊人以典型的风尚习惯赋予阿夫洛斯管以明确的功能。 士兵和着阿夫洛斯管的声响走向战场,保持队形;演奏者被分散在队伍中的关键部位;「卡斯托尔之歌」作为进攻信号等等。 目前我在网络中没找到卡斯托尔之歌(castor-song),有资源的小伙伴请留言,不胜感谢。 音乐科学 对应与比例关系在音乐中占据重要地位,可用数字表示。在希腊人心目中,音乐是数学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学哲学代表全部的哲学,其后继承者是罗素、爱丁顿、爱因斯坦。 简言之,和谐的数学理论是宇宙和谐普遍理论的一个分支。毕达哥拉斯的门徒以及非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著述家都一致认为,发现和谐数字规律的成就应该归功于这位伟大的哲学家,他们无一例外都称赞这发现的重要性。 要理解宇宙和谐普遍理论,需要扩展阅读一下: 音乐宇宙 建筑的外观、体积和比例之间的精微协调对应,成为比例普遍理论的有力支持。除了这些对应关系之外,希腊人又加上明确无疑的音乐比例关系,将其发展推向高峰,使之成为一种数字理论以及数字相关现象的形而上观念:比例、节奏与形式。 关于建筑和音乐之间和谐关系,希腊人曾试图在设计中体现其中的数学原理。 维特鲁威 最优秀的古代建筑权威和资料源头,曾显露出他对自然音音阶数学理论的知识,还曾征引过 亚里士多塞诺斯 。 最使维特鲁威出名的还是他的《建筑十书》(De Architectura),他在书中为建筑设计了三个主要标准:持久、有用、美观(firmitas, utilitas, venustas),维特鲁威认为建筑是对自然的模仿,正如鸟和蜜蜂筑巢, 人类也用自然材料造建筑物保护自己,为了建筑美观,先后发明了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其中的比例要依照最美的比例-人体比例,后来达·芬奇依照他的描述画了《建筑人体比例图》(维特鲁威人),在代表宇宙秩序的方和圆中,放入了一个人体。 希腊学者,亚山纳希乌斯·乔治亚德斯 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了希腊神庙的布局比例。他在《建筑构造中的和谐》一书中说明,圆柱的安排与利达格拉斯音阶的因素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虽然毕达哥拉斯时常陷入神秘主义,但是他们的音乐理论遵循以观察为基础的学术戒律,他们的结论基于弦长和振荡数,为现代声乐奠定了基础。 希腊音乐科学所经历的最伟大和最持久的原动力来自亚里士多德,他对音乐的态度不像是一位艺术家,而更像一位科学家和学者。亚里士多德有关音乐的著述已经相当靠近一种独立的美学体系,不再依赖非音乐的因素。在他的体系中,存粹的科学与音乐净化的教义并肩共存。其逍遥派弟子将音乐科学的发展推向最高点。 虽然缺乏那些逍遥派门徒的资料,但我们知道泰奥弗拉斯托斯反对音乐具有医治魔力的观念;最驰名音乐学者亚里士多塞诺斯,被贺拉斯称为「哲学家般的音乐家」。 亚里士多塞诺斯为人并不太好,同辈人认为他争吵不休、嫉贤妒能、心怀叵测。但作为一个学者和科学家,他代表了古典科学的顶峰。 他考虑音乐仍用希腊哲学家的灌肠视角,多从教育、政治的角度出发,因而对道德教义十分注意。但从他的著述中,已可以清晰见出一位真正科学家的观念。 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数字思辨相反,他将音乐声响的研究基于物理学 – 声学。他不仅是物理学家,而且可被视为第一个音乐心理学家和音乐美学家,因为他超越声音的「本源」问题,探索了人耳对声音的知觉问题。 古代音乐最后阶段 随后的时期,音乐的发展也受制于影响其它希腊艺术和文学的规则。 这一时代既染指轻松琐事,也致力于宏伟创造,由于有意识地实施改革,更新艺术,因而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它宣告新目标、新任务和新的答案。「我们不在歌颂老朽」提谟修斯说道,「现在的统治者是新的宙斯;克洛诺斯是过去的大师。让老缪斯见鬼去吧」 这一时期的音乐比此前提供了更明确的特征标识。 诗歌的品种是新的诺姆和新的酒神赞美歌,代表音乐家是诗人菲里尼斯、提谟修斯、菲洛克塞努斯、帕利埃都斯。 对音乐的地位和重要性的不同估价以乐器等级秩序的变化为象征 阿夫洛斯管占据了高级地位。阿夫洛斯管乐手不仅在didasealia(戏剧名称和演出日期目录)中出现,而且名字也被置于诗人之前。这意味着承认音乐是一门独立艺术。 熟练的乐器演奏开始流行。质朴的音乐消失了,炫技开始流行,旋律装饰多,调性转换频繁。 对于这些变化,欧里庇得斯对此感兴趣;哲学家和著述家并不赞赏;亚里士多塞诺斯认为是堕落; 关于这个时代的音乐,应该首先讨论 米勒图斯的提莫修斯(Timotheus of Miletus)(另一个名字 米利都的提摩太)。 他的酒神赞美歌和诺姆形式冗长,结构累赘。他写作的旋律轻松悦耳。他在诺姆中成功的创造了一种前所未闻的丰富色彩,评论家啧啧惊叹;迷醉的公众对他狂热崇拜;谨慎的理论家对他嗤之以鼻;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视其为毒蛇猛兽,会对国家法律造成无谓的损害;文学界对这种艺术毁誉不一; 但无论如何,未来主义者提莫修斯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梅兰妮皮德斯、克莱克苏斯和菲里尼斯加入,进一步探索新的潮流提供的可能性。 上述所发生的并非孤立现象,绝不仅仅关涉音乐。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在与希腊心智生活中的普遍原因。 基督教诞生前的一个世纪打破了希腊原来的独立状态,由于失去原动力,希腊天才转向拟古和复古。 早期基督教世界同希腊文明接触后,古代音乐实践的最高类型代表很快替代了原来基督徒所唱的希伯来歌曲。
阅读《西方文明中的音乐》初衷与初度感受 认知历史可有不同的线索,以王朝更迭的政治为线索;交换媒介的货币为索线;改变生活的科学为线索等等;同样的,文学、绘画、音乐、哲学等等艺术皆可作为认识历史的线索。而音乐,则是我本次认知历史的一条线索。我将在一段段旋律、故事与思考中,拾起一每一块历史图景的碎片。 艺术修养包括了技能水平与艺术知识。本书内容属于后者。 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递,被我们的耳膜接收,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在神经元的突触间传导,最终使我们的肉身作出行为。这其中涉及物理学、数学、脑科学等等,探索这其中的奥秘,一定很有趣。 一个人的人生选项越多,就越自由。对于耳朵,如果从古至今的音乐类型都成为了它的选项,它就是自由的耳朵。 这本探讨艺术之学术的书,让我感受到了学术之艺术;我喜欢学术,也喜欢艺术。 目前我读完了第一章节《古希腊》,我的感受是「很对胃口」;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古希腊音乐进行了非常全面的探讨,包括美学、历史背景、音乐格局的形成、乐器、音乐与社会学、音乐与科学等等。信息密度巨大,20 页的内容我连续阅读了两遍,加之查询资料、消化理解与整理笔记的时间,大概花费了15天(120小时)左右的时间。 影音技术接入博客 写博客是我对于知识的最终输出。为了更好的表达,我会在博客中直接插入音乐与视频资料。这个过程并不是很顺利,就古希腊音乐类型 比如诺姆(Nomos)、酒神赞歌(Dithyramb)在国内的音乐平台上资料极少。国外的 Spotify 和 Youtube 上倒是有一些。 因此为了让墙内的朋友可以在阅读时直接感受影音,我利用一些开源技术将影音资料整理到博客中。 音频资料的整理: spotDL/spotify-downloader 将 Spotify 音频同步到本地 DIYgod/APlayer 作为音频播放器,接入到博客中。 效果: 或者 视频资料的整理: 使用 Softorino YouTube Converter 2 将 YouTube 视频同步到本地 上传至哔哩哔哩,我创建了一个频道: 「方文明中的音乐」 效果: 以上效果 UI 相对简陋,但是功能还是全面的,目前满足博客中的影音要求够用。后面有空考虑更新至首图 UI。 具体技术的接入方法,我后面有时间在来补上。 我暂时先将「博客代码」 以及 「博客主题代码(包含接入方式)」开源; 衷心的感谢这些优秀项目的开发者们。 也欢迎留言。
我做公众号是为了获得幸福感。 幸福是种主观感受,是当事人的自我感受。我没有资格对我家的猫咪说「Fomo,你可真是一只幸福的猫」,也许他的幸福是和野猫鬼混,但却被我圈养了;也没人有资格对我说:「东泽,你每天这么自律的生活真累,真不幸福」;当然,所有的乌托邦也没有资格为全人类谋求福祉; 幸福感之主观,很像本无意义的事物,被人类赋予了意义。我曾在《科学解读平行宇宙》中提到过:「对宇宙而言,粒子的排布与运动状态决定了一个物理系统」这也是百衲被多重宇宙的核心要旨。任何事物都是亿万个粒子排布方式的一种客观表现,这些粒子组成了我们的肉身、意识、人际关系、周遭环境等; 粒子只是在按照宇宙法则做着物理运动,其本身并无意义,是我们赋予了这些粒子运动状态不同的意义。粒子排布状态可以被赋予意义叫做一只猫、也可以叫做一条板凳、甚至把某些排布状态赋予意义叫做恋爱、失业等等。 既然意义是人赋予的,那么同样的粒子排布状态,不同的人也会赋予其不同的意义,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也会赋予其不同的意义。 面对同样一段感情的结束,失恋双方的感受可能会截然相反。被分手者赋予其意义叫痛苦,提出分手者称其为解脱; 但痛苦者终究会被时间治愈,多年以后,痛苦者会赋予当时同样的粒子状态叫成长或者人生过客等等。 所以,与意义是主观赋予一样,幸福也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获取幸福感必然要求助于心理学。而阿德勒心理学对我有所启发。 阿德勒心理学提出,「所有的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而只要有“对别人有用”的主观感觉,即“贡献感”就可以幸福」 注意,这里的「对别人有用」是一种主观感受。因此会出现两种情况: 「我认为对你有用」而「你认为对你无用」 「我认为对你有用」而「你也认为对你有用」 而对于写公众号的我而言, 在文章发布之前,无论「情况1」还是「情况2」,只要我是秉持着对读者有用的态度来写文章的,那么这个写作过程我就会持续获得「贡献感」,从而感到幸福。 而当文章发布之后出现了阅读量、转发量等数据。这时候只有情况 2 才会让我产生「贡献感」从而感到幸福。 其实,人类追求个人幸福的行为,是一个人的因自利天性所驱动的本能力量。这种自利的本能力量看起来是对社会的进步有害无益,但其实恰恰相反。 正因为追求幸福的过程需要获取「贡献感」,才让「渴望成为对别人有用」变成了一种普遍追求,从而增进了社会利益与和谐。 这让我想起了亚当·斯密提出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人的本性是自利的前提条件下,我们怎样能够让大家约束自利之心,相互合作,从而导向一个财富增进的和谐社会? 文明历程发展至今,想要约束这种自利的欲望,人们尝试过依靠「宗教信仰」或「政权力量」。但无论哪一种都有其局限性,最终都是都在自利的欲火中折戟沉沙的。 在亚当斯密看来,最佳的方案应该是存在一种让自利之心自我约束的力量。也就是说:「让人们自利之心主导的行为,同时又可以增进他人的利益」。 而这种自我满足的同时又能增进他人利益的机制,就是交易。 我曾在文章 《多年后,我终于看清了比特币的本质》中提到过米塞斯的行为学。即:「人之行为的目的在于消除自身的不适之感」,而交易行为之所以发生,那一定是发生交易的那一刻,双方的不适之感都被消除,是双方的利益同时增进。这是交易原则,而「看不见的手」就是从交易原则中出现的。 「看不见的手」实际上都是指通过约束个人的自利之心,导向一个增进社会利益的合作机制。这与阿德勒的「幸福与贡献感」之说有着异曲同工的感受。 最终,我的幸福来自于秉持「对你有用」的写作态度以及「确实对你有用」的数据反馈所带给我的「贡献感」。 2021 年,我计划吸收 3~4 不同领域的知识,在我的大脑中煮成一锅粥。公众号会发布 5~6 推文,速度慢了点请多担待。 面对知识,我的思想比较「古着」,喜欢溯本清源到知识最开始的地方。我从这个习惯中受益良多,地基的厚度决定了大厦的高度。那些并非马上能用的原理、架构、机理等原材料,需要慢火煮粥,且不加调味料,在时间之泉中不知不觉的煮出营养。 因为本公众号无留言功能,如若诸位想与我沟通,可到我博客留言聊天。我会不定期的把短期的所学所想记录于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今登高作赋,非所望于群公,公不以斯之文浅陋,乃斯其所福也!
树叶又来到四月的颜色 没学一门乐器是我人生很遗憾的事情。 小时候,我对音乐是感兴趣的。那年四月,家人给我买了一个步步高随身听作为生日礼物;我很喜欢这个蓝色机器,顶部的银色按钮我舍不得多按;那时候最喜欢的歌手是黄家驹,周杰伦。 后来家里多了个 DVD,那玩应到家的当天傍晚,我就直奔音像店的二楼,把那盘心里收藏已久的 Beyond 演唱会光盘买了下来。 第二年四月的一个雨天,父母离婚了。我一个人在家中播放 DVD,是那首 Beyond 的《冷雨夜》。我沉醉在家驹的吉他声里,闭起眼睛哼唱着「冷雨夜我不想回家,盼望你会知」,仿佛舞台上弹吉他的人是我自己。马路穿梭的车灯在窗户玻璃上不停的一闪而过,我回到了现实,想着爸爸妈妈可能不会再回家了。我哭了,一下子很想学会弹奏吉他,但却无助的像一颗雨夜里形单影只的小树苗。 上了高中,文艺汇演,我永远都是台下的观众。看到心上人仰慕于台上那些闪闪发光的同学。我心中除了嫉妒,更多的是对自己没学一门乐器的遗憾。 后来,大学毕业、工作、创业。我都没给自己一个学习乐器的机会,即使创业期间的某个四月,我给自己买了一台电钢琴作为生日礼物。但工作的忙碌,让这台电钢琴太寂寞了,以至于它把自己的逃遁在了厚厚的尘埃中。 现在,树叶又来到四月的颜色,我过完了三十三岁的生日;这么多年,我就像一颗树一样的成长,改变;我早已接受了父母离异,也不会烦恼于心上人仰慕闪闪发光的明星。 大树的年轮一圈圈的增加,变得更加粗壮,更加枝繁叶茂,也更加平凡。 但自始至终,没有改变的,就是四月树叶的颜色,那是我学音乐的心。 两本书,一门课 我要开始学习音乐了。 我学习的方法,就是两本书一门课。 乐理,我选择的是《认识乐理》豆瓣 8.3。这是我根据自己的情况最后选择的一本适合初学者的乐理课。 乐史,我选择的是《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豆瓣 9.5,这是一本有学术气质的书,估计有 10cm 厚。这不仅仅是记录,而是通过一位满腹经纶的音乐学者的视角,来系统的看音乐文明的历程。 一门课,一位靠谱的钢琴老师。现在,当我想去掌握一门新技能的时候,愿意花钱请老师了。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从去年请私教健身之后,我就意识到了。一个好老师可以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让我快速进入一个新领域,最初阶段的边际收益率是非常大的。 未来的两个月,我的主要精力会铺在这两本书一门课上。 二十章的《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 我每次读完一章,就会更新一篇文章,关于这段时间的所学所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旅行团乐队 My Shadow 作词:孔阳 作曲:孔阳 我没有 在学校学会普通 也没学会 给未来挖个防空洞 那年的 烈火魔咒 吞没了所有 Oh 却带来一个坚韧不锈 拿着吉他的Shadow Don't worry I Love you My shadow Don't worry I Love you My friend Don't worry I Love you My shadow 谢谢你一直伴我左右 Obligado 那时候 最时髦是无厘头 可现实里 却被嗤笑痴人做梦 所有人 都理解了你 你是该有多么普通 Oh 转身回头 继续往前 Like a rolling stone Don't worry I Love you My shadow Don't worry I Love you My Dreams Don't worry I Love you My shadow 谢谢你陪伴我的三十三个秋冬 忧伤的夜里哼著 这首给自己的歌 Oh 这恰好是我人生写的 第一首歌 Don't worry I Love you My shadow Don't worry I Love you My friend Don't worry I Love you My shadow 最好的朋友 不止右手 还有Shadow 谢谢你一直伴我左右 You'll never walk alone You'll never walk alone 谢谢你陪伴我的三十三个秋冬。
投资的狠人,往往是这样的。无论面对多剧烈的价格波动,他们总是云淡风轻的看一眼K线,若有所思的呆滞几秒,又突然的微微一笑,然后就该干嘛干嘛去了。除了定投之外,他们操作频次趋近于 0。但事实上,就是这些活动指数最低的一批人,享受到了大周期最高的红利。 这些狠人具有极强的抗涨和抗跌能力,或者说这些人「拿的住」。 大部分人都知道拿住就能赚钱,但还是拿不住 「拿的住」这个能力看似简单,不就是买完了拿住不卖么,有什么难的。 但是对于投资,一个人想拿的住,做到无为而治,往往是最困难的。 李笑来写过一本开源的书叫《定投改变命运》,Github 上有了4.4k star。全书近 10 万字只写了一件事:「选择好投资标的之后,只定投,其它什么都别做」。 可是,让一个人定投容易;但是让一个人只定投,其它什么也别做,就太难了。所以需要 10 万字。 这种,这种「拿的住」的能力,在经济学上有个解释,叫时间偏好率,是指个人评估的当前价值和未来价值之比; 一个高时间偏好的人,更重视当下欲望满足;低时间偏好的人更重视未来欲望满足。 而那些拿的住的人,都是在有意或无意之间,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低时间偏好的人。 我有个饿了么的朋友,他抗住了 2017 年币圈的 94,之后反弹赚了 50 多倍,拿到了第一桶金。我问他怎么做到的,他说很简单,因为车房都买好了,平时消费水平也很低,没有太多物质欲望,很自然的就拿住了。 我想先成家再立业可能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成家了之后物质欲望就会降低,从而时间偏好率降低,更加的拿的住,即使面对公司的低谷也会更加从容。 后来那个饿了么朋友,也确实创业了。他就是 DeBank 创始人 hongbo。现在 Debank 已经是区块链圈里无人不知的产品。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先把车房搞定。而且这属于通过改变自己周遭环境来降低时间偏好,属于从客观的角度入手。 其实从主观角度,通过提升认知,同样可以降低时间偏好率; 认知越高,站的越高,看到的未来越远,对未来欲望之满足就看的更加清晰,从而越能接受当下的拮据。 一个人对未来越是笃定,他时间偏好率就越低。 一个十年寒窗苦的人,他定投似的把每日闲暇与苦读交换,因为他笃定自己有一天将一举天下知。 这种对未来之笃定,需要就是一种认知能力。 而这种认知能力,千万不能是一些浮皮潦草的阅读量,和一些半瓶醋的专业知识。因为这样只会形成半吊子式的认知。对于一件事,总感觉自己知道,但又说不清楚。不要把这种感觉甩锅给表达能力,这就是半吊子式认知的典型表现。 培养自己读完一本书的能力,即使你已经知道了作者的论点,还是要读完。唐三藏可以经历了九九八十难而取得的真经,也可以让孙悟空一个跟头来回比顺丰还快,不同的是经历过前者才可以成佛。 就好比,你已经通过本文知道了《定投改变命运》的论点,但是没大用,因为这知识来的比孙悟空还快,那么去的也同样快。而当你亲自花时间读完之后,你就发现,原来「知道」与「理解」隔着千山万水呀。 最后,用投资界时间偏好率最低的人 – 巴菲特–的话结尾:「我喜欢的周期是永远」。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 《教父》 在波谲云诡的比特币世界,即便你不是半秒钟看清本质的天才,但也千万别当个一辈子都看不清本质的傻瓜。 早年间,我还是一名区块链研发人员,在那段三点一线的时光里,在那些 todolist 被勾掉的深夜中 ,我的技术水平成长很快。那时候,炒币的盈利加之技术的领先让我「认知膨胀」。膨胀虽然是个中性词,但如果在时间的长河中俯瞰,那么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物理,膨胀的事物往往都走向恶性结果,比如有经济鸦片之称的通货膨胀;宇宙的持续膨胀将走向空间大撕裂而最终灭亡。而「认知膨胀」让我失去了冷静与思考,自大的认为看懂了比特币的本质,拿到了财富大门的钥匙。而殊不知,仅仅技术水平的提高不等于认知能力的提高,我只不过从一个普通傻瓜变成了一个发际线被提高的傻瓜而已。最终,一身的武艺也没躲过资本镰刀的当头一割。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最近两年,我汗牛充栋的阅读了大量文字,其中囊括了比特币发布之初的两年中本聪本人对比特币的探讨邮件与回帖、比特币白皮书和源代码、以及大量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行为学、货币史等书籍。渐渐地我摸到了一点感觉,每合上一本书,我都在心的底里对比特币的本质增多一点隐隐约约的理解。 那么比特币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找到答案? 比特币诞生至今,它就像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有着自己的方向与力量。它川流不息,一路上淹没大坑滋养农场,暗流涌动于堤坝之内,扶摇直上于山谷之间,等到浪潮退去,平静又如初时,这大河却流淌的更加宽广了。 要寻求比特币的本质,我们绝不能刻舟求剑式的站在岸边,而必须踏上一段溯本清源的旅程,回到这条河的发源地去一探端倪。 2008 年 11月 1 日,一个 ID 叫中本聪的匿名人士在网络上留下了他的青云之志:「我一直在研究一种全新的完全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抛弃第三方信用机构。」紧接着是比特币白皮书的链接。之后,bitcointalk 论坛吸引了天南海北的各路大神,形成了一个围绕比特币活动的小圈子。 就是这个小圈子为比特币这条大河注入了原初力量,他们人虽不多,但各个武艺卓绝。这其中就包括了密码学领域的大神哈尔·芬尼 (Hal Finney),他也是比特币网络第一笔转账的接受者;还有计算机安全的科学家达斯汀·D·特拉梅尔(Dustin D.Trammell),以及文件共享协议 BitTorrent 的创始者布拉姆·科恩(Bram Cohen) 等。 接下来两年,这个小圈子陆陆续续的对比特币展开了全面讨论,例如比特币的价值、技术架构的设计、物料的管理、以及安全防御等等。 而就在 2010 年 12 月 12 日,中本聪发布了比特币0.3.19版本之后,他就事了拂衣去似的没了音讯。 而 2008.11.1 ~ 2010.12.12 这两年期间所有的论坛讨论和来往邮件都被公开。这些原始的资料对于比特币研究人员具有极高价值。可以这么说,这价值好比是三星堆遗址于历史学家、达芬奇的手稿于文艺复兴史研究员、拉斯科洞窟的壁画于人文学者、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照片于物理学家。 这些资料就是我们溯本清源一探究竟的内容,我们要在这里找到关于比特币本质的答案。 这些资料完整的记录了比特币从一个胚胎发育成婴儿的过程,也记录了以中本聪为核心的小圈子对于比特币的初心、期待、担忧与预言。 比如在 2010 年 2 月,有人对比特币经济模型提出质疑 由于比特币的挖矿持续难度增加,而比特币的产出数量却不断减少,因此这个经济模型不可持续。 关于这个质疑,一名 ID 叫 xc 的人率先做出了回复: 这是个庸人自扰的问题,没有人会死于通货紧缩的漩涡。怀着通货紧缩而购买力增加的期待,收藏和储蓄币绝不是坏事。这可以把比特币集中起来做更大规模的事情,甚至将来会出现比特币银行,以市场利率借出比特币。 十一年后的今天,再来看这段回复;这个小圈子在当时就聊到了比特币收藏储蓄的特质,并预言了比特币银行的出现,而比特币银行不正是当下币圈最火热的 DEFI 的核心要旨么。 这些资料中像这样见卓识的探讨比比皆是,而对我启发最大的,是这个小圈子对比特币价值的探讨。当我读完那些关于比特币价值的讨论资料,我发现这似乎正是我一直寻找的钥匙,它打开了我的一道思想之门,引领我通向了一个自由辽阔的地方 –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 关于比特币的价值,这个小圈子曾讨论过一个主题:「比特币并不违反米塞斯回归定理」。这个主题下面有多个回帖,主要内容是比特币的经济模式是否违背了先贤们提出一些经济学理论,其中出现最多的几个名字就是门格尔,米塞斯、罗斯巴德等,而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 – 他们都是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以下简称奥派经济学)可谓是一个历史悠远的传统,奥派经济学家们都具有共通性,比如 16 世纪西班牙经院哲学家代表人物马里亚纳、奥派第一代掌门人卡尔门格尔、被称为「奥地利最伟大的灵魂」的米塞斯、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他们都认可主观价值论、个人主义和自由市场等基本思想。 而这些基本思想与比特币之间存在着某种量子纠缠似的关联,以至于他们在很多问题上都有一种不约而同的默契,比如对于通货膨胀的态度等等。 奥派经济学家们对通货膨胀是极度厌恶的,并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不公平的过程,它会对不同群体的命运造成不同的影响,而最先获得新增货币的群体获利最大。」比如,当下美国 1.9 万亿美元的大放水,最先获得 1400 美元的美国人民的将获利最大,而他国人民将为其买单。 中本聪在曾比特币的创世区块中留下了 50 个比特币和当天《泰晤士报》的头版文章标题:「2009年1月3日,财政大臣正处于实施第二轮银行紧急援助的边缘」。可见中本聪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对立。 那么,那个小圈子所讨论的米塞斯回归定理又是什么?它与比特币的本质有什么关系? 我想这问题的答案或许就在先贤的著作之中。 于是,我久逢甘露似的阅读米塞斯、哈耶克、罗斯巴德等奥派经济学家的著作,欲求在先贤们的思想宇宙中找到链接比特币本质的虫洞。 但是先贤的著着实难啃,晦涩语言加之庞杂概念,让我在阅读中总有一种两眼摸黑的感受,甚至一度陷入了自我怀疑。 直到有一天,当我合上米塞斯那本《人的行为》时,窗外绿色梧桐树叶漏进来的金色阳光在红棕色的牛皮桌垫上照射出形状各异的斑驳,原来天已经亮了。我看向《人的行为》深色的胶版纸封皮上的米塞斯,非零曲率的纸面却折射出来一些波长不同的光,我揉揉眼睛,一时间我竟错乱的把米塞斯和中本聪当成了同一个人。 我回过神来,脑袋里的回归定理、行为学、比特币、区块链等词汇就像几块量子力学的乐高积木,毫无规则的随机出现又消失,而后的几秒钟它们竟然有点完美的组合了。 想要真正看明白那个小圈子讨论的话题 –「比特币不违法米塞斯的回归定理」,– 我们就要搞清楚两个问题: 米塞斯是谁? 如何理解回归定理? 那么米塞斯是谁? 维基百科的描述是:「1881年9月29日出生于奥匈帝国的兰堡路的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是知名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作家,现代自由意志主义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也是古典自由主义第一把交椅。」 已获诺奖的哈耶克于 1977 年为老师的《米塞斯回忆录》作序时写道:「当我回顾社会科学领域的思想史,我发现他这样的人在教授中间是找不到的,甚至亚当·斯密也难望其项背;能够与他相提并论的只有伏尔泰、孟德斯鸠、托克维尔或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这样的大思想家」 1973 年 10 月 10 日,92 岁的米塞斯于美国纽约寿终正寝。他的遗孀玛吉特认为米塞斯曾引述的一段话最能描述他的个性:「他最令人敬仰的品质是宁折不弯的诚实,毫不犹豫的真诚。他从不屈服。他总是自由的说出他认为对的东西。如果他曾打算收敛一点或仅仅弱化一点对流行却不负责任的政策的批评,那些最有影响力的位置和大门都将向他敞开。但他从未妥协。」 而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介绍这位先贤,那一定是:「他是一位遗世独立的预言家」。 他在维也纳担任讲师期间,就在私人讨论班中预言了 30 年代的大萧条。不仅如此,他还在1932 年 9 月的一次专业人士聚会中,对大家说这很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了,因为再过 12 个月希特勒就会掌权。当时在场的人都不相信的笑了起来。事实证明,米塞斯的预言都是对的。 米塞斯虽然高瞻远瞩但却非常孤独。1940 年,他被迫背井离乡,踏入美利坚的土地。耳顺之年的他必须抛弃过往,在异国他乡重新开始,于是他用一种写遗书的状态开始写下《米塞斯回忆录》。当他在书中回望奥派第一代掌门人门格尔的人生时,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一个人不到四十岁就如此清晰的预见到了灾难和所有他珍视的事物的毁灭,不可避免地会陷入悲观绝望」。同样的,这句话亦可以用来描述米塞斯自己的人生,反正当我读到这句话时,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是一位遗世独立的预言家茕茕孑立的背影。 然而,事业与生活上挫折无法击垮一个心中充满学术理想的人。 也正如米塞斯在回忆录中所言:「直到今天,我还是没有失去勇气。我会尽到作为经济学家的职责。为了传达心中的真理,我永远不会感到疲劳」。 来到美国的米塞斯重整旗鼓,穷经皓首般于 1949 年出版了他的扛鼎之作《人的行为》。这本书被罗斯巴德称为20世纪人类智慧最好的产物之一;虽然从本书出版到今天已经过去了 72 年,令人欣慰的是,直到今天,即使在年轻读者活跃的豆瓣上,本书的评分也都一直在 9 分以上; 也应照本书译者夏道平先生那声感叹:「不朽的名著,没有时效问题,因而也没有过时的翻译;有的,只是无常的时运」; 而这本《人的行为》也是本次溯源比特币本质的一条必经之路。 关于回归定理,米塞斯早在他 1912 年出版的《货币和信用理论》中就曾提出了回归定理的概念。稍微通俗的表述就是: 「货币的供需关系决定了货币的购买力强度,今天的供需关系决定了今天的购买力,而今天的供需关系是被昨天的购买力所决定,以此向前类推,可追溯到货币第一次具有交换价值的那一刻,在那之前,它还具有一定工业价值」。 而米塞斯从《货币和信用理论》中提出回归定理之之时,经过了三十二年,米塞斯又在《人的行为》中用行为学对回归定理再次做出了解释。 关于行为学,别指望仅靠阅读我这篇浮皮潦草的文章就能深入理解,它更需要通读米塞斯之后的逻辑推演与反复思考。 而我的任务,就是在行为学、比特币、回归定理之间建立起来一个彼此关系,帮助我们发现比特币的本质。接下来我们就来梳理下三者的关系。 根据行为学所言,人是自利的。这是探讨人之行为的出发点。如果你要问人为什么是自利的?对不起,这是一个极据(Ultimate Given),也就是人类现有所能硏求到的知识极限。就像光速为什么是三十万公里每秒一样,是个极据。 一个人的行为总归是增进他的满足。消除他的的不适之感。 即使这个行为的直接目的是改善别人的生活情况,也是自利的行为。因为行为者认为使别人吃的好比自己吃的好更让自己舒服。行为者的不适之感是由于看见别人饥饿引起的。 而人之行为,总归是消除自己的不适之感。并且这个不适之感完全来自行为者自身的感受,其他人无法评价。 而由于每个人的不适之感不同,消除不适之感选择手段也就不同,行为就会不同。即使不同的人彼此面对同样的事物,掌握了同样的资料,他们的对这个事物的评价也会不同。 而对于比特币市场,正是由于人之差异,彼此的不适之感受不同,于是在同一时刻对同样一枚比特币也有不同的评价。而交易就可以同时消除双方的不适之感受。比如对于一位比特币的买方,多一枚比特币是要比不少掉 6 万美金更能增进他的满足的,而对于卖方则正好相反。 而正是由于比特币交易者彼此之间各不相同的个体行为,才形成了这波谲云诡的比特币交易市场。 回归定理提到「货币的购买力是由货币的供需关系决定的」,这很好理解。比特币的总供应固定是 2100 万,而体现购买力的就是价格,价格是随供需关系而变。 而回归定理还提到「今天的供需关系决定了今天的购买力,而今天的供需关系是被昨天的购买力所决定,以此向前类推」。 关于这部分的解释,米塞斯在《人的行为》第十七章第四节的「货币购买力决定」中有所提及: 「因为行为总是把将来的情况做更好的安排,那么一个人在考虑取得或放弃货币的时候,他首先要注意的,自然是将来的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情况。但是,他除了从刚刚过去的货币购买力的情况来考虑之外,他不能对将来的货币购买力做任何的判断。」 也就是说,行为人对于未来货币购买力的判断,只能依赖刚刚过去那一秒中的货币购买力知识。 假如我们把货币购买力的历史知识全部忘记,那么货币的发展历程就要从头开始。 所以说,一个货币的购买力是可回溯的,回溯到有人第一次想把这个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来保存的那一刻,而再之前,它一定是有一些工业需求的。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比特币是否满足回归定理。 现在,让我们回到那篇 2010 年的帖子 –「比特币并不违反米塞斯回归定理」,来看看中本聪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作为思想实验,设想有一种贱金属像黄金一样稀有,但有以下的特性: ▲ 单调的灰色。 ▲ 导电性不太好。 ▲ 不是特别硬,但是没有延展性或者不容易锻造。 ▲ 没有任何实用或装饰用途。 以及一个特殊的、神奇的属性: ▲ 可以通过通信信道传输。 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以某种方式多少获得了一点儿价值,那么想要远距离转移财富的人可以买一些,传输出去,并让接收人把它卖掉。 中本聪的回复非常精彩,中本聪把比特币当成了一种可通过通信信道传输的神奇的金属。这对我们理解比特币的本质至关重要。 想想为什么元素符号为 AU 的金成为了长久以来的货币。 主要原因有两点: 金(Au)属于惰性金属,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金是稀有金属,其总量很难有爆发式的增加 而金的其它特性,比如美观、导电性好、中子捕获能力强等,这些特性在使其成为货币的过程中,并不是加分项。 那么假如现在存在一种神奇的金属,它具备比黄金更强的惰性、更稳定的的总量、并可以在通信信道传输。那么这种金属是否适合做货币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理解下「可以在通信信道传输」这个特性,这理解比特币本质的关键。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比特币是一种特殊的金属,其本身就有质量转移的能力,而对于扮演货币角色的金属,质量的大小就是价值的多少,因此质量转移能力就相当于支付能力」。 在古代,如果我们想用金银做一笔做跨物理距离的支付,无非就是人马车船的运输。即使现在借助于互联网金融平台,但那也要依赖中心化服务器的。 而比特币这种金属则不同,借助于区块链技术,它本身就有质量转移的能力,可实现夸物理距离的支付;这个而这质量转移能力与货币属性又是合二为一的。这就是理解比特币本质的关键。 比特币的本质就是一种惰性极强、总量稳定、且自身融合了质量转移能力的特殊金属。 我们再次回看米塞斯的假定,如果人类将货币购买力的历史知识全部忘记,将会怎样? 那么必然的,货币的发展历程就要从头开始。而在成为货币的特质上,比特币确实是选项之一。 而到底选择哪一个,金银、比特币、美元、人民币或其它?或者比特币会代替黄金么?这便不是我的任务了。就像米塞斯对行为学的表述那样:「行为学是中立的,他不涉及价值判断,而是陈述」。而我想要做的,同样是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想,将比特币的本质做一个陈述。 至此,一起都如此清晰了。 以上
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康德 凝望夜空,你是否思索过,在浩瀚的宇宙最深处存在着若干个“自己”,你们外貌相同,却各自经历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回望人生的路口,表白亦或暗恋;工作亦或读研;爆发亦或隐忍;我愿意亦或对不起; 每个选项都蝴蝶效应般的决定了你的人生旅程,也许一马平川、也许崎岖不平、或许硕果累累、也或许沼泽泥泞。 如若站在路口的那一刻,你大脑神经元上的电荷信息有了微妙改变,导致你走向了另一个方向,那么你现在的人生旅程将会怎么样? 平行宇宙理论虽不能得知其它的旅程是否同样精彩,但可告知于你的是: 你当初的舍弃掉的每一个选项背后的人生轨迹都可能被亿万光年之外的另一个“自己”所经历,这些不同版本“自己”存在于距离你最少465亿光年外的广袤宇宙中(百纳被多重宇宙)。 或者这些不同版本“自己”被隔离在相互无法沟通的量子力学领域所探讨的希尔伯特空间。(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诠释)。 还有可能是我们所处的宇宙空间只是更高维度空间上的一张膜,就好像三维空间中的一摞A4纸,相互平行却无法产生任何交集。(超弦理论框架下的膜宇宙) 本文将在科学而非科幻的范畴内向你展示3种类型的平行宇宙: 百纳被多重宇宙,存在于465亿光年之外的宇宙空间 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诠释 弦理论框架下的膜宇宙 即使在科学范畴内,各类平行宇宙可谓琳琅满目,而以上三种最有代表性,因为这三种平行宇宙的理论根基分别是相对论、量子力学以及超弦理论。 ps.本文将默认读者不具备物理学的专业知识 即使我身处果壳之中,仍以为自己是宇宙之王 –斯蒂芬·霍金 一般我们所探讨的宇宙是指以地球为中心,465亿光年为半径的球体空间,这个球体的边界也叫“粒子视界”,是观察者所能观测到的距离极限。 也就是说,即使你具有千里眼的特异功能,最远也只能看到465亿光年之内的东西,这是由于光速所限。 你也许疑惑:宇宙的年龄不过140亿年,为什么“粒子视界”的半径却可以达到465亿光年? 这是由于宇宙空间在宇宙大爆炸之初就开始不断的膨胀,且越远的地方膨胀越快,甚至速度快过了光速。所以当137亿年前大爆炸之初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抵达我们的地球时,当年的发光区域已经随着宇宙空间的膨胀到达了距离我们465亿光年的地方,那里的膨胀速度已经大于光速,于是光子便无法抵达我们的地球。 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Nothing can’t move through space faster than light,没啥可以比光在空间通行速度更快。那么上文提到,空间的膨胀速度超过了光速是否违背了相对论? 答案是并没有,这是因为相对论限制了物体在 space(空间)的通行速度,而并没有限制 space 自行膨胀的速度,而空间膨胀速度大于光速是被允许的。 空间膨胀所致的两点距离变化就好比气球上两个点静止的点的随着气球的膨胀越来越远。 粒子视界决定了我们当前的观测范围是以地球为中心465亿光年为半径的球形空间。本文我们就把这个巨大的球形空间称作我们的宇宙。 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一旦465亿光年之外的宇宙空间仍然硕大无朋,那么像这样半径为465亿光年且互不相交的球形空间就会存在N多个,空间越大能划出的球形空间数N就越多。 这N多个巨大的球形宇宙空间由于光都来不及互相抵达,因此他们就不曾互相影响过,所以他们的各自发展是相互独立的。 现在我们根据以下两个条件做出一些思考: 现代的测量结果表示宇宙的空间曲率0,这意味着宇宙空间是无限大的。 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均勻且各向同性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宇宙中任何一点为球心465亿光年为半径画球,这些球形空间内所包含的物质在大尺度内差不太大。 如果宇宙空间无限大,那么以上提到的465亿光年的球形空间就会存在无数个。而一旦这样的球形空间存在无数个,那么任何极小概率事件就都会发生了。 正如埃米尔·博雷尔的无限猴子定理所言:让一只猴子在打字机上随机地按键,当按键时间达到无穷时,几乎必然能够打出任何给定的文字,比如莎士比亚的全套著作。 同样的,在宇宙中划出无数个465亿光年半径且不相交的球形空间,其中几乎必然能够找出一个与我们的宇宙中所有粒子排布与粒子运动状态一模一样的宇宙。 经过计算,那个完全相同的宇宙出现的期望距离是距离地球10^(10^122)米。这是个大到难以理解的距离,也许直到时间的尽头人类文明也无法抵达那个遥远的“孪生宇宙”,但是理论上它确实存在。 以上,我们通过物理知识对宇宙做出了预测:在遥远的空间之外,存在一个与我们的宇宙中粒子排布与粒子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宇宙。 那么还剩一个重要的的疑问,那个宇宙中与你一模一样的“自己”,除了肉体相同之外,你们的思想意识是否也是一模一样么? 粒子排布完全相同的两生命体是完全一样的么? 我们都是精致的自动机器。我们的身体和脑在运行时,就像是当时教堂中的乐器——风琴,我们的身体通过巨大的风箱把称为“动物精神”的特殊液体压入储液器里,然后通过一整套管子排列产生出不同的节奏与旋律,这就是我们的行为。 –笛卡尔 这是一个存在争议且开放式的问题,有些人认为离子排布相同的两个生命体只是拥有相同的肉身,而不具备相同的意识。出生于13世纪中叶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就明确提出过现在所谓的二元论:“大脑的意识是由非物质组成的,并不遵循物理定律” 也就是说意识是非物质的东西,不能通过简单的离子排布决定。现在依然有人坚持这样的观点,认为存在类似“动物精神”的特殊液体,在没有发现这种物质之前,人类无法制造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 而大部分物理学家都相信的是粒子的排列方式与运动状态完全决定了一个物理系统。也就是说一旦两个465亿光年半径的球形空间中粒子的排列与运动状态完全相同,那么这个两个物理系统就是完全一模一样,其中的生命意识也完全相同。 笔者的态度是支持后者,我们都是由粒子组成,我们向左移动那么全身的粒子就会向左移动,我们的大脑进行思考那么组成的大脑粒子就会改变状态。之所以现在人类还没能制造出能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只是因为人类还不够了解自己的大脑。正如 2013 年美国奥巴马政府所启动的“大脑计划”所言:“作为人类,我们已经发现了数百光年以外的星系,研究了比原子还小的粒子,但我们仍然没有解开这个位于两耳之间3磅重的物质之谜。” 你在阅读这篇文章的瞬时周遭就是你所在宇宙中粒子排列方式与运动状态的表现。而你曾经放弃那个选项背后的蝴蝶效应人生,也是只是对应了亿万光年之外的另一个球形空间中粒子的另一种排布。 这就是百纳被多重宇宙,如果把宇宙想象成一个二维空间中无限大且满是补丁的被子,每一块补丁都代表了大小相同且各自独立演化的空间。由于被子大小无限,那么无限大的被子就将穷举出补丁的所有的可能,如果其中一块补丁代表了你所处的宇宙,那么被子上必然还能找到另一块一模一样的补丁,也就是你的平行宇宙。 谁要是懂得量子力学,那他就是真的不懂量子力学 –理查德·费曼 量子力学太玄妙了,全世界最顶尖的物理学家都曾在其堡垒前折戟沉沙,爱因斯坦、薛定谔、玻尔、海森堡、费曼、图灵等等科学巨人面对量子力学都曾各执己见。这主要是因为粒子在微观尺度下各种反常识的现象是自古以来的任何宏观物理定律都无法解释的。 同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出现在多个地方,这绝对是反常识的,因为你从没见过女朋友同时出现在左手边和右手边,除非她就是你的左右手。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单一粒子可以同时出现在多个位置,就像水波无处不在的浸满了房间,水波在不同位置的强弱决定了粒子最终会出现位置的概率,这个概率可以通过薛定谔方程计算出来。粒子从无处不在的波变成确切位置的粒子只需要一个开关,那就是观测,一旦粒子被观测那么粒子的位置就确定了,水波越强的地方越有可能出现那个粒子。 啊,只要不观测,女朋友就像一道波同时飘荡在上海和温哥华,一旦被观测她的位置就确定了。如果你不是时间管理大师,那么你一定认为这是个荒谬的理论,可这确实是通过严密的实验得出来的结论。 读到这里你也许对量子力学感到一点困惑,但别急,相同的困惑物理大佬们也都曾经历过。 爱因斯坦就说过:“月亮只是因为老鼠盯着它看才存在吗?” 薛定谔也做过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薛定谔的猫:只要不打开盖子观测,那么盒子里面的猫就是一个既死又活的叠加状态。 但也正是由于科学至今无法解释量子力学的神奇,激烈的争讨才会持续一个世纪至今。而在这思想碰撞过程中物理学家不断的迸发智慧,通过一个个精妙绝伦的物理实验揭开了宇宙万物在微观尺度下的运作规律。我们蜷缩于原子内核之中,惊叹于电子优雅的华尔兹。可以说近一个世纪的物理学给予我们另一双眼睛,让我们把光年之外的神秘与周遭的美丽都看的更加清晰了。 关于量子力学的不同解读可谓是莫衷一是,最为主流的解释是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诠释,后文会于必要的地方稍作解读。本文重点在于讨论平行宇宙,于是下文主要解读内容是美国量子物理学家休·艾弗雷特三世剑走偏锋的提出了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诠释。 量子物理学家休·艾弗雷特三世 我要和父亲在另外一个平时宇宙中相会了 –休·艾佛雷特女儿的遗书 美国量子物理学家休·艾弗雷特是量子力学多世界诠释的提出者,年少的艾弗雷特曾带着多世界理论的博士论文拜访量子力学大佬玻尔,但却遭碰壁,玻尔认为量子力学的平行宇宙理论是乡村野夫的旁门左道,他无法相信这个世界只因为你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就分裂成两个。尽管受挫之后的艾佛雷特大幅的删改了论文中对哥本哈根诠释的不同见解,但是也没能改变社会舆论给予他精神分裂人群的待遇,以至于酒精和尼古丁陪伴了他潦倒颓废的后半生,最终于1982年去世享年51岁。 “我要和父亲在另外一个平时宇宙中相会了” 这是艾佛雷特的女儿的遗书,她是一名真正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父亲的潦倒人生带给了这个家庭不幸,她目睹过父亲曾孤独的沉浸于自己的平行宇宙,但遗憾的是她并不了解量子物理,根据艾佛雷特的理论,死亡并不会让他们相会。而仅有欣慰的是,根据艾佛雷特的多世界理论,一定还存在一个平行宇宙中的艾佛雷特事业一往无前,家庭和睦美满。 近些年,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艾佛雷特的多世界诠释逐渐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或许是得益于互联网的力量,也或许是人民日益增涨的物质文化需求已不甘于只有一个世界的现状,总之这个理论被越来越多的讨论和完善。 溯流时间,回到中学物理课堂 关于量子力学的一切都可以从这个简单的双缝干涉实验的中获得启发 –理查德·费曼 为了能够从科学的视角去理解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诠释,我们必须先溯流时间,回到中学物理课堂,和我一起回顾一个物理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对于要了解量子力学的同学们,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极其重要且不可思议的实验。量子力学最伟大的实践者之一的费曼就曾说过:“关于量子力学的一切都可以从这个简单的双缝干涉实验的中获得启发”。 实验需要几样实验器材: 电子枪(可以发射电子的枪) 有两条缝的钢板 屏障 准备好了器材之后实验就开始了,我们用电子枪对着钢板连续发射电子,一段时间后记录观察钢板后方屏障上电子落点位置。 观测屏障我们发现,电子在屏障上形成了明暗相间的条纹,明条纹代表电子落上的数量多,暗条纹代表电子落上的数量少。 到目前为止,中学顺利毕业的你也许可以解释这个现象,这是因为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一连串的电子射向钢板时展现了粒子的波动性形成了一道道波,两个粒子表现出的波特性分别通过钢板上的双缝时衍射出来了两道波,这两道衍射波相遇便发生了波的干涉,最后在屏障上形成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如果你能读懂以上结论,那么我允许你保留三秒钟的骄傲。因为实验接下来将发生的一切,或许将改变你对这个世界的原有认知。 更改实验,电子连发变单发 现在我们将实验稍作修改,将之前用电子枪连续发射电子,改成电子枪间隔发射单个电子,其它不变,也就是单粒子的双缝干涉实验。 思考一下,如果电子枪间隔发射单个电子,一段时间后电子的落点会在屏障上会体现怎样的图案呢? 现在直接看答案,如下图: 没错,电子的落点基本没有变化。电子枪不连续的间隔发射单个电子,在一定时间之后所有电子的落点依旧在屏障上形成了明暗相见的条纹。 在我们的原有思维中,连续发射的电子之所以可以通过双缝形成干涉条纹,是因为大量电子同时展现了粒子的波动性,两个电子分别通过双缝时衍射出来的波互相干涉,最终在屏障上形成了干涉条纹。 那么现在,一个全新的实验现象告诉我们,一个完全独立的电子经过双缝后,电子的行动依旧遵循双缝干涉的路径,一定时间后还是会在屏障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接下来,我将不开玩笑的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把钢板上的双缝分别命名为A缝、B缝,电子枪发射电子后,这一个电子同时出现在了A缝和B缝两个位置,并同时衍射出了两道波,这两道波相遇后发生干涉,最终单个电子依旧按照两道波干涉的路径落在屏障。 也就是说一个电子好像出现了分身,自己和自己发生了干涉。并且最终按照双缝干涉波的路径行进。 不要怀疑实验过程,这个神奇的现象被世界各地大量物理实验重现,确定了一个粒子确实同时出现在多个位置。 更改实验,增加电子探测装置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再次更改实验,我们要知道一个粒子是如何同时经过A缝和B缝的。增加电子探测装置,来观测电子下究竟如何分身。 随着电子枪单发射击,探测器开始监测电子的动向,屏障上也开始出现了电子落点所形成的亮斑。 我们期待着探测器同时捕获电子和他的分身,可最终的结果再次让人大跌眼镜。 探测器监测到的电子并没有同时出现在A缝和B缝,而是要么在A缝要么在B缝,并且屏障上的干涉条纹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与AB两缝分别对应着的两道亮斑带,这分明是电子的粒子性直接通过两条缝形成的落点。这说明,这一次粒子并没有表现出波的特性,也不存在分身了,当然也就无法自己与自己发生干涉。 这又是为什么,两次实验唯一的不同在于本次实验多了电子探测器。一定是电子探测器的作用导致了电子的分身能力丧失了。去掉电子探测器干涉条纹就会出现,加上探测器干涉条纹就消失。 后来,物理学家对电子探测方式进行了多次升级,但是无论怎么做,只要实验可以获得电子的轨迹,那么干涉条纹就会消失。 这个小小电子似乎有一股神奇的魔力,只要发现人类在观测它,它就是一颗老实巴交的粒子,否则它就是弥漫在空间之中无处不在的波。 通过前文一系列的双缝干涉实验实验,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微观世界的玄妙,关于单一粒子从同时存在多个位置到变成一个确切位置的过程究竟发生了什么,目前也没有一个最终答案,而这个过程发生的一切便是量子物理学家们的主要纷争点,其中哥本哈根诠释和而多世界诠释便是对于这个过程不同解读。 想要进一步了解哥本哈根诠释和而多世界诠释就不得不说下薛定谔方程。 量子物理学家告诉我们,电子枪发射出来的电子在被观测之前确实以波的形式存在于空间之中的任何位置,比如同时出现在A缝和B缝,这道波体现了粒子在空间里一种“存在感”的强弱,“存在感”越强的地方最终出现粒子的概率就越大,反之亦然。如果我们想要知道微观粒子状态与时间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则完全不再适用,而这时候就要用到薛定谔方程来描述粒子的波函数与时间的关系了。 简单理解: 牛顿定律描述的是宏观物体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薛定谔方程描述的是波函数与时间的关系 哥本哈根诠释表示,当粒子被观测之后,薛定谔方程所描述的波函数就坍缩了,原先波函数描述的粒子在空间中的不同的概率将立刻马上的瞬间改变,其中某一个波峰点的概率将变为100%,而其它位置点的概率全部变成0,所以粒子会出现在一个确切的位置。 波函数因为物体被看了一眼就坍缩而不再适用,这样的结论是否合理或武断或不清晰可以留给大家思考。因为本文的重点在于科学的解读平行宇宙,哥本哈根诠释的介绍我们浅尝辄止。下面我们来理解下艾佛雷特对于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诠释。 埃弗雷特认为,波函数没有坍缩,在被观测的那一刻薛定谔方程依然适用,只是波函数的概率波峰所对应的现实世界分别独立演化了,形成了平行世界。 举个例子,我们假定掷硬币是一个量子随机事件 (严格来说,投掷硬币并非量子随机事件,硬币在被投出的那一刻,落地时的正反面就已经决定了,真正的量子随机事件一般采用原子衰变) 且出现正面/反面朝上的概率都为50%。如果正面朝上,你将决定晚饭吃完垃圾食品之后组队打游戏;反面朝上,你将决定晚饭吃完水果餐之后做运动; 如此一来,当掷硬币这个量子随机事件发生之后,世界就分裂了,硬币正面朝上的信息通过你的视网膜传达到大脑皮层,而后你决定晚餐吃垃圾食品并打游戏,这样一系列事件将串联成一个世界;同样的,硬币反面朝向的信息通过网膜传达到大脑皮层,而后你决定水果餐并运动的一系列事件串联成另一个世界;而这两个世界相互平行各自演化。 你存在的世界才是对你有意义的世界 量子随机的平行世界时时刻刻都在产生,那么如此之多的平行世界于我们的意义是什么呢? 关于意义的问题往往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根据人择原理,你存在的世界才是对你有意义的世界。 还记得电影《国产凌凌漆》里,周星驰的古灵精怪枪么,这把枪很神奇,每次开枪,先向后射再向前射,一后一前一后… 现在,我们给这把古灵精怪枪做一次量子改装,每次开枪向前、向后开火的概率各占50%。 假如你用这把改装过的古灵精怪枪对着自己脑袋开枪自杀,会发生什么? 根据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诠释,任何可能的量子事件都将必然发生,无论它的概率多么多么的小。你会发现有一个平行世界中的你永远也不能自杀成功,无论怎么自杀,这把枪总是射向相反的方向,总之自己就是死不了。如果自杀100次,100个平行世界中你已经变成了一具尸体,但是总有那么一个平行世界中的你最终是活着的。 对于多世界的意义而言,无论这个世界发生过多少低概率事件,只要你还存在,这个世界就是对于你有意义的。 连续100次自杀之后仍然存活的概率就是0.5^100, 这虽然是个极小的数字,但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生存概率。 你现在之所以可以读到这篇文章,那一定是你祖辈向前溯源100代都有儿子出生,你爷爷、太爷爷、太太爷爷…都有一个儿子,如此而已。 宇宙中诞生生命的概率就好像把一只无比精密手表的所有细碎零件扔到泳池中,冲入排水管之后竟奇迹般的变回了一只精密手表。即使这概率微乎其微,但当我们开始思考这个这个问题时,我们一定已经奇迹般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了。 也就是说,这个奇迹般的让你有能力思考平行世界意义的平行世界就是对于你有意义的那个世界。 以上便是关于量子力学多世界诠释的介绍与思考,它保全了薛定谔方程,但却以世界分裂作为代价。因此也有物理学家说,多世界的假设很廉价,但宇宙付出的代价却太昂贵。 但既然这是个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且可以自圆其说的理论,那么它就应该享有物理科学的包容,因为包容性是物理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封闭系统如若任其自由发展,整个系统必定趋向熵增而无序的混乱。所以,接受并包容新的理论,便是从系统外获得做功,整个系统的发展才会趋向熵减而有序。如此,物理学便能如日方升,欣欣向荣。 1963年,剑桥大学的新年派对上一名叫简· 怀尔德的女孩风姿卓越时尚优雅。当时还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攻读理论物理的霍金对简一见钟情,便主动搭话。简认为对面这个男孩谈吐风趣气质独特,便问他的信仰是什么。微醺的霍金放下酒杯,看着简温柔地说:“找到解释宇宙万物的方程”。后来两人迅速坠入爱河。之后的霍金患上了渐冻症,简一直陪伴在霍金身边照顾了他20年。 近一个世纪,广义相对论在宏观领域崭露锋芒,量子力学能解释微观世界的奇妙,但其二者却是始终无法和谐统一。 在广义相对论里空间和时间形成一个光滑弯曲的几何结构,而在量子力学中万物不断经历着量子涨落。这就好像一面光滑的镜子,在被放大一定倍数之后就会看到坑洼不平的表面。 那么找到解释宇宙万物的方程,优雅的统一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是很多物理学家的信仰。 而超弦理论便是将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优雅的统一起来,用来回答有关自然最基本的物质构成和力的原初问题。 超弦理论认为组成世间万物的基本单元是一根根一维的细丝,这些细丝并不是由原子或者分子构成,这细丝便是万物最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就好像琴弦,转轴拨弦是音符,细丝的不同共振模式便是不同粒子 也就是说,所有的物质的基本单元都是相同的,都是一根弦。所有的弦都是完全一样的,而区别在于每根弦所经历不同的共振模式。同样的弦,有的振动模式表现为电子、有的表现为引力子等等…。 如果一个物理学理论被认为是正确的,那么它必然对大自然的演化做出了正确解释和预测。正如黑洞的发现强有力的的证明了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同样的,如果超弦理论正确,那么我们的时空必将存在11个维度,其中10个空间维度和1个时间维度。只有这样,超弦理论方程中关于量子概率的解读才不会出现负数。 如何理解维度 我们的感知,点是零维,线是一维,面是二维,而我们处在四维时空,其中三维空间与一维时间,因此我们可以移动的方向是前后、左右、上下。而超弦理论却告诉我们,宇宙存在11维时空。如若存在更高的维度,我们应该有所感知,比如可以向前后、左右、上下之外的方向移动,但是现实告诉我们这并不可行。 超弦理论的解释是,空间中只有三个维度是展开的,而其它的7个维度蜷缩了到了普朗克尺度(1/10^33),以至于现在的科技无法对如此小的尺度进行感知。 这就好像我们在遥远的外太空看地球上的长城,即使视力再好,我们看到的也是一条绵延长曲线了,好像一根面条。也就是说,如果距离足够远,我们就只能看到长城的长度这个维度,而高度和宽度两个维度由于太远而无法观测,我们便可以说另外两个维度蜷缩了。同样的,由于超弦理论预测的其它7个维度蜷缩到了我们无法观测的尺度,因此我们无法感知。 我们可以在三维空间中观察一张二维的薄膜,只要膜足够薄那么三维空间中便可以存在无数张这样的二维膜。同样的,我们的三维宇宙于更高纬度的四维空间来说,便是一张三维的膜,这样的膜存在无数张,每一张三维膜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平行宇宙,这便是超弦理论下的膜宇宙。 穿越膜宇宙 既然膜宇宙存在,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在不同的膜宇宙中穿越呢? 根据超弦理论,我们不可以穿越膜宇宙但是可以与另外的膜宇宙勾通。 原因在于,组成人类的弦是开弦,开弦的一端被束缚在膜上,因此开弦不能离开膜。而闭弦不同,闭弦可以跨越维度传递。 典型的闭弦是自旋为开弦两倍的引力子,也就是在超弦理论中可以传递引力或者说重力的粒子,超弦理论中关于引力的解释不同于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的解读是质量导致时空弯曲从而产生重力。而超弦理论的解释是,引力子的传递产生重力。 为了说明引力具有穿越维度的能力,我们回顾来一部电影《星际穿越》。 《星际穿越》 《星际穿越》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最后男主角库珀为了拿到奇点的量子数据不得不进入未知的黑洞,因为自然界中只有黑洞结合了相对论所解释的质量无限大以及量子力学所解释的体积无限小。 进入黑洞的库珀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五维时空,于是他逆着时间行走,回到了过去。通过重力波(引力子)将信息传递到了女儿的房间,引导过去的自己抵达NASA的秘密基地,并把奇点的量子数据通过重力波传递给了四维时空的女儿。 《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是诺贝尔奖得主基普·索恩,这是一部科学硬核、想象力开阔、故事温暖的电影。直到进入黑洞之前,所有情节都有严谨的科学依据,而进入黑洞之后的世界便是剧组的想象。 安妮·海瑟薇主演的布兰德博士说:“爱是唯一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的事物” 而超弦理论告诉我们:“引力子是唯一可以穿越维度的事物” 世界上存在四种基本左右力, 强力、电磁力、弱力、引力。如果强力的值为1,那么电磁力就是1/60~1/20、弱力是1/10^13、而引力是1/10^39。 引力太小了,与其他三种力相差了几十个数量级。这似乎不太正常,大自然为何如何偏心让引力如此的弱呢。引力一定有一些特殊的能力,这正是超弦理论所预测的,引力是可以穿越维度的,而我们感受到的引力是引力在三维空间中的一个分量,而引力在所有维度的合力是巨大的。 因此证明膜宇宙存在的一个思路便是在极其小的尺度上证明引力其实存在其它分量。有种方法是利用大型粒子对撞机把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再对撞,如果超弦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当粒子对撞能量足够大时,将有可能产生小型黑洞。当然,这需要极其巨大的能量,目前即使是欧洲核子研究组织 CREN 也无足够的资源来实施这样级别实验。而且实验具有很强的未知性,一旦在地球上产生了黑洞,那么人类的遭遇将难以想象,有些物理学的实验就如同潘多拉的墨盒。 证明膜宇宙的存在,除了在极小尺度上对引力进行测量,还可以通过发现一些超弦理论所预测的粒子来证明超弦理论的正确,从而证明膜宇宙的存在。这些都需要粒子探测技术能更加精深,尺度接近普朗克长度,正所谓: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目前,超弦理论还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所以被很多学术大佬忽视。但是回望物理学的历史,伟大理论被学术界忽视的原因,往往正是因为其超越了所在的时代。若干年后,如果最终统一了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是超弦理论的“音符”,那这必将成为最精彩绝伦的物理史话。 近一个世纪物理学已然蓬勃发展,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和R.W.威尔逊探测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让我们看到了宇宙婴儿时期的照片,证明了宇宙的大爆炸理论;黑洞的发现印证了广义相对论的预言,时空可以弯曲、时间也可以变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已然研制出了76光子的九章量子计算机而获得了量子霸权; 而现在,大部分人物理知识依然停留在牛顿的经典力学时代,相对论、量子力学、超弦理论于我们是陌生的。我们的生活日复一日,脚下奔波于996制的工作,指尖滑动着资本大数据支撑的个性化信息,却已然忘记了头顶之上的那片美丽星空。 在你阅读文章的这短暂时间里,可以把疲惫的生活、繁琐的工作、无趣的信息丢到一旁。思索一刻这包罗万象的宇宙,那些平行宇宙中的“自己”正做着同样的事呢。光的速度亘古不变,宇宙庄严的拨动琴弦,粒子的思绪在空间弥漫,这一刻,那些我所存在的平行宇宙里,也许多了一个读者对物理学增添了一点兴趣,这蝴蝶效应将更改的宇宙粒子排布,便是这篇文章的一点点意义吧。 参考资料 《隐藏的现实》– 布莱恩·格林(Brian Greeen) 《宇宙的琴弦》– 布莱恩·格林(Brian Greeen) 《脑与意识》– 斯坦尼斯拉斯•迪昂 (Stanislas Dehaene) 《穿越平行宇宙》– 迈克斯•泰格马克 (Max Tegmark) 《神秘的量子生命》– 吉姆•艾尔·哈利利 / 约翰乔•麦克法登 《从量子到宇宙》– 高鹏 《上帝掷骰子么》– 曹天元 《生命是什么》– 埃尔温•薛定谔
我们总有一种感觉,机器学习门槛高、难入门。这是因为这里有太多晦涩的概念「神经网络」、「评估指标」、「优化算法」等让初学者老是有种盲人摸象的感觉。甚至连理解一个 Tensorflow 官方 Demo 都感觉吃力,因此不少开发者就有过「机器学习从入门到放弃」的经历。 本文站在全局视角,通过分析一个 TensorFlow 官方的 Demo 来达到俯瞰一个「机器学习」系统的效果,从而让读者看清这个头大象的全貌,帮助初学者入门「机器学习」。 如何理解机器学习系统 「机器学习」的目标就是利用已有答案来寻找规则,从而做出预测。 这与「传统系统」的区别在于: 「传统系统」的目标是获得答案 「机器学习」的目标是利用已有答案获得规则 正是因为「机器学习」的目标是获得规则,人们便可以拿它来做各种预测:股票走势、彩票号码、服饰推荐、甚至预测员工何时离职。 图片识别本质上也是找到规则。比如要识别一张图片物体是否有一只猫咪,那么胡须、耳朵、绒毛等都可以作为猫咪的特征值,而定义特征值就是在定义成为一只猫的组成规则。 详解一个机器学习 Demo 学习一项技能最好方法就是去使用它。这部分我们来看一个 TensorFlow Demo。TensorFlow 是 Google 推出的深度学习框架,基本信息我就不多做介绍了。 我要介绍的是如何读懂这个 Demo。你可能会问,一个 Demo 有那么难懂么? 对于「机器学习」的初学者来说,如若不懂「神经网络」、「损失函数」、「评估指标」等概念,还真是挺难读懂一个 Demo 的。 看下这个 Demo,代码不多,我全部贴出来了。 看到这部分代码的全貌,什么感觉? 我第一次读到的感觉是:「语法都能看懂,但就是不知道你这是要干啥!」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感觉,那么我建议你认真把这篇文章读完。 这个 Demo 实际上是要训练一个可以识别手写数字的模型(Model), 要识别的手写数字长这样: 你也许一下子会有很多问号。手写数字? 图片在哪?怎么识别? 别急,下面我来为大家详解这个 Demo。 数据准备 人工智能领域中的数据是什么?我们从 TensorFlow 这个框架的名字中就能看出来 – Tensor(张量)形成的 Flow(流)。 在「人工智能」领域,绝大部分数据都是以 Tensor 的形式存在,而 Tensor 可以直接理解成多维数组。 举个例子: 要把一张图片输入到人工智能模型中。 我们第一反应是要先把图片数字化,用 Base64 来表示这张图、或者用二进制等等。但是对于人工智能系统,最佳方式是把图片转换成 Tensor。 我们试试用 Tensor 来表示一张 像素 3*3 、背景为白色、对角线为黑色的图片: 运行代码之后,我们就得到了那张对角线是黑色的 33 图片。 这就是用一个四阶 Tensor 表示一张图片,Tensor 形状为 (1, 3, 3) 。 同理如果要表示 6000 张 2828 的图片,那么 Tensor 的形状就是 (6000, 28, 28)。 现在我们阅读第一部分的代码: 「MNIST」(Mixed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database) 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收集整理的大型手写数字数据库,包含 60,000 个示例的训练集以及 10,000 个示例的测试集,里面的图片长这样。 这些图片都是通过空间的矩阵的方式存储的: 这样我们就明白这段代码的意思了,是从 mnist 中获取用于训练的的数据集集( x_trian,y_train ),以及用于测试的数据集( x_test,y_test )。 x_trian 形状为 (6000, 28, 28) ,表示 6000 张 28*28的图片。 _trian 形状为 (6000,),表示 x_train 对应的数字答案。 模型(model)是什么 得到了数据集之后,是不是可以开始训模型了?别急,我们要搞清楚模型是什么,Tensorflow 文档是这样定义模型: 在机器学习中,模型( Model )是一个具有可学习参数的函数,它将输入映射到输出。最优参数是通过在数据上训练模型获得的。一个训练有素的模型将提供从输入到所需输出的精确映射。 我来帮你们翻译一下这个定义:模型是个函数,这里面内置了很多参数,这些参数的值会直接影响模型的输出结果。有意思的是这些参数都是可学习的,它们可以根据训练数据的来进行调整来达到一组最优值,使得模型的输出效果最理想。 那么模型里参数又是什么? Demo 当中模型传入的 4 个Layer 又是什么含义? 模型又是如何训练的? 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答案,那么:「先生小姐,泳泳健身,呃不。神经网络,了解一下」 神经网络 ( Neural Network ) 神经网络 ( Neural Network )顾名思义,就是用神经元 ( Neuron )连接而成的网络( Network )。 那么什么是神经元? 机器学习中的神经元( Neuron ) 源于生物神经网络 – 通过电位变化表示“兴奋”的生物神经元。 在机器学习领域,一个神经元其实是一个计算单元。它需要被输入N 个信号后开始计算(兴奋),这些信号通过带权重(weights)的连接传递给了神经元,神经元通过加权求和,计算出一个值。然后这个值会通过激活函数( activation function )的处理,产生输出,通常是被压缩在 0~1 之间的数字。 Demo 当中,第一个 Layer 就是把就是把 28*28 的图片展开成一个包含 784 个神经元一维数组。 1 2 3 4 5 6 ... # 第一个 Layer # 神经元展开成一维数组 tf.keras.layers .Flatten(input_shape=(28, 28)), ... 第二个 Layer: 1 2 3 4 ... tf.keras.layers .Dense(128, activation='relu'), ... Layer2 传入了参数 activation='relu',意思是用 relu 作为激活函数 。 我们先来理解下什么是「激活函数」, 当我们的大脑同时接收到大量信息时,它会努力理解并将信息分为 “有用 “和 “不那么有用 “的信息。在神经网络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一个类似的机制来将输入的信息分为 「有用 」或 “「不太有用」。 这对机器学习很重要,因为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同样有用的,有些信息只是噪音。这就是激活函数的作用,激活函数帮助网络使用重要的信息,抑制不相关的数据点。 例如 Demo 中,Layer1 输出 784 个神经元,并不是全部激活的。而只有激活神经元才能对 Layer2 产生刺激,而 layer4 输出10个神经元,其中第 2 个神经元激活,表示识别结果为 1 的概率是 99%。 所以 relu 是激活函数的一种,用于神经元的激活 – 根据上一个 Layer 给予的刺激算出神经元最后输出(显示)的那个数字。 Layer2 层有 128个神经元,这128个神经元会和 Layer1 中 728 个神经元相互连接,共将产生 728 * 128 =93184 权重(weights)各自不同的连接 。Layer1 中神经元的输出将与连接到 layer2 的权重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的结果会被带入 relu 函数,最终输出一个新的值作为 Layer2 中神经元的输出。 第三个 Layer 1 2 ... tf.keras.layers.Dropout(0.2), Dropout layer 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过度拟合。过渡拟合现象主要表现是:最终模型在训练集上效果好;在测试集上效果差。模型泛化能力弱。 Dropout 解决过度拟合的办法之一,就是随机丢弃一部神经元。Demo 中就是使用 Dropout 随机丢弃 20% 神经元。 第四个 Layer 1 2 3 4 ...t tf.keras.layers .Dense(10, activation='softmax') ... Layer4 上有 10 个神经元,并使用 softmax作为激活函数,这 10个神经元的输出就是最终结的结果。下图为识别一个手写数字 1 的整个过程,各层神经元逐层激活,最终输出预测结果。 到这里,我们通过了解 4 个Layer之间的作用关系简单的了解了一个神经网络的运作方式。 模型训练补充 要读懂这段代码,我们要先通过一个类比来理解下什么是: 损失函数( Loss Function )、优化算法(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评价指标( Evaluation Metrics ) 假如一名男士要开始锻炼身体,目标是胸围达到 120cm,且身材看起来匀称(别太壮): 经过反复训练,他的胸围达到了 110cm,那么我们可以把Loss = |目标(120cm)- 当前(110cm)|作为一个最简单的**损失函数(Loss Function)。**而 Demo 中的 Loss Function 用的是 - 稀疏类别交叉熵(sparse_categorical_crossentropy),这个算法的特点就是擅长分类。 是否达成目标,不能仅仅使用损失函数来判断。身材匀称、美观也很重要,而评价指标(Evaluation Metrics )的作用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评判标准。 接下来我们就要寻找产生 Loss 的规律,Loss 不仅仅是胸围小于 130cm 的损失,胸围大于 130cm 而导致美感损失也是 Loss 的一部分。因此想达到最佳效果,既不能练的太轻也不能练的太用力。我们给予训练要素不同的权重( Weights ),蛋白质补充权重为w0、胸肌上沿训练强度w1、胸肌中部训练强度w2、胸肌下沿训练强度w3、有氧运动训练强度w4 ,等等的影响因素我们都加上不同的权重。最后得到一组 [w1, w2…wn] 。而通过不断调整[w1, w2…wn] 得出最佳胸肌锻炼的方法,就是优化算法(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 了神经网络的模型、层、权重、优化算法、损失函数以及评估指标等之后,我们就可以读懂 Demo 中那段代码了。现在尝试画一张神经网络的工作流程图,串一串一个神经网络的工作流程。 训练与测试 这部分很好理解,带入数据训练、测试就好。 说一下 epochs 。 在神经网络领域,一个 epoch 是指整个训练数据集的训练一个周期。 1 epoch = 1正向传播( forward pass )+ 1 反向传播( backward pass )(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正向传播目的是为了获得预测结果,反向传播目的是调整到最优的权重(weights),来让 Loss 最小化。) Demo 中 epochs = 5 是因为 1次 epoch 很可能得不到最优的权重(weights)。 既然 1 次不能满足,那就 5 次,5 次还不满足就 10 次,直到效果最小化 Loss 的效果不再变化。 总结 如果认真阅读了本文,那么我相信你已经对人工智能已经有了一点整体的认识,本文给了你一个鸟瞰人工智能的视角,摆脱了盲人摸象的感觉。这虽然不是魔法,能立刻把你变成人工智能大神,但对基本架构的进一步理解会增强你对人工智能的自学能力。无论你是从事前端、后端、全栈等技术开发者,或者只是对人工智能感兴趣,我都希望本文可以带给你一个新的视角去理解人工智能,让你读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想,想有所获,或有所益。 文章源码 如果你在阅读之后认为本文对你有帮助,请点关注我的公众号「东泽聊技术」,不胜感谢。
Apple 微信公众号的排版效果总是让人眼前一亮,精致的细节、酷炫的动画让人不得不佩服 Apple 团队的用心与专业。 经过源码分析后发现,Apple 的微信公众号在排版上用了一些黑科技,其中包括了 SVG、Flex Layout、Chrome Inspect 等 Web 前端技术。 我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下,Apple 微信公众号的效果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效果展示 我们来看下 iPhone SE 发布的那篇文章的展示效果 效果图: 布局剖析 我们来分析下上面的布局效果:排版共有 5个模块组成。 我们分别用 A、B、C、D、E 来标记。如下图: 排版剖析: 如果你稍懂 CSS,那么实现这样的布局是非常简单的。Apple 用的方式是使用 Flex Layou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div style="display: flex"> <div style="display: flex;width: 50%; flex-direction: column;"> <div style="display: block;"> <!-- 内容 A --> </div> <div style="display: block;"> <!-- 内容 B --> </div> </div> <div style="display: flex;width: 50%;flex-direction:column;"> <!-- 内容 C --> </div> <div style="display: flex;flex-direction:column;"> <!-- 内容 D --> </div> <div style="display: flex; flex-direction:column;"> <!-- 内容 E --> </div> </div> 完整源码 然而,微信官方的内容编辑器并不支持直接编辑 HTML,不过这难不倒我们,我们要使用一些简单的黑科技(后文会说明)就能把代码提交到微信后端,实现 Flex Layout 效果。 点击事件、动效 我们发现,Apple 的ABCDE每个模块都有点击事件,然而微信公众号并不支持 JS,那么点击事件是如何添加的的呢? 其实,Apple 团队采用 SVG + JPEG/GIF 组合方案 来给图片增加点击事件和动效的。** 我们来看下效果: 1,SVG + JPEG + JPEG 完整效果,请用微信扫描文章顶部二维码: 2,SVG + JPEG + GIF 完整效果,请用微信扫描文章顶部二维码: 3,SVG + GIF + GIF 完整效果,请用微信扫描文章顶部二维码: 之所以可以实现上述效果,是因为我们利用SVG给图片增加了点击事件。由于在 SVG 中 使用 animate 标签 可以添加事件,同时 animate 本身就有动画效果, 因此使用SVG,微信文章中的图片就拥有了交互能力。 使用这部分代码时,只需要将图片1、图片2 的URL替换成,你已经上传到微信图库中图片的 URL 即可实现上述效果。 当我们把 JPEG 用 GIF 来代替时,可以组合的效果选择就丰富多了。比如上面演示的 ``SVG + JPEG + GIF和SVG + JPEG + GIF`。 实现这个效果的主要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div style="display: flex;width: 100%;flex-direction: column;"> <svg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图片2微信图库URL);"> <animate attributeName="opacity"begin="click"> </animate> </svg> <div background-image: url("图片1微信图库URL");"> </div> </div> ... 完整源码 用 Chrome Inspect 提交代码 我们知道,微信公众号的编辑器是不支持直接修改文章 HTML 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才能把编辑好的代码提交到微信后台呢? 这时候我们就要用到 Chrome Inspect,对于做前端的同学来说,Chrome Inspect 是调试过程中离不开的工具,它可以直接帮助我们修改前端 HTML 代码。因此提交代码的步骤是: 用 Chrome 浏览器打开微信公众号的图文编辑器,在文章中随意输入一句话 右键点击网页空白处,选择 Inspect 。 打开 Inspect 后,用 Inspect 左上角的选择器选中最开始输入的内容,右键点击 标签,选择 Edit as HTML 贴入代码(Flex 或 SVG),就能看到效果。 Flex Layout + SVG + Chrome Inspect 实现苹果动效 我们了解了 Apple 公众号的效果是如何实现的了,下面那么我们来实践一下。 完整效果,请用微信扫描文章顶部二维码: 为了让大家方便使用,我已经把代码整理好提交到了 Github,点击 完整源码 即可获得**。
asciiquarium - 把命令行变成水族馆 安装 asciiquarium 1 brew install asciiquarium 运行 asciiquarium 1 asciiquarium 作为程序员,我们都有自己的鱼塘,而且变成了水族馆,里面的每一条鱼儿都是二进制的,都是我们用代码编写的。水族馆里不仅有各式漂亮的鱼儿、水草、气泡,水面上还会偶尔出现鲸鱼、尼斯湖水怪、大鹅、帆船。怎么样?有趣吧! sl - 命令行里跑火车 安装 sl 1 brew install sl 运行 sl 1 sl 运行 sl 后,命令行里会有一辆火车呼啸而过,脑补一下旅途中的自己,换换脑子。 命令行里查看天气 1 curl -4 http://wttr.in 酷! fortune 随机来一段格言、笑话等 安装 fortune 1 brew install fortune 运行 fortune 1 fortune cowsay 命令行里说话的牛 安装 cowsay 1 brew install cowsay 运行 cowsay 1 cowsay hey, 东泽 Tips,cowsay 可以配合 fortune 一起使用,很有意思: 1 fortune | cowsay 今天的文章里我推荐了 5 个命令行工具,希望可以让你敲代码时保持轻松并获得灵感。 最后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得文章更新 😜
1,ETH2.0 Staking 介绍 简单说,根据 ETH2.0(以太坊2.0)的 PoS(权益证明)共识机制,只要持有一定数量的以太坊就可以成为 Validator(验证者),而 Validator 参与 Vote(投票)之后,会获得报酬。 我个人亲自实践,发现获得收益的门槛并不是很高,有 一台持续运行的 MacBook 和 一定数量的以太坊 就可以参与。目前我已经成功成为测试网络中的 Validator,只要笔记本开着每天都可以获得 ETH 收益 。 可以到访问 这个网站 来查看我的收益情况。 目前 ETH2.0 还处在测试阶段,我所获得的收益目前也在测试网络中。 然而 ETH2.0 Phase 0 的上线脚步临近了,官方要求的上线条件是:测试网络下多个节点文档运行两个月以上。 根据 https://beacon.etherscan.io/ 的数据显示:beacon 网络中的活跃的 validators 数量已经达到 39653 个。 虽然 ETH2.0 正式环境还没上线,但我们要做到未雨绸缪。要想在 ETH2.0 Phase 0 正式上线的时快速接入,第一时间获得收益。那么提前在测试环境中跑通流程就是非常必要了。 2,成为 Validator 的收益如何 根据 beacon 网络提供的 收益计算器 来看: ETH2.0 的年化收益可以达到 > 8%。 注意,这里的 8%是 ETH 数量的收益: 比如质押 32ETH 成为 Validator,一年之后的总资产大约是 32*1.08=34.56ETH。 初期如果考虑技术门槛风险系数等,我个人认为收益会高于8%;(目前已达到 10.44%) 如果再考虑 ETH 本身的价值波动,那么收益可自己想象。我个人是 ETH2.0 的技术参与者,非常看好其后期的表现(产品上的表现,不发表币价观点); 3,参与 ETH2.0 Staking 都需要什么 3.1,需要 32ETH 锁仓 ETH2.0 Staking,就是一个质押系统,参与者要将 32ETH 按规定质押锁仓之后才能成为 Validator。这是因为 ETH2.0 有 Slashed 机制,如果一名 Validator 有恶意行为(参与双花攻击等)或者经常偷懒(经常离线),那么 Validator 就会受到一定的经济惩罚,情节严重者不但不能获得收益,而且本身抵押的 32ETH 也会受到一定损失。 还有一点要注意,这个锁仓要很久,要等到 ETH2.0 Phase 2 上线,估计要 2 年左右的时间。这期间 32ETH 的锁仓是 one-way 的,一旦锁仓中途无法返还。 3.2,硬件要求 最小可运行的配置要求: 64-bit Linux, Mac OS X 10.14+ (Mojave+), Windows Processor: Intel Core i5–760 or AMD FX-8100 or better Memory: 4GB RAM Storage: 20GB available space SSD Internet: Broadband connection 推荐的配置要求 Processor: Intel Core i7–4770 or AMD FX-8310 or better Memory: 8GB RAM Storage: 100GB available space SSD Internet: Broadband connection 我个人目前使用一台闲置的 2016年的 Macbook Pro 来做 Staking。现在看起来,支撑一个 Validator 性能错错有余。 4,开始 ETH2.0 Staking 4.1,Beacon-Chain ( 信标链 )和 Validator( 验证者) 要想顺利参与 Staking 获得收益,就要先搞清楚 Beacon-Chain 和 Validator 是什么。 Beacon-Chain : Beacon-Chain 就像一个总调度系统、可以让 Validator 参质押系统、代替矿工成为链的构建者、还会为 Validator 分配任务等。 Validator : 在 PoS 共识机制下,每个区块都是由 Validator 选择出来的,Validator 通过投票验证区块,获得收益。 因此我们需要在电脑上同时运行两个进程:Beacon-Chain 和 Validator 运行 Beacon-Chain 和 Validator 就要使用 ETH2.0 的客户端。 以太坊官方孵化的 ETH2.0 测试客户端还是挺多的,但是我推荐用 GO 语言写的 Prysm。 Prysm 是 Prysmatic Labs 开发并且以太坊基金会投入扶持基金最多的的 ETH2.0 客户端,现在产品仍在不断更新完善,社区答疑也的非常积极。如果遇到疑问也随时可以到 Prysm discord 讨论组 提问。 4.2,安装Prysm 客户端 & 运行 Beacon-Chain 1.创建一个文件夹,用来存放 prysm 脚本 1 mkdir prysm && cd prysm 2.把 prysm.sh 拉倒本地,并且增加一个可执行权限 1 curl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prysmaticlabs/prysm/master/prysm.sh --output prysm.sh && chmod +x prysm.sh 3.运行 Beacon-Chain 1 2 ./prysm.sh beacon-chain --datadir=$HOME/.eth2 看到如下信息就说明开始同步区块数据了,我当时同步完成用了大概3个小时,目前我同步到最新( 2020.6.6 )数据大小 5.23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prysm.sh beacon-chain --datadir=$HOME/.eth2 Latest Prysm version is v0.3.3. Downloading beacon-chain@v0.3.3 to /home/{USER}/prysm/dist/beacon-chain-v0.3.3-linux-amd64 (automatically selected latest available version) % Total % Received % Xferd Average Speed Time Time Time Current Dload Upload Total Spent Left Speed 100 622 100 622 0 0 2320 0 --:--:-- --:--:-- --:--:-- 2312 100 39.6M 100 39.6M 0 0 13.6M 0 0:00:02 0:00:02 --:--:-- 20.4M Downloading validator@v0.3.3 to /home/{USER}/prysm/dist/validator-v0.3.3-linux-amd64 (automatically selected latest available version) % Total % Received % Xferd Average Speed Time Time Time Current Dload Upload Total Spent Left Speed 100 619 100 619 0 0 1484 0 --:--:-- --:--:-- --:--:-- 1484 100 32.5M 100 32.5M 0 0 12.6M 0 0:00:02 0:00:02 --:--:-- 21.7M Starting Prysm beacon-chain ... 4.3,获得测试网络 32ETH 成为 Validator 需要我们把 32ETH 存入指定 ETH1.0 的锁仓合约。 Prysm 把锁仓合约部署在了 Göerli Testnet 中。 Göerli Testnet 是 Proof-of-Authority(PoA权威证明) 的区块链网络。 为什么选择 Göerli Testnet? Prysm 的技术负责人(Preston Van Loon)的说法是为了拿到足够的测试代币: 使用 Görli 进行测试,是因为它们还没有正式上线,所以我们可以在它们的网络中要到大量的代币。我向他们要了 1000 万枚,这是我们实际需要启动以太坊 2.0 的数量 — Preston Van Loon 那么如何获得 Göerli Testnet 的 32ETH? 到这里:https://faucet.goerli.mudit.blog/ 这是我测试下来最快获得 32ETH 的方式,用 Twitter 或 Facebook 发一条带有你 ETH 地址的推文。然后把那条推文的链接贴进输入框,选择 37.5 ETH/9 days,确定。 我个人使用的时候发现贴 Twitter 的推文会提示找不到以太坊地址,后来用 Facebook 的推文成功获得 37.5 ETH。 4.4,生成 Validator 密钥对 得到了 37.5ETH 之后,我们要开始生成 Validator 的密钥对了 1 2 ./prysm.sh validator accounts create --keystore-path=$HOME/.eth2validator 这条指令会在 $HOME/.eth2validator 文件夹下面生成密钥对,命令输出一段 Raw Transaction Data : 把 ===Deposit Data=== 保存好,后面质押 32ETH 的时候要一起提交到合约。 4.5,启动 Validator 客户端 用 prysm.sh 启动 Validator 客户端 1 ./prysm.sh validator --keystore-path=$HOME/.eth2validator 这时会提示 beacon-chain 正在等待收到你的 32ETH 的质押记录。 1 INFO validator: Waiting for beacon chain start log from the ETH 1.0 deposit contract 接下来就将 32ETH 按规定转入质押合约,完成 Validator 注册。 4.5,提交 32ETH 至锁仓合约 注意,这一步并不是把 32ETH 直接转入锁仓合约就可以了。我们还需要把之前生成的 Raw Transaction Data 一起提交。 我们用这个网站 https://prylabs.net/participate 来帮助我们完成提交 把 4.4 中生成的 Raw Transaction Data 填入 在第5步中点击 Make deposit (确保 matemask 切换至 Goerli Network,并且有 >32ETH) 4.6,等待 Validator 激活,获得持续收益 完成以上步骤之后,我们要保持 Terminal 同时运行 Beacon-chain 和 Validator 两个进程,然后等待 Validator 激活,持续获得收益。 这个等待的过程加起来大概要 7.5小时左右(1024 个 ETH 1.0 的 Block 确认 和 1024 ETH2.0 Slot 确认)。 我们可以到 https://beacon.ethereum.io 来查看 Validator 激活的状态。 这是 Beacon-chain 同步完成的这状态 这是 Validator 已激活工作中的状态 补充事项 一个 Validator 的收益与责任是并存的,持续保持在线可以获得收益,但是如果离线也会受到惩罚。惩罚会根据离线时间扣除收入,如果在线时间低于 75% 就会开始亏钱了。 32ETH 是要锁仓很久的,ETH2.0 Phase 2 上线预计要两年左右。这期间 32ETH 是无法移动的。 同一个客户端可以运行多个 Validators,需要的电脑配置也会增加 查看自己的公钥私钥可以用 /prysm.sh validator accounts keys --keystore-path=$HOME/.eth2validator/ --password=password 使用树莓派作为挖矿节点已经变成可能,树莓派4就可以。Prysm 的预编译代码 点击查看
0 前言 本章我们主要学习 以太坊开发环境的搭建,并运行一个 Demo — 通代码来转账 ETH。 1 开发环境介绍 以太坊的开发环境分成三大类 本地测试环境: Local Test Network 线上测试环境包括: Ropsten Test Network Rinkeby Test Network Kovan Test Network Goerli Test Network 线上生产环境:Mainnet Network( 以太坊主网 )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项目开发流程是 本地测试环境 –> 线上测试环境 –> 生产环境 但是,本文得讲解过程推荐先快速跑通 Ropsten 环境,然后跑通本地开发环境。 原因是按照我提供的 ethereum-demo 来跑通 Ropsten 环境会相对容易,整个过程接近我们平时的转账,因此更容易了解以太坊的运作流程。 2 Ropsten 环境快速开始 2.1 生成随机账户 访问 助记词生成页面,生成助12个助记词,作为测试开发使用。 保存好随机生成的助记词 记下第一个地址 Account[0],下面要给 Account[0] 领取测试 ETH 2.2 领取测试 ETH 在 Ropsten 网络中获得测试 ETH 是非常的方便,只要到 Ropsten Ethereum Faucet 上填入你的以太坊地址,测试环境就会为你提供 1ETH。 填入 Account[0] 地址,申请 1ETH 2.3 注册 Infura 我们平时用的以太坊钱包,TrustWallet、Metamask、MyEtherWallet 等,都要通过发送 JSON-RPC 才能够接入到以太坊的网络中。 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可以提供 RPCURL 的平台 – Infura。 访问 https://infura.io/, 注册一个帐号 记住 wss://ropsten.infura.io/v3/xxxxx 这串,后面要使用。( ENDPOINTS 选择 ROPSTEN) 2.4 运行代码 我准备了一个 ethereum-demo ,来帮助大家快速 Setup; Repo 地址:https://github.com/netpi/ethereum-dem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netpi/ethereum-demo.git #2 cd ethereum-demo #3 npm install # nodejs v8.17.0 (web3.js@1.x 目前支持 NODE_MODULE_VERSION 57 ) 修改 ropsten.config.js 文件,把第一步中生成的助记词和 infura.io 中申请的 RPC-URL 地址填入。 1 2 3 4 5 6 7 // ropsten.config.js module.exports = { mnemonic: "你的助记词", rpcurl: "RPC 地址" // 格式如:wss://ropsten.infura.io/ws , 可访问 infura.io 注册申请 } 执行 transforEth.js 上一步中,我们领取的 Ropsten 环境 1ETH 应该已经到账了。 transforEth.js 做的事情是:Account[0] 转账 0.01ETH 到 Account[1] 1 node transferEth.js 如果看到控制台打印出以下内容,说明转账成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blockHash: '0x47a243a7d3cf9e1a82d2dfb16bb4db65c248ebd8b5188510ae39be3ddfb80633', blockNumber: 8008669, contractAddress: null, cumulativeGasUsed: 412061, from: '0x15e35634f38f416830aaf09e35b323b516af6d36', gasUsed: 21000, logs: [], logsBloom: '0x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status: true, to: '0x75d60374fd1740d1bcdc033084deaaa57a7d8321', transactionHash: '0x2bf9563c4b094d09ad252bce7ffca5f93438ee0797b3c94be5513e9cc77422d8', transactionIndex: 8 } 最后可以访问 https://ropsten.etherscan.io/ 搜索 transactionHash 来查看转账详情 例如:我在演示中转账成功的 transactionHash 查询地址: 点击查看 至此 Ropsten Test Network 就跑通了,我们成功的在以太坊网络中通过代码完成了一次 0.01ETH 的价值转移。 3 配置本地环境 按照上述步骤 Ropsten 环境已经配置成功,那么接下来配置本地开发就非常容易了。 3.1 使用 Ganache 本地环境中,提供 JSON-RPC 服务的是,ganache-cli。 访问 https://www.trufflesuite.com/ganache 下载 Ganache 客户端; 运行 Ganache,在 设置 –> ACCOUNTS & KEYS 中 配置好你的助记词,点击右上角的 SAVE AND RESTART 这样你就 Setup 好了一个本地的 JSON-RPC 环境了。 3.2 本地环境运行代码 我们来配置一下本地环境,拷贝 RPC SERVER (我默认的地址是:http://127.0.0.1:7545) 修改 local.config.js 文件 1 2 3 4 5 6 // local.config.js module.exports = { mnemonic: "你的助记词", rpcurl: "http://127.0.0.1:7545" } 切换 transferEth.js 引用为 local.config.js 文件 1 2 3 4 5 6 const Web3 = require('web3'); // const config = require('./ropsten.config.js'); // ropsten test network const config = require('./local.config.js'); // local test network const HDWalletProvider = require("@truffle/hdwallet-provider"); const mnemonic = config.mnemonic; ... 执行 tranferEth.js 1 node tranferEth.js 同样的,看到如下输出说明成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transactionHash: '0xdd6c68c8ac4071fa1cc5f39d0954d8240b8fcf272dd2dca2765c09cfb93180b1', transactionIndex: 0, blockHash: '0x9fadfcf19571d574e03cb410e10c0c817fe76a1e4a1339ff89c2f03afcd5c14e', blockNumber: 1, from: '0x15e35634f38f416830aaf09e35b323b516af6d36', to: '0x75d60374fd1740d1bcdc033084deaaa57a7d8321', gasUsed: 21000, cumulativeGasUsed: 21000, contractAddress: null, logs: [], status: true, logsBloom: '0x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 3.3 通过 Ganache 查看本地链上信息 这时再看 Ganache,Account[0] 账户余额变成了 99.99ETH,Account[1]的余额变成了 100.01ETH,说明转账成功。 我们还可以在 Ganache TRANSACTION 中查看 TX 的细节 至此我们在本地环境中完成了一次价值转移,本地环境搭建成功。 总结 通过本章的实践,我们成功跑通了 Ropsten Test Network 和 Local Test Network,并用通过运行代码完成了 ETH 交易。 下一章节中,我们将主要学习本章中 transferEth.js 里所涉及的知识点 — Web3.js 工作原理,助记词原理详解。 以及智能合约的编写、调试与发布等。
0 前言 对我来说,了解一个产品最高效的方法就是阅读说明书。在阅读 以太坊白皮书 之后,认为很多概念比较晦涩,在没有实际开发经验的前提下阅读起来比较吃力。因此我会把其中重要又不容易理解的部分单独讲解,来帮助你们读懂以太坊白皮书。 1 比特币解决了拜占庭将军问题 1.1 拜占庭将军问题 比特币以前的所有电子货币协议所遇到的主要障碍是,尽管对如何创建安全的拜占庭问题容错(Byzantine-fault-tolerant)多方共识系统的研究已经历时多年,但是上述协议只解决了问题的一半。这些协议假设系统的所有参与者是已知的,并产生如“如果有N方参与到系统中,那么系统可以容忍N/4的恶意参与者”这样形式的安全边界。然而这个假设的问题在于,在匿名的情况下,系统设置的安全边界容易遭受女巫攻击,因为一个攻击者可以在一台服务器或者僵尸网络上创建数以千计的节点,从而单方面确保拥有多数份额。 —以太坊白皮书 这里提到了一个概念拜占庭问题容错。也可以称之为拜占庭将军问题( 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 ),是由 莱斯利·兰波特 在其同名论文中提出的分布式对等网络通信容错问题。 一组拜占庭将军分别各率领一支军队共同围困一座城市。为了简化问题,将各支军队的行动策略限定为进攻或撤离两种。因为部分军队进攻部分军队撤离可能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各位将军必须通过投票来达成一致策略,即所有军队一起进攻或所有军队一起撤离。因为各位将军分处城市不同方向,他们只能通过信使互相联系。在投票过程中每位将军都将自己投票给进攻还是撤退的信息通过信使分别通知其他所有将军,这样一来每位将军根据自己的投票和其他所有将军送来的信息就可以知道共同的投票结果而决定行动策略。 系统的问题在于,将军中可能出现叛徒,他们不仅可能向较为糟糕的策略投票,还可能选择性地发送投票信息。假设有7位将军投票,其中1名叛徒。6名忠诚的将军中出现了3人投进攻,3人投撤离的情况。这时候叛徒可能故意给3名投进攻的将领送信表示投票进攻,而给3名投撤离的将领送信表示投撤离。这样一来在3名投进攻的将领看来,投票结果是4人投进攻,从而发起进攻;而在3名投撤离的将军看来则是4人投撤离。这样各支军队的一致协同就遭到了破坏。 拜占庭将军问题本质上是个信任问题,比特币之前的电子货币可以达到容忍N/4的恶意参与者,即系统出现小于N/4个叛徒时依然可以正常运行,但是利用女巫攻击(类似利用多个IP刷量的行为)可以创造大量节点从而恶意篡改投票结果。 1.2 比特币的出现解决拜占庭将军问题 中本聪的创新是引入这样一个理念:将一个非常简单的基于节点的去中心化共识协议与工作量证明机制结合在一起。节点通过工作量证明机制获得参与到系统的权利,每十分钟将交易打包到“区块”中,从而创建出不断增长的区块链。拥有大量算力的节点有更大的影响力,但获得比整个网络更多的算力比创建一百万个节点困难得多。尽管比特币区块链模型非常简陋,但是实践证明它已经足够好用了,在未来五年,它将成为全世界两百个以上的货币和协议的基石。 —以太坊白皮书 比特比解决拜占庭将军的方法是让将军决定之前先计算一道计算复杂但是容易验证的数学题,将军的决策不同题目也会不同。 先计算出来的将军公布计算结果和进攻或撤退指令。其它将军先验证结果正确性,如果正确则执行命令,验证错误则不执行。 这就是比特币的 POW( 工作量证明 )机制,通过计算一个数值( nonce ),使得拼揍上交易数据后内容的 Hash 值满足规定的上限 (计算数学题)。在节点成功找到满足的 Hash 值之后,会马上对全网进行广播打包区块 (公布计算结果),网络的节点收到广播打包区块,会立刻对其进行验证 (其它将军验证)。 如果验证通过,则表明已经有节点成功解密,自己就不再竞争当前区块打包,而是选择接受这个区块,记录到自己的账本中,然后进行下一个区块的竞争猜谜。网络中只有最快解谜的区块,才会添加的账本中,其他的节点进行复制,这样就保证了整个账本的唯一性。 假如节点有任何的作弊行为,都会导致网络的节点验证不通过,直接丢弃其打包的区块,这个区块就无法记录到总账本中,作弊的节点耗费的成本就白费了,因此在巨大的挖矿成本下,也使得矿工自觉自愿的遵守比特币系统的共识协议,也就确保了整个系统的安全。 1.3 Account Model 和 UTXO 比特币系统的“状态”是所有已经被挖出的、没有花费的比特币(技术上称为“未花费的交易输出,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s 或UTXO”)的集合。 —以太坊白皮书 理解这段话我们就必须搞清楚 UTXO 是什么。 其实 Account Model 和 UTXO( 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s ) ,是当前区块链世界里两种 保存交易记录的方式。 1.3.1 Account Model 以太坊采用的 Account Model 很好理解,就好像人人都有自己的账户一样。在以太坊的世界里,余额就直接保存在账户地址中,使用区块链浏览器就可以非常直观的查询每笔一交易的细节; 1.3.2 UTXO ( 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s ) 然而,我们在区块链浏览器中观察 Bitcoin 的转账记录,却总是让人摸不到头脑。 数据来源 btc.com 相比以太坊,比特币的转账记录一下子多出来了好多个输入与输出。出现这种难以读懂的原因,正是因为比特币采用了 UTXO 模型。 在比特币的世界里,并没有记录账户余额,确定账户余额的方法就是回顾所有之前的转账记录从而计算出余额;(这听起来好傻呀) UTXO 模型整体来说就确保输入 == 输出 举个例子: Joe 转给 Eury 3BTC,Eric 转给了 Eury 2BTC,那么 Eury 就得到了两笔 UTXO 合计 5BTC; 这时候 Eury 要转给 Judy 4.5 BTC,但是为了满足 输入==输出,4.5BTC 与 Eury 的 UTXO 5BTC 相差了 0.5BTC,所以 Eury就要发出两笔交易来满足 输入 == 输出的条件: 第一笔:Eury –> Judy 4.5BTC 第二笔:Eury –> Eury(自己) 0.5BTC UTXO 使用起来如此繁琐,那么为何还要使用呢? 这是因为 UTXO 可以有效的防止 Double Spending,也就是双花攻击;矿工要验证的是在交易中某一笔 UTXO 是否被发送过。如果 UTXO 被花费过那么 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s 当然就不是 unspent。验证就会失败,有内鬼终止交易。 还有就是 UTXO 可以隐匿自己的交易目的,相对于 Account Model 具有一定的匿名性。 但是 UTXO 的缺点也是很致命的,就是Stateless,这使得在比特币上构建应用的开发成本极高且运行效率低下。以太坊白皮书提出比特币的 UTXO 模式的目的就是指出了比特币在脚本运行上的不足,并且突出自己解决了区块链上运行脚本的问题。 2 以太坊原理简述 2.1 以太坊好比电脑租用商 以太坊的目的是基于脚本、竞争币和链上元协议(on-chain meta-protocol)概念进行整合和提高,使得开发者能够创建任意的基于共识的、可扩展的、标准化的、特性完备的、易于开发的和协同的应用。 —以太坊白皮书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以太坊集大家之所成,能够让开发者使用简易的开发语言在以太坊平台上开发应用。 这就好比,以太坊的区块链中运行着好多个等待租用的电脑,我们可以把写好的代码发布到电脑中运行。发布的过程就相当于租用以太坊上面的计算机,是需要消耗手续费,而手续费的多少取决于发布的代码执行时消耗的性能。我们租用计算机就要按需付费,而这些费用支持着“电脑”的运转,也正是矿工的挖矿所得。 例如这是我于2018年5月创建的 LORDLESS LESS Token 的 ERC20 智能合约,相当于我租用了以太坊上的一台电脑运行了我编写的 ERC20 合约代码;发布费用是 0.009080855 ETH, 合约代码点击查看; 因此在以太坊的世界,开发者可以“租用电脑”来发布自己的智能合约代码,而这些发布后的代码就会“部署在电脑上”,等待被调用。而调用智能合约的方式也很简单,只要知道已发布的智能合约地址,并且知道合约里存在的方法就可以实现调用了。 下图就是用合约中 balanceOf 方法查询 0x35d415bF0E6bbf8e10ebA814e10325c46a2CF009 中的 LESS 代币余额;查询页面点击直达 2.2 以太坊账户 在以太坊系统中,状态是由被称为“账户”(每个账户由一个20字节的地址)的对象和在两个账户之间转移价值和信息的状态转换构成的。 —以太坊白皮书 这里我们来扩展一下,以太坊中的账户分成两种 EOA ( Externally Owned Account )账户 合约账户 EOA 就是平时我们使用的钱包地址,合约账户我们发布的智能合约的地址。这两种地址在形式上是一样的,都是 0x 开头,长度 20个字节。 1 2 3 4 5 # EOA 钱包地址 0x35d415bF0E6bbf8e10ebA814e10325c46a2CF009 # 智能合约地址 0x7ca121b093e2fbd4bb9a894bd5ff487d16f1f83b 它们不仅形式上一样,不同类型账户之间也可以相互发送交易。 EOA –> EOA, 也就是我们平时的的 ETH 转账 EOA –> Contract –> EOA, 最典型的场景就是 ERC20 转账。这里要注意,ERC20 本质上是 EOA 账户调用智能合约的 tranfer 或 transferFrom方法。 Contract –> Contract 合约调用合约也是一个常见的用法。 例如我们在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完成挂单,就是交易所的挂单合约调用 2.3 交易 以太坊中“交易”是指存储从外部账户发出的消息的签名数据包。交易包含消息的接收者、用于确认发送者的签名、以太币账户余额、要发送的数据和两个被称为STARTGAS和GASPRICE的数值。为了防止代码的指数型爆炸和无限循环,每笔交易需要对执行代码所引发的计算步骤-包括初始消息和所有执行中引发的消息-做出限制。STARTGAS就是限制,GASPRICE是每一计算步骤需要支付矿工的费用。如果执行交易的过程中,“用完了瓦斯”,所有的状态改变恢复原状态,但是已经支付的交易费用不可收回了。如果执行交易中止时还剩余瓦斯,那么这些瓦斯将退还给发送者。创建合约有单独的交易类型和相应的消息类型;合约的地址是基于账号随机数和交易数据的哈希计算出来的。 —以太坊白皮书 以太坊中“交易”是指存储从外部账户发出的消息的签名数据包。 这句话很重要,是理解以太坊交易的关键。 以太坊中所谓的交易,并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交换,以物换物、以钱换物等,而是存储外部账户发出的消息签名数据包。 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应用场景非常多,比如赌博、拍卖、空投等等。而以太坊的交易,就是把EOA–>EOA、 EOA–>Contract–>EOA 等等这些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上。 例如,下图表示通过向 空投合约(Airdrop Contract) 发送 Transaction 来领取 LESS Token: 可以看到以太坊每一笔交易当中都包含了: Block 被打包进的区块高度 Timestamp 区块时间 From Tx发起地址 To Tx目标地址 Value 交易包含以太坊的数量 Transaction Fee 消耗掉的矿工费 Gas Limit 最大消耗Gas数 Gas Used by Transaction 本次交易消耗的Gas数 Gas Price 消耗单个 Gas 的单价 Nonce 随着交易次数递增的数字,目的是防止双花攻击 input Date 交易携带的数据,用于调用智能合约中的方法,例子中就是调用了 Airdrop 合约的 calim 方法来领取空投的 LESS。 领取 LESS 的合约调用数序图如下: 图中的整个调用过程 Account1–>Airdrop Countract –> LESS Contract–>Account1 整个过程就是一个 Transaction,被记录在一个 0xe3950daee51dd77059f3b1d2fab05fd871ad664e2d6ccbcfbff8e2840295cb48 这个 Transaction 中。 那么现在你是否可以理解,“以太坊中“交易”是指存储从外部账户发出的消息的签名数据包。” 这句话的意思了。 白皮书中还提到了为什么会有STARTGAS和 GASPRICE,因为在以太坊上“租用电脑”需要付费,为了防止用户操作失误,例如出现无限循环等导致租用费用消耗过大。因此发送Transaction 过程中要设置两个参数:STARTGAS 和 GASPRICE。 STARTGAS 表示本次交易最大可以消耗的 GAS 数 GASPRICE 表示你愿意付给矿工的 GAS 的单价 如果达到了STARTGAS上限,交易仍未执行完,那么链上所有的状态复位,但是依旧按照消耗的GAS产生矿工费用 STARTGAS * GASPRICE,也就是说白花钱了。但是如果还没达到STARTGAS就完成了交易,那么会把剩余未消耗的费用返还,这实际上对用户来说是一种保护措施。 2.4 以太坊状态机 以太坊的状态转换函数:APPLY(S,TX) -> S’,可以定义如下: 1.检查交易的格式是否正确(即有正确数值)、签名是否有效和随机数是否与发送者账户的随机数匹配。如否,返回错误。 2.计算交易费用:fee=STARTGAS * GASPRICE,并从签名中确定发送者的地址。从发送者的账户中减去交易费用和增加发送者的随机数。如果账户余额不足,返回错误。 3.设定初值GAS = STARTGAS,并根据交易中的字节数减去一定量的瓦斯值。 4.从发送者的账户转移价值到接收者账户。如果接收账户还不存在,创建此账户。如果接收账户是一个合约,运行合约的代码,直到代码运行结束或者瓦斯用完。 5.如果因为发送者账户没有足够的钱或者代码执行耗尽瓦斯导致价值转移失败,恢复原来的状态,但是还需要支付交易费用,交易费用加至矿工账户。 6.否则,将所有剩余的瓦斯归还给发送者,消耗掉的瓦斯作为交易费用发送给矿工。 例如,假设合约的代码如下 —以太坊白皮书 要理解这段话的内容,我们就要把区块链理解为一个分布式的状态机,所有节点按照相同的规则,相同的操作序列(增、删、改)不断变化,实现了所有节点在执行完相同编号区块内的 Transactions 之后,状态完全一致。 那么我们就清楚了,以上所列白皮书内容是以太坊更新状态机的控制流程。解读后如下图: 请认真读一遍这张图,理解了状态机的控制流程对我们后面学习以太坊的开发帮助很大。 3 以太坊的应用与未来 这一章白皮书上提到的应用领域过于宽泛,我想谈下个人想法; 3.1 最优秀的团队都选择了以太坊 按照以太坊(POW)目前的性能来讲,受到并发量和手续费所限,应用领域有限,但我依然推荐大家学习以太坊而不是 EOS、TRON 等所谓高性能公链。 原因是我认为以太坊团队不但技术实力能打而且拥有创新基因。 Github 的代码一直都在有条不紊的迭代中,社区的技术研发热情与币价无直接关系。 Metamask、Infura、Truffle、Web3.js 等开发的配套设施非常建全,开发者可以不必重新造轮子。 DDEX、Opensea等二级市场的出现,无论是开发ERC20 Token 还是 ERC721 的 Non Fungible Token 都可以有依托的平台来面向更多用户 以太坊社区经过 5 年的沉淀,技术上大部分的坑都已被填上,开发过程中 Google 一下就可以定位问题 EIPs( Ethereum Improvement Proposal ) 证明了以太坊的创新能力,EIPs 上诞生的 ERC20、ERC721、ERC1155 等最新理念崔生了出了众多优质的 dApp。而其它的公链也不得不抄袭以太坊的 EIPs 理念,搞出来类似 TRC20 的山寨货。 也正是因为以太坊社区以上的优秀特性,最优秀的团队都选择了以太坊, 所有曾经辉煌的 dApp 都是基于以太坊开发的。如 Cryptokitties,Fomo3d 等等。 当然从商业模式上来评价,cryptokitties 与 Fomo3d 都是击鼓传花的游戏,利用区块链的透明公开不可篡改的特点放大人性的贪图,这不值得鼓励。 但是从技术角度来说,它们都是代码质量级高的产品,尤其是 Fomo3D 团队的代码非常 Cool 值得借鉴,点击查看 Fomo3D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 ┴ ┴└─└─┘─┴┘└─┘└─┘ ┴ (_/ .--,-``-. *========,---,.======================____==========================/ / '.=======,---,====* * ,' .' | ,' , `. / ../ ; .' .' `\ * ,---.' | ,---. ,-+-,.' _ | ,---. \ ``\ .`- ' ,---.' \ * | | .' ' ,'\ ,-+-. ; , || ' ,'\ ,---,. \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ong version)===========\ \ .'===| ,.'======* * `----' `--`-,,-' '---' * ╔═╗┌─┐┌─┐┬┌─┐┬┌─┐┬ ┌─────────────────────────┐ ╦ ╦┌─┐┌┐ ╔═╗┬┌┬┐┌─┐ * ║ ║├┤ ├┤ ││ │├─┤│ │ https://exitscam.m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nventor ├───────────┤ Justo ├────────────┤ Sumpunk ├──────────────┤ Mantso ├──┘ * └──────────┘ └───────┘ └─────────┘ └────────┘ */ 3.2 以太坊是局部的局部 李笑来在书《定投改变命运》里写到: 正确的方法永远是“局部的局部” — 李笑来 我同意他的观点,但是不同的是 李笑来认为局部的局部是 EOS; 我认为局部的局部是 Ethereum; 我们都认同区块链是未来,是发展最快的行业,是第一个局部; 我们的分歧点在第二个局部,是 EOS 还是 Ethereum? 我们产生分歧的原因其实是目标不同 李笑来老师说的局部的局部是 EOS,其目标是更高的投资收益。 而我认为局部的局部是 Ethereum ,其目标是技术学习,正确把握科技发展趋势。 EOS 是个注重商业模式的团队,投资我不如李笑来老师,我相信他的判断;但是对于技术本身,我相信做过区块链开发、无数个深夜踩过无数坑、完成过大量智能合约的人则会拥有独特的技术洞察力。我判断未来的区块链的局部一定是以太坊; 以太坊1.0 的成功让我们对以太坊2.0 充满了期待: 我们来看下以太坊2.0 的技术指标 :eth2.0-specs 以太坊2.0 将引入很多全新的技术,如分片技术、零知识证明技术、抗量子攻击技术等等。这些问题的可行性已被证明,剩下的问题只是工程化的落地实现了。 以太坊2.0的上线将直接影响区块链未来5-10年的发展趋势,希望我们都不将错过这次技术革命;
为什么要掌握区块链技术 我们要明确,区块链是一项技术,作为技术,它和厨师、挖掘机、花卉种植、数据分析、深度学习、5G通信是平等的。虽然链圈的世界包罗万象有浮躁、丑恶、贪图、背叛,但技术本身是无罪的。我们不能因为郁金香泡沫而否定种植技术,也不能因为对核武器的恐惧而否定相对论,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数字货币的泡沫而否定区块链技术本身。 好在国家也早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在2019年10月24日, 第18次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学习区块链,提到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但我认为,没有人可以在不敲一行代码的前提下掌握一门互联网技术。最后真正掌握区块链技术的人,一定还是如你我一般的程序员。而是否掌握区块链技术正是未来人才竞争的重要参考。 区块链技术正是黑客的精神体现, 1984年,《新闻周刊》的记者史蒂文·利维出版了历史上第一本介绍黑客的著作——《黑客:计算机革命的英雄》。在该书中,他进一步将黑客的价值观总结为六条“黑客伦理”。 使用计算机以及所有有助于了解这个世界本质的事物都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任何事情都应该亲手尝试。 所有信息应该都是自由的 不信任权威,提倡去中心化 判断一名黑客的水平应该看他的技术能力,而不是看他的学历、年龄或地位等其他标准 你可以用计算机创造美和艺术 计算机使生活更美好 回顾互联网的历史,我们懵然记起来尝试、自由、去中心化、技术能力、创造才是一名黑客的初心,而不是每日朝九晚五的满足产品经历的需求。 而区块链技术正是黑客精神的体现。 运行在区块链上的应用程序-dApp dApp(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就是运行在区块链网络上的应用程序。区块链网络中对于dApp的开发,就好像我们开发移动平台上的App。iOS端我们可以用Swift、Objective C,Android平台可以用Kotlin、Java。而Solidity最早是以太坊(Ethereum)社区使用的dApp开发语言,用于编写智能合约,写法有点像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SPDX-License-Identifier: GPL-3.0 pragma solidity >=0.4.16 <0.7.0; contract SimpleStorage { uint storedData; function set(uint x) public { storedData = x; } function get() public view returns (uint) { return storedData; } } 如今,Solidity 已经被各大公链采用作为其智能合约的开发语言,如EOS、TRON等。因此,掌握dApp开发势必要清楚 Solidity 的用法。 我的区块链技术背景 2018年,我创办了区块链游戏 LORDLESS (无主之城),当时我的职位是 CEO,每天要处理公司大量的日常运行的琐事,还要兼顾智能合约的编写工作。截止到今天2020年5月19日,我独自完成的智能合约合计承载了40,000+ transactions,涉及到近千个ETH,合约包括空投合约、锁仓合约、交易市场合约、Luckblock合约、ERC721酒馆合约、种植啤酒花合约、Bounty合约等。这些数字虽然不大,却让我们这个平凡小团队经历了创业的一波三折,去中心化的日活用户数多次占领Ethereum dApp排行榜首位。我也在自己编写的合约黑客被攻击、被盗ETH、被诈骗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甚至有的成长需要付出超越金钱的代价,这些经历虽已经变成回忆,但是区块链早已把这些故事记录在了一个个transactions中。现在想起那段腥风血雨般的区块链的创业经历来,依旧恍如隔日。 下图是可扩展的 Airdrop 智能合约: 后续的文章中,我会重点介绍智能合约编写时容易忽略的安全问题。 写作本系列的目的 1.自我完善个人技术 写作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在写作的同时我便会实现技术的自我完善。 2.分享技术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多次强调的:“文明是在交流和碰撞中产生的。” 分享的过程也是与大家交流的过程,也是我们共同进步的过程。 当然,分享也更符合黑客理论的特质,把我的知识装进你们的大脑,这本身就是符合去中心化的理论。 3.结交朋友 在 LORDLESS 担任 CEO 的时,我也把自己的定位成程序员,这样做的目的便是不断提醒自己勿忘技术本身,保持与时俱进。 能够踏踏实实做技术的人都是值得交朋友的人,经历链圈的江湖的虚与委蛇与市恩贾义,才真正理解多年前在教室的黑板上看到那句话:code is law。 承诺万千,不如运行一行智能合约。 学习过程中可以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评论技术采用 Gitalk 基于 Github issues 的评论系统,方便技术讨论。那么欢迎留言!
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 大将运兵多多益善,即使统领百万雄兵也能做到运筹帷幄。可军队数量也不是越多越好,如若统领不当,数量太多的军队反而会拉低胜利的可能性。淝水之战中,坐拥八十万大军的苻坚自恃兵力强大,可他将才不足且用人不力,最终败给了兵力仅八万的东晋军。 管理文件如同带兵,文件数量越多越杂,管理的门槛也就越高。合适文件管理方案,可以让计算机井然有序、效率提升、事半功倍。可如若管理不当,大量繁杂的文件很容易使我们的时间被浪费、心力被消耗、灵感被扼杀。 本文所介绍的是一个“多多益善”文件管理方案,且同时满足了快速决策、自动执行、归类有序、查阅便捷四个要点。 面对待整理的文件,我们要能够像大将军一样的快速决策,或者说快速反应“发号施令”,而文件便会自动执行到它该去的地方,就好像将军下令“立刻回营(command)”,将军不必知道士兵(file)营地的具体位置(path),士兵便会自己回到的营地。当然,实现自动化的前提是所有文件都要归类有序,文件要提前被规划好路径。规划路径就好比步兵、炮兵默认被规划到了到陆军大本营,军医、炊事员默认归属后勤保障阵地,只有做到归类合理有序,士兵才能自动归位,以便于管理。最后便是查阅便捷,做到大量文件多维、快速、便捷的检索。 对我而言,满足以上条件的文件管理方案,便是节省心力、且一劳永逸的。 PS. 文章最后会提供本方案所涉及到的所有工具、hazel规则、Smart Folder、以及安装方法。笔者推荐先阅读全文掌握原理之后再setup。当然你也可以跳过前四部分,直接阅读5. 配置并使用。 0.效果展示 1.快速决策 你喜欢做选择题还是喜欢做填空题?我想大多数人的答案都会是选择题。有时候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填空问题,大脑会一片空白,无法决策。例如有时候某个人的名字“挂在嘴边”但就是想不起来。这叫“舌尖现象”,英文tip of the tongue phenomenon,简称TOT。TOT现象虽然很常见,但是却不会出现在选择题中,我们看到选项时,大脑的“短路”就接通了,TOT现象也就消失了。 我们来看下一个典型场景:如何处理你桌面上的foo.pdf文件呢? 按照以往的模式,我们会想把它拖动到某个文件夹下,具体应该在哪个文件夹下呢,可能一下子“脑筋短路”想不起来… 这种“脑筋短路”也属于TOT现象,反复多次便是非常消耗心力的事情,随着文件的增多繁复,这种隐性消耗会使我们不断徒增疲惫。 为了避免TOT现象的出现,我们要尽量避免填空题,而改做选择题,当把处理foo.pdf变成一道选择题,情况将会大大改善。 1-1.通过选择标签来下发指令 foo.pdf 下出现了几个可决策的选项,你要做的事情是通过选择Tag来快速决策如: localSaved&mark自动归类到本地目录(具体参看:3-1.目录结构优化) iCloudSaved&mark自动归类到云端目录 mark只标记 (便于搜索) 有了这些选项,我们便能够轻松的快速决策了。 通过选择标签下发指令还有个最大优势是:同时操作多个文件。 一次性为多个不同类型文件下达指令后,所有文件便能自己找到方向各归其所。 就好像总司路一声令下,三军几十个兵种都能各自找到方向,回到属于自己的营地。 1-2.快捷添加Tags的方法 以上添加Tags方式一定要使用快捷键才能完成,我个人把加Tags的快捷设置为:command+e 关于给标签加快捷键的方法,请参考:https://medium.com/innovation-design/how-to-add-a-shortcut-for-finder-tags-on-macos-mojave-65d1502ffd98 2.自动执行 指令下达之后,就要执行了,这时候我们要用到一个软件 Hazel ,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文件的自动化管理。Hazel就像一个会魔法的女巫,文件被她的小毛胆轻轻一扫,便具有了生命。 Hazel 不做过多介绍,软件使用方法推荐少数派文章点击查看。 我要介绍的是,本方案中Hazel的使用思路。 PS. 文章最后会提供本方案的Hazel规则,可直接下载安装。 如上图,我们把触发条件设置成只要Tags里包含 localSaved&mark 便会触发下面的执行步骤。 系统会run shell script,这个脚本的作用使把文件归类到它的“大本营”(在3.归类有序中说明) 移除 Tag localSaved&mark ,目的是避免Hazel条件二次触发 添加 Tag marked 便于搜索(在4.查找便捷中说明) 通过Hazel的魔法,文件便神奇的像“长了腿似的”,在接受到收到指令后,便一往无前的奔向他的目的地。 3.归类有序 空间感影响着我们的心理,我们的心理感受与空间感是有相对关联的。例如中国的汉字中就往往用大方、小气、仔细、粗心等带有空间感的词汇来表述褒贬。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Lawrence E.Williams通过实验发现,人们看到的物体之间的物理距离自动地在人的脑海中转换成抽象的心理距离,并影响我们对外部世界的判断。看见的物体之间距离越远,心理距离也就越开阔,人也会越乐观积极,看到的物体间物理距离越近,人就会变的更加悲观和紧张。 3-1.干净有序的目录结构 我们看到的电脑桌面是否干净,会对我们一整天的心情有影响。 ~/Desktop、~/Documents、~/Downloads 保持干净,这三个文件夹只做临时使用,绝大部分时间这三个文件夹都是空的。 平时存放在以上三个文件夹中的文件全部归类到下面这个目录中:~/Marked_local ~/Marked_local 将集中存放大部分文件,它是所有文件的总兵营,被Tag为localSaved&mark的文件都会自动的进入这个文件夹, 并在文件夹中自动分类到子文件夹中。 如上图所看到的,文件进入到~/Marked_local 之后,又被进行了两次分类。 第一次分类按照Apple的 Uniform Type Identifiers ,以及我个人摸索的,且适合大多数人的分类方式将文件分成9个一级分类 第二次分类我们根据文件元数据中的Kind。 例如brewinstall.sh文件的一级分类属于Source-code,二级分类的Kind类型是Shell Script。那么文件最后会分类到~/Marked_local/Documents/Shell Script/brewinstall.sh 3-2.文件重命名 苏东坡说:“世间唯名实不可欺”。 此话对于计算机文件来说更加适用,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文件名后缀来判断文件类型是.JPG还是.PDF(最正确的参看文件类型的方式是通过元数据,但在无恶意篡改类型的情况下通过文件名最为快捷)。 文件名中适当加入元数据中的内容,可以让使用者一眼快速了解文件。而且统一规律的文件命名可以让文件系统整齐划一,排列有序。 因此本方案在文件文件归类的同时,也为文件做了重命名。 重命名的规则为:年-月-文件名(创建时间)。 例如:brewinstall.sh 会被Hazel自动重命名为 2020-03-brewinstall.sh 3-3.自动归类到 iCloud 我们为文件多增加了一个选项:同步到iCloud云端。被Tag为iCloudSaved&mark的文件将整理到 iCloud Drive/Marked_iCloud/ Finder的侧边栏有个iCloud Drive 的文件夹,在iCloud Drive中创建的文件,会自动同步到 iCloud 云端,例如我们创建的云端大本营Marked_iCloud。 iCloud Drive 中的Marked_iCloud 手机端iCloud Drive中的Marked_iCloud目录 ps.相关的Hazel规则可在文章底部下载 4.查阅便捷 我们都看过阅兵,各兵种列队整齐,气势雄健。领导登高而望,三军尽收眼底。 这种即能分类检阅,又能统领全军的阅兵式检阅法,就是本方案种的文件查阅法。 4-1 用Smart Folders查看文件 用 Smart Folder 查看文件 使用Smart Folder可以满足我们既能分类细查、又能鸟瞰全机的需求。 苹果官方对Smart Folders的解释: Smart Folders automatically gather files by type and subject matter. Smart Folders are updated as you change, add and remove files on your Mac. 翻译过来就是: Smart Folders 会按类型和主题事项自动收集文件。当你更改、添加和删除 Mac 上的文件时,Smart Folders 会自动更新。 我个人的解读是: Smart Folders里是一组依据固定搜索条件所产生的搜索结果,并且这搜索结果是实时更新的,因此Smart Folders的后缀名是.savedSearch 。 下面我们来看下,创建图片类搜索的Smart Folder的规则。 Tags中包含marked, 所有被我们的Hazel管理过的文件都被自动加上marked标签 文件类型是image、或者Tags中包含Picture_folder(文件夹的单独处理方式) 这时候,点击右上角的save,便会生成一个Smart Folder,实时的更新着以上调节所产生的搜索结果。 实时查看图片的Smart Folder 4-2 必要6的Smart Folders 想要满足我们查阅便捷的需求我们总共需要6个智能文件夹 All_marked.savedSearch: 这是个鸟瞰全局的文件夹,用来通览所有被标记过的文件,对我来说最为常用。每当想找一个最近使用的文件时,只要打开它按照创建时间排序,基本上都可以快速找到。 其它智能文件夹代表着不同类型文件的入口,使用起来也非常的便捷。 在本方案中,智能文件夹的最大意义在于统一了入口,当文件入口被限定在6个智能文件夹中时,我们做选择的效率也会增加。即便是使用网页在需要上传图片或文件时,依然可以从智能文件夹中快速找到目标文件。 4-3 Smart Folders分享 既然Smart Folders是一组规则,那么也就可以分享。别人电脑生成的Smart Folders,你可以拿来直接使用,我会本方案使用到的Smart Folders放在文章末尾。 tips: 将Smart Folders拉到侧边栏时,要同时按住command键 5. 配置并使用 通过以上的四个部分的说明,我们知道了文件管理的流程是: 用Tags标记下达指令–>Hazel实现自动整理–>用Smart Folders查阅文件。 5-1.添加Tags 为Tags添加快捷键(参考:2-2.快捷添加Tags的方法)。 在Finder中添加三个 Tags 。localSaved&mark 、iCloudSave&mark、mark 三个Tags 5-2.Hazel安装及规则导入 下载安装Hazel 创建两个文件夹~/Marked_local 和iCloud Drive/Marked_iCloud 打开Hazel,侧添加以下5个文件夹:~/Desktop、 ~/Documents、~/Downloads 、~/Marked_local 、Cloud Drive/Marked_iCloud 倒入规则并全部勾选 对剩下文件夹做同样操作,将规则应用到其它四个文件夹,也可以将规则选中,拖动到其它文件夹 启动 Hazel 5-3.Smart Folder 导入 将所有Smart Folder添加到 ~/Library/Saved Searches/文件夹,~/Library是默认隐藏文件,进入Finder后按键shift+command+>可显示隐藏文件 按住command 将Smart Folder逐个托到侧边栏 添加Smart Folder 5-4 资源附件 MacOS文件管理.zip management.hazelrules SmartFolder All_marked.savedSearch Archives_marked.savedSearch Audios_marked.savedSearch Documents_marked.savedSearch Pictures_marked.savedSearch Videos_marked.savedSearch 资源附件点击下载 参考 可以自动化管理Mac文件的工具 https://www.noodlesoft.com/ Apple的统一类型标识符 https://developer.apple.com/library/archive/documentation/Miscellaneous/Reference/UTIRef/Articles/System-DeclaredUniformTypeIdentifiers.html iCloud Drive/Marked_iCloud 的实际路径为:~ /Library/Mobile\ Documents/com~apple~CloudDocs/marked_iCloud/ 附件资源地址 https://chendongze.oss-cn-shanghai.aliyuncs.com/article/MacOS%E6%96%87%E4%BB%B6%E7%AE%A1%E7%90%86.zip···
历史是一门学术,有着科学的精深 德国哲学家威廉·文德尔班说过:“人是有历史的动物”;史学的起源,是非常古老的。 商代祭祀的时候人们就把国之大事记录在甲骨上,也就是今天的甲骨文。 历史是一门学术,有着科学的精深。北京四中的石国鹏老师说过:“数学和历史是最需要罗辑思维能力的两个学科”。历史之所以明智,就是因为很多历史结论我们永远无法证伪,所以只能靠我们自己的逻辑推演,否则历史于我们就真的变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了。 我们都听过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西周昏君周幽王为博取爱妃褒姒一笑,不惜点燃烽火台,各地诸侯赶紧率兵来援,结果发现被戏弄了,褒姒看到大军挥来及去十分好玩,不禁嫣然一笑。结果等到西边犬戎军队打来时,周幽王赶紧点燃烽火台,但是诸侯都不相信了,无人率兵来援,犬戎最终打下镐京,杀死周幽王。 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虽说被正史记载,但是经过逻辑思维的推演就会发现这是个凭空捏造的故事。西周的政治中心镐京大概位于今天陕西西安,镐京的一把狼烟时无法让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的诸侯同时看到的。就算看到了,以当时的行军速度,山东的军队到达镐京要走上几个月,周幽王和褒姒怎么站在烽火台上等几个月呢!所以,钱穆先生因此称司马迁的这一记载为“委巷小人之谈”。 《旧唐书·魏徵传》有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然而多知道几个历史小故事,也只能在撩妹时候增加谈资罢了,并不能让我们知更替。只有在读历史的时不断思考、质疑、举证,我们才能变得更加明智。 对于某个历史现象,要从社会阶级、封建制度、宗教、民族、人口、官制、文化差异等全方面论述。完成这个过程,就是对那段时间的世界全面了解的过程。历史明智,是因为我们用了研究学术的严谨态度。 历史也有艺术的魅力 历史不仅有学术的严谨,也有艺术的魅力。宙斯与谟涅摩叙涅所生的缪斯克利俄,是一位司掌历史的女神。 在中国也流传着”造字神“的传说。仓颉造字之后:”天雨粟,鬼夜哭“。文字发明的重大意义在于:没有文字记载,也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文明。 因此仓颉创造了文字之后,天上下起了粟雨,鬼神都感动的落泪了,仓颉也被后世尊称为”造字神“,也有说法是仓颉便是黄帝的史官。 历史的艺术魅力于人类是永恒的,这艺术魅力在于人类独有的精神生活。知晓历史,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固有渴望。 推荐几本书 《简读中国史》- 张宏杰,这是我最近两年读完收益最大的一本书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黄仁宇,黄仁宇的书,需要一点门槛,坚持读完一定受益匪浅 《用地图看懂世界格局》-王伟,读懂历史离不开政治,然而,历史、政治、地理、军事等应该煮成一锅粥
我目前可以做技术支持。 我每小时收费约 $150/¥1000,包括但不限于Web / App /深度学习/ Blockchain相关的任何事情,如果您有兴趣,请给我发送电子邮件! moon@netpi.me
以太坊网络上记录了多种类型的钱包地址,其中大部分是普通用户了,但也可以按照某些规则将他们进行分类,例如: 交易所钱包地址 矿工钱包地址 区块链项目方用户用于 ICO 的钱包地址 ETH 的大户 参与早期 ICO 鲸鱼账户 有大量 ETH 和 ERC20 Token 并且经常「摆动尾巴」震荡市场上的币价 上面这些类型的账户,他们一般都会把资产分散到不同的地址当中,这样关注币价的人们就很难追踪他们的动向。然而,区块链公开透明,这些地址的链上交易记录是可追踪的,我们可以根据地址间的转账关系来找到一些猫腻。 用户画像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人们想追踪一个地址的原因有许多: 一些币圈的投资者可以根据它来预测一些币价的走势 区块链的项目方可以选择优质的地址来做空投糖果 政府机构可以追踪一些可疑的地址活动 分析人员能更深入的理解区块链上到底都在发生些什么 幸运的是我们有大量的区块数据可以追踪不同类型的以太坊账户。 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就是分析钱包地址中的以太坊余额,结果是鹅妹子嘤的! 结果做了对数缩放,按照 ETH 的持有量排序 第一组是 Top10 的钱包地址,随后是11 - 100 再到后面突破 35,000,000 大关。 ** 换句话说前 10,000 个以太坊地址占据了以太坊总数的 83.3%!** 如果这还不够鹅妹子嘤的话,top10的地址占据以太坊总数的11.4% 。 区块链的匿名性使得追踪这些顶级账户变得更加困难了,好在所有交易透明可追踪。目前以太坊这 6M 个区块都可以帮助我们对这些地址分组归类。(交易所、项目方等等) 链上数据可视化 通过绘制前10,000 地址的区块数据,我们可以观察下是否可以有些更好的模式。因为每个地址所具有的数据不能连贯地拟合到一个图形中,所以就我们从四个重要变量开始: 发送和接受的 tx (transactions) 当前账户余额 ERC20 Token 余额 这些变量体现了账户的活跃度和Token的持有情况,是非常有价值的。 这些数据表达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以太坊网络中的顶级账户存在非常多样化的主体。首先,它显示了发送很多的 tx 账户并不会收到很多 tx,反之亦然。它还表明,大部分顶级账户(平持有1.5兆 ETH)相对不太活跃。拥有大量 Token 的账户收到的 tx 数要大于他们发出的 tx 数。 通过使用标记地址的数据集,我们可以进一步检查这些组的行为是否不同 - 这次只查看收到的tx、发出的tx、以及ETH 余额 (颜色为地址类型) 标记的数据集仅限于交易所,矿池和项目方的钱包。 每个用户组之间有一些明显的区别,平均而言: 矿池发送的 tx 多 项目方钱包有较高余额 交易所发出和接受的 tx 很多非常活跃 以上不是仅有的的可用链上数据。我们另一个可用的维度是每个钱包中 Token 的持有情况,不同 Token 的持有情况可以让我们了解主体的投资喜好。还有一个维度是账户是智能合约地址与普通地址。 智能合约是一种独特的地址类型,它排除了大多数普通用户地址,因此有助于按照地址功能进行分类。 由上图可见: 项目方的 Token 持有主要是在智能合约中,矿工都使用普通账户的。 交易所的钱包地址会持有 100+ 种类型的 Token。 交易所的可以用智能合约也可以用普通地址来持有token。这主是去中心化与中心化交易所之间的区别. 创建链上用户画像 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析转化成用户画像 - 这样我们能够更容易地识别未标记的地址。这些用户画像如下图所示: 未来的探索方向 使用仅有标记地址的数据集,我们能够映射一些知名的以太坊账户。 我们还要标记更多地址,这样能使得数据更加的全面。 我们对未来探索是无穷尽的。 例如,通过对交易所地址的追踪,可追踪到用户的投资收益状况,甚至可以通过追踪历史数据来分析早期投资整的投资行为与收益等等。 随着区块链玩家的丰富各 dApp 中的用户交互数据、ERC-721、ERC-1155 的持有偏好亦可作为用户画像的依据。这也将是 LORDLESS Team 后面要重点探索的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数据来源 : tokenanalyst.io etherscan.io 感谢 Aliaga 整理数据
Recent content on 陈东泽(Eurychen)| 东泽煮粥 - 所见所闻所学所想,煮成一锅粥
最近一年 搞出来一点东西,用一组AI模型实现了用任意人说话的音色合成任意一首歌。 代码和论文还在路上,先听听效果吧。 用罗翔老师说话的音色,合成《水星记》
持续更新中… kongfu.mid 功夫 hearthstone.mid 炉石传说 overcooked.mid 分手厨房 mappy.mid 猫捉老鼠
那年我刚高考结束,我爸给我一笔钱让我自己出去旅游。听说圣托里尼的海很美,所以我就一直想去一趟希腊。 事情发生在从雅典到圣托里尼的游轮上,那趟游轮夜间出发,整个行程大概4个小时。游轮很大,有卧室,餐厅,酒吧一应俱全。 我的座位对面是一对年轻的母女,女儿和我年龄相仿。她俩之间讲西班牙语。没有星星的爱琴海漆黑一片,使得旅途令人乏味。 于是我们都用不流利的英文聊天。得知她倆是墨西哥人,女儿问了很多中国人的生活。我一一回答,看得出来她对此颇有兴趣。 原来她已经读了大学,主要学习东方文化。她年纪轻轻也去过印度,向我解释了阿特曼、梵为何物。碰巧我那时候读过一些和印度教相关的小说,便和她聊的火热。她很漂亮,芒果味儿的香水,大耳环,纹身,充满野性的外表,但她内心丰富,声音悦耳富有节奏。有时候欲言又止,让我感受到了她暗流涌动的内心世界。聊天中也得知她爸爸是美国人,在越战中牺牲了。 她妈妈少言寡语,老是盯着黑漆漆的海面,若有所思,偶尔轮船剧烈颠簸,她就用西班牙语和女儿说点我听不懂话,然后对我微笑。她应该是不懂英语。母女的外形很像,眉眼之间一看就知道是一家人,只是妈妈没有纹身,也没有耳环,唯一的装饰就是胸前挂了一个铁牌。 我们聊了两个多少小时之后,都感到疲惫,当时已经夜里三点多了。透过窗外,远处海面漆黑一片,近处被掀起的海浪灰色朦胧,让人眩晕,她俩要去船舱的卧室睡一会。我想去甲板上吹吹风。 当时正是夏日,夜间的风里也裹着温暖的湿气,我在甲板上吹了半个多小时,感觉体内的荷尔蒙分泌的极其旺盛,胸中生出一股无法释放的烦闷,脑海里抑制不住的去想那个拉丁美洲的辣妹,两腿就不听使唤的母女俩卧室的船舱走去了。 船舱的长廊没开灯,鬼魅般的漆黑,门与墙壁都难以区分。我沿着长廊走到尽头,又原路返回,又再次走到尽头,原路返回…。在我不知道走了多少个来回之后,最里面的那道门开了,一只手把我拉了进去。我紧张又兴奋,并预见到将要发生的事情,一心只想顺其自然。卧室里依然漆黑无光,我看不清对方。但凭借着闻到的芒果味香水,我便知道是她。我们亲热,温存。她经验非常丰富,野性十足,在只能用身体去感受的黑暗里,她像一只蝙蝠无需光线也能成功定位,严丝合缝的让我成功失身。走出那道门之后,我回到夹板上,一直等到日出。海面上生出红日,远处漆黑波浪变得清晰跳跃,我深信今后的人生将会有所不同。 天刚亮时,船正好靠岸了,我有意去找那对母女,但是没有遇到,于是只好租车先去到圣托里尼的酒店。酒店坐落如梯田般的层层悬崖之上,旁边就有个视野极好的观景台,在那里眺望阳光照耀下的爱琴海,真是太美了,空气通透清澈,视野一览无余,让人心生爱情的美好。我开始回味夜里那次有计划的失身,脑海里浮现出她野性的面容,她芒果味的香水。 这时候我看到观景台上走来一对讲着英文的白人中年夫妇,这让我想起来她讲到她爸爸战死的事情,我想象着她妈妈一人扶养她的经历,心生敬佩。可突然间,我想到了什么,感觉事情不对。我冷静回想那次激情时刻,我闭上眼睛,让记忆回到那片极度朦胧且暧昧的黑暗中,我再次闻到了芒果味的香水,并在一片混沌之中看了一个金属片跟随那对丰满的胸部起伏跳跃。原来如此,我深吸一口从海的另一面吹来的风,感到内脏冰凉,那个金属片是她战死的爸爸留下的遗物名牌。而那个黑暗中野性十足的女人是她少言寡语的妈妈。
近来有些私信我的小伙伴,希望建立一个 「AI 音乐」微信群。我考虑了一下,决定建立一个 tg 群,主要讨论算法音乐以及相关的音频技术。欢迎对 AI 音乐有兴趣的小伙伴加入讨论,一起学习。 https://t.me/sound_and_music_computing
隔离在上海,足不出户。在整理旧物时我又看到了那张照片。 在一间木屋的房间中,一个高挑的少女半坐在床尾一角,乌黑长发从中间一分为二,小麦色的双腿笔直的撑住地面,手捧一本华罗庚封面的奥数书故意挡在面前。 她是一个美国华裔女孩,我的初恋。 1 那时候我还是个五年级小学生,外型早熟,12岁时身高就窜到了178cm。读过一些课外书,思想各处旅行,肉体从未离开这个东北小城。那本是暑假里很普通的一天,我在几公里外的同学家中意外结识了朱非非。她开阔了我的眼界,影响了我之后20多年的人生道路。 影碟机里播着一盘美国电影,同学说美国女孩很热情奔放,并说邻居家刚从美国回来探亲的姑娘,并准备把她叫来玩,因为她之前说过要来看看中国数学课本,听说很难。 我表示赞同。 同学麻利的从火炕上爬起来奔跑出门。我坐在硬邦邦的火炕上心想美国回来的姑娘是否也睡这么硬的火炕。 5分钟后,同学带回来一个女孩。并向我介绍说 ”这是朱非非,我的内波虎的。“ 我满脸疑惑,两秒中之后我才意识到他在说英文。我向女孩简单问好,介绍自己叫东泽。 ”是 neighbor“ 她用正宗的美式发音纠正了同学。 她与我们同龄,很漂亮的ABC长相,举止优雅,又显得古灵精怪、体态苗条、肌肉紧实,牛仔短裤上有几处可爱的卡通补丁、深色T恤前印着一个长方形的印第安风格复古刺绣。 我们三人坐在火炕上聊天,我问她是否习惯东北的硬炕。 她说很不习惯也不喜欢。因为她太瘦了,躺在炕上尾椎骨很痛,她喜欢厚厚的床。她反问我们怎么能在这么硬的水泥板上睡着。 同学说可以铺褥子。我说如果有床或许我会也喜欢床,但同时我骨头软,所以适应性好,多硬的火炕都能睡。 她笑了,然后说想看看我们的数学课本,听说很难。同学告诉她,东泽是们的数学王子,拿过奥赛的大奖。我对同学的介绍感到尴尬。 ”数学王子?“朱非非来了兴趣非让我出一道题。 我出了一道小学奥数入门的题目。有一些三轮车和自行车,它们加起来有20个车头,47个车轮,问自行车和三轮车各多少辆? 同学说了几个答案都被我否定了,我要公布答案,被她拒绝。她闭起眼睛用细长的手指在空气中比划,像个指挥催眠曲的音乐家,就在我几乎要被催眠的时候。她说出了正确答案。”13辆自行车,7辆三轮车。 “ 我问她用的什么方法,她说逐个尝试。我说美国数学会用这么笨的办法。她说因为没学过这类题目,而且她爸爸说了无论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同学说那是邓爷爷说的。 “反正我是好猫,喵” 她用手指扮成胡须,做出猫咪的可爱状。 我说这是最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掌握了方法心算就好。最简单的思路就是首先假设所有的车都是三轮车,这样车轮就有60个,但实际车轮只有47个,那么就要替换,60-47=13,这就是要把13个三轮车替换成13个自行车。答案就是13和7。 “不错!” 她一边鼓掌,一边用夸赞的目光射向我。 我感到脸红,好像自己是个会发光的农民。同学别出心裁,用脚鼓掌,但却弄巧成拙。 “好臭”小猫咪好像闻到了腐败的老鼠,大叫起来。我也闻到了那个熟悉的臭味,那是同学的脚,一道数学题让他出了脚汗。 我身体后倾,做出防御状,并且朝他咆哮:“快,洗脚!” 那一刻,我的同学是那么孤单,无助的像个独自面对世界末日的小孩。“我这是遗传,不是不讲卫生” 这是他挽回尊严的最后挣扎,但是无用。 朱非非捏着鼻子笑到失态,同学被迫洗脚去了。 同学走后,房间只剩我们二人。 ”数学王子洗脚的吧“ 她的声音很轻,好像我们在耳鬓厮磨。 ”天天冲,用甘甜的自来水“ 我有些羞于回答,并看向她身后几乎空空如也的墙壁,那里挂着一个时钟。 “我的脚是香的,你闻闻” 她灵活抬起一条肌肉紧实的腿,双臂向后撑住,把涂了白色指甲油的骨感的脚趾伸到我的面前。好像一把印第安骨刀顶在了我的咽喉。 我愣住了,感受到面前的空气极速流动,空气分子一个个撞进了我的鼻腔,那是一种很淡很特别如青草的清香气味,我终身难忘。后来我在一个从事艺术的女性朋友身上也闻到过那个味道,她告诉我那是一种产自西班牙的润体霜。当时只觉得自己四肢僵化,大脑充血而即将爆裂。好在她及时收回了印第安骨刀,再晚一秒我可能就会死掉。 “哈哈,我开玩笑的,你怎么都不躲开。” “我,我在想数学题”我有些语无伦次了。 “什么数学问题” 她好奇的问。 ”你看,现在是6点整,再过多久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呢“ 我指着那个时钟说。 她问我答案。 ”再过三十二又十一分之八分钟之后,它们会第一次重合,之后会每隔六十五又十一分之五分钟后都会重合“ 我说 ”瞎编的吧” 她显得瞠目结舌。 ”这是我唯一擅长的事情“ 我遗憾的说。 “不过它们真像一对不知疲倦的情人“ 她说。 “你有情人么” ”有过,他是我们乐队的鼓手长的,瘦瘦高高的很像恐龙。我默默的喜欢他很久,但在交往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他变帅了,可我只喜欢丑的。“ ”你真是个奇怪的姑娘,你觉得我够丑么?“ ”你勉强是个丑橙。“(她知道我姓陈) ”甜就好!“ “我洗完了,用了香皂。” 同学回来了,飞上了炕。 “东泽你闻,甜的” 他把脚伸到我面前。 “滚” 我感觉到自己这回是真正生理上的死亡。 我与同学的不停周旋,朱非非在一旁起哄,直到我们气喘吁吁,才偃旗息鼓。这时三人相互对视,不约而同的放声大笑。 我们断断续续的看完一部电影,已经夜里9点,期间她绘声绘色的讲了一些在美国的生活,比如她5岁时被安全带捆在飞机上,被迫移民到美国,离开了家乡的朋友。在美国读书遭到同学孤立,又努力融入,通过加入乐队和击剑俱乐部改变了同学对她的看法,现在她是学校的舞会中最受欢迎的女孩之一,也是学校女子击剑队长。我怀着惊奇的心情听着她的讲述,并得知大多数美国人并非新闻联播里描述的那么凄惨,这是我对外面的世界最早的启蒙认识,也是第一次意识到世界上存在偏见。我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爱上她的吧。 最后我们在同学家的大门口相互道别,并约定三天后的下午来再来聚会。朱非非走进了隔壁一家有三颗高大梧桐数的大院里。我踏上了回家的土路。 那晚,月色朦胧,星光点缀的树林中沙沙作响,影影卓卓,远处刮来的一阵阵微风里夹杂着成熟庄家的味道。我踏着东北夏日夜幕之下树影,想着朱非非描述的那充满趣味又遥远陌生的生活。一时间想的出神,最后下意识的在一家中国红的大门前停下了脚步,直到听到大门里传来脚步声,我才回过神,我到家了。 2 再聚会的日子到了,那是个晴天漏,太阳挂在天空,但天空却落着蒙蒙细雨。那天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朱非非。 我在约定时间到了同学家们前,但他家中无人,我心想可能他去大棚里照顾蔬菜去了。于是撑着伞在门口的小雨中等他回来。 “丑橙” 一个声音呼喊我,我把遮挡视线的雨伞抬高,是朱非非,她在邻家院中向我招手。 我也向他挥手,并一起朝着邻居家的大铁门快步走去,几乎同时抵达大铁门的两面。门锁要在里面拧对两个旋钮才能打开,她之前没操作过,在机械面前显得笨手笨脚,我在门外耐心的提示她,但看不到她的操作,在那三分钟里,我感觉我们之间隔着一条长城。 她把我领进她的房间,那是一间风格迥然的木屋,空间不大但,屋顶挑高很高,通过与正门相对的窗扉可以看到一片被雨滋润的玉米地,屋子中间是一张厚厚的单人床,我想这个高度起码要垫十层褥子吧。但是其实一层褥子也没有,那是一个弹簧床垫,她邀请我一起并排坐在上面,我感到自己的陷入了沼泽。 ”我带了礼物给你,里面记录了我的解题思路“ 我从口袋里拿出一本封面是华罗庚的奥数书递给她。 她接过书,用细长的手指灵活的翻了几页,眼睛闪闪发光。 ”谢谢你,但是我没有准备礼物给你“ 她带着遗憾的口吻说。 ”不,你已经送过我礼物了“ 我用神秘的语气说道。 ”嗯?什么呀?“ 她好奇的问。 我看向她可爱的拖鞋中露出的微微上翘的脚趾,做了一个夸张的深呼吸说:”你的味道“。 ”咦…“ 她赶忙卷起小腿,脚趾内扣,脸颊绯红。 片刻沉默后,她问我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我说和数学相关吧,除了数学我没发现自己有其他方面的天赋。 我问她是否将来会去从事音乐,她说不会,因为她想学经济学。我问她为什么不是音乐,既然有天赋。她说就是因为有天赋所以没必要浪费一个学位的时间去学,她已经付出了那么多时间练琴了,所以想换个学…,她爸爸也希望她未来能去文理学院读经济学。 “这本书很适合你,可以帮助你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我说。 “我会用心读的” 她郑重其事的说。 ”丑橙,你未来会考虑去美国发展么“ 她是那么认真的问我。 当时我对美国有了一点隐隐约约的向往,那是脱离政治因素的,只是因为听到了她丰富多彩的描述,所以想去看看。 我说:”我没去过美国,我听说美国很乱,枪支泛滥。我在这里很自由,或许中国更适合我… 其实,我也不知道“ 她说:”我爸爸说,他在中国束手束脚,去了美国就感到很自由。可是我并不理解,我觉得这次回国和你们在一起我很自由呀“。 在12岁的年纪候我对自由还没认知,只是感觉朱爸爸的自由和朱非非的自由并不相同。 “我们现在都很自由,或许长大了自由就会消失” 我带有遗憾的说。 “我相信长大是要付出代价,好比人在25岁之后艺术天赋就会开始衰减” 她说。 “但是谁也不能阻止我们长大呀,这是大自然的规律,而且很多事要长大了才能做” 我说 她若有所思的沉默了一会,用手指婆娑那本奥数书的封皮, ”数学王子,你有喜欢的人么?“。 ”好像,有了“ 我说的吞吞吐吐。 ”是谁呀“ 她眼睛闪烁出小精灵般的好奇,我忽然感到内心局促,并转而看到窗外的那片摩肩接踵的玉米,它们在微风中的身体前倾,好像一群好奇的群众。我把目光收回,转而投向她的手臂。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她做出一个很造作的吃惊表情,然后慢慢的把书挡在脸上,讲了一句让我至今都认为好笑的话:”你喜欢华罗庚?“ 我被她幽默逗笑了,她是个优雅又灵动的女孩。我可能就是这个时候爱上她的吧。 ”啪啪啪 “ 一阵敲门声。”非非,爸爸来给你照相了“。朱爸爸推门而入,我看到了一位很有质感的的男人。他上身穿了一件很有型的纯皮夹克,后来我才知道那种款式叫 A2,是美国空军夹克的款式。在他胸前挂了一个金色的钱币状的吊坠,多年后我也得到了一个类似吊坠,那是美国建国之前通行的纯金古钱币,表面镂雕图案是自由女神,足金的货币是对通货膨胀的抵抗。他棕色的裤子上布满了一条条像耕地似的条纹,我玩古着之后才知道那种材质叫灯芯绒。 ”这是?“朱爸爸看着我这个天外来客,表情里充满了疑问。 ”这是我的朋友,丑橙“ 她有些着急的向爸爸解释。 我感到一点尴尬,但也让自己表现的不卑不亢。 ”你是这里的村民?“ 朱爸爸问我。 村民?我差点忘记了自己是个村民。”我只是长的老,我还是学生“ 我无可奈何的解释道。 ”非非,爸爸给你拍张照“ 。 他拿出了一台机械胶片相机,开始对着靠在床角的女儿摆弄。我知趣的离开了镜头范围,走到朱爸爸的侧后放。 我回过头正对朱非非清澈的目光。她朝我尴尬的笑了一下,是在告诉我她爸爸的行为不能代表她。我示意她听爸爸的话。 但她没有听从爸爸的指导,拿起了奥数书,用华罗庚的封面遮住了脸。摆出了一个优雅又顽皮的姿态说:”爸爸,我要这样拍“ 朱爸爸走到了我和朱非非之间,将我们隔开,端起相机找了一个最佳角度。 “宝贝是国际范儿,3 2 1” 咔,爸爸按下了相机快门,把女儿凝固在底片。 同时,我挪开步子,选了一个更棒的角度,按下了心中的快门,把她的音容笑貌深深印在了心底。多年以后,我才用文字将心中的底片中的一幕幕冲洗在这篇文章里。 朱爸爸又冷冷的问了我几个令人讨厌的问题,我知道该离开了,我们草草分手,并没有和她约下次见面的时间。 回去的路上,天已放晴了。被雨水冲刷后的世界能见度很高。我走在三天前的那条回家的路上,但这次心中却怀着一种无法言语的沮丧。我极目远眺,想知道这条路最终通向哪里,有人说那是一座大山,也有人说是一段未被翻修的长城。我开始跑了起来,我越过自家门前的积满雨水的大坑,越过了一段坑洼泥泞的沼泽,越过了一户大院里停满轿车的人家,把那些在田间劳动的农民甩在身后。我全力奔跑,直到日落西山,仍然一无所获,路旁的景色似乎在千篇一律的不断重复。 深夜我回到家中,感到经筋疲力尽,但沮丧的感觉减轻了不少,我悄悄的爬到自己还未铺褥子的小炕上,并不觉得很硬,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3 接下来几天我没有去过同学那里,我意识到我和朱非非之间隔着一堵无形的的墙壁,而且我也不想再遇见朱爸爸。 在一个平平无奇的下午,同学来到了我的家中告诉我朱非非昨天夜里回了美国,并留了一封信给我。 光阴似水,之后的二十几年里我时常想起那个叫朱非非的美国华裔女孩,想象她回到美国之后的生活。是否去了文理学院读了经济学,还是说她早在 911 事件中死掉了。我不得而知,即使后来我从事互联网工作也无法在网络上找到她的任何线索。 但成长的过程中我慢慢了理解自由的意义。我读大学的时候知道了自由是在一定框架之内才有意义,脱离了框架的自由是不复存在的。正是因为有了考试的期限,逃课的那个下午我才会感到自由自在。而终日没有目标的无所事事只会让人感到混沌而不是自由。 通过区块链创业经历,我深入学习了奥派经济学。我知道人类的追求自由的内心是可以被利用的,即使每个人心都是趋利的,我们已然可以利用人们的自利之心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就像亚当斯密所言的那只看不见的手,通过交易,能让看起来毫无章法的自由个体在整体上表现出一种有序的平衡。面对通货膨胀,奥派经济学诺奖得出哈耶克在一书《货币的非国家化》中提到 ”对于货币价值的稳定,自利是比仁慈更有效的动机。政府将货币的运营权下方,利用货币机构之间的相互竞争,当货币机构满足用户需求作为第一目标的时候,货币才能真正稳定“ 。其实这正是利用了自由的人心,只有给予人自由选择的权利,才能利用其自利的本性,创造出自由的市场,稳定的货币。 通过对 AI 的学习与实践,我知道了 AI 可以预测很多事情,但绝不可能预测一颗独立自由的心灵。y=wx+b 所模拟的神经元是机械性的,而任何一颗最简单自由的心灵,它的神经元是离不开具有随机性的量子力学的。在使用 AI 创作音乐的过程中,我更是深深地体会到生产力与创造力的区别。前者是按部就班的不出错的执行,这是高效的机器人。后者则是基于自由的人心,是那些天马行空的艺术家与灵光乍现的科学家。 而这次上海的防疫,让我对朱爸爸所言的自由有一点理解。美国人的自由也正是他们所付出的代价,那是枪支的自由。枪支造成了混乱,但这确是美国民主自由的根本。自由与安全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平衡,最安全的世界一定是也是最缺乏活力和自由的世界。一刀切的防御或许杀死了病毒,但也毁掉了自由。自由与安全的那个平衡点,取决与人民所拥有的反抗的武器。反抗的力量大一些自由也就多一点,而这种反抗的势能同时也会降低社会的安全系数。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同的体制是自由与安全配比不同。没有哪个体制是完美的,而一个真正自由的人有充足的选项,他有选择自由的自由,也有选择安全的自由。就像当年的朱爸爸,就像另一个美国华裔女孩谷爱凌。 考上了大学之后,一辆汽车把我从小镇里接走。我看着车窗外不断后退的景色,想起了七年前那个全力奔跑的下午,想起了朱非非,和拆开信封的那个不眠之夜。 那一夜万籁俱寂,一户人家的电视机整夜都在播着没有节目时荧幕留下的”雪花点“的滋滋杂音。朱非非留给我的信封里是朱爸爸拍的”国际范女儿“,这时她已经回到了大洋彼岸的另一个世界。我把照片丢在枕边,感到心事重重无法入眠,在天空已经蒙蒙发灰时我已经忘记了是否睡着过,便起身爬上楼梯。屋顶凉风习习,千篇一律的夜幕中有一颗闪闪发亮的星星。大概五点,天边出现一小片红色的光晕,几分钟后,美丽的红日从地平线的另一面升起,照亮了的黑夜,勾画出世界的轮廓,在天地两端的画框里与那颗星星转瞬即逝的相遇。那是我见过最美好的画面,并感到内心无比放松,被冻僵的身体在温暖的阳光中变得柔软。那一刻我告诉自己,要在未来的某天踏上旅程,亲自去看看这个宽广辽阔的世界。
米塞斯《人的行为》 这是一本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它让我形成了一套从最根本的极具出发、自成体系的思考方式。从而影响了我的行为,尤其是在投资理财方面。从人的行为出发去看经济学,去看这个诡谲的世界,很多问题都会仍刃而解。 这本书不太好读,但几乎每句话都会引发思考。慢慢咀嚼,结合周遭、阅历、记忆,就会产生一些新的元素,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却重新构成了新的我。 当时我每天精度4,5个小时,花了近一个月时间读完。现在距离读完这本书已经过去一年了,其中精华我仍然在消化,即使现在再读一遍划线笔记,仍有醍醐灌顶的感受。 今天,我把电子书与个人划线笔记分享出来与小伙伴共勉! 有条件建议阅读整本书,如果暂时没条件阅读整本也可以读读我的划线笔记,相信都能让你读有所获。 人的行为(电子书 epub) 点击下载 人的行为(个人划线笔记) 修訂版譯者序 香港信報財經新聞發行人林行止先生,於一九八九年六月的《信報財經月刊》上,發表一篇名爲〈中國駐美大使索取米塞斯的《人的行爲》——共產主義的「照妖鏡」〉一文,拜讀之餘,不禁又對米塞斯興起莫大的興趣。米塞斯是批評社會主義最烈,而爲資本主義極力辯護的,而他的代表作《人的行爲》,竟受到社會主義的中國駐美大使的重視,可以想見這本書的影響力了! ::中文本一千多頁:: 但在鉅作完成當時,米塞斯卻是受到極大的排斥,是否先知們,定是不見容於當代呢? 這一本::八十多萬字::的巨著,我是在四個年頭當中斷斷續續地把它譯完的。 ◆ 二、人的行爲通論在認識論上的一些問題 馬克斯主義斷言,一個人的思想是由他所屬的階級決定的。 這種「多邏輯說」(polylogism),後來也以種種其他方式講述。歷史自足主義斷言,人的思想行動之邏輯結構是會跟著歷史演化的過程而變動的。種族的多邏輯說則認爲每個種族都有他們自己的邏輯。最後還有「無理性說」(irrationalism),認爲理性本身不適於說明支配人的行爲的那些非理性的力量。 他似乎應記著史賓諾沙(Spinoza)的格言:「的確,正同光明爲它自己及黑暗下界說一樣,眞理也爲它自己及謬論下界說。」 ::每項科學硏究的第一件工作,是要把它的種種陳述所賴以有效的一切條件和假設作詳盡的說明和界定::。 ◆ 三、經濟理論與人的行為之實際 ::人不是全知的::。即令那似乎可以完全滿足我們求知慾的最精緻的理論,也會有一天要修改或被一個新的理論替代 科學並不給我們絕對的和最後的確定。它只在我們心智能力和科學思想當時造詣的限度以內,給我們某些確信。 。它只是說,經濟學是個活生生的東西。活生生,就意含旣不完全而且是變動的。 凡是心眼窄狹的人,對於別人與他不同的地方都看得不順眼。童話中的駱駝攻訐其他的動物,因爲牠們沒有駝峰。淸敎徒因爲拉譜坦島的居民(Laputanian)不是淸敎徒而挑剔他們。在實驗室裡的研究人員總以爲:實驗室是唯一足以做研究工作的場所,微分方程式是唯一可以表達科學思想成果的健全方法。他簡直不能了解人的行爲的知識論方面的一些問題。自他看來,經濟學必然也是機械學的一種。 假若資本主義前夕的心理狀態,沒有被那些經濟學家徹底摧毀,那就不會有任何偉大的現代發明讓我們享受。 這些經濟學家們推翻了下面這些陳舊的格言:「用價廉物美的產品來擊敗競爭者是不公平的」;「違背傳統的生產方法是不應該的」;「機器是個壞東西,因爲它帶來了失業」;「防止有效率的商人發財,保護效率低的商人免於效率高者的競爭,是政府的職務之一」;「用政府的權力或其他的社會強制力量來限制企業家的自由,是促進國民福利的適當手段」。 思理: 1.思辨能力。 2.犹思致。才思情致。 3.犹构思。 4.指构思设计的才智。 义理: 1.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 2.指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 3.称宋以来之理学为义理之学。 4.文辞的思想内容。 5.犹道理。 意理的上層結構 卡萊爾(Thomas Carlyle)把經濟學叫做「悲慘的科學」, 馬克斯則誣衊經濟學家爲「資產階級的獻媚者」。 的確,::經濟學是一門理論科學,因而它不作任何價値判斷,它的任務不在於告訴人們應該追求什麼目的。它是一門手段科學。:: ::科學決不吿訴人應該如何行爲;它只指出如果你想達到某一旣定目的,你就得如何行爲。:: 第一篇人的行为 第一章 行为人 一、有目的的行爲與動物的反應 人的行爲是有目的的。我們也可這樣說:::行爲是見之於活動而變成一個動作的意志,是爲達成某些目的,是自我對於外界環境的刺激所作的有意義的反應,是一個人對於那個決定其生活的宇宙所作的有意識的調整:: ~行为的表现~ ::行爲總是一方面取,一方面捨。:: 算數的是一個人的全部行動,而不是關於他計畫中尙未實現的行爲所講的空話。 ::講話或不講,笑一笑或保持嚴肅,也會是行爲。消費和享樂之爲行爲,並不異於節制消費和節制享樂。:: ::凡是有「人所可干涉的情況」存在的地方,不管他干涉與否,他都是在行爲。:: ::行爲不僅是做,而且也包括能做而不做。:: 我們也可以說,行爲是一個人的意志之表現。 二、人的行爲的先決條件 一個人會處在不至於有何行爲或不會有何行爲的情況,我們把這種情況叫做知足或滿足。::行爲人是極想以較滿意的情況代替較不滿意的::。他心裡想到一些更適於他的情況,他的行爲是以實現這個想望中的情況爲目的。::促動一個人去行爲的誘因,總是某些不安逸::。一個充份滿足於現狀的人,不會有改變事物的誘因。他旣沒有什麼希望,也沒有什麼慾求:他會充份快樂。他將不行爲;他過著無牽無掛的生活。 ::但是,要使人行爲,僅僅是不安逸和想像一個較滿意的情況,還不足夠。第三個必要條件:即預料其行爲足以消除或至少足以減輕所感覺的不安逸。:: 不具備這個條件,就不可能有行爲。人,對於必然的事情只好服從。註定的命,莫可如何。 三者是人的行爲的一般條件。人是在這些條件之下生活的。他不僅是異於其他動物的人(homo sapiens),他也是作爲行爲人的人(homo agens)。 但是我們必須避免一些流行的誤解。人的行爲的最後目的總是行爲人的想望之滿足。 「人的行爲的誘因,總是某些不安逸,而它的目的總是盡可能地消除這些不安逸,也即是說,要使行爲人覺得比較快樂」,這個觀念是幸福主義(Eudaemonism)和快樂主義(Hedonism)的精髓 論本能和衝動 可是費爾巴哈(Feuerbach)說得很對,他說,每個本能都是求快樂的本能[2]。 行爲學是說行爲的目的在於消除某一不安逸,而本能心理學卻說它是個本能衝動的滿足。 ::感情激動時的人,與冷靜考慮時比較,每每把目的看得較重而把他所必須支付的代價看得較輕::。 He arranges 但是講到人,那就不同了。人究竟不是不能不屈服於衝動的動物。人能夠抑制他的本能、情感、和衝動:他能夠使他的行爲合理化。他會放棄一個熱烈衝動的滿足而滿足其他的一些願望。他不是他情慾的傀儡。一個男人並不傾倒於每一個挑逗他的女人;他並不貪吃每一份叫他垂涎的食物;他也不打擊他所痛恨的每一個人。::他把他的一些希望和情慾安排得有度,他會選擇;簡言之,他行爲::。人之異於禽獸者,正在於他會著意於調整他的行動。人這個東西,有自制力,能夠操縱他的衝動和情慾,有能力抑制本能的情慾和本能的衝動。 三、作爲極據(Ultimate Given)的人的行爲 ::科學就比較謙虛,它覺得人的心力和人所硏求到的知識是有限的。它只追溯每一現象的直接原因:: ::有些現象,不能加以分析、不能追溯到其他現象。它們是些極據。:: ::一元论:: 人的思想和意志是腦細胞和神經細胞這些肉體的器官發生作用的產品。人的思想、意志、和行動,都是從一些物質程序產生出來的,而這些物質程序總有一天會由物理和化學的研究法來完全解釋 ::只要我們還不知道外在的一些事實(物理的和生理的)如何在人心中產生一定的思想和意志,而終於有具體的行爲,我們就得面對這一道無法超越的壁壘::: ::二元论:: ~理智和經驗都吿訴我們,有兩個各別的領域:一是物理現象、化學現象、生理現象的外在世界;一是思想、感情、價値取向、和有意行爲的內在世界。就我們今天所知道的,這兩個世界之間還沒有橋樑聯繫起來。同一的外在事件,人的反應有時不同;不同的外在事件,人的反應有時相同。我們不懂得這是什麼道理。~ ~::人的行爲是引起變動的動力之一::。它是宇宙的话動和變動的一個元素。所以它是科學觀察應有的一個對象。由於不能追溯它的原因(至少在現在的情形下是如此),我們必須把它看作一個極據,而且必須把它當作極據來討論、來研究。~ ~人的行爲所引起的一些變動,如果與一些龐大的宇宙力量運作的後果相比較,確實是渺小得很。從永恒和無限的宇宙觀點來看,人是一個無限小的顆粒。伹是就人而言,人的行爲和行爲的變動不居,卻是些眞實的事。行爲是他的本性和存在的要素,是他保持生命以及把他自己提昇到高於禽獸和植物水準的手段。不管人類所有的努力如何地不經久,如何地易於消失,但就人來講、就人文科學來講,人的努力總是最關重要的。~ 四、合理性和無理性;行爲學硏究的主觀論和客觀論 僅僅把生理的需要看作「自然的」,因而「是合理的」把其他的一切事物都看作「矯揉造作的」,因而「是不合理的」。這種看法是武斷的。 ::不適於目的的行爲,是達不到願望的。這種行爲與目的相違,但它是合理的,也即,理智(儘管是錯误的)考慮的結果,而且是企圖(儘管是無效的)達成一個明確的目的::。百年前的醫生們治療癌症的那些處方,是今天的醫生們所拒絕採用的。那時的醫生,從現代病理學的觀點來看,大都知識淺陋或荒謬,所以他們的醫術是無效果的。但是他們並非不合理地行爲。他們是盡力而爲之。在今後百年當中,大概會有更多的醫生用更有效的方法來治療這個病。他們比我們這個世代的醫生更有效,但不是更合理。 關於合理與不合理這種對立關係的問題,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沒有什麼差異。科學總是而且一定是合理的。科學是藉助於對可利用的知識之全體作一有系統的安排,來求得關於宇宙現象的一個理解。 ~行爲學只處理爲達成那些最後目的而選擇的手段和方法。它的研究對象是手段,不是目的。~ 五、作爲行爲條件的因果關係 ~人能夠行爲,因爲他有能力發現那些宇宙間事物變化和形成的因果關係。行爲必須先有因果關係的範疇~ 。 在不知道任何因果關係的場合,人無法行爲。 六、另一個我 另一个我,机械类对人关系无效,人与人关系,沟通时,把对方当成另一个我,有意识的人 行爲學只要確定這個事實: ~人心所可會通的邏輯只有一種,人的行爲方式而又為人心所可共同理解的也只有一個~ 。 與人的思想連結得解不開的人的行爲,決定於邏輯的必然。人心不可能想到與我們心靈中的邏輯結構相矛盾的邏輯關係,人心也不可能想到一種行爲方式而其元範是不同於決定我們自己行爲的元範。 我终于理解了:当你用目的论的视角看事物的时候,你就再也无法回到因果论了。当你明了所有可能性的时候,尽管你拥有自由意志,但你(出于自身的意志)只能作出唯一的选择,因为其他任何选择,都会让你觉得比那唯一的选择更糟。 但是,终点可能并非死亡那么简单。也许应该说,宇宙唯一的限制就是终点。人的自由意志可以选择路径,但终点不可选择。为什么会有这种限制?我不知道。也许这就像光速不变原理一样,是一种物理上的限制。不过,考虑量子力学上的概率,似乎意味着拥有了选择终点的能力。 ::当你对未来无知的时候,你只能以因果论的方式看待世界,于是你会对你的选择感到后悔,怀疑另一些选择可能更好——这时候你的痛苦是:你有自由选择的能力,但你的选择导致了一个你不愿意看到的结果。::然而当以目的论的方式看待世界的时候,你看透了整个未来,你可以选择过程,但你无法选择终点——这时候你的痛苦是:你明知会有那样的未来,但你无法避免。就两者的效果来看,它们其实都导致了你无法选择终点的事实。 我无法评价哪种更加痛苦。 或者应该说,你不能仅仅预知未来而不决定过程。而人类的自由意志实际上是在预知选择会导致什么结果的前提下做出选择的。这两种能力没有任何不同,仅仅是看的角度不一样。所以人类和外星人的真正的能力差异在于,外星人所能预知的未来,时间跨度更长。换言之,人类只能看到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直接结果,随着经验的增长有可能看的更远;而外星人则比最具经验的人类看的还要远。就是这样。不过外星人也许无法理解每一个选择为何会产生那样的结果,因为它们无法理解因果关系。对它们来说,过程的每一步都只是剧本上规定好的东西,正如作者所写的,照着表演就行了。因此选择终点对于它们很可能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它们本来就理解不了“选择”这一行为会导致对应的结果。 人要理解現實,只有兩種原理可以應用:目的論的原理和因果關係的原理。 我們觀察到兩件事情:第一、一個生物生來就會有規律地對於一個刺激起反應;第二、這種動作的效果就是加強或維持這個生物的生活力。如果我們能夠把這樣的動作解釋爲產生於有目的的意圖,我們就可以把它叫做行爲,而以行爲學目的論的方法來研究它。但是,我們在這類動作的背後看不出有意志作用的跡象,我們只好假定一個未知的因素——我們把它叫做本能——在發生作用 我們說,本能指揮動物的動作,這些動作是「準故意的」(quasi-purposeful),也指揮人的肌肉和神經的反應。這些反應是下意識的,但是有用的。我們把這類動作的未經解釋的因素看作一個力量,而把它叫做本能。可是僅就這個事實講,對於我們的知識並沒有什麼增進。我們決不可忘記,本能這個名詞不過是一個界限的標誌,我們不能——至少就目前講是不能——超越這個界限去作科學研究。 對於動物的本能動作加以觀察,會叫我們大爲驚奇,而且會引起一些無人可以圓滿解答的問題。::可是,動物甚至植物,會以「準故意的」方式來反應。這個事實的神秘,與人會思想、會行爲的神秘,是一樣的,也與無機的宇宙中物理學所描述的那些功能反應的神秘,以及有機的宇宙中生物過程所顯現的神秘,沒有不同。這些都是同一意義的神秘,在這個意義下,神秘就是一個極據,爲我們的心所不能進一歩分析或解釋的。:: ::關於一切價値判斷和最後目的的選擇,行爲學是中立的。它的任務不是贊成或反對,而是陳述。:: 行爲學的主題,是人的行爲。它所研究的是行爲人,而不是變成了一個植物而無所作爲的人。 第二章 行为学的一些认识论的问题 二、行爲學的形式的和演繹的特徵 ~理知、智能、和邏輯,都是歷史現象~ 。邏輯之有歷史,正如同技術之有歷史。 理知和智慧,人類在生存競爭中這項最有效的裝備,是動物學事象不斷演化中的成份。它們旣不是永恒的,也不是不可變的。而是短暫和無常的。 再者,每個人在其人格的發展中所反覆重演的,不僅是生物學的變形——從一個單細胞變到一個高度複雜的哺乳動物,而且也是心智上的變質——從一個純植物的和動物的存在,變到一個理知的心靈。這種變化不在人生前的胎孕期完成,只是在出生以後漸漸地覺悟到人的意識。所以每個人在其幼年總是從黑漆一團的蒙眛,一歩步地走完人心邏輯結構的各階段。 ~所以我們可用一個不太恰切的比喩來說:我們地球的地質結構保存著一切早期的宇宙變化,而一個人的身體是他祖先的和他自己的一切命運和際遇的沉澱。但是記憶則完全不同於宇宙演變在結構上的調和與連績。它是一個意識的現象,因而它是以邏輯的演繹爲條件的。~ 原始的心靈,也和我們一樣,急想找些理由來解釋所發生的事情,但是它尋找理由的方向,不同於我們的心靈所找的方向。 ~所有的人——任何民族、任何邦國、任何年齡的人——心靈的邏輯結構都是相同的[8]。人種學或歷史都找不出與這個斷言相衝突的事實來。~ 三、先験和眞實 先驗的推理,純粹是概念的和演鐸的。它只能提出一些同義反覆語和分析的判断,而別無作用。 ~它所有的含義都是邏輯地從其前提導出,原已蘊涵在那些前提裡面~ 。因此,按照通常的指責, ~它不能給我們的知識有何增益~ 。 ~演鐸的推理之有意義,一方面是把那些蘊涵在一些範疇、概念、和前提裡面的一切一切顯現出來,另一方面又使我們知道它們所不蘊涵的是些什麼。它的使命,就是要使那被掩蓋的、以前所不知道的東西,明朗化~ ~在貨幣這個概念裡面,已蘊涵貨幣理論的一切定理~ 。貨幣數量說並沒有把貨幣概念所未蘊涵的任何東西增加在我們的知識中。它是在轉換、發揮、和展開貨幣概念;它只分析,所以它正如同畢達哥拉斯定理與直角三角形這個概念的關係一樣,是同義反覆語 四、方法論的個人主義的原理 ~一切行爲都是由一些個人作出來的。一個集體之有所作爲,總是經由一個人或多個人作些有關於這個集體的行爲而表現出來的。~ ::要認識整個的集體,就得從個人行爲的分析著手。:: 八、概念化與了解 所謂了解,也就是要承認「人們的行爲是被某些確定的價値判斷所激動,而要達成某些確定的目標」這些事實 ::經濟學領域內沒有不變的關係,因而沒有衡量的可能:: 這裡,讓我提前強調一點,即:::行爲的目的必然是在將來,因而是在不確定下的情事,所以行爲總是投機(speculation)::。行爲人好像是用歷史家的眼光來看未來。 十、經濟學的程序 。就經濟學家來講,這就是把所有的定理回溯到它們的最後基礎——人的行爲的元範,並且對那些導源於這個基礎而得到定理的一切假設和論斷,加以最謹愼的考驗 十一、行爲學概念的一些限制 全能與全知是相容的嗎?全知必須有個前提,即:將來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已經確定了的,不再變更的。因此,如果有了全知,則全能就無法想像。預先確定了的事情旣不能變更,也就無所謂全能了。 ::生活不是至善至美,因爲生活是在變動的:而死亡不是至善至美的,因爲死亡已不生活。:: ::他們不了解國邦這個強迫和鎭壓性的社會建構,是爲對付人性的缺陷而存在的,因而他們也不了解,國邦的基本功用是爲保護大多數人免於少數人某些行爲的傷害而懲罰那少數人。:: 第三章 经济学以及对理知的反叛 二、從邏輯學駁斥多邏輯論 馬克斯的多邏輯論宣稱:人心的邏輯結構隨著社會階級之不同而不同。種族多邏輯論與馬克斯的多邏輯論的差別,只在於認爲每個種族各有一個特殊的人心邏輯結構,某一種族的全體份子,不管他們所屬的階級,都具有同一的特殊邏輯結構。 六、主張理知(reason)的理由 比如种族优越性的理解不同,产生屠杀,歧视等等 不同的对极极具的解读,才产生了不同的分歧 理知是一個極據,不能用它本身來分析、來問難的。人之有理知,是一非理性的事實。關於理知,我們只可以說:它是使人之所以異於禽獸的特徵,它使那些專屬於人的事物得以實現。 第四章 行为元范第一个基本分析 一、目的和手段 一個行爲所尋求的結果,叫做它的目的或目標。我們在日常談話中使用這些名詞,也指稱一些中間的目的或目標;行爲人之所以想達到這些中間目的或目標,只是因爲他相信,通過它們就可以達到他的最後目的或目標。::嚴格地講,任何行爲的目的或目標,總是某一不舒適的感覺之解除。:: 二、價値的等級 ::行爲人是在一些可供選擇的各種機會中加以選擇。他擇其一而捨其餘。:: ::行爲人,當他安排他的行爲時,在他內心中有一個慾望等級或價値等級。靠這個等級,他使那有較高價値的,也即他所較迫切需要的,得到滿足,而讓那較低價値的,也即他不太迫切需要的不滿足:: 行为学 ::它們對於像「奢侈放縱與克苦節儉究竟是哪一種行爲好呢」這一類的問題,不表示任何意見。它們只研討行爲人所採的手段,是否適於達成他們所要達成的目標。:: ::價値是行爲人賦與最後目的的重要性:: ~價値不是本來就有的,它不在事物的本身。它是在我們的心裡;它是人們對於生活環境所採的反應。~ ~價値也不在語言文字和學說中,而是反映於人的行爲。它不是一個人或一羣人所說的値得什麼,而是他們如何行爲~ 四、作爲交換的行爲 ::行爲的目的是想以較滿足的事態來代替較不滿足的事態。我們把這樣一個意願的代替叫做交換(exchange):: 代價的價値(所付的成本)與達成的目的的價値,其間的差叫做利得(gain)、或利潤(profit)、或淨收益(net yield)。利潤,在這個原始的意義下是純主觀的,它是行爲人的幸福之增加,它是旣不能量也不能衡的一個心理現象。::不愉快的感覺有時消除得較多,有時消除得較少:但是,一個滿足超過另一個滿足究竟超過多少,那只有憑感覺,沒有客觀的方法來判定,價値判斷無關乎計量,它只是程度的排列、分等級。它只能以序數,不能以基數來表示。:: 說到價値的計算,等於白說。計算,只有利用基數才可能。兩種事態的評價,其間之差異完全是心理的、個人的。它不能投射到外界。它只能由當事人感覺到,不能傳遞給別人。它是心理方面的一種強度。 第五章 时间 二、過去、現在和未來 ::行爲,使人具有時間觀念,使他覺得時光的流逝。時間觀點是一個行爲學的元範。:: 現在只是無限小的一刹那,一下子就沉沒在過去。一個人當他計畫把一個較不滿意的現狀,變到較滿意的將來情況的時候,就察覺到時間。 哲學家們說,人在回憶中才覺察到時間 四、諸行爲之間的時序關係 行爲只有在一方面會是堅貞的:選擇那價値較大的,捨棄那價値較小的。 沉著鎭靜(presence of mind),被認爲是行爲人的美德。如果一個人有能力思考,而且能夠敏捷地調整他的行爲,以適應環境的變動而不落後,他就是沉著鎭靜。如果把堅貞看作對於原有計畫的繼續遵守而不管環境的改變,那麼,沉著鎭靜和敏捷反應,恰好是與堅貞正相反的。 第六章 不确定 一、不確定與行爲 ~如果人知道未來,他就無須選擇,也不要行爲。他就像一具自動機,只對刺激起反應,而沒有他自己的任何意志。~ ~» 未來的不確定,已蘊含在行爲這個觀念中。「人行爲」與「未來是不確定的」決不是兩件獨立的事情。它們只是一件事的兩個不同的說法。~ 三、類的或然率 冷靜的推理就會使賭徒明白:買兩張彩票並不比買一張的機會更好,因爲彩票的全部彩金比它的全部銷售收入要小得多。如果他把全部彩票都買來,他一定要大大賠本。可是,每個買彩票的人總堅決相信,多買比少買好。他們不想想這個事實:因爲開賭的莊家相對於賭徒而言,總是操勝算的,你賭得愈多愈長,你損失的機會愈是確定。賭博之所以迷人,正由於它的不可預知和它的風險變化。 第七章 在这个世界里面的行为 一、邊際效用法則 ~人,對於非常不同的滿足狀態以及得到這些滿足的手段,加以評値的時候,總是把所有的事物安排在「一個」等級表,而且在這些事物裡面,只看出它們對於他自己的滿足的相關聯。~ ~從食物得到的滿足,與從藝術品的欣賞後得到滿足,在行爲人的判斷中,是一個較迫切的或較不迫切的需要;評値與行爲把它們擺在一個等級表,這個等級表現出較強烈和較不強烈的需求。對於行爲人而言,他所評値的,只是這些事物與他自己的福利相關聯的程度,而不涉及其他。~ 假設一個人有五個單位的貨物A,有三個單位的貨物B。他賦與五個單位A的等級爲1、2、4、7和8。賦與三個單位B的等級爲3、5和6。這個意思是:如果他必須在兩個單位的A和兩個單位的B之間加以選擇,他就寧可損失兩個單位的A而不願損失兩個單位的B ::» 這裡的「效用」一詞,只是指:使不適之感爲之消除的因素:: ~行爲人以爲:一物所能提供的服務有益於他自己的福利,因而把這種服務叫做該物的效用。就行爲學來講,效用一詞是當事人認爲一物會消除他的不適之感,因而賦與該物的重要性。~ ::~有些事物之有主觀的使用價値,是因爲人們誤信它們有發生他所想望的效果的能力。相反地,有些事物確能發生所想望的效果,但人們不認爲它們有使用價値,這是因爲他們不知道這個事實。~:: ::行爲並不衡量效用或價値:它只在不可兼得的事物之間作選擇。:: 假若要對同質存量中一個單位予以估値,他就以全部存量中那個用途最不重要的單位的價値估之;也即憑邊際效用來估値。 儘管他可能把全部存量a的價値看得比全部存量b的價値較高,可是b的邊際價値可能高於a的邊際價値。 ::邊際效用法則不是指的客觀使用價値,而是指的主觀使用價値。它不涉及某些東西引起一定效果的物理的或化學的性能,而只涉及那些東西與一個人自己所認爲的福利的相關性。它不涉及某些東西的價値,而只涉及一個人認爲從這些東西上面可得到的服務。:: 假若我們要相信邊際效用是關於事物和事物的客觀使用價値,我們就不得不以爲,隨著可使用的單位數量的增加 (没搞清楚) ~依照這個法則,價値是靠期望中的服務的效用。至於效用遞增律,確也有這回事~ 有100根木頭的人,可能建造一間小屋以避雨,比一件雨衣要有用得多。但是,如果他可使用的木頭還不到30根,他就只能做一張床以避地面的潮濕。如果他有95根木頭,他就會放棄雨衣以換取更多的5根木頭。如果他只有10根木頭,他將不會放棄雨衣,即令可換約10根木頭。一個人如果只有200元的儲蓄,他可能不願意去做某種可賺約200元報酬的工作。但是,如果他的儲蓄到了2,000元,而他急於想買到非2,100元買不到手的一件東西,這時,他就很樂於接受這項工作,而且,即令它的報酬不是200元而是100元,他也樂於接受。所有這些例子,完全符合正確陳述的邊際效用法則 富人越来越富 三、作爲手段的人的勞動 ::把人生的生理功能和表現當作手段來僱用,就叫做勞動:: ::人之工作,是在使用他的力量和智能,作爲消除不適之感的手段::,是在以有目的地利用他的生命力,來取代自然的無所憂慮的消遣。 ::每個人只有有限的精力可消耗,每一單位的勞動只能產生一有限的後果::。否則人的勞動將可無限使用;它將不是稀少的東西而不被認爲是消除不適之感的手段,而且也不必經濟地利用。 ::勞動之所以要經濟地利用,只因爲它的量是有限的,不足以用來達成它所可達成的所有目的。:: ::人們之願意勞動,只有在它的收益比閒暇的享受更迫切的時候。:: ::工資不是爲消耗了的勞動而給付,而是爲勞動的成就而給付::,勞動的成就在質和量方面有很多的差異 四、生產 ::行爲,如果成功了,達到它所追求的目標。它產生了結果。:: ::生産者不是創造者。人,只在思想方面和想像方面會有創造性的。:: 生产不是物质上的,人的所有活动都会让宇宙整体熵减,但是对于局部小范围的个体是熵增,所以创造是主观的 ::只有那指揮行爲和生產的人心才是創造的::。人心也屬於這個宇宙和自然;它是這個旣有的世界之一部份。把人心稱爲創造的,並非耽迷於任何形而上的玄想。我們之所以把它稱爲創造的,因爲我們只能把人的行爲所引起的變動,追溯到「理知指導人的活動」這一點上,過此我們就茫然無所知。生產不是物質的、自然的、和外在的什麼;它是個精神的和心智的現象。它必要的基本條件不是人的勞動與外在的、自然的力量和事物,而是「用這些要素作手段,來達成某些目的」的這個心的決定。::產生生產物的,不是辛苦工作的本身,而是辛苦工作者受理知的指導這個事實::。只有人心有消除不適的能力。 ~馬克斯的信徒們以及唯物主義的玄學,把這些事情完全曲解。「生產力」不是物質的。生產是一精神的、心智的、和意理的現象。它是那受理知指導的人,爲著盡可能消除不適而採用的方法。使得我們的生活環境優於千年或二萬年以前我們祖先們的生活環境的,不是什麼物質的東西,而是精神的東西。物質的改變,是精神改變的結果~ 。 ~當然,我們不知心是什麼,正如同不知道動、生命、電是什麼一樣。心只是一個字,用以指稱那個未知的因素。那個因素使人們得以完成他們曾經完成的東西:理論與詩歌,大敎堂與交響曲,汽車與飛機。~ 第二篇 在社会脚骨力的行为 第八章 人的社会 一、人的合作 ::社會,是協力一致的行爲,是合作。:: 踏入社会,就是要和人打交道了,开始处理人与人的复杂关系了。 ::由這樣協力一致的行爲而形成的複雜的相互關係的總稱,就是社會:: 它以個人們的合作生活來代替他們的孤立生活。社會是分工,也是合作;人,以其行爲動物的資格,成爲社會動物。 ::形成合作、社會、與文明,而把動物人轉變成「人」的這些基本事實,也即是「在分工下所完成的工作,比孤立工作更生產些」,而且人的理知能夠認知這個眞理。::如果不是如此,人們將永久停留在相互敵對的狀態,爲爭取自然界稀少的生活資源而成爲不解的仇敵。每個人不得不把其他所有的人看作敵人,爲求得自己的慾望滿足,必然與所有的鄰人發生不可解的衝突。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可能發展出同情。 ~如果我假想一個世界,在那裡,分工並不增進生產力,則這個世界就不會有什麼社會,也不會有什麼仁愛和友善的感情。~ ~我們決不可忘記:人的社會之特徵,是有意的合作;社會是人的行爲之結果,也即,有意地要達成某些目的,因而有了社會~ ::人的社會是心智的和精神的現象。它是有意地利用一個決定宇宙形成的普遍法則——「分工能提高生產力」這一法則——的結果。:: 二、對於整體主義的和玄學的社會觀之批評 法律、道德律、和社會制度,再也不被當作神秘的天意而被尊重。它們都是人爲的,衡量它們的尺度,只是看是否便於增進人的福利。 三、分工 ::基本的社會現象是分工以及它的對稱現象,合作。:: 如同歐氏幾何的一個圓與其他同一直徑的圓之相等,分工就沒有任何好處。 ::第一、人們做各類工作的能力,先天就不相等。第二、自然賜予的生產機會,分配得也不相等:: ~::還有第三個事實,即,有許多工作不是一個人的力量所可完成,需要若干人聯合起來做::。其中,有兩種不同的情形:一是因爲單獨一個人的能力不足夠做這個工作。二是單獨一個人雖然可以作,但所需要的時間很長,以致要很遲才可得到結果,而不能補償所費掉的勞動。~ 四、李嘉圖的協作法則 如果A是這樣地比B更有效率:他生產1個單位的p,需要3小時,而B則需要5小時;他生産1個單位的q,需要2小時,而B則需要4小時,於是如果A只生產q,讓B去生產p,則雙方都有利。如果他們每個人各有60小時生產p,60小時生產q,則A的勞動結果就是20p+30q;B的勞動結果就是12p+15q;兩人的合計就是32p+45q。但是,如果A只生產q,他就可在120小時當中生產60q,如果B只生產p,則可在120小時當中生產24p。他們活動的結果就是24p+60q,因爲p對於A而言有一代替率3/2q、對於B而言,有一代替率5/4,所以24p+60q的產出大於32p+45q。這就表明,分工有利於參與分工的各方。較有才智的、較能幹的、較勤勉的人和才智較差的、能幹較差的、勤勉較差的人合作,結果雙方都有利。從分工得來的利益總是相互的利益。 ::促使原始社會和日常工作趨向於進步加強的因素,是人的行爲;而人的行爲之所以生氣蓬勃,是甶於人們察覺到在分工下勞動的生產力較大。:: ::經驗吿訴我們:這個條件——分工下的勞動生產力較大——之存在,是因爲它的原因——人們生而不相等,以及地域間自然的生產資源的分配不一樣——是真實的。所以,我們能夠了解社會演化的進程。:: 比較成本法則 ~就一國的居民而言,放棄某些較有利的(絕對地和技術地)機會之利用,而輸入在別國在較劣的(絕對地和技術地)條件下所生產的貨物,是更有利的。這種情形,類似一位外科醫生爲著淸潔手術室和器具,僱一個做這種工作還不如他自己的人來作,而他自己完全專心於他更優越的外科。這樣對於他還是有利的。~ 五、分工的一些效果 ::分工是人對自然環境的多樣性有意識的反應。同時,分工本身又是引起差異化的一個因素:: ~分工把一些生產過程分裂成許多小的工作,其中又有許多小的工作可以用機械來做。正因爲如此,機械的利用,才成爲可能:也正因爲如此,生產技術才會有驚人之改進。機械化是分工的結果,是分工的最大成就,而不是分工的動機和源泉。~ 六、在社會裡面的個人 ::社會給與個人的特惠之一,是不管有沒有疾病或殘廢,都可生活下去。:: ~在人的生物演化上,沒有一個「自然的」標準來確定怎樣是好的、怎樣是不好的。任何選擇標準,都是武斷的、純主觀的。簡言之,是個價値判斷。所謂「種族進步」和「種族堕落」這些名詞,如果不是對人類前途的某些特定計畫而言,都是無意義的。~ 无论先天素质如何差的人,都可以生存,都可以遗传。 ~自然選擇的消滅力量,在社會情況下大大地減低。因而有些人說,文明趨向於降低社會份子的遺傳品質。~ 七、大社會 ~社會不只是相互作用或相互影響。在宇宙的一切部份之間都有相互影響:狼和它所呑噬的綿羊之間,病菌和它所殺死的病人之間,墜石和它所碰上的東西之間,都有相互影響。他方面,::社會所涉及的相互影響,是指人們爲要達到各人的目的而彼此採取的合作行爲。::~ 八、侵略與破壊的本能 ~所有本身的衝動都是不受理知檢討的,因爲理知只管達成目的的手段,而不管最後的目的。~ 馬爾薩斯講過,自然沒有給任何生物的生存權,生活資料是有限的,他並且說,人們如果漫不經心地縱慾於生殖,將永久不能超出飢餓的邊緣。他斷言,人類文明與幸福所能發展的程度,決定於人以道德節制性慾的程度。功效主義者之反抗武斷的統治和特權,並不是因爲它們違反自然法,而是因爲它們有害於大家的福利 ::他們之主張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並不是因爲人是平等的,而是因爲這樣的政策有利於大家的福利。:: 第九章 观念的功用 一、人的理知 ~思想的,總歸是個人~ ~思想本身則是個人的成就。我們有聯合的行爲,沒有聯合的思想。我們只有「保存思想,並把思想傳遞給別人,以刺激他們思想」的傳統。可是,人沒有其他的方法占有前輩的思想,除掉一再地去思想它們。自然,他可以根據前人的思想再向前想。傳統的主要工具,是語言。思想與語言相聯,語言也與思想相聯。概念體現於名詞。語言之爲思想的工具,正如同它之爲社會行爲的工具。~ ~思想與觀念史是在世代與世代間的談話。後代的思想產生於前代的思想。如果沒有這種刺激,知識的進步就不可能。爲後人播種而在前人耕耘的土地上收穫,這種不斷的演進,也表現於科學和觀念史的上面。我們承襲於祖先的,不僅是一些構成我們物質福利的財貨;我們也同樣地承襲了一些觀念、思想、理論和技術,我們的思想因此而益豐富。但是,思想總是個人的顯現。~ 二、世界觀舆意理 ~如果把那些指導某些個人和集團的行爲的一切命題和理論,看作一貫的複合體,而盡可能地把它們納入一個體系,也即一個周全的知識體系,那麼,我們就把它叫做一個::世界觀::~ 。 一個世界觀,如同一個理論,是對一切的一個解釋:如同一個行爲規律,是關於消除憂慮的最好方法的一個意見。所以,一個世界觀一方面是一切現象的解釋,另一方面是一種技術。「解釋」與「技術」這兩個名詞,都是廣義的。::宗敎、形而上學和哲學,其目的都是要提供一個世界觀。它們解釋宇宙,它們敎人們如何行爲。:: ~一個政黨總會主張某種手段。推薦某些政治方法,而排斥所有的其他方法與政策。一個政黨~::一個政黨是一些急於想用同一方法,以達成共同目的的人們的結合體:: ::各黨派之間的區別,不在目的方面,而在手段方面。他們都自以爲是在企求大多數人的最高物質福利。:: Man has only one tool to fight error: reason. ::人,只有一個工具可以戰勝錯誤:理知:: 三、權力 於是,權力的定義就是:權力是指揮別人行爲的力量。有權力的人,其權力是來自意理。只有意理才能賦與一個人得以影響別人選擇和行爲的力量。一個人只有在一種情形下才可成爲領袖,即有一種使別人馴服的意理在支持他。 ~所以,權力不是物質的有形的東西,而是一道德和精神現象~ 。一個皇帝的權力靠的是他的臣民接受君主政制的意理。 一個持久的政治制度,一定要建立在大多數人所接受的意理上 四、改善論與進歩 ~進步與退步的觀念,只有在目的論的思想體系裡才有意義。在這樣的一個架構內,把那趨向於所追求的目標的動態叫做進步,相反的趨向叫做退步,~ 第十章 在社会里面的交换 一、獨自的交換與人際的交換 ::行爲,在本質上總是某一種情況換另一種情況:: Do ut des dō ūt dās . dō ut des . “I give so that you may give.” ::社會的公式是:爲取而與::(do ut des) 二、契約的拘束舆控制的拘束 ::社會合作,有兩種不同的形態:一是靠平等契約的合作,一是靠服從命令的合作。:: 三、計算的行爲 ~所有的行爲學範疇,都是永恒的、不可改變的,因爲它們是獨特地被人心的邏輯結構以及人的存在之自然條件所決定的。~ 第三篇 经济计算 第十一章 不用计算的评值 二、價値價格原論中的虚構——直接交換 ::我們必須認淸:評値的意思是取此捨彼。:: 第十三章 作为一个行为工具的经济计算 一、作爲一個思想方法的經濟計算 但是,美和善的崇拜,智慧和追求眞理,並不因計算的心靈而受阻。至於經不起嚴肅批評的東西,只是浪漫的遐想。頭腦冷靜的計算者,是夢想家的嚴厲懲罰人。 第四篇 市场社会的交换学或经济学 第十四章 交换学的范围和方法 一、交換學的問題之界定 ::~經濟學所不得不講的只是:因爲人的生活受限於自然因素,所以他必定遇著一些問題,經濟學就是處理這些問題的。它處理人的行爲,也即,處理那些盡可能的消除不適之感的自覺的努力。~:: ~關於那些不可實現的事象,甚至爲人的理知所不能想像的無限機會的宇宙,在經濟學裡面沒有什麼可說的。如果眞有這樣一個世界,那裡就沒有什麼價値法則、沒有稀少,也就沒有經濟問題。這些事情都沒有,因爲那裡沒有什麼選擇要作、沒有行爲,也沒有要用理知來解決的事情~ 。繁殖在這樣一個世界的東西,決不會發展出理知和思考。如果我們能爲我們的子孫造就這樣一個世界,那些受賜的子孫將會體驗他們的思考力之退化而漸渐變得不成其爲人。因爲::理知的基本任務是要對抗自然加給人類的限制,是要和「稀少」抗爭。行爲和思想的人,是「稀少」世界的產物。::在這個世界裡面,凡是可得到的福利,都是辛勞和困苦的獎品,都是通常所說的「經濟」行爲的獎品。 三、純粹的市場經濟 ~行爲中的人,是一個單元。獨資經營的商行老闆,有時忘掉了做生意與做善事之間的界線。~ ~如果他想援助一位窮困的朋友,體貼的情感會促使他解除這位朋友依賴救濟過活的窘愧心情,而在他的商行裡面爲他安排一個職位,儘管他並不需要這位朋友的幫助、或者可以用較低的待遇僱用同等的助手。在這種情形下,支付的這筆薪金,在形式上是營業費用的一部份,事賁上是這位老闆的所得的一部份開支。從正確的觀點看,這是消費,而不是用來增加商行收入的經費~ [6]。 ::人們有這樣的一個傾向:只看到有形的、可見的,和可以計量的東西,其餘的一切,都忽略掉了:: ::一個人所作的事,總歸是爲的增進他自己的滿足。在這個意義下,我們使用「自私自利」(selfish)這個名詞,而強調行爲總是自私自利的:: ::如果一個人樂於去昂貴的場所,而不去較便宜的地方,爲的是喜歡在一位公爵的鄰近呷雞尾酒,我們可以批評他可笑的虚榮心。但是,我們決不可以說這個人的行爲不是爲的增進他自己的滿足。:: ::即令某一行爲,其直接目的在於改善別人的生活情況,也是自私自利的行爲。因爲這個行爲者覺得使別人吃比自己吃更舒服些。他的不適之感是由於看見別人飢餓而引起的。:: ::經濟學不涉及價値判斷。它的目的在於認知某些方式的行爲所獲致的一些後果。:: 现代中式家长 ~那個想把人當作一個有目的的養育制度的材料的人,他自己就會擅攬專制的權力而把國人作爲手段,以達成他自己的目的。~ 不要替定义快乐。这过程其实是自我满足。 什麼事物使人更快樂,什麼事物使人較少快樂,這其間的價値判斷,人各不同。一個人對於別人的滿足所作的價値判斷,其內容與這位別人的滿足毫不相干。實質上,這種價値判斷不過是說:這位別人要如何如何才可使這位作價値判斷的人更滿足。那些爲全社會尋求最大福利的改革家們吿訴我們的,實質上只是說:一般別人的情況要怎樣怎樣才最使他們適意。 五、靜止狀態與均匀輪轉的經濟 ::處理行爲問題的唯一方法,是想像行爲的最後目的在於實現一種再也無須行爲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實現,或者是因爲所有的不適之感都已消除了,或者是因爲再進一步消除它已不可能了。所以,行爲是趨向於靜止,趨向於沒有行爲。:: 七、交換功能的統合 ~::歷史是按照人們所追求的目的,和他們爲達到目的而採用的手段來把人分類::~ ::行爲一定會受每一有關變動的影響。因爲行爲必然是爲的要影響一個未來的情況(即令只瞬息間的最近未來),所以它的結果如何將决定於對於未來的預測是否正確[13]。所以,行爲的後果總是不確定的。行爲總是投機:: ::用在交換學的「企業家」一詞是指:專從每一行爲的不確定性這方面來看的行爲人。用這個名詞的時候,決不可忘記:每個行爲都嵌在時間的流變中,所以必然是一投機。資本家、地主、和勞工,必定是投機者。在考慮預測的將來需要時,消費者也是投機者。可是,天下事往往事敗垂成。:: 第十五章 市场 一、市場經濟的一些特徵 ::市場經濟是一個生產手段私有而行分工的社會制度。每個人爲他自己的利益而行爲;但每人的行爲在於滿足自己的需要也同時滿足別人的需要。在行爲中的每個人都是在爲別人服務,從另一方面看,每個人都在接受別人的服務。每個人本身旣是一個手段,也是一個目的:就他自己說,每個人是一最後的目的,對於別人而言,在別人爲達成他們的目的而作的努力中,他是一個手段。:: ::市場不是一個地方、一件東西,或一個集體的存在。市場是一個過程,是由形形色色的個人,在分工合作下的行爲之相激相盪而發動的。决定這個——不停地變動的——市場情況的力量,是這些人的價値判断,以及這些價値判斷所指導的行爲。:: ::每一時刻的市場情況就是那時的價格結構,也即是,那些想買進和想資出的人們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全部交換率。:: ~::市場現象中沒有什麼神秘的、非人的東西。市場過程完全是人的行爲結果。每一市場現象都可溯源於這個市場社會成員們的某些確定行爲。::~ 二、資本財舆資本 ~賺取的那些複雜財貨的全部,以貨幣來估値,而這一總額——資本——就是經濟計算的起點。賺取行爲的直接目的在於增加、至少保持這項資本。在一確定期間可用以消費,而無損於資本的那個金額,就叫做所得~ ~::如果消費超過了所得,那差額就叫做資本消耗。如果所得大於消費額,這個差額就叫做儲蓄::~ ~計算所得額、儲蓄額、和資本消耗額,是經濟計算的主要工作。~ 经济计算,不仅限于经济,而是一种人类普遍拥有的能力 ~每個行爲人在其計畫或預謀某一行爲時,總會想到資本與所得的關係。即使最原始時代的農夫也會模模糊糊地意識到現代會計人員所說的「資本消耗」那種行爲所會招致的結果~ 。 ~獵夫不願殺射一條懷孕的母鹿,最殘忍的軍人在砍倒一棵果樹時也覺得心有不安,這都是受了資本與所得這種考慮之影響的心理狀態。這種考慮在古老的法制中曾表現於「受益權」和其類似習慣。但是,只有那能夠藉助於貨幣計算的人們,才會明明白白看出資產與來自資產的利益之間的區別,而且把這個概念應用到各類各級的財貨和勞務。~ 三、資本主義 ~市場經濟制度從來沒有充份而純粹地試行過。但是,自中世紀以來,在西方文明的軌道上,大體上有一個總趨勢,那就是,趨向於廢除那些妨礙市場運作的法制。~ 市场经济 它是人們努力調整自己的行爲,以適應他們所不能改變的旣定環境的結果。它好像是個戰略,人們已經很成功地運用它從野蠻進到文明。 資本主義是一種過渡現象,是歷史演化過程中的一個短暫階段,從資本主義以前的時代,轉到資本主義以後的未來的一個過渡而已。 四、消費者主權 ::誠然,在市場裡面,不同的消費者不是享有同等的投票權。富人的投票比窮人的多。但是,這種不平等的本身是以前投票的結果。:: ~在純粹市場經濟裡面,要成爲富人,必須好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一個富人要想繼續保有他的財富,也只有靠繼續以最有效的方法爲消費者服務。~ 五、競爭 ~::在自然狀態下,不能和解的利益衝突,到處都是::。維持生存的資料是稀少的。生殖率趨向於超過食物的產出率。只有那些最適於環境的植物和動物才能維持生存。飢餓與掠奪之間的敵對,難解難分。~ ~在分工下的社會合作,消除了這種敵對。它以協力相關替代彼此敵對。社會的組成份子在一個共同的目標下聯合起來。~ 「社會競爭」 個人們爲爭取最有利的地位而作的努力 包括货币吧 競爭的意思並不是說,任何人可以僅靠摹仿別人所作的事情就可致富。它的意思是:以提供質較美或價較廉的東西爲消費者服務的機會,不因爲旣得利益者享有的特權(免於創新的傷害的特權)而受限制 六、自由 资产阶级的英语“bourgeoisie”来自法语,源于意大利语的“borghesia”,而后者又是源于从希腊语“χωριό”演化而来的“borgo”,意思是村庄。因此“borghesia”就是指在村庄中心拥有房子的自由人 ~布爾喬亞~ 。 ~在自然狀態下沒有所謂自由。自由這個名詞不能有意義地用在自然狀態下的任何現象。無論人做什麼,他決不能擺脫自然界給他的限制。如果他想在行爲上成功,他必須無條件服務一些自然法則,否則他的行爲就得失敗~ 是人际关系 不是自然 ::自由總是指的人際關係。一個人如果能夠不受別人的任意支配而好好地活下去,他就是自由的:: ::人不是生而自由的:他所可享有的自由是社會給他的。只有一些社會條件能造就一個軌道,讓他在這個軌道的範圍以內享有自由。:: 在一個極權統治的社會裡面,留給個人的唯一自由,是那無法剝奪的自殺的自由。 在他們的心目中,政府萬能就是充份自由。 ::市場經濟裡面,關於個人滿足的事情,他本人就是最高的裁決者。:: ::個人按照自己的計畫安排他的生活,能夠這樣做到什麼程度,他在這個程度內就是自由的::。 七、財富與所得的不平等 所以才有民主党与共和党 ::自由不能和財富所得的平等相容:: 因此 自由平等是对立的 ~::如果沒有一個方法使各個人對於聯合生產的努力負起責任,社會分工制就無法實行。如果這個責任不靠巿場價格結構和它所引起的財富與所得的不平等的激勵,那就必須用警察的力量來直接強制。::~ 八、企業家的利潤與虧損 ::利潤,就它的廣義講,是來自行爲的利得;:: ::謀取利潤,一定是任何行爲所追求的目的:: ::每個人從他的行爲方面得到一種心理的利潤,否則他將不會有所行爲:: 十一、選擇的過程 至於那些自吹自己有道德的店員和工人們,則是自欺以自慰。他們不承認他們曾經被國人——消費者——考驗過而發現他們不行。 第十六章 价格 一、定價的過程 ::交換的雙方都覺得收進的比付出的較多的時候,交換率就決定了。:: 人們因天賦的和後習的不平等,因而他們對於環境的適應也各人不同。 。::交換學所討論的市場,其中的人們對於一切變化的了解是彼此不同的,而且,即令他們有了同樣的信息,彼此的評價也不一樣。:: 二、評値和估價 ::決定物價的最後原因,是消費者的價値判斷。物價是人們對各物所作的評値不同而形成的結果。價格是個社會現象,是所有參與市場活動的人對各物評値而起的相互作用所產生的:: 交易深度 ~每一個人,在購買或不購買,出賣或不出賣的時候,對於巿場價格的形成都發生他那一份的影響。但是,市場愈大則他的那份影響就愈小。所以,市場價格結構,自個人看來,似乎是一旣定的事實,而他必須調整自己的行爲以適應。~ ::每個當事人對他收到的財貨所給的評値,總高於對他付出的財貨所給的評値:: ::交換率,也即價格,不是評値相等的結果。相反地,而是評値參差的結果。:: ::「重点」多读几遍这段,思考下比特币的估值与价值~:: 估價必須與評値明白區分。估價決不依賴估價者的主觀評値。他並不注意於有關貨物的主觀的使用價値,而注意於預測市場所將決定的那些價格。評値是一價値判斷,以不同的値表示之。估價是對將要到來的事實所作的預測。估價的目的,在於確定某一特定的貨物在巿場上將賣什麼價錢,或者說,將要多少錢才可買到這一特定貨物。 但是,評値與估價是密切關聯的。一個自給自足的農夫,是把他賦與各種「解除不適之感的手段」的重要性直接加以比較,這是他的評値。一個在市場上做買寶的人的評値就不同了,他不得不注意市場價格的結構;市場價格靠的是估價。爲要知道一個價格的意義,我們必須知道那項有關金額的購買力。總而言之,我們必須熟習我們所想取得的那些財貨的價格,並且要靠這個知識來形成對於它們未來價格的看法。如果一個人在說到那已經買到的某些貨物的購買成本,或說到那將要計畫購買的某些貨物的購買成本的時候,他是以金額來表示這些成本的。但是,這項金額在他的心目中是代表他能夠用它而取得其他財貨,因而享有的滿足程度。::評値是個迂迴的過程,它要經過對市場價格結構的估定;但是,它的目的終歸是把幾個可以彼此替代的解除不適之感的方法加以比較::。 二、對於若干普遍誤解的觀察 貨幣量的變動決不會同時、同程度地影響所有貨物和勞務的價格, ::對於巿場的交換率之形成發生作用的,是需求,其強度完全決定於價値判斷的一個主觀因素,而不是任何客觀事實、任何可引起某一後果的力量。:: 第十七章 间接交换 三、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 ~交換媒介是這樣的一種財貨,人們取得它旣不是爲的自己消費,也不是爲的用之於生產,而是爲的將來拿它交換那些可用以消費或用以生產的財貨。~ 黄金的储藏价值,阿鲁纳齐,蜥蜴人 貨幣是交換媒介。它是銷路最好的財貨, 貨幣與可賣的財貨之間的交換比率之發生變動,是貨幣的需求與供給之間的關係發生變動而引起的。 四、貨幣購買力的決定 通货膨胀的影响。 物價的不斷上漲是一福利:對於後者,是一災難。 ::貨幣量的變動對於物價的影響是參差不齊的:: 时间经过中的行为 一、時間評値的透視 ~行爲人會區別兩個時間,一是慾望得到滿足以前的時間,一是滿足在繼續的時間~ 二、作爲行爲之一必要條件的時間偏好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覆是:行爲人不是僅就時期的長度來給時期評値。他爲消除未來的憂慮而作的選擇是受「較早」和「較遲」這個範疇指導的。時間對於人,不是一個只有長度可計的同質的東西。它不是長度方面的「較多」或「較少」,::它是一股不能倒流的流,其中的一些片斷,按照它們距評値和決定的時刻之或近或遠而顯現於不同的展望中,在較近將來的一個慾望之滿足,在其他事物不變的條件下,比一個在較遠將來的滿足更受重視。現在的財貨,比將來的財貨更有價値。:: ::時間偏好是人的行爲的一個絕對必要因素。我們不能想像一種行爲不是把近期的滿足看得比遠期的更重要。慾望滿足這件事的本身,即意涵目前的滿足重於後來的滿足。::如果一個人不是把近期的滿足看得比遠期的更重要,他就永遠不爲滿足慾望而消費。他永遠是累積而不消費享受。今天他不消費,明天也不消費,因爲到了明天,他又同樣地作了。 對於時間偏好的一般有效性持反對論的人們,未能解釋爲什麼一個人不總是把今天可用的一百元的總額拿去投資,即令這一百元在一年以內會增加到一百零四元。很明顯地,今天消費這筆錢的這個人之所以作此決定,是由於一個價値判斷,即他對現在一百元的評値高於一年後一百零四元的評値。但是, ~即令他選擇投資這一百元,其意義並不是他寧可捨今天的滿足換得以後的滿足,而是他對今天一百元的評値低於一年以後一百零四元的評値~ 。在資本主義經濟裡面,由於金融機構的完備,即令極小的金額也可用以投資,在這種情形下,今天花費的一文錢就是當前的滿足比後來的滿足有較高評値的明證。 凡是想活得更久一點的人,最重要的,是在中間時期特別注意生活的保健。爲著較遠將來任何慾望的滿足 龐巴衛克宣稱,生產期的每一延長都要靠這個條件:「要有一批在數量上足夠的現在財,可用以渡過從準備工作的開始,到它的產品收穫這段延長了的中間時期」[3]。「足夠的數量」這個說法,要加以說明。它不是指一個足夠維持最低生活的數量。這裡所說的數量,必須大到足以使下述的慾望全部得到滿足,即:在等待期當中,其滿足被認爲比那更長的生產期所將提供的利益更爲重要的那些慾望。如果這個數暈不夠這樣的話,則把生產期縮短就顯得有利 ~時間偏好是指對於相同的消費束,行為主體總是偏好現在甚於將來,時間偏好率就等於現在消費與將來消費的邊際替代率。其理論核心內容是人們存在時間偏好的原因及時間偏好率隨時間變化的特征。作為跨期決策最重要的變數之一,時間偏好廣泛涉及消費、儲蓄、投資、增長等領域。~ ::通俗地說,“時間偏好”是指“現在就要、還是以後再要”::。“時間偏好”是一個實證性很強的中性化概念,在經濟學奧地利學派中,從卡爾·門格爾、歐根·龐-巴維克、路德維希·米塞斯,到穆瑞·羅斯巴德和法蘭克·菲特,這些經濟學家都用“時間偏好”來強調各種原因驅動下個人行為的時間體現,包括用它來解釋“利息”和“貼現”,漢斯-赫爾曼·霍普更是突出地用它來分析不同制度下的個人行為。 ::一個人會儲蓄多少是由他的時間偏好決定的,時間偏好是指他偏好現在的滿足勝於未來的同一滿足的程度。時間偏好同樣是一個主觀因素。時間偏好因人而異,而且,對於同一個人,也會因時而異。::一個人30歲時的時間偏好可能會低於他80歲時的時間偏好。30歲時為了省錢為新家庭購置住宅,他可能非常願意推遲到阿爾卑斯山旅游,然而到了80歲時,他很可能會想,“嗨,我最好現在就到那裡。”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存在某種隨著人們年紀增長決定他們時間偏好的函數。時間偏好朝相反的方向發展同樣是可能的:30歲時,一個人可能想的是“活在當下”,而到了80歲,他全身心致力於為後代攢錢[1]。 說一種時間偏好程度優於另一種是沒有經濟意義的。因此,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不存在“正確的”儲蓄水平。有的人也許想“活在當下”,有的人則為設立一個永久捐助基金而儲蓄。經濟學不能說其中一人錯了,另一人是正確的。 時間偏好理論 ~至於守財虜連最低限度的食物費用都捨不得支付,這種極端的例子是代表一種病態,生命力枯竭的病態。這正如同怕把細菌吃進去而絕食的人一樣,正如同怕遇到危險的事情而自殺的人一樣,正如同怕睡著了有不測之禍而失眠的人一樣。~ 三、資本財 ::現在的慾望之滿足被認爲比將來的更迫切,當現在的慾望一滿足,人們馬上就開始把那可利用的消費財儲蓄一部份,以備後來的消費。這種延遲消費,使一些爲期較遠的目的可能達成。:: ::蓄是增進物質福利以及促其繼續不斷增進的第一個步驟。:: 消費的延緩以及爲後來消費而作的消費財存量的累積,即令沒有較長生產期技術優越性這個誘因,也會有人實行的。較長時期生產過程的較高生產力,更大大地加強了儲蓄傾向。減縮當前的消費而引起的犧牲,到後來不僅是因消費那些儲蓄下來的財貨而得到彌補,而且它也開闢了一條途徑,經由這條途徑,將來有更豐富的供應,而且還可得到「假若沒有這種犧牲就根本不會得到的」一些財貨 我們比前輩的人更富足,這是因爲,我們有了他們爲我們累積的一些資本財 ::在這不斷的財富生產的過程中,每一成就都是基於前輩人的儲蓄和其準備工作:: 六、過去對於行爲的影響 ~資本財是個保守的因素。它們強迫我們調整我們的行爲,以適應我們自己以前的行爲和歷代祖先們的思想、選擇、以及行爲所造成的那些情境。~ ◆ 八、投資者的流動性 ~現在有個趨勢,是要在這樣的純粹投機與眞正穩健的投資之間,劃出明顯的界線。其實,這兩者的區別只是程度上的問題,決沒有非投機的投資這麼一回事。在一個變動的經濟裡面,行爲總涉及投機。投資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壞的,但是,它們總是投機。情況的劇烈變動,會使壞的投資變成通常認爲的安全投資。~ 投資者的流動性表現於所謂「資本逃避」這個現象。一些個人投資者能夠脫離他們所認爲不安全的投資,倘若他們準備接受已由市場反映出來的損失。於是,他們就可免於進一步的損失,而把那損失轉移到對於將來的有關價格預測得較不準確的那些人身上。資本逃避並不是把不可改變的資本財從它們的投資部門撤回,它只是所有權的改換。 利率 一、利息現象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ime preference is a category inherent in every human action. Time preference manifests itself in the phenomenon of originary interest, i.e., the discount of future goods as against present goods. ::我們曾經指出:時間偏好是人的行爲中固有的一個元範。時間偏好出現於原始的利息現象,也即,未來財相對於現在財的那個折扣。:: ~因爲消費財是現在財,而生產要素是生產未來財的手段,又因爲現在財的評値較高於同類、同量的未來財,因而被分派的數額落在有關的消費財的現在價格之後。即令在假想的均勻輪轉的經濟結構裡面也如此。這個差額就是原始的利息。~ 二、原始利息 ::人們對立即的慾望滿足所給的價値,與對將來的慾望滿足所給的價値,是不同的。利息是這兩個價値的比率:: ~人們不是因爲有利息而儲蓄、而累積資本。利息旣不是儲蓄的促動力,也不是對於不立即消費這個行爲的報酬或補償。它是現在財與未來財彼此評價間的比率。~ 这是人们对于延迟的满足所愿意付出的一个程度 ::原始利息是人的行爲的一個元範。任何對外在事物的評價,都有它在發生作用,原始利息永不消滅。:: ~假若有一天大家相信世界的末日就要到來了,大家就不爲未來的慾望滿足打算。生產要素在他們的心目中成爲無用、無價値的東西。這時,未來財相對於現在財的折扣不僅是不消失的,而且這種折扣還要大大地提高。另一方面,原始利息的消滅就是意謂人們完全不重視立即的慾望滿足。這是意謂,他們願意放棄今天、明天、一年或十年當中可得到的一個蘋果,換那一千年或二千年後可得到的兩個蘋果。~ ~只要這個世界不變成一個無所不有的安樂鄉,人們總是要面對「稀少」這個問題,而必須行爲,必須講求經濟;他們不得不在立即的滿足和較遠將來的滿足之間作選擇,因爲:前者也好,後者也好,都是不能充份得到的~ ::「我們不爲將來準備得更豐富」這個事實,就是我們在立即的滿足與將來的滿足之間,權衡輕重的結果。經過權衡而得到的比率,就是原始利息。:: 所以需要利息计算 把稀少的生產要素從那些可以滿足消費者所認爲更迫切的慾望的用途拉過來。 三、利率的高度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如果均勻輪轉的經濟結構所依據的那些假設都具備的話,原始利率等於今天的一定金額與以後某一時日的被視爲等値的一定金額之間的比率。 五、利息的計算 企業家的活動,趨向於在整個市場經濟裡面建立一致的原始利率 利息、信用扩张和商业循环 一、一些問題 各個人的財富和所得所受到的影響,又會影響到那些決定原始利息的因素 二、市場毛利率中的企業成份 money cannot beget money 「錢不能生錢」(pecunia pecuniam parere non potest)這句成語 工作与工资 一、內向的勞動與外向的勞動 ~一個人可能爲種種理由去克服勞動的負效用(也即放棄閉暇的享受)。~ ~» 第一第二和第三類的勞動,是因爲勞動負效用的本身——不是它的產品——提供滿足。~ ~» 辛勤勞苦不是爲的達到在過程終點的一個目的,而是爲的這個過程的本身。~ ~» 爬山的那種辛苦不會直接使他快樂;它有勞動負效用。但是,正由於克服了勞動的負效用,所以他得到滿足。較不費力的下山,並不給他較大的快樂,而是給他較小的快樂。~ ◆ 二、勞動的喜悅與厭惡 人們不會爲了附隨勞動的那份喜悅而甘受勞動的負效用,而是爲了它的間接滿足。事實上,勞動的喜悅大都是以該勞動的負效用爲先決條件。 勞動的喜悅來自下面幾個源頭: 一、對於勞動的間接滿足之期待,預先想到成功和收穫而喜悅。 在做工作的時候,工人對於自己的技能和其產品會產生一種美的欣賞而喜悅。 在完成一件工作以後,工作者因想到已經成功地克服了所有的辛苦和煩難而喜悅。 四、有些種類的工作可滿足某些特殊的願望。 靠工资绑住员工的企业 現代的工業制度並不專心於增加勞動的喜悅,它靠物質方面的改進。有了物質方面的改進,對於它的僱工們作爲工資收入者也好,作爲消費者和產品的購買者也好,都得到利益 一個工人,如果他自己覺得:「使他們甘受勞動負效用的,不是他自己對那約定的報酬有較高的評値,而只是不公平的社會制度」,那麼,他就開始恨他的工作了。 勞動的喜悅決不能代替勞動的間接報酬。要使人做更多、更好的工作,唯一的方法是給他更高的報酬。若以勞動的快樂來誘惑他,那是無效的 四、交換論上的失業 ::引起失業的,是那些想賺得工資的人們能夠等待,而且是在等待:: ::在自由市場上,失業總是自願的。在失業者的心目中,失業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 九、勞動市場 驳 「工人有權取得勞動的全部產品」 凡是人爲的東西決不能看作完全是勞動的產品。它們都是勞動和一些物質生產要素經由有意地結合而製造出來的。 非人的原始的生产要素 三、邊際以下的土地 因而李嘉圖認爲,邊際土地(也即在耕種中的最差的土地)不產生地租[7]。邊際以下的土地,如果沒有人預料在不久的將來會被利用的話,那就被視爲毫無價値。 。鑛藏的開採,只做到開採時所必須僱用的那些勞動和資本沒有更迫切的用途爲止。所以,有些邊際以下的鑛藏完全沒有利用。 ◆ 五、土地價格 土地不僅產生營養我們身體的食物;最重要的,它也產生道德的和精神的文明力量。 城市的人來冒險爬登山峰而帶來了一些金錢來花的時候,山地人纔改變他們的想法,最初前來爬山和滑冰的那些人,是被當地的土著嘲笑的,那,,他們尙未發現他們可從這種奇怪的行爲得到利益。 自然的愛好和美麗風景的欣賞,不是鄉下人的事情,是城市的居民帶到鄉下去的。 市场的基料 一、理論與基料 行爲學的基料是:行爲人身心方面的一些特徵,他們的願望和價値判斷,以及他們爲適應環境而調整自己,以達成他們所追求的目的而發展出來的那些理論、學說、和意理 認知和預測是知識的全體所提供的。科學的各個部門所提供的,總是片斷的知識;它必須以所有其他部門研究的成果來補充。 二、權力的作用 人是絕對地受制於他所生活的環境中的自然條件。在行爲中,他必須把他自己調整得適於自然現象;自然現象的規律性是不會遷就他的。人之所以不得不行爲者,正是因爲自然對於他的生活福利之賜與是稀少的 看出了大衆接受的見解和習俗是錯誤的那些人,必須作這樣的選擇:或者隨波逐流以求行爲的順利,或者甘犯大衆的偏見、迷信和傳統,而蒙不利。 在行爲中,人是受意理指導的。他在一些意理的影響下選擇目的和手段。一個意理的威力或是直接的或是間接的 三、戰爭舆征服在歷史上發生的作用 The Historical Role of War and Conquest 三、戰爭舆征服在歷史上發生的作用 Many authors glorify war and revolution, bloodshed and conquest. Carlyle and Ruskin, Nietzsche, Georges Sorel, and Spengler were harbingers of the ideas which Lenin and Stalin, Hitler and Mussolini put into effect. 許多作家讚美戰爭和革命,流血和征服。卡萊爾(Carlyle)和拉斯金(Ruskin)、尼采、喬治斯·索里爾(Georges Sorel)和史賓格勒(Spengler)都是列寧和史達林、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所付諸實行的那些觀念的先鋒人物。 The course of history, say these philosophies, is not determined by the mean activities of materialistic peddlers and merchants, but by the heroic deeds of warriors and conquerors. The economists err in abstract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short-lived liberal 這些哲學家是說:歷史的行程不是決定於孜孜求利的行商坐賈們那些卑賤的活動,而是決定於鬥士和征服者的英雄事業。他們認爲:經濟學家錯在從短暫的自由時期的經驗,抽繹出他們認爲普遍有效的—套理論,這個自由主義的、個人主義的、資本主義的時代,民主的、寬容的、自由的時代,把一切「眞正的」、「永恆的」價値置之不理的時代,庶民最高的時代,現在是在消失中,而且永不再來了。 四、經濟學所處理的實實在在的人 人,的確不是一個完善的東西。人性的弱點,汚染到所有的人類制度,因而也汚染到市場經濟。 五、調整時期 市場基料的每一變動,對於市場都發生一定的影響。在所有這些影響完全結束以前,也即,這個市場完全調整到新的情況以前,要經過一個一定長的時期。 經濟學研究之所以開始,是因爲有些聰明人想到,一件事情的較遠後果會不同於頭腦最簡單的人所看得出的較近後果。經濟學主要的功績,是發現了一些長期的後果,而這些後果迄今未受一般觀察者和政治家的注意。 ~行爲的目的在於,以更滿意的情況替代現在的情況。至於某一特定行爲的結果是不是被認爲更滿意,那就要看對於它的一切後果——短期的和長期的——的預測是否正確了。~ 六、財產權的限制以及外部成本與外部經濟的一些問題 如果一個人的行爲結果不僅有利於自己,而且也有利於別人,那有兩種可能的情形。 一、作計畫的行爲者認爲,他所期待的對於他自己的那些利益是很重要的,以致他情願支付這個計畫所必須的全部費用。 二、一個計畫所需要的費用是很大的,以致因這個計畫而得到利益的人們,誰也不願意全部承擔。於是,這個計畫的實現,只有靠分享其利益的人多到足夠分攤這全部的費用的數目。 第二十四章 利益的和谐与冲突 一、市場上的利潤舆虧損的最後根源 这是错的 因为 在一個未受束縛的巿場社會裡面,一個人之所以獲得利潤,不是由於他的同胞們的困境或苦難,而是由於他減輕或完全消除同胞們的不適感。 市場情況反覆無常的變動,使經濟制度不能成爲均勻輪轉的經濟而一再地產生企業利潤和虧損,有些人受益,有些人吃虧 傷害病人的是那些病,而不是治病的醫生。醫生的利得不是來自疾病的流行,而是來自他給病人的診治。 ::利潤的最後根源,總是關於將來的遠見。比別人看得遠、看得準,而又能把自己的活動調整到適於將來的市場情況的人們,賺得利潤,因爲,他們能夠滿足大衆最迫切的需要:: 如果買者和賣者都不認爲,在當時的情形下,交易是他們所能選擇的最好的行爲,他們就不會實行交易。 ::交易總歸是買賣雙方都有利的:: ~「一個人的利得是別人的損失」這個說法,適用於盜竊、戰爭和刼掠。盜竊的贓物就是失主的損失,但是,戰爭與商業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把戰爭與對外貿易相提並論是如何地荒謬 「對外貿易的目的在於把外國人弄窮。」[3]——的勢力。揭發這種武斷和其他類似的一些幻想和錯誤的根源,這是歷史研究的工作 二、生育節制 ~只要增加的人口就業後的報酬,超過人口增加的比例,那就是利益和諧而不會利益衝突。~ 因为资源有限,人会不断的竞争 馬爾薩斯的人口法則 如果戰爭再起,資本主義世界的研究人員,總會走在只知道抄襲模仿的那些民族的前面。 出生率低下 本质还是经济问题 在市場經濟裡面,每個人自動自發地注意到這個問題,他不願生下「不降低他的家庭生活水準就不能養活的孩子」。因此,出生率受到限制,由資本供給量和技術知識水準所決定的那個適度人口不至於超過 三、「正確了解的」利益和諧 自然並不造就和平和善意。「自然境界」的特徵是不可和解的衝突 衝突的根源,總是在每個人的所得份都會減削別人的所得份。這是一個不容和平解決的難題。 ~與我同時同地的一些人,和我一樣,也需要鞋子這個事實,並不使我更難於得到鞋子,而是使我更易於得到,抬髙鞋子價格的是「自然沒有供給更多的皮革和其他必然的原料」以及「要把這些原料做成鞋子,必須忍受勞動的負效用」這個事實~ 四、私有財產 生產手段的私有權,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建構。這個建構的存在是市場經濟之所以爲市場經濟的特徵。 爲著要從自己的所有權得到利益,他們必須爲消費者服務。正由於他們保有生產手段這個事實,使得他們不得不順從大衆的願望。財產權只對那些知道以最好方法爲消費者的利益來利用的人們而言,纔是一項資產。這是一個社會功能。 五、我們這個時代的一些衝突 想像這樣的一個世界,在那裡面生產手段私有這個原則完全實現,資本、勞動和貨物的流動沒有任何障礙,法律、法庭、和行政官吏都不歧視任何個人或團體,不管是本國的或外國的。試想像這樣的一種情況:政府的任務只限於保護個人的生命、健康、和財產,以免暴力或詐欺的侵害。在這樣的一個世界裡面,畫在地圖上的國家疆界不妨礙任何人追求他所認爲値得追求的事物。在這種情形下,任何人都不會對自己國家疆界的擴張有何興趣,因爲他不能從這擴張得到什麼利益。征服別國不値得,戰爭變成無用的行爲。 一個富有自然資源的外國,如果經濟落後,就會傷害到所有別的國家 引起戰爭的,不是主權本身,而是那些不服從市場經濟原則的政府所運用的主權。 ~只要人們固執Montaigne敎條而認爲經濟繁榮只有靠犧牲別國才可求得,則和平也者,不過是下一次戰爭的預備期。~ 第五篇 没有市场的社会合作 第三十一章 通货与信用的操作 一、政府與通貨 交換媒介與貨幣是些市場現象。使一種東西成爲交換媒介或貨幣的,是那些在市場交易中的人們的行爲 但是智能合约也不是无所不能的,比如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合同,都无法通过智能合约全自动管理,原因在于我们暂时很难将外部信息与区块链之间产生沟通。所有的链外的寓言机都会有人为因素的干扰。但是uniswap在币价语言机这个方面有了创新,所以defi火了 政府干涉貨幣問題的一個時機,與他們干涉所有其他交換物的時機是一樣的,即從事交換的某一方沒有履行他的契約義務的時候,我們需要政府來判斷這個行爲應否加以嚴厲的制裁。 但如今,智能合约代替了政府的功能 政府干涉貨幣問題的一個時機,與他們干涉所有其他交換物的時機是一樣的,即從事交換的某一方沒有履行他的契約義務的時候,我們需要政府來判斷這個行爲應否加以嚴厲的制裁。 第三十二章 没收与再分配 三、沒收式的課稅 沒收性的干涉之主要工具是課稅 第三十四章 战争经济学 一、全體戰爭 市場經濟提供了和平合作。一到平民變成了兵士的時候,市場經濟就破碎了。於是,貨物、勞務的交換被相互的戰鬥替代。 以战止战 「根絕一切戰爭的最後戰爭」 第七篇 经济学在社会的地位 第三十七章 难以形容的经济学特征 一、經濟學的獨特性 僞造的經濟定理之應用,將招致一些不良的後果。但是,這些後果決沒有自然科學在實驗室中提供的事實那樣,具有不可爭辯的說服力。鑑別經濟定理正確或不正確的最後標準,只是不藉助於經驗的理知。 在人的眼光中,「現實」是他所不能變動的一切一切,如果他想達成他的目的,他就必須調整他的行爲以適應現實 ~歷史只對那些知道如何依據正確理論來解釋歷史的人們說話。~ 二、經濟學與輿論 ::終歸是大衆的哲學大行其道:: ::民主與專制之間的差異,並不影響這最後的歸趨。這差異不過是方法上的差異:爲適應大衆所持的意理,政治制度所用以調整的方法有所不同:: 違反輿情的專制君主只有靠革命來打倒,民主政治下不合輿情的政治領袖,可以靠下次和平的選舉換掉。 ::人類社會的發展,靠的是兩個因素:傑出之士的智力想出一些健全的社會經濟理論,以及這些人士或其他的人們能夠把這些意理說服大衆。:: 三、老輩自由主義者的幻想 ::羣衆,大夥子的平凡人,不會有任何理念,健全的或不健全的都不會有。他們只是在知識領袖們所宣揚的一些意理之間加以選擇。:: 经济学在知识界的地位 一、經濟學的研究 ~更重要的事實是,捜集一個具體事件的有關資料,一開始就要受到這位歷史家所持的那些學說的影響。擺脫這種影響是不可能的~ 。::經濟學,像邏輯和數學一樣,是一門抽象推理的展示。經濟學決不會是試驗的或經驗的科學。經濟學家用不著一套費用昂貴的研究裝備。他所要的是淸晰的思考力,靠這種思考力從茫茫浩瀚似的許許多多事件中,辨識出什麼是本質的,什麼是附隨的。:: 二、作爲一門專業的經濟學 這一羣如此重要的人物,無疑地包括著極有才能的人,甚至包括著我們這個時代最傑出的人物。但是,指導他們活動的那種哲學,卻縮小了他們的眼界。靠著與某些特定政黨和壓力團體的關係,而又急於獲取特權,於是,他們就變成偏於一方面的人物。他們對於他們所主張的政策所可招致的較遠的後果,置之不問,而只顧他們所服侍的團體的短期利益。他們努力的終極目的,是犧牲別人而爲他們所服侍的團體圖利。 ~::他們著意於使他們自己相信:人類的幸福與他們團體的短期利益是一致的。他們想把這個觀念推銷於大衆。爲較高的白銀價格、較高的小麥價格、或較高的食糖價格,爲他們工會份子的較高工資,或爲對較廉的外國產品課徵關稅而奮鬥的時候,他們聲稱是爲至善、自由和正義,爲他們國家的繁榮,乃至爲文明而奮鬥。::~ 经济学在知识界的地位 三、預測 市面繁榮的結束可以按照一個公式來預測的話,則所有的工商業者都會同時預先知道這個時日。這樣一來,他們大家都依據這個消息來調整他們的業務,其結果就是立即顯現出百業蕭條。這時,任何一個工商業者要想避免損失能已太遲了。 假若估計未來的市場結構是可能的話,未來也就不是不確定的了。如果眞的如此,那就沒有企業損失,也沒有企業利潤。一般人希望於經濟學家的,卻超越了人世間任何人的力量。 投机者不应该是贬义词,因为每个人都是行为的投机者 「帶頭的人」(promoter)和「投機者」這兩名詞,現在只用作罵人的下流語,這個事實明白地表現出: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對於行爲的基本問題是什麼,甚至連想都沒有想。 ::獎金只歸於那些不受大衆所接受的謬見之誤導,而有其獨特判斷的人物。:: 利潤之所以出現,是由於有人爲那些被別人忽視的未來需要而作準備 ~靠秘密消息在證券和商品交易所做買賣的那些無知的人們,準會賠掉他們的本錢,不管他們所得到的靈感和「內幕」消息是什麼來源。~ 經濟學家所能提供的,不過是關於過去的統計資料的解釋 就資本家和企業家來講,經濟學家關於未來的意見,不過是些靠不住的推測。他們都是不容易受愚弄的。但是,因爲他們十分正確地相信:知道那些可能與他們業務有關的一切資料,終歸是有用的,所以他們訂閱一些刊登經濟預測的報紙和雜誌。他們只想不漏掉任何可利用的消息來源,大規模的企業總要饈用些經濟學家和統計家做他們的職員。 經濟預測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成爲確定,因而不能使企業精神失去它固有的投機性。但是,「預測」在收集和解釋那些關於最近經濟趨勢的資料方面,卻提供了很有價値的服務。 四、經濟學和一些大學 大學敎師的責任不只是把別人發展出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他應該對他自己那一門的知識庫藏有所增益 六、經濟學與公民 ::經濟學不可拘限於學校敎室和統計官署裡面講授,更不可留在秘密傳授的圈子裡面。它是人的生活和行爲的哲學,它關係每個人和每件事。它是文明的精髓,也是我們人「合乎人情的存在」(man’s human existence)所不可少的東西。:: ::經濟學再也不能是知識的秘授部門,再也不是少數的學者和專家所專有的知識。經濟學處理社會的一些基本問題;它關係到每個人,它屬於所有的人。它是每個公民所應當研習的::。 第三十九章 经济学与人类生存的一些基本问题 一、科學與人生 ::科學不作價値判斷,可是,它給行爲人提供他在作價値判斷時所需要的一切訊息。:: ~人是在死亡的陰影下過生活。在一生的過程中,不管他有什麼成就,終有一天他都要丟掉,丟掉他所有的成就。每一瞬間都可能是他最後的時刻。關於個人的未來,只有一件事是確定的,那就是「死」。從這個最後而不可逃避的結果的觀點來看,一切一切的人生努力,似乎都是徒勞無益。~ 可是,所有這樣的一些不安、懷疑和內疚,統統被那不可抗拒的生命力驅除了。不錯,人是逃避不了死的。 ~但是,現在他是活著;旣活著,支配他的就是生活,而不是死亡~ 。不管將來是怎麼樣,他總不能逃避當前的現實;一個人只要他還活著,他就不得不服從本能衝動(elan vital)的擺佈。人的本性是要保持和增強他的生命力,是要消除不舒適之感,是要尋求所謂的快樂。在每個人的身體內部,有個莫名其妙而不可分析的「意底」(id)發生作用。這個「意底」是一切衝動力的動源。是驅使人進到生活和行動的力量,是追求快樂人生的渴望。這個渴望是原始的,而又是根深柢固、不能拔除的。只要人活著,它就發生作用; 。理知在生物學上的功能,是保持和改善生活,以及盡可能延長生命期。思想和行爲不是違反自然的;它們是人性的主要特徵。人與非人動物的區別,最適當的描述是:爲反抗有害於他的生活的那些力量,而決心奮鬥的一個生物。 ~行爲學和經濟學不會吿訴一個人應否保持或放棄他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本身以及創生它和維持它活躍的那些不可知的力量,是個極據(ultimate given),因此,它超出了人的科學範阖。行爲學的論題,只是人生的本質展示,也即,行爲。~ 三、經濟的認知與人的行爲 人的選擇和行爲的自由,受三方面的限制。第一是物理學上的法則,這些法則是冷酷無情的,是絕對的。人,如果想活下去,就得調整他的行爲來適應它們。第二是個人的一些先天的特徵和氣質以及環境因素的運作;我們知道,它們旣影響目的的選擇,也影響手段的採取,儘管我們對於它們的運作所具有的認知頗爲模糊。最後第三方面,是關於手段與目的互相連結的那些現象的規律性,也即,不同於物理學和生物學法則的行爲學的法則。
Produced by OmniGraffle 7.18.5\n2021-12-19 10:04:48 +0000 屏保 Layer 1 小时候的游戏 小时候,我热衷于一类数字游戏,在一堆数字里寻找规律。 比如:1,1,2,3,5,8,13, __?. 答案是 21。所有数字都满足规律:「第三个数字等于前两个数字之和」。 而这个乐于寻找规律的习惯,似乎一直在伴随着我的成长。即使现在,我作为一名初学钢琴的中年人,我仍然对于流淌于音符间的规律感到好奇。于是我便开始用 AI 探索音符间的秘密,并由此诞生了几段 100% AI 创作的旋律: ckpt28500-pop17-01.mid ckpt28500-pop17-long-01.mid 其实「AI 作曲」就是一个找规律游戏,在一系列音符的关系中寻找规律,预测出接下来最合适的那个音符。 最终 AI 生成的旋律是由数据、数据 Tokenzie、模型架构、训练以及采样来综合决定。 数据决定了风格:只听过古希腊诺姆音乐的人,是几乎没法写出酒神赞歌的 数据 Tokenzie:如果音符是乐高积木,那么数据 Tokenzie 就是设计这些乐高积木最基础木块。 优秀的模型架构决定了 AI 的学习能力:天资卓越音乐人能举重若轻写出动人心魄的音乐,而平凡如我的普通人则需要百倍的眼界(数据)与努力(算力)。 训练:模型学习成长的过程 Sampling(采样):AI 的预测结果是一堆概率(数字),可以直截了当选取最大概率的音符,亦可以将整体概率分布作为选择依据。 MIDI 与 音乐数据 音乐是一种声音在时间中流动的艺术,并在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结构。 从物理学出发,声音的实质是传声媒介质点所产生的一系列振动现象的传递过程。而动听的音乐正是一系列质点振动的总效果。 人类可以轻而易举的通过耳膜与「音乐细胞」来感受质点振动的效果,但 AI 没有人类的耳朵,AI 的世界是虚拟化的,组成那个世界的最小「粒子」是数字。 因此,需要一座桥梁,架设在振动与数字之上,连接于现实与虚拟之间。而这座桥梁,早在 1983 就已落成,它就是 MIDI。 MIDI 的全称是「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即「乐器数字化接口」。 MIDI对音乐的管理无微不至,即能精细独立的管理乐音的四要素:音高、音长、音强和音色。又有极高的存储效率,200 小时的音乐只要 80M 左右的存储空间。MIDI 所存储的实际只是一组指令,告诉键盘、贝斯、架子鼓等在某个时间以怎样的方式发声。简单来说,MIDI 存储了时间点与音符的对应关系。这与以上 AI 猜音符的游戏不谋而合。 既然 MIDI 很合适,那么把互联网上海量音乐转换成 MIDI 文件,就可以得到充足的数据源。确实如此,但是将网络中 MP3、WAV 等音频转换成 MIDI 的过程也是一个重大挑战。从音频到 MIDI 还需要转录、同步、旋律,和弦提取等。 近几年,转录技术迅速发展,为数字音乐提供了大量且优质的 MIDI 素材,2018 的转录还只能从干净的音频信号中提取相对单一的声音。而就在上个月,Google Magenta 团队的最新论文[MT3: MULTI-TASK MULTITRACK][1],已经对多层次的复杂合奏音频进行转录。( 转录技术不是本文重点,感兴趣的朋友推荐阅读文末 [1]。 ) 本文所用的数据源来自 aiLabs.tw 团队的 Pop1K7 数据源。 MIDI Tokenzie 如果音符是乐高积木,那么 MIDI Tokenzie 就是设计这些乐高积木最基础木块。 在乐理知识中,一首曲子的元素离不开:小节、节奏、音高、音长等等。MIDI Tokenzie 正是定义了这些元素的最基本「小木块」,每首曲子都是「小木块」的有序组合。 一种叫 REMI[2] 的 MIDI Tokenzie 方式。就是把 MIDI 按照如下几个纬度打散拆分: 小节/位置(Bar/Position): 把一个小节的长度平均分成 32 份,每一份代表该小节中的一个位置。 每个「小木块」分别用 [1~32] 表示。 速度(Tempo):从慢到快,平均拆分成 32 种速度。数字范围[33~64]。 音高 (Pitch):钢琴的 88 个键各自为独立音高。「小木块」范围[65~152]。 音长(Duration): 从短到长,平均拆分成 64 种音长。「小木块」范围[153~216]。 音强(Velocity): 从轻到重,平均拆分成 64 种音强。「小木块」范围[217~280]。 休止(Rest)): 从轻到重,平均拆分成 10 种音强。「小木块」范围[281~291]。 如此一来,一段旋律就可以用一段数字序列来表示了。 MIDI Tokenzie 是把现实里「杂乱无章」的振动映射成连绵不绝的数字,那是 AI 才能听懂的「音乐」。 「AI 作曲」的模型 AI 模型是一个装有神经元的盒子。与人类的神经元不同,AI 的神经元是计算机的模拟。人类的神经元通过突触间的电流传达一种刺激,而 AI 神经元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式 $w*x+b$ 传递数字。 旋律被 MIDI Tokenize 得到数字。丢进盒子之后被神经元接收,经过亿万神经元的有序传递,最终输出新的数字。这些新的数字可以重新转换成 MIDI 文件,变成 AI 创作的音乐。 计算二者关系要考虑所有维度。而 AI 就如同一名冷峻的猎手,依靠他百眼巨人强大观察力,能够在千百维度之中,捕获音符数字间流淌的微妙关系。 这这种能力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机制,即来自于 Google 的那篇著名论文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3]。 论文的核心就是 Attention 机制,源于对生物行为的模仿,即用算法模仿了生物观测行为的内部过程,依据外在刺激与内在经验,增强局部的观测精度。就好比人类在集中观测某个具象物体时,无关的画面会自动模糊。 如今 Attention 机制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的 AI 算法中,就连即时战略游戏中那些战无不胜的 AI,支撑它们的算法都离不开注意力机制。比如《星际争霸2》的 AlphaStar,《Dota2》的 OpenAI Five 等等。 [AI 作曲]模型的核心之一,就是 Attention 机制** 假设AI 在 256 个维度下捕获数字间的关系。那么每个数字就要在 256 个维度下展开。 比如 「音高36」所对应的数字 100 ,数字 100 会被展开 256 个精度极高的浮点数。每个浮点数都代表了数字 100 在该维度下的值。 同样的,如果把一组「小节 速度 音高 音长 音强」 丢进盒子,就会得到 5 组 256 个浮点数。 Attention 机制的关键一步,就是把分别把每组数字与其它组数字依次做线性代数点积的运算,这就相当于把 256 个维度的每一个都纳入了考量。 比如分析「小节1」与「音高36」间关系,可将二者的所展开的浮点数做点积运算。 $小节•音高 = 0.1×2.1+…+1.3×1.3$ 得到的点积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二者的关系。以上是对 AI 捕获个体关系的一个基础理解,Attention 正是一系列这种关系捕获方式的组合。感情兴趣的朋友可参看相关资料。 [AI 作曲]模型的核心之二,Relative Attention(相对位置的注意力机制) 它是在 Attention 机制之上做进一步调整。Attention 机制虽然可以寻找各个音符之间的关系,但对于音乐,还要考虑的就是旋律的周期性与规律性。因此,音符之间的相对位置也要纳入权重影响的考量。这也是论文 [Music-Transformer][4] 中所提及的关键一步。将各个音符之间的相对位置也纳入考量的 Attention 就是 Relative Attention。 比如以一段旋律作为开头,延续作曲。采用 Attention(无 Relative),生成的旋律一分钟后会很容易「糊掉」。 而采用 Relative Attention ,可以输出几乎长度无限,且颇具变化性的旋律。 一段36分钟的旋律 – AI-Music-Long-03 Relative Attention 具体实现,请参考文末源代码链接。 [AI 作曲]模型的核心之三,Compound Word Transformer** Compound Word Transformer[5] 这篇论文发表于在 2021.1,该论文提出的模型,训练效率大幅提升,能达到了 2018 年 [Music Transformer]的 5~10 倍,且生成的旋律也有了更好的表现。(文中开头的音乐就是用基于 Compound Word Transformer 的模型生成。) Compound Word Transformer 的优异表现,来自于一项重要改进。即将类 REMI MIDI Tokenize 的串行输入方式,变成了 Compound Word MIDI Tokenize 的并行输入方式。 这种并行的输入方式,会带来几个显著的好处: MIDI Tokenize 之后的序列长度大大压缩,这将更有利于训练的拟合,且有利于生成更长时间的旋律。 模型支持给予音高、音长、音强、休止符等不同的权重的训练参数。比如,音高的展开 1024 维,休止符的展开 256 维。 训练过程中,不同的音乐元素可以被独立的监测训练效果。 得到结果后,最终可以分别对音高、音长、音强、休止符等等采取不同的采样策略。比如让音高、音长变化较多,音强变化较少。 那么 Compound Word Transformer 为什么能可以支持并行输入,做个简短解释:Compound Word Transformer 用了一系列的线性变换的技巧,将 Tokenzie 结果的并行结构变换成串行结构,之后再丢给 Attention 捕获关系,得到串行结构的结果之后,再用线性变换的技巧,将结果转成并行结构作为输出。 Compound Word Transformer 是我最终使用的模型,因为论文较新且资源不多,一路上走的踉踉跄跄,摸索实现的代码(Tensorflow 版)已开源在 Github,点击查看原文。 训练 阿尔戈英雄必须不断的战胜玻俄提亚土地中生出的龙牙武士,才能最终夺取克律索马罗斯的金羊毛。 AI 模型的训练过程,就如同一个要不断战胜龙牙武士的 RPG 游戏,每点经验值,都是对亿万神经元间连接权重的一次优化。 训练「AI 作曲」的模型,用动听的旋律作为输出标准,AI 反向调整自身参数,这就是深度学习领域的反向传播。 AI 输出的音乐与训练数据的音乐之间总是会有「差距」,我们把这个差距的叫做 LOSS。训练的目标之一就是让 LOSS 变小,就如同消灭龙牙武士一样。 LOSS 是由亿万变量所决定的,那么 AI 如何得知 LOSS 变小的方向。其实也很简单,建立 LOSS 与 亿万变量的函数关系。 $$LOSS=f(x_1,x_2,…,x_{10000})$$ 让 LOSS 对每个变量求一次偏导数,这样就知道了每个参数对于 LOSS 的影响方向,再让所有参数都沿着 LOSS 变小的方向移动一点点,得到的新的参数。这个过程在深度学习中叫一个 STEP,是模型反向传播自我学习的过程。 训练开始后,随着 STEP 的增加,模型对于训练集的精度逐步走高,验证集的精度则是先高后低。这是由于模型慢慢的进入到一种过拟合的状态。 因此要选择出一个模型效果最佳的 STEP 点。通过实验发现,生成音乐效果最好模型,往往都发生在验证集最佳点之后。比如本人得出的最佳模型在 STEP == 28500,这之前的模型(STEP10000)生成的旋律会显得过于轻飘,或者说「不在调上」,而这之后的模型(STEP10000)所生成的旋律会显得「缺少变化」。 比如对给定开头的三段旋律 STEP10000 生成(过于轻飘) STEP28500 生成(恰当好处) STEP80000 生成(缺少变化) 当然,最终理性数字所标记的精度,只能表达模型对于训练集的拟合程度,不能标记音乐感性的动听程度,音乐感受是因人而异的主观体验。 以上为个人训练经验,仅供参考。训练细节在源代码中有详细说明(点击原文查看)。 Sampling(采样) AI 最终给出的数字,即是概率分布。而Sampling 就是从特定的概率分布中选取样本的过程。对于 「AI 作曲」,Sampling 算法就是从音符的概率分布中挑选音符的规则。一个很自然的思路,直接使用 Greedy Search(只选择概率最大的)。 在实际的测试中发现, Greedy Search 会导致音乐缺少变化,甚至陷入一种永不回转的单调。这是一种 「Get Stuck In Loops」现象。 对于解决 「Get Stuck In Loops」现象 ,Temperature Sampling(温度采样)是个不错的选择。该算法是将概率分布做一次 softmax(即将是所有的概率压缩在$(0,1)$ 之间,且相加之和等于1) ,得到概率分布$P$ 。 再用 $P$ 除以温度 T(自定义参数)得到$P_新=P/T$,最后对 $P_新$ 做一次概率取值。 一个简单的理解,是把结果的概率分布想象成一座连绵起伏的冰山,温度升高,冰山就会融化,那么概率之间就会更加接近,极限高温时,所有的概率间将无差别。因此说,温度越高概率的分布越平缓,温度越低概率分别将更为集中,温度 1 时,概率分布保持原样。 有了温度调节之后,旋律可变性就有一定的调整空间了。但仍不高效,因为一系列概率极小的长尾作为一个群体也有可能被选中,这会影响最终效果。 进一步升级,将 TOP-P Sampling 与 Temperature Sampling 结合的算法,这也是我最终采用的是采样方式。 TOP-P 算法的核心思路就是丢弃掉那些末尾的小概率结果。就比如美国大选并不是所有美国公民都是候选人。TOP-P 便可通过设置 P 的数值,来决定末尾概率的忽略程度。P 的值越大,忽略的程度越低,当 P 为 1 时,会保留所有概率,这时就与 Temperature Sampling 无差别了。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会对不同的音乐元素设置不同的 T(温度)与 P,比如,将 Duration(音长) 的 T 和 P 都设高些,以便让旋律获得更多的变化,而将 Bar(小节)的 T 与 P 设低一些,让旋律保持一定稳定性。 以下两首是为相同开头续作,对比 「T-音高」不同的旋律。 T-音高 == 1 T-音高 == 0.1 第一首(T-音高=0.01)的音高会保持较好的前后一致性。而第二首(T-音高=1)的旋律则相对有了更加灵动多变的感觉。 Produced by OmniGraffle 7.18.5\n2021-12-19 10:04:48 +0000 屏保 Layer 1 美不能被量化,但却有迹可循。AI 三脚猫功夫般的作曲,即是一种证明。 古人所云的“唯乐不可以为伪”,是把音乐作为一种极致感性的表达。即使谎话连篇的音乐人,其作品也必定融入真情实感。「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确实,在音乐的世界里,他讲了真话。 而 AI 作曲,是理性世界向感性世界发起的挑战,是一种用一元论统一世界的企图。如果动物的真情实感都可以被 AI 所模拟,那么终有一天,我们就能创造出一个优化在现实之上的虚拟世界,这或是一种形式的永生。我们将摆脱肉身的累赘,把那些山呼海啸的所思所想,那些分分秒秒积累的平凡记忆,都工工整整的写进一张可插入机械身躯的卡片里。就像把备份好的 sim 卡插到新手机里一样容易。 但是,世界未必是一元的,情感与意识也未必由物质所决定,当下没有人知道正确答案,这是物理学的极具,基础物理已经百年未有大的突破了。 当经济发展的红利榨干了内卷空伐的身躯之时,浮皮潦草的娱乐就会伺机占领人的闲暇生活。时代的发展值得怎样程度的个人付出,这是需要去思考的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个时代仍然需要一只砸中下一个牛顿的苹果,需要一颗仅凭借思考就将广义相对论应用于建立宇宙模型的大脑,更需要一朝比雅典娜相助的尔戈英雄们还要更多的气运。 AI 与艺术的融合虽更依赖基础科学的突破,但美的确有迹可循,即当下 AI 创造的艺术作品也是丰富多彩的。这是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极佳领域,也是统一数字与情感的探索路程。 窗外的梧桐树渐渐露出条理清晰的枝条,窗前的小野猫发现了投放罐头的规律,这八个月的学习时光使我充实,并由此生出一种即熟悉又遥远的奇妙感受,我想了很久,直到开始写这篇文章时我才摸索到知晓中的记忆,原来这奇妙的感受源自我无所忧虑的年少时光,源自那个一筹莫展的小男孩在浩如繁星的数字间抓到规律时,由心底升起的那份似如月光般清朗真切的快乐。 [0]实现流程源代码 : netpi/compound-word-transformer-tensorflow [1]MT3: https://arxiv.org/abs/2111.03017 [2]REMI: https://arxiv.org/abs/2002.00212 [3]Attention: https://arxiv.org/abs/1706.03762 [4]Music-Transfomer: https://arxiv.org/abs/1809.04281 [5]CP-Word-Transfomer: https://arxiv.org/abs/2101.02402 sound_and_music_computing(AI+音乐) Telegram Group 近来有些私信我的小伙伴,希望建立一个 「AI 音乐」微信群。我考虑了一下,决定建立一个 tg 群,主要讨论算法音乐以及相关的音频技术。欢迎对 AI 音乐有兴趣的小伙伴加入讨论,一起学习。 https://t.me/sound_and_music_computing
请参考 netpi/compound-word-transformer-tensorflow --> ckpt28500-pop17-01.mid ckpt28500-pop17-02.mid --> ckpt10000-pop17-10(1).mid 过于轻飘 ckpt28500-pop17-10(2).mid 恰当好处 ckpt80000-pop17-10(3).mid 缺少变化 ckpt28500-pop17-21-1.mid ckpt28500-pop17-21-0.1.mid
1217-01-pop17.mid 1217-02-pop17.mid 1215-01-pop17.mid 1215-02-pop17.mid 1213-1.jazz.mid 1205-0.mid 后半——糊掉.mid --> --> --> --> -->
八个月后,当这段还凑合的旋律飘进我的耳膜,我才意识到,我已在的浩瀚无边的探索之海中徜徉了大半年的时光了。回想起从起锚至今的疲倦与充实、茫然与灵感、失落与成长,不禁心有戚戚的自嚼舌头:“时间过的真快,已经八个月了,用 AI 创作音乐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呀**”。 -->
昨天接到阿习的信息,我们一起养的狗被狗咬死了。 这是个意外,一直牵了绳子的田园犬从背后咬断了他的脖子。送到医院已经抢救无效了。 我赶到时,狗子躺在医院一楼的桌子上,他保持着两年前我最后一次见到时那样的小只、毛发柔顺、四肢修长、身体温热、眼球清澈,除了心跳停止,脖颈处的毛发被血黏成了几小挫。 我与田园犬的农民工主人商讨了赔付方案,以他每个月3000块的工资,只能拿出来4000元的赔偿款,并且让那只凶手田园犬安乐死,以免再次发生悲剧。 但最终,在围观的大叔大妈的压力之下,我们只要了赔偿款,放过了凶手田园犬。 回家路上,排列整齐的路灯不可逆转的从车窗外呼啸而过,我陷在网约车松垮的后座里,感觉到了骨头里充满了泡沫。 夜里我躺在床上,想着四年前狗子装在茶杯里的小小身体,想着两年前把他送还给阿习那个的寒冷傍晚他回头看着我离开时的疑惑表情,想着就在几个小时前他那被装进黑色袋子中仍然栩栩如生的身体,想着寻梦环游记中还存在另一个世界的电影情节。 我就这样一直想着他,直到空调吹出的冷风渐渐掠去我的体温,我才失去知觉的睡去,一整个晚上都没起床小便。 上海 2021.09.29
「音乐」在「美」的圣殿中 「美」于古希腊人有特殊的地位; 从单词的构词方式中,「美」就显现出其地位了; kalokagathia(道德)等于 kalo(美)+ kagathia(善);这说明「美」与「道德」是相互统一的。而「美」于「善」之前,说明「美」更受重视。 顺便说下一,古希腊人所谈的「善」,包含「有好处」的含义而不包含「道德」;「恶」也有「无好处」的意思。而「美」+「善」才等于「道德」。 美的特殊地位也体现在文学与造型艺术中。 古希腊人对菲狄亚斯、普拉克西特列斯 的雕塑表述崇敬。而且随着时光流逝,这种仰慕之心有增无减。 与造型艺术相比希腊人更看重音乐成就 古典文学中很少提及雕塑和建筑,但却经常提到音乐。 造型艺术甚至都没有自己的缪斯神。而音乐之神,却是鼎鼎大名的阿波罗。 制定音乐的观念和原则被认为是国家大事,国家的音乐关系到社会安定和谐,因为希腊人认为音乐会对人的意志产生影响。以至于俊杰高士被尊称为有乐感的人,粗民走卒被贬为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号角演奏家河洛多鲁斯得了十次奥林匹克奖;柏拉图虽说讨厌艺术,但也在《理想国》中多篇幅来讨论音乐; 阿波罗与狄俄尼索斯代表个两种相互对立的音乐 希腊人是敏感的南方民族,对音乐的感官性质反应强烈。他们的身体装载了两种灵魂: 向往清晰、冷静、节制中庸,代表着对阿波罗的崇拜。象征乐器是里尔琴。 导向奇想与狂热,代表着对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崇拜。象征乐器是阿夫洛斯管。 这两种灵魂的对立,也体现在了音乐中。平静安详的音乐与刺激的狂响形成对照。 尼采被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张力撕裂,并将其经验写进《悲剧在音乐精神中诞生》,表现出阿波罗音乐与狄俄尼索斯音乐之间的对峙。 关于尼采的音乐精神可参看 《一篇很好的解读尼采音乐精神的文章 》。 神话时期与河马时期的音乐 希腊人于不同的时期创造了两种各自独立而完整的音乐体系:「古希腊音乐(简称「希腊音乐」)」,和「拜占庭音乐」。 两种音乐经过数世纪之久的耕耘,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这两个时期的音乐虽然相互独立,但也具有一些共同原则: 以诗歌为基础,与文字的韵律不可分割。因此希腊音乐的历史也与希腊文学的历史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 旋律的地位至高无上,复音尚不存在 两种音乐的基础都是东方文明(希腊的东方) 关于音乐考古是非常困难的 希腊音乐的第一个分段包括史前时期和古代时期,即公元前8世纪年至公元4世纪。前后横跨这12个世纪对于历史学家来说,音乐的考古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在今天,考古学研究者也只能给我们提供十几首采用了希腊记谱法的乐谱,大都支离破碎且时期较晚。不过好在,还存在大量的文字、造型和图像遗产,借此恢复了希腊音乐的概貌。 这些乐谱的样貌 以及,根据乐谱复原的音乐 FYI. [Ancient Greek music: now we finally know what it sounded like] 希腊音乐的理论被哲学家赋予了突出地位。 这是由于音乐在希腊人智力生活中的重要性; 正如前文提到,希腊人认为音乐可以影响人的意志。 这些音乐理论在公元前 4 世纪,被亚里士多塞诺斯系统阐明的;就音乐理论体系的严密逻辑而言,没有人能超越亚里士多塞诺斯。 亚里士多塞诺斯绝对是个牛逼人,后面还会提到;就单纯理清古希腊音乐历史、理论脉络来评价,他的地位于音乐圈好比是司马迁于历史圈了。 希腊音乐的历史资料中,几乎找不到民间音乐,只有艺术音乐。 现代西方文明中,音乐是包含民间音乐与艺术音乐的。我们现在听的流行音乐都是民间音乐,而艺术音乐通常指西方古典音乐。 但是希腊的民间音乐却鲜有记录,因此我们的研究也只能局限在艺术音乐上。 希腊人钟情于艺术加工,音乐也不例外。 他们着迷于音乐技艺和理论的各种可能性,承认和遵从这一领域中的发明家和不朽任务。他们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依照自己的观念来对音乐起源做解释,这与我们的观念相似。 但区别在于我们更注重事实叙述,他们更关注人物与个性,他们会提及神话中的音乐家,所以希腊音乐的起源被回溯到了神话时代。 比如对于里尔琴的描述: 现代历史学家只会简单描述:「古希腊的音乐整体特性源自里尔琴,这是真正的希腊本土乐器」。 希腊的编年史家则会讲述一个故事:「赫尔墨斯偷了哥哥阿波罗的牛肠琴弦,他杀死一只乌龟,把牛肠琴弦张在乌龟壳上。后来,为了平息哥哥怒火,这个能干的小精灵拱手让阿波罗使用自己的音乐发明」 公元前一千年,希腊诸部落的南迁,影响了之后希腊音乐的格局。 多利亚人 (又译为多利安人,Dorians),从北方迁移到克里特岛,取代了爱琴海文明 伊奥利亚人(Aeolians),从北方迁来,定居在爱琴海东部诸岛 爱奧尼亞人(Ionians),自西向东的迁徙 注意,伊奥利亚人 与 爱奧尼亞人是不同的两个部落,当时的古希腊的四个主要部落还有多利亚人和亚该亚人。 Google 地图位置、 参考的 Twitter 爱奧尼亞人部落迁徙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他们携带艺术将部落带至东部大陆和小亚细亚。他们是诗歌与音乐的奠基者,但也受到东方因素的影响。神话中一段诗意的描写:「奥尔菲斯扔下他的里尔琴,任其顺着海流飘至莱斯博斯岛」 现代历史学家发现,小亚细亚发明了阿夫洛斯管。而里尔琴 与 阿夫洛斯管 两种乐器之间是存在冲突的。这也可能是为什么里尔琴没能在东部没有站稳脚跟。 在《荷马史诗》的世界中 音乐是总体画面的一部分。 《荷马史诗》中,描述了盲人歌手总是遭受苦难。 泰米里斯因自夸惹怒缪斯神而失明;盲人歌手提莱斯亚斯因向人们透露不应知道的事情而被惩罚;还有一些傲慢、无礼、挑战众神的歌手都落得悲惨结局。 关于音乐与神话,我想起在《奥德赛》中,面对女妖塞尔,奥德修斯让船员以蜡封耳,而将自己绑于桅杆之上,冒着生命危险也要聆听海妖歌唱。 诗、歌与乐器 前文中我们提到了,以阿波罗为象征的音乐冷静、平和、中庸,其代表乐器的是里尔琴,而酒神狂热、刺激音乐的代表乐器则是阿夫洛斯管。 里尔琴又一个空心琴体,即共鸣箱,从中伸出两只琴臂,向上弯曲,于靠近顶部之处用横轭架相连。 里尔琴独奏 里尔琴一般用于小而亲密的场合,与作为史诗和抒情诗的伴奏音乐。 里尔琴为诗歌伴奏 阿夫洛斯管 是主要的管乐器,曾被误比为长笛,因为误以为有柔和、甘美的声音。但实际上,它是一种簧管乐器,类似双簧管,更准确的说是近似两个双簧管,发出的声响尖锐刺耳。 阿夫洛斯管演奏 舞蹈,与音乐和诗歌关系紧密。没有它希腊音乐的图景也是不完整的 起先,舞蹈可能是巫术,鬼魔崇拜和性象征的某种形式,后来从魔法蜕变为节奏表达的艺术,就像念咒发展成歌曲相平行。舞蹈至今也保持着仪式的某些特征。 魔法蜕变(巫术,鬼魔崇拜)-> 节奏表达的艺术(舞蹈) 念咒–> 歌曲 由于舞蹈存在与仪式之中,因此这种艺术主要存在于崇拜狄俄尼索斯神的最高形式 – 戏剧中。合唱队演唱诗节时,也会翩翩起舞。 因此,舞蹈不仅是节奏形态的体现,也是对诗歌意念的加工处理与模仿表达。 不过,即使今天,我们对于希腊的舞蹈也知之甚少。与诗歌和音乐不同,舞蹈基本没有理论,只有实践性的意念。 考察这些艺术的相互联合: 我们发现一个结论:音乐所演唱的歌词是首要元素。 音乐与诗歌创造之间的关系有点暧昧不清。因为无法恢复《荷马史诗》的演出。邻人怀疑的是,音乐和歌曲是否准守六韵步诗的重复规则,因为那会造成无法忍受的单调感。此外也不知道这种音乐是否是连性的,还是与朗诵交替出现。重要的是吟诵是人往往先背诵史诗,而后再进行咏唱。 「诺姆(nomos)」这个品种在音乐中所处的地位相当于史诗在文学中的重要性 诺姆的本意为法则,但作为一种音乐类型,它特指严格遵循古典美学法规的音乐作品 — 比如一首歌或一首乐曲。 我们做个类比:多立克柱式或爱奥尼柱式的神殿就是建筑的诺姆。建筑师必须遵循基本的格式也基本的装饰法,个性通过对这些相同要素的不同组织体现。 再来感受下诺姆音乐 相对音乐于消失的史诗的情况,关于诺姆音乐的知识是比较可靠的。它的主要代表人物特尔潘德 是基萨拉琴(升级版的里尔琴)诺姆专家、奥林波斯是阿夫洛斯管的诺姆大师 – 都常在文献中提及。 这里要提及一下第三位大师 – 阿尔基罗库斯。 他的历史地位很重要,而且且影响深远。 他采用很快的抑揚格和抑揚格韵律速度,给古希腊音乐带来的巨大的流动性。 这在之前,音乐的每个音符都与歌词密不可分;之后,歌曲间出现了各种各样即兴发挥的短小装饰。 关于乐器,我们对其重要性有些怀疑 根据资料记载 管乐器大约出现在 公元前 606 年的某次比赛中;第一次里尔琴的比赛据称在公元前 586 年。 考虑到声乐在此之前的就已经广泛流传的事实,乐器的出现时间就相对较晚了。 但根据一些迹象来判断,乐器肯定是存在的,而且对抒情诗还产生了很大影响。 比如,五音步诗的双停顿格律、歌唱诗节的某行诗句出现的节奏变化音步,这些现象唯一的解释是脱胎于器乐音乐的内在可能性,其中依靠延长、缩短和停顿来扩充某种节奏单位。 之所会有如此判断,是因为古希腊理论文献中并没有涉及抒情诗的写作法则。 这部分我暂时没懂,我的理解是:「因为抒情诗没有写作法则,所以诗也就各自不同,那么在诗的朗诵的时候,乐器要配合诗歌来演奏 — 延长、缩短和停顿来扩充节奏单位」 在古代,诗体学和格律学并不属于语言和诗的范畴,他们是音乐科学的一部分,其实践者是音乐家,也叫诗人 我想这可能的原因是「 诗体学、格律学与音乐之间的联系都是一种节奏艺术」 抒情诗的音乐起源诗歌不争的事实;在抒情诗统治的希腊音乐早期阶段,之流传下来一首著名的「华美炫技」乐曲,即阿夫洛斯管专家萨卡斯所做的《皮提亚的诺姆》。它也是阿夫洛斯管的第一部重要作品。 皮提亚的诺姆 – Faidros Kavallaris Pythikos Nomos_1080p 现代人也许会疑惑,仅靠一个阿夫洛斯管乐手或基萨拉琴乐手的简陋表演,如何唤起和现代交响乐队所创造的效果等量齐观的深刻印象。 但其实,古代听众能以一种令人不知的专注精神跟随一直非复调性质的的旋律,作曲家把这种表现力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平。希腊人敏锐的耳朵可以领悟声调和色彩的微妙变化。 因此,古代的古典音乐也在努力企及和我们的音乐同样高度发展的复杂的目标,只是手段和途径不同。 古代与现代标题音乐之间,存在一个根本差别 古代演奏家遵循传统认可的标题内容,听众指导会发生什么,但也迫切的想要看到,演奏家会用何种方式。技巧完成任务 现代音乐家更加期待我们跟随他进入个性化的天地— 他自己的想象世界与神祇交流的领空。 古代音乐有点像现代的京剧,观众知道一切情节,但仍想看梅兰芳大师用怎么样的方式演绎。 乐器的重要性通过他们所遵循的登记得以强调 — 阿夫洛斯管在基萨拉琴之前。 猜测一定是外来的影响使得阿波罗的乐器丧失了原来的普遍性。可归因于酒神赞美歌(dithyramb),一种对音乐最重要的诗歌载体。 酒神赞美歌代表了合唱诗歌颂领域中最高度的个性发展,是狄俄尼索斯崇拜极其重要的表达方式。其对文学的影响所具有的重要性也只有诺姆可与之相比。一些伟大的诗歌如品达的作品都是基于酒神赞美歌的创作原则。以及希腊的戏剧理论中也将戏剧的起源归因于酒神赞美歌。 悲剧从音乐中诞生 在戏剧中,合唱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其在演出中所占时间远远多于对话。鉴于这个事实,不妨大胆假设,古希腊悲剧留个观众的艺术印象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音乐印象。 我想这不仅仅局限于戏剧,电业艺术甚至生活艺术也如此;我们会因为一首歌想起音乐中的某个电影桥段或勾起某段往事的回想。但是为什么音乐会有如此能力,这与声音对于人类行为之影响有关系,这是我后面要去探索的一个方向。 许多人在阅读欣赏希腊戏剧时,会略过合唱部分。因为它们觉得合唱锻炼破坏了戏剧连续性,减弱了紧张度。 那为什么合唱还会存在?美学思辨在此不在有何帮助,只有历史的思考此啊能导向这种戏剧本质的全面理解。 在感情表现到达极度亢奋时,戏剧会转向音乐。— 这是最单纯和古老的戏剧式的本质要求,因为人的灵魂被深深震撼而只能胡言乱语般呼喊时,只有音乐才能继续表达感情。 埃斯库罗斯的作品《阿伽门农》 是悲剧中最无懈可击的例子,悲剧的两个要素合唱与叙事对话,此时在完美的艺术统一中得以紧密的结合与再生。 谋杀发生之前,我们已有预知,似乎我们亲身经历着这场谋杀。那种预见性的疯狂情愫以一种无法抵抗的魔力攫住我们的心灵,发生在宫殿里的时间对我们似乎是一场梦魇,直到阿伽门农临死的叫喊声将我们又拉回到戏剧的真实情景中。而这,只有以为抒情诗人,一位音乐家,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在《阿伽门农》之前,悲剧是抒情 — 音乐性的载体;随后变成了带有音乐的戏剧。《阿伽门农》使人确信,悲剧确实从音乐精神中诞生的。 戏剧《阿伽门农》字幕版 Oresteia - Agamemnon part1 1983 比较新的版本无字幕:点击观看 音乐社会学 希腊城邦在社会重组和政治发展之后,音乐对希腊人的精神和性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音乐不能听任艺术家随意处理了。而必须遵照政治家制定的法则。 斯巴达立法者命令,在年轻人和普通公共教育科目中,应该建立规律和受监督的音乐教育。 在克里特,那里提倡用音乐实践引导克里特人敬畏神灵,恪守纪律。所有斯巴达人一律必须参加音乐训练。演出的音乐不得触犯公益,应当颂扬祖国,倡导秩序、法制、尊严、果敢和敏锐生气。歌曲的旋律最好采用多利安调式,唤起男性的沉着、节制和简朴。 比如这首 – On Living Unenviously - (多利安调式) Thelma Karayanni 古希腊七贤之一的梭伦,是雅典音乐的首倡者。他希望给青年传授音乐教育,以此推动道德强健和社会责任感,他认为这是城邦国家的福祉、力量与声誉的基础所在。 柏拉图在心灵运动与音乐的表现之间看出相似之处,并认为音乐的目的绝不仅是娱乐,而是和谐的教养、灵魂的完善与激情的中和。 音乐在某种程度上是「厄洛斯」(eros) – 观念与现象之间的桥梁 – 最直接的表达。 对于这种最直接的表达,我的理解是音乐之间反应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很难掩饰。一名政客可以撒谎,但是谎言却很难藏匿于作曲家的乐谱中;谎言需要理性的编造,但是音乐往往是最感性的表达。 对于音乐的实践,柏拉图认为这不是「个人私事」而是「公共」事务。旋律、节奏以及乐器对任何国家的道德本质具有各自独特的影响力。好的音乐增进国家福祉,坏的音乐摧毁国家。 所以,优良的音乐依附于、取决于道德行为的规范。 同一个词,诺姆(nomos) ,既有指正确的音乐「和谐」与逻辑,也表示国家道德、社会和政治法律。这进一步加强了上述观念。 希腊人相信,声音的组合和宇宙现象之间存在对应 诸如四季、时辰、日月循环、兴与衰、男与女、生与死、康复、转世再生,等等之间存在对应。 他们认为,人的性情与这些对应之间也存在联系。 在希腊的「道德教义」(柏拉图是其最伟大的阐述家)概念种中,「将魔法转换为音乐」这种发轫于东方的实践被发展到顶峰。「道德教义」赋予音乐以秩序,剖析音乐的组成要素,并就关键要点发问:「音乐对人格有何影响」?这一概念说明了希腊人对音乐表露出的特殊兴趣,阐明了希腊人在教育和政治体系中赋予音乐的突出作用。也让我们好奇,在其他民族的知识和精神生活种,音乐艺术是否占据过如此崇高的地位。 「道德教义」没有确切的定义,但如果注意到希腊人如何强调音乐的意志的作用与影响,就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概念; 希腊人认为音乐可以三种方式对意志产生明显影响: 它能激励行动 它能强健体魄和心灵,如同它能破坏头脑的平衡 它可以中断正常的意志力量,令人无法清醒地意识自己的行为 「道德教义」相信音乐的魔法和治愈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典城邦的理想 – 即城市作为道德、社会和政治共同体 – 的精神。 音乐的道德左右被推至前景,仪式功能退至后景。这种教义看似强制性剥夺了艺术的自由,然而它并不与艺术发展相矛盾,而更像是寻觅古老源泉的回顾。古代英雄的自由是一种除了宇宙的无限空间不知任何限制的自由。为了这最终的自由,任何昙花一现的自由都必须做出牺牲。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可体育和因为为教育之本的普遍观念。但有所偏差的是,柏拉图认为音乐不应位于体育之后,应置于体育之前并支配体育。 因为,肉体无法令灵魂崇高;相反,灵魂可使肉体强健。 没有音乐的调节,体育会助长粗俗和爆裂。没有体育,音乐将导致活力的萎靡和灵魂的懒散。 柏拉图建议所有人都要参与音乐艺术的实践。 阿卡迪亚人曾要求,公民三十岁之前,必须接受义务音乐教育;在斯巴达,底比斯和雅典,每个人都必须学习阿夫洛斯管;参加合唱是希腊青年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多利亚调式的旋律被赋予最重要的地位,因为严肃的作风作为一种人格构造力量受到很高的评价; 希腊人认为人性的伦理力量可归属于不同的乐器 基萨拉琴(里尔琴升级版)声音柔和,阿夫洛斯管声响尖历;两种乐器的不同特质使希腊人讲不同的伦理力量归于两者 同样的,他们也给每个音阶赋予了不同气质的精神。 有些音阶被认为具有安抚作用,导致高尚情操;有些音阶引发人的暴力倾向,造成道德堕落; 由于不同的调式的名称沿用各个部落的名称,因此各个调式的不同气质和性格特点很可能就是该部落脾性的直接反映。 对于多利亚人而言,南方的亚细亚人似乎过分软弱、柔顺和缺乏德行。他们认为多利亚调式具有鼓舞人心和品性高尚的效果,而弗里吉亚调式则狂乱而爆裂。于是,希腊人发展出一种伦理教义,认为自己国的音乐具有增强国力的属性,而外来音乐则引起世风败坏。 FYI. Ionian/Dorian/Phrygian/Lydian/Mixolydian 调式介绍 虽然诗人和戏剧家的音乐活动似乎有些公式化,但是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音乐越来越普及,音乐实践成为重要的国家节庆日的组成部分 举行阿贡(agone)比赛时,希腊人以真正的竞技赛精神来展示音乐才能。 阿贡是运动、驾车骑马、音乐 文学方面的比赛。阿贡也是奥利匹克运动会的前身。 公元前6世纪,出现了狄俄尼索斯阿贡,一般在戏剧正式开始之前举行。 狂诗阿贡是史诗吟诵大会,似乎起源于爱奧尼亞人,后被斯巴达人接受。 音乐和舞蹈阿贡,也就是音乐舞蹈节,源自克里特岛的多利亚人,后传遍整个大陆。 公元前4世纪,音乐阿贡出现了两种主要类型: 「场景阿贡」是剧场或小型组合的表演 「百里香阿贡」因位于剧场中央的狄俄尼索斯小祭坛而得名,包容了所能想象到的各种歌曲和音乐 在希腊化时期,音乐阿贡盛行,导致形成名副其实的音乐会社团与艺术家「联盟」,如「狄俄尼索斯艺术家」等同盟。节庆的花销由国家、社区、官员或具有公共精神的公民来承担。上演的节目像今天一样,新老混杂。 音乐阿贡的冠军,和同道体育冠军一样,也是民族英雄。 军事行动中使用音乐,就像战争本身一样古老。音乐在古希腊热的战争中也发挥了作用 所有乐器中,阿夫洛斯管占据主要地位。希罗多德、普魯塔克、修昔底德和格利烏斯提供了有关这些军事音乐的充分资料。 顺便说一句,美国政治学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创造的一个术语修昔底德陷阱,就是基于修昔底德的一段话,修昔底德认为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斯巴达对雅典实力的增长心生恐惧。 关于战争中的音乐,我们会读到利底亞国王阿利亚特在阿夫洛斯管的吹奏声中进攻米利都人的领土;克里特人和斯巴达人在阿夫洛斯管的伴奏声中进入战场;进攻前他们吹起卡斯托尔之歌(castor-song)。 阿夫洛斯管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当下的刺激,希腊人以典型的风尚习惯赋予阿夫洛斯管以明确的功能。 士兵和着阿夫洛斯管的声响走向战场,保持队形;演奏者被分散在队伍中的关键部位;「卡斯托尔之歌」作为进攻信号等等。 目前我在网络中没找到卡斯托尔之歌(castor-song),有资源的小伙伴请留言,不胜感谢。 音乐科学 对应与比例关系在音乐中占据重要地位,可用数字表示。在希腊人心目中,音乐是数学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学哲学代表全部的哲学,其后继承者是罗素、爱丁顿、爱因斯坦。 简言之,和谐的数学理论是宇宙和谐普遍理论的一个分支。毕达哥拉斯的门徒以及非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著述家都一致认为,发现和谐数字规律的成就应该归功于这位伟大的哲学家,他们无一例外都称赞这发现的重要性。 要理解宇宙和谐普遍理论,需要扩展阅读一下: 音乐宇宙 建筑的外观、体积和比例之间的精微协调对应,成为比例普遍理论的有力支持。除了这些对应关系之外,希腊人又加上明确无疑的音乐比例关系,将其发展推向高峰,使之成为一种数字理论以及数字相关现象的形而上观念:比例、节奏与形式。 关于建筑和音乐之间和谐关系,希腊人曾试图在设计中体现其中的数学原理。 维特鲁威 最优秀的古代建筑权威和资料源头,曾显露出他对自然音音阶数学理论的知识,还曾征引过 亚里士多塞诺斯 。 最使维特鲁威出名的还是他的《建筑十书》(De Architectura),他在书中为建筑设计了三个主要标准:持久、有用、美观(firmitas, utilitas, venustas),维特鲁威认为建筑是对自然的模仿,正如鸟和蜜蜂筑巢, 人类也用自然材料造建筑物保护自己,为了建筑美观,先后发明了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其中的比例要依照最美的比例-人体比例,后来达·芬奇依照他的描述画了《建筑人体比例图》(维特鲁威人),在代表宇宙秩序的方和圆中,放入了一个人体。 希腊学者,亚山纳希乌斯·乔治亚德斯 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了希腊神庙的布局比例。他在《建筑构造中的和谐》一书中说明,圆柱的安排与利达格拉斯音阶的因素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虽然毕达哥拉斯时常陷入神秘主义,但是他们的音乐理论遵循以观察为基础的学术戒律,他们的结论基于弦长和振荡数,为现代声乐奠定了基础。 希腊音乐科学所经历的最伟大和最持久的原动力来自亚里士多德,他对音乐的态度不像是一位艺术家,而更像一位科学家和学者。亚里士多德有关音乐的著述已经相当靠近一种独立的美学体系,不再依赖非音乐的因素。在他的体系中,存粹的科学与音乐净化的教义并肩共存。其逍遥派弟子将音乐科学的发展推向最高点。 虽然缺乏那些逍遥派门徒的资料,但我们知道泰奥弗拉斯托斯反对音乐具有医治魔力的观念;最驰名音乐学者亚里士多塞诺斯,被贺拉斯称为「哲学家般的音乐家」。 亚里士多塞诺斯为人并不太好,同辈人认为他争吵不休、嫉贤妒能、心怀叵测。但作为一个学者和科学家,他代表了古典科学的顶峰。 他考虑音乐仍用希腊哲学家的灌肠视角,多从教育、政治的角度出发,因而对道德教义十分注意。但从他的著述中,已可以清晰见出一位真正科学家的观念。 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数字思辨相反,他将音乐声响的研究基于物理学 – 声学。他不仅是物理学家,而且可被视为第一个音乐心理学家和音乐美学家,因为他超越声音的「本源」问题,探索了人耳对声音的知觉问题。 古代音乐最后阶段 随后的时期,音乐的发展也受制于影响其它希腊艺术和文学的规则。 这一时代既染指轻松琐事,也致力于宏伟创造,由于有意识地实施改革,更新艺术,因而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它宣告新目标、新任务和新的答案。「我们不在歌颂老朽」提谟修斯说道,「现在的统治者是新的宙斯;克洛诺斯是过去的大师。让老缪斯见鬼去吧」 这一时期的音乐比此前提供了更明确的特征标识。 诗歌的品种是新的诺姆和新的酒神赞美歌,代表音乐家是诗人菲里尼斯、提谟修斯、菲洛克塞努斯、帕利埃都斯。 对音乐的地位和重要性的不同估价以乐器等级秩序的变化为象征 阿夫洛斯管占据了高级地位。阿夫洛斯管乐手不仅在didasealia(戏剧名称和演出日期目录)中出现,而且名字也被置于诗人之前。这意味着承认音乐是一门独立艺术。 熟练的乐器演奏开始流行。质朴的音乐消失了,炫技开始流行,旋律装饰多,调性转换频繁。 对于这些变化,欧里庇得斯对此感兴趣;哲学家和著述家并不赞赏;亚里士多塞诺斯认为是堕落; 关于这个时代的音乐,应该首先讨论 米勒图斯的提莫修斯(Timotheus of Miletus)(另一个名字 米利都的提摩太)。 他的酒神赞美歌和诺姆形式冗长,结构累赘。他写作的旋律轻松悦耳。他在诺姆中成功的创造了一种前所未闻的丰富色彩,评论家啧啧惊叹;迷醉的公众对他狂热崇拜;谨慎的理论家对他嗤之以鼻;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视其为毒蛇猛兽,会对国家法律造成无谓的损害;文学界对这种艺术毁誉不一; 但无论如何,未来主义者提莫修斯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梅兰妮皮德斯、克莱克苏斯和菲里尼斯加入,进一步探索新的潮流提供的可能性。 上述所发生的并非孤立现象,绝不仅仅关涉音乐。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在与希腊心智生活中的普遍原因。 基督教诞生前的一个世纪打破了希腊原来的独立状态,由于失去原动力,希腊天才转向拟古和复古。 早期基督教世界同希腊文明接触后,古代音乐实践的最高类型代表很快替代了原来基督徒所唱的希伯来歌曲。
阅读《西方文明中的音乐》初衷与初度感受 认知历史可有不同的线索,以王朝更迭的政治为线索;交换媒介的货币为索线;改变生活的科学为线索等等;同样的,文学、绘画、音乐、哲学等等艺术皆可作为认识历史的线索。而音乐,则是我本次认知历史的一条线索。我将在一段段旋律、故事与思考中,拾起一每一块历史图景的碎片。 艺术修养包括了技能水平与艺术知识。本书内容属于后者。 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递,被我们的耳膜接收,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在神经元的突触间传导,最终使我们的肉身作出行为。这其中涉及物理学、数学、脑科学等等,探索这其中的奥秘,一定很有趣。 一个人的人生选项越多,就越自由。对于耳朵,如果从古至今的音乐类型都成为了它的选项,它就是自由的耳朵。 这本探讨艺术之学术的书,让我感受到了学术之艺术;我喜欢学术,也喜欢艺术。 目前我读完了第一章节《古希腊》,我的感受是「很对胃口」;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古希腊音乐进行了非常全面的探讨,包括美学、历史背景、音乐格局的形成、乐器、音乐与社会学、音乐与科学等等。信息密度巨大,20 页的内容我连续阅读了两遍,加之查询资料、消化理解与整理笔记的时间,大概花费了15天(120小时)左右的时间。 影音技术接入博客 写博客是我对于知识的最终输出。为了更好的表达,我会在博客中直接插入音乐与视频资料。这个过程并不是很顺利,就古希腊音乐类型 比如诺姆(Nomos)、酒神赞歌(Dithyramb)在国内的音乐平台上资料极少。国外的 Spotify 和 Youtube 上倒是有一些。 因此为了让墙内的朋友可以在阅读时直接感受影音,我利用一些开源技术将影音资料整理到博客中。 音频资料的整理: spotDL/spotify-downloader 将 Spotify 音频同步到本地 DIYgod/APlayer 作为音频播放器,接入到博客中。 效果: 或者 视频资料的整理: 使用 Softorino YouTube Converter 2 将 YouTube 视频同步到本地 上传至哔哩哔哩,我创建了一个频道: 「方文明中的音乐」 效果: 以上效果 UI 相对简陋,但是功能还是全面的,目前满足博客中的影音要求够用。后面有空考虑更新至首图 UI。 具体技术的接入方法,我后面有时间在来补上。 我暂时先将「博客代码」 以及 「博客主题代码(包含接入方式)」开源; 衷心的感谢这些优秀项目的开发者们。 也欢迎留言。
我做公众号是为了获得幸福感。 幸福是种主观感受,是当事人的自我感受。我没有资格对我家的猫咪说「Fomo,你可真是一只幸福的猫」,也许他的幸福是和野猫鬼混,但却被我圈养了;也没人有资格对我说:「东泽,你每天这么自律的生活真累,真不幸福」;当然,所有的乌托邦也没有资格为全人类谋求福祉; 幸福感之主观,很像本无意义的事物,被人类赋予了意义。我曾在《科学解读平行宇宙》中提到过:「对宇宙而言,粒子的排布与运动状态决定了一个物理系统」这也是百衲被多重宇宙的核心要旨。任何事物都是亿万个粒子排布方式的一种客观表现,这些粒子组成了我们的肉身、意识、人际关系、周遭环境等; 粒子只是在按照宇宙法则做着物理运动,其本身并无意义,是我们赋予了这些粒子运动状态不同的意义。粒子排布状态可以被赋予意义叫做一只猫、也可以叫做一条板凳、甚至把某些排布状态赋予意义叫做恋爱、失业等等。 既然意义是人赋予的,那么同样的粒子排布状态,不同的人也会赋予其不同的意义,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也会赋予其不同的意义。 面对同样一段感情的结束,失恋双方的感受可能会截然相反。被分手者赋予其意义叫痛苦,提出分手者称其为解脱; 但痛苦者终究会被时间治愈,多年以后,痛苦者会赋予当时同样的粒子状态叫成长或者人生过客等等。 所以,与意义是主观赋予一样,幸福也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获取幸福感必然要求助于心理学。而阿德勒心理学对我有所启发。 阿德勒心理学提出,「所有的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而只要有“对别人有用”的主观感觉,即“贡献感”就可以幸福」 注意,这里的「对别人有用」是一种主观感受。因此会出现两种情况: 「我认为对你有用」而「你认为对你无用」 「我认为对你有用」而「你也认为对你有用」 而对于写公众号的我而言, 在文章发布之前,无论「情况1」还是「情况2」,只要我是秉持着对读者有用的态度来写文章的,那么这个写作过程我就会持续获得「贡献感」,从而感到幸福。 而当文章发布之后出现了阅读量、转发量等数据。这时候只有情况 2 才会让我产生「贡献感」从而感到幸福。 其实,人类追求个人幸福的行为,是一个人的因自利天性所驱动的本能力量。这种自利的本能力量看起来是对社会的进步有害无益,但其实恰恰相反。 正因为追求幸福的过程需要获取「贡献感」,才让「渴望成为对别人有用」变成了一种普遍追求,从而增进了社会利益与和谐。 这让我想起了亚当·斯密提出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人的本性是自利的前提条件下,我们怎样能够让大家约束自利之心,相互合作,从而导向一个财富增进的和谐社会? 文明历程发展至今,想要约束这种自利的欲望,人们尝试过依靠「宗教信仰」或「政权力量」。但无论哪一种都有其局限性,最终都是都在自利的欲火中折戟沉沙的。 在亚当斯密看来,最佳的方案应该是存在一种让自利之心自我约束的力量。也就是说:「让人们自利之心主导的行为,同时又可以增进他人的利益」。 而这种自我满足的同时又能增进他人利益的机制,就是交易。 我曾在文章 《多年后,我终于看清了比特币的本质》中提到过米塞斯的行为学。即:「人之行为的目的在于消除自身的不适之感」,而交易行为之所以发生,那一定是发生交易的那一刻,双方的不适之感都被消除,是双方的利益同时增进。这是交易原则,而「看不见的手」就是从交易原则中出现的。 「看不见的手」实际上都是指通过约束个人的自利之心,导向一个增进社会利益的合作机制。这与阿德勒的「幸福与贡献感」之说有着异曲同工的感受。 最终,我的幸福来自于秉持「对你有用」的写作态度以及「确实对你有用」的数据反馈所带给我的「贡献感」。 2021 年,我计划吸收 3~4 不同领域的知识,在我的大脑中煮成一锅粥。公众号会发布 5~6 推文,速度慢了点请多担待。 面对知识,我的思想比较「古着」,喜欢溯本清源到知识最开始的地方。我从这个习惯中受益良多,地基的厚度决定了大厦的高度。那些并非马上能用的原理、架构、机理等原材料,需要慢火煮粥,且不加调味料,在时间之泉中不知不觉的煮出营养。 因为本公众号无留言功能,如若诸位想与我沟通,可到我博客留言聊天。我会不定期的把短期的所学所想记录于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今登高作赋,非所望于群公,公不以斯之文浅陋,乃斯其所福也!
树叶又来到四月的颜色 没学一门乐器是我人生很遗憾的事情。 小时候,我对音乐是感兴趣的。那年四月,家人给我买了一个步步高随身听作为生日礼物;我很喜欢这个蓝色机器,顶部的银色按钮我舍不得多按;那时候最喜欢的歌手是黄家驹,周杰伦。 后来家里多了个 DVD,那玩应到家的当天傍晚,我就直奔音像店的二楼,把那盘心里收藏已久的 Beyond 演唱会光盘买了下来。 第二年四月的一个雨天,父母离婚了。我一个人在家中播放 DVD,是那首 Beyond 的《冷雨夜》。我沉醉在家驹的吉他声里,闭起眼睛哼唱着「冷雨夜我不想回家,盼望你会知」,仿佛舞台上弹吉他的人是我自己。马路穿梭的车灯在窗户玻璃上不停的一闪而过,我回到了现实,想着爸爸妈妈可能不会再回家了。我哭了,一下子很想学会弹奏吉他,但却无助的像一颗雨夜里形单影只的小树苗。 上了高中,文艺汇演,我永远都是台下的观众。看到心上人仰慕于台上那些闪闪发光的同学。我心中除了嫉妒,更多的是对自己没学一门乐器的遗憾。 后来,大学毕业、工作、创业。我都没给自己一个学习乐器的机会,即使创业期间的某个四月,我给自己买了一台电钢琴作为生日礼物。但工作的忙碌,让这台电钢琴太寂寞了,以至于它把自己的逃遁在了厚厚的尘埃中。 现在,树叶又来到四月的颜色,我过完了三十三岁的生日;这么多年,我就像一颗树一样的成长,改变;我早已接受了父母离异,也不会烦恼于心上人仰慕闪闪发光的明星。 大树的年轮一圈圈的增加,变得更加粗壮,更加枝繁叶茂,也更加平凡。 但自始至终,没有改变的,就是四月树叶的颜色,那是我学音乐的心。 两本书,一门课 我要开始学习音乐了。 我学习的方法,就是两本书一门课。 乐理,我选择的是《认识乐理》豆瓣 8.3。这是我根据自己的情况最后选择的一本适合初学者的乐理课。 乐史,我选择的是《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豆瓣 9.5,这是一本有学术气质的书,估计有 10cm 厚。这不仅仅是记录,而是通过一位满腹经纶的音乐学者的视角,来系统的看音乐文明的历程。 一门课,一位靠谱的钢琴老师。现在,当我想去掌握一门新技能的时候,愿意花钱请老师了。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从去年请私教健身之后,我就意识到了。一个好老师可以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让我快速进入一个新领域,最初阶段的边际收益率是非常大的。 未来的两个月,我的主要精力会铺在这两本书一门课上。 二十章的《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 我每次读完一章,就会更新一篇文章,关于这段时间的所学所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旅行团乐队 My Shadow 作词:孔阳 作曲:孔阳 我没有 在学校学会普通 也没学会 给未来挖个防空洞 那年的 烈火魔咒 吞没了所有 Oh 却带来一个坚韧不锈 拿着吉他的Shadow Don't worry I Love you My shadow Don't worry I Love you My friend Don't worry I Love you My shadow 谢谢你一直伴我左右 Obligado 那时候 最时髦是无厘头 可现实里 却被嗤笑痴人做梦 所有人 都理解了你 你是该有多么普通 Oh 转身回头 继续往前 Like a rolling stone Don't worry I Love you My shadow Don't worry I Love you My Dreams Don't worry I Love you My shadow 谢谢你陪伴我的三十三个秋冬 忧伤的夜里哼著 这首给自己的歌 Oh 这恰好是我人生写的 第一首歌 Don't worry I Love you My shadow Don't worry I Love you My friend Don't worry I Love you My shadow 最好的朋友 不止右手 还有Shadow 谢谢你一直伴我左右 You'll never walk alone You'll never walk alone 谢谢你陪伴我的三十三个秋冬。
投资的狠人,往往是这样的。无论面对多剧烈的价格波动,他们总是云淡风轻的看一眼K线,若有所思的呆滞几秒,又突然的微微一笑,然后就该干嘛干嘛去了。除了定投之外,他们操作频次趋近于 0。但事实上,就是这些活动指数最低的一批人,享受到了大周期最高的红利。 这些狠人具有极强的抗涨和抗跌能力,或者说这些人「拿的住」。 大部分人都知道拿住就能赚钱,但还是拿不住 「拿的住」这个能力看似简单,不就是买完了拿住不卖么,有什么难的。 但是对于投资,一个人想拿的住,做到无为而治,往往是最困难的。 李笑来写过一本开源的书叫《定投改变命运》,Github 上有了4.4k star。全书近 10 万字只写了一件事:「选择好投资标的之后,只定投,其它什么都别做」。 可是,让一个人定投容易;但是让一个人只定投,其它什么也别做,就太难了。所以需要 10 万字。 这种,这种「拿的住」的能力,在经济学上有个解释,叫时间偏好率,是指个人评估的当前价值和未来价值之比; 一个高时间偏好的人,更重视当下欲望满足;低时间偏好的人更重视未来欲望满足。 而那些拿的住的人,都是在有意或无意之间,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低时间偏好的人。 我有个饿了么的朋友,他抗住了 2017 年币圈的 94,之后反弹赚了 50 多倍,拿到了第一桶金。我问他怎么做到的,他说很简单,因为车房都买好了,平时消费水平也很低,没有太多物质欲望,很自然的就拿住了。 我想先成家再立业可能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成家了之后物质欲望就会降低,从而时间偏好率降低,更加的拿的住,即使面对公司的低谷也会更加从容。 后来那个饿了么朋友,也确实创业了。他就是 DeBank 创始人 hongbo。现在 Debank 已经是区块链圈里无人不知的产品。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先把车房搞定。而且这属于通过改变自己周遭环境来降低时间偏好,属于从客观的角度入手。 其实从主观角度,通过提升认知,同样可以降低时间偏好率; 认知越高,站的越高,看到的未来越远,对未来欲望之满足就看的更加清晰,从而越能接受当下的拮据。 一个人对未来越是笃定,他时间偏好率就越低。 一个十年寒窗苦的人,他定投似的把每日闲暇与苦读交换,因为他笃定自己有一天将一举天下知。 这种对未来之笃定,需要就是一种认知能力。 而这种认知能力,千万不能是一些浮皮潦草的阅读量,和一些半瓶醋的专业知识。因为这样只会形成半吊子式的认知。对于一件事,总感觉自己知道,但又说不清楚。不要把这种感觉甩锅给表达能力,这就是半吊子式认知的典型表现。 培养自己读完一本书的能力,即使你已经知道了作者的论点,还是要读完。唐三藏可以经历了九九八十难而取得的真经,也可以让孙悟空一个跟头来回比顺丰还快,不同的是经历过前者才可以成佛。 就好比,你已经通过本文知道了《定投改变命运》的论点,但是没大用,因为这知识来的比孙悟空还快,那么去的也同样快。而当你亲自花时间读完之后,你就发现,原来「知道」与「理解」隔着千山万水呀。 最后,用投资界时间偏好率最低的人 – 巴菲特–的话结尾:「我喜欢的周期是永远」。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 《教父》 在波谲云诡的比特币世界,即便你不是半秒钟看清本质的天才,但也千万别当个一辈子都看不清本质的傻瓜。 早年间,我还是一名区块链研发人员,在那段三点一线的时光里,在那些 todolist 被勾掉的深夜中 ,我的技术水平成长很快。那时候,炒币的盈利加之技术的领先让我「认知膨胀」。膨胀虽然是个中性词,但如果在时间的长河中俯瞰,那么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物理,膨胀的事物往往都走向恶性结果,比如有经济鸦片之称的通货膨胀;宇宙的持续膨胀将走向空间大撕裂而最终灭亡。而「认知膨胀」让我失去了冷静与思考,自大的认为看懂了比特币的本质,拿到了财富大门的钥匙。而殊不知,仅仅技术水平的提高不等于认知能力的提高,我只不过从一个普通傻瓜变成了一个发际线被提高的傻瓜而已。最终,一身的武艺也没躲过资本镰刀的当头一割。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最近两年,我汗牛充栋的阅读了大量文字,其中囊括了比特币发布之初的两年中本聪本人对比特币的探讨邮件与回帖、比特币白皮书和源代码、以及大量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行为学、货币史等书籍。渐渐地我摸到了一点感觉,每合上一本书,我都在心的底里对比特币的本质增多一点隐隐约约的理解。 那么比特币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找到答案? 比特币诞生至今,它就像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有着自己的方向与力量。它川流不息,一路上淹没大坑滋养农场,暗流涌动于堤坝之内,扶摇直上于山谷之间,等到浪潮退去,平静又如初时,这大河却流淌的更加宽广了。 要寻求比特币的本质,我们绝不能刻舟求剑式的站在岸边,而必须踏上一段溯本清源的旅程,回到这条河的发源地去一探端倪。 2008 年 11月 1 日,一个 ID 叫中本聪的匿名人士在网络上留下了他的青云之志:「我一直在研究一种全新的完全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抛弃第三方信用机构。」紧接着是比特币白皮书的链接。之后,bitcointalk 论坛吸引了天南海北的各路大神,形成了一个围绕比特币活动的小圈子。 就是这个小圈子为比特币这条大河注入了原初力量,他们人虽不多,但各个武艺卓绝。这其中就包括了密码学领域的大神哈尔·芬尼 (Hal Finney),他也是比特币网络第一笔转账的接受者;还有计算机安全的科学家达斯汀·D·特拉梅尔(Dustin D.Trammell),以及文件共享协议 BitTorrent 的创始者布拉姆·科恩(Bram Cohen) 等。 接下来两年,这个小圈子陆陆续续的对比特币展开了全面讨论,例如比特币的价值、技术架构的设计、物料的管理、以及安全防御等等。 而就在 2010 年 12 月 12 日,中本聪发布了比特币0.3.19版本之后,他就事了拂衣去似的没了音讯。 而 2008.11.1 ~ 2010.12.12 这两年期间所有的论坛讨论和来往邮件都被公开。这些原始的资料对于比特币研究人员具有极高价值。可以这么说,这价值好比是三星堆遗址于历史学家、达芬奇的手稿于文艺复兴史研究员、拉斯科洞窟的壁画于人文学者、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照片于物理学家。 这些资料就是我们溯本清源一探究竟的内容,我们要在这里找到关于比特币本质的答案。 这些资料完整的记录了比特币从一个胚胎发育成婴儿的过程,也记录了以中本聪为核心的小圈子对于比特币的初心、期待、担忧与预言。 比如在 2010 年 2 月,有人对比特币经济模型提出质疑 由于比特币的挖矿持续难度增加,而比特币的产出数量却不断减少,因此这个经济模型不可持续。 关于这个质疑,一名 ID 叫 xc 的人率先做出了回复: 这是个庸人自扰的问题,没有人会死于通货紧缩的漩涡。怀着通货紧缩而购买力增加的期待,收藏和储蓄币绝不是坏事。这可以把比特币集中起来做更大规模的事情,甚至将来会出现比特币银行,以市场利率借出比特币。 十一年后的今天,再来看这段回复;这个小圈子在当时就聊到了比特币收藏储蓄的特质,并预言了比特币银行的出现,而比特币银行不正是当下币圈最火热的 DEFI 的核心要旨么。 这些资料中像这样见卓识的探讨比比皆是,而对我启发最大的,是这个小圈子对比特币价值的探讨。当我读完那些关于比特币价值的讨论资料,我发现这似乎正是我一直寻找的钥匙,它打开了我的一道思想之门,引领我通向了一个自由辽阔的地方 –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 关于比特币的价值,这个小圈子曾讨论过一个主题:「比特币并不违反米塞斯回归定理」。这个主题下面有多个回帖,主要内容是比特币的经济模式是否违背了先贤们提出一些经济学理论,其中出现最多的几个名字就是门格尔,米塞斯、罗斯巴德等,而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 – 他们都是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以下简称奥派经济学)可谓是一个历史悠远的传统,奥派经济学家们都具有共通性,比如 16 世纪西班牙经院哲学家代表人物马里亚纳、奥派第一代掌门人卡尔门格尔、被称为「奥地利最伟大的灵魂」的米塞斯、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他们都认可主观价值论、个人主义和自由市场等基本思想。 而这些基本思想与比特币之间存在着某种量子纠缠似的关联,以至于他们在很多问题上都有一种不约而同的默契,比如对于通货膨胀的态度等等。 奥派经济学家们对通货膨胀是极度厌恶的,并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不公平的过程,它会对不同群体的命运造成不同的影响,而最先获得新增货币的群体获利最大。」比如,当下美国 1.9 万亿美元的大放水,最先获得 1400 美元的美国人民的将获利最大,而他国人民将为其买单。 中本聪在曾比特币的创世区块中留下了 50 个比特币和当天《泰晤士报》的头版文章标题:「2009年1月3日,财政大臣正处于实施第二轮银行紧急援助的边缘」。可见中本聪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对立。 那么,那个小圈子所讨论的米塞斯回归定理又是什么?它与比特币的本质有什么关系? 我想这问题的答案或许就在先贤的著作之中。 于是,我久逢甘露似的阅读米塞斯、哈耶克、罗斯巴德等奥派经济学家的著作,欲求在先贤们的思想宇宙中找到链接比特币本质的虫洞。 但是先贤的著着实难啃,晦涩语言加之庞杂概念,让我在阅读中总有一种两眼摸黑的感受,甚至一度陷入了自我怀疑。 直到有一天,当我合上米塞斯那本《人的行为》时,窗外绿色梧桐树叶漏进来的金色阳光在红棕色的牛皮桌垫上照射出形状各异的斑驳,原来天已经亮了。我看向《人的行为》深色的胶版纸封皮上的米塞斯,非零曲率的纸面却折射出来一些波长不同的光,我揉揉眼睛,一时间我竟错乱的把米塞斯和中本聪当成了同一个人。 我回过神来,脑袋里的回归定理、行为学、比特币、区块链等词汇就像几块量子力学的乐高积木,毫无规则的随机出现又消失,而后的几秒钟它们竟然有点完美的组合了。 想要真正看明白那个小圈子讨论的话题 –「比特币不违法米塞斯的回归定理」,– 我们就要搞清楚两个问题: 米塞斯是谁? 如何理解回归定理? 那么米塞斯是谁? 维基百科的描述是:「1881年9月29日出生于奥匈帝国的兰堡路的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是知名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作家,现代自由意志主义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也是古典自由主义第一把交椅。」 已获诺奖的哈耶克于 1977 年为老师的《米塞斯回忆录》作序时写道:「当我回顾社会科学领域的思想史,我发现他这样的人在教授中间是找不到的,甚至亚当·斯密也难望其项背;能够与他相提并论的只有伏尔泰、孟德斯鸠、托克维尔或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这样的大思想家」 1973 年 10 月 10 日,92 岁的米塞斯于美国纽约寿终正寝。他的遗孀玛吉特认为米塞斯曾引述的一段话最能描述他的个性:「他最令人敬仰的品质是宁折不弯的诚实,毫不犹豫的真诚。他从不屈服。他总是自由的说出他认为对的东西。如果他曾打算收敛一点或仅仅弱化一点对流行却不负责任的政策的批评,那些最有影响力的位置和大门都将向他敞开。但他从未妥协。」 而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介绍这位先贤,那一定是:「他是一位遗世独立的预言家」。 他在维也纳担任讲师期间,就在私人讨论班中预言了 30 年代的大萧条。不仅如此,他还在1932 年 9 月的一次专业人士聚会中,对大家说这很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了,因为再过 12 个月希特勒就会掌权。当时在场的人都不相信的笑了起来。事实证明,米塞斯的预言都是对的。 米塞斯虽然高瞻远瞩但却非常孤独。1940 年,他被迫背井离乡,踏入美利坚的土地。耳顺之年的他必须抛弃过往,在异国他乡重新开始,于是他用一种写遗书的状态开始写下《米塞斯回忆录》。当他在书中回望奥派第一代掌门人门格尔的人生时,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一个人不到四十岁就如此清晰的预见到了灾难和所有他珍视的事物的毁灭,不可避免地会陷入悲观绝望」。同样的,这句话亦可以用来描述米塞斯自己的人生,反正当我读到这句话时,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是一位遗世独立的预言家茕茕孑立的背影。 然而,事业与生活上挫折无法击垮一个心中充满学术理想的人。 也正如米塞斯在回忆录中所言:「直到今天,我还是没有失去勇气。我会尽到作为经济学家的职责。为了传达心中的真理,我永远不会感到疲劳」。 来到美国的米塞斯重整旗鼓,穷经皓首般于 1949 年出版了他的扛鼎之作《人的行为》。这本书被罗斯巴德称为20世纪人类智慧最好的产物之一;虽然从本书出版到今天已经过去了 72 年,令人欣慰的是,直到今天,即使在年轻读者活跃的豆瓣上,本书的评分也都一直在 9 分以上; 也应照本书译者夏道平先生那声感叹:「不朽的名著,没有时效问题,因而也没有过时的翻译;有的,只是无常的时运」; 而这本《人的行为》也是本次溯源比特币本质的一条必经之路。 关于回归定理,米塞斯早在他 1912 年出版的《货币和信用理论》中就曾提出了回归定理的概念。稍微通俗的表述就是: 「货币的供需关系决定了货币的购买力强度,今天的供需关系决定了今天的购买力,而今天的供需关系是被昨天的购买力所决定,以此向前类推,可追溯到货币第一次具有交换价值的那一刻,在那之前,它还具有一定工业价值」。 而米塞斯从《货币和信用理论》中提出回归定理之之时,经过了三十二年,米塞斯又在《人的行为》中用行为学对回归定理再次做出了解释。 关于行为学,别指望仅靠阅读我这篇浮皮潦草的文章就能深入理解,它更需要通读米塞斯之后的逻辑推演与反复思考。 而我的任务,就是在行为学、比特币、回归定理之间建立起来一个彼此关系,帮助我们发现比特币的本质。接下来我们就来梳理下三者的关系。 根据行为学所言,人是自利的。这是探讨人之行为的出发点。如果你要问人为什么是自利的?对不起,这是一个极据(Ultimate Given),也就是人类现有所能硏求到的知识极限。就像光速为什么是三十万公里每秒一样,是个极据。 一个人的行为总归是增进他的满足。消除他的的不适之感。 即使这个行为的直接目的是改善别人的生活情况,也是自利的行为。因为行为者认为使别人吃的好比自己吃的好更让自己舒服。行为者的不适之感是由于看见别人饥饿引起的。 而人之行为,总归是消除自己的不适之感。并且这个不适之感完全来自行为者自身的感受,其他人无法评价。 而由于每个人的不适之感不同,消除不适之感选择手段也就不同,行为就会不同。即使不同的人彼此面对同样的事物,掌握了同样的资料,他们的对这个事物的评价也会不同。 而对于比特币市场,正是由于人之差异,彼此的不适之感受不同,于是在同一时刻对同样一枚比特币也有不同的评价。而交易就可以同时消除双方的不适之感受。比如对于一位比特币的买方,多一枚比特币是要比不少掉 6 万美金更能增进他的满足的,而对于卖方则正好相反。 而正是由于比特币交易者彼此之间各不相同的个体行为,才形成了这波谲云诡的比特币交易市场。 回归定理提到「货币的购买力是由货币的供需关系决定的」,这很好理解。比特币的总供应固定是 2100 万,而体现购买力的就是价格,价格是随供需关系而变。 而回归定理还提到「今天的供需关系决定了今天的购买力,而今天的供需关系是被昨天的购买力所决定,以此向前类推」。 关于这部分的解释,米塞斯在《人的行为》第十七章第四节的「货币购买力决定」中有所提及: 「因为行为总是把将来的情况做更好的安排,那么一个人在考虑取得或放弃货币的时候,他首先要注意的,自然是将来的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情况。但是,他除了从刚刚过去的货币购买力的情况来考虑之外,他不能对将来的货币购买力做任何的判断。」 也就是说,行为人对于未来货币购买力的判断,只能依赖刚刚过去那一秒中的货币购买力知识。 假如我们把货币购买力的历史知识全部忘记,那么货币的发展历程就要从头开始。 所以说,一个货币的购买力是可回溯的,回溯到有人第一次想把这个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来保存的那一刻,而再之前,它一定是有一些工业需求的。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比特币是否满足回归定理。 现在,让我们回到那篇 2010 年的帖子 –「比特币并不违反米塞斯回归定理」,来看看中本聪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作为思想实验,设想有一种贱金属像黄金一样稀有,但有以下的特性: ▲ 单调的灰色。 ▲ 导电性不太好。 ▲ 不是特别硬,但是没有延展性或者不容易锻造。 ▲ 没有任何实用或装饰用途。 以及一个特殊的、神奇的属性: ▲ 可以通过通信信道传输。 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以某种方式多少获得了一点儿价值,那么想要远距离转移财富的人可以买一些,传输出去,并让接收人把它卖掉。 中本聪的回复非常精彩,中本聪把比特币当成了一种可通过通信信道传输的神奇的金属。这对我们理解比特币的本质至关重要。 想想为什么元素符号为 AU 的金成为了长久以来的货币。 主要原因有两点: 金(Au)属于惰性金属,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金是稀有金属,其总量很难有爆发式的增加 而金的其它特性,比如美观、导电性好、中子捕获能力强等,这些特性在使其成为货币的过程中,并不是加分项。 那么假如现在存在一种神奇的金属,它具备比黄金更强的惰性、更稳定的的总量、并可以在通信信道传输。那么这种金属是否适合做货币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理解下「可以在通信信道传输」这个特性,这理解比特币本质的关键。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比特币是一种特殊的金属,其本身就有质量转移的能力,而对于扮演货币角色的金属,质量的大小就是价值的多少,因此质量转移能力就相当于支付能力」。 在古代,如果我们想用金银做一笔做跨物理距离的支付,无非就是人马车船的运输。即使现在借助于互联网金融平台,但那也要依赖中心化服务器的。 而比特币这种金属则不同,借助于区块链技术,它本身就有质量转移的能力,可实现夸物理距离的支付;这个而这质量转移能力与货币属性又是合二为一的。这就是理解比特币本质的关键。 比特币的本质就是一种惰性极强、总量稳定、且自身融合了质量转移能力的特殊金属。 我们再次回看米塞斯的假定,如果人类将货币购买力的历史知识全部忘记,将会怎样? 那么必然的,货币的发展历程就要从头开始。而在成为货币的特质上,比特币确实是选项之一。 而到底选择哪一个,金银、比特币、美元、人民币或其它?或者比特币会代替黄金么?这便不是我的任务了。就像米塞斯对行为学的表述那样:「行为学是中立的,他不涉及价值判断,而是陈述」。而我想要做的,同样是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想,将比特币的本质做一个陈述。 至此,一起都如此清晰了。 以上
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康德 凝望夜空,你是否思索过,在浩瀚的宇宙最深处存在着若干个“自己”,你们外貌相同,却各自经历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回望人生的路口,表白亦或暗恋;工作亦或读研;爆发亦或隐忍;我愿意亦或对不起; 每个选项都蝴蝶效应般的决定了你的人生旅程,也许一马平川、也许崎岖不平、或许硕果累累、也或许沼泽泥泞。 如若站在路口的那一刻,你大脑神经元上的电荷信息有了微妙改变,导致你走向了另一个方向,那么你现在的人生旅程将会怎么样? 平行宇宙理论虽不能得知其它的旅程是否同样精彩,但可告知于你的是: 你当初的舍弃掉的每一个选项背后的人生轨迹都可能被亿万光年之外的另一个“自己”所经历,这些不同版本“自己”存在于距离你最少465亿光年外的广袤宇宙中(百纳被多重宇宙)。 或者这些不同版本“自己”被隔离在相互无法沟通的量子力学领域所探讨的希尔伯特空间。(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诠释)。 还有可能是我们所处的宇宙空间只是更高维度空间上的一张膜,就好像三维空间中的一摞A4纸,相互平行却无法产生任何交集。(超弦理论框架下的膜宇宙) 本文将在科学而非科幻的范畴内向你展示3种类型的平行宇宙: 百纳被多重宇宙,存在于465亿光年之外的宇宙空间 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诠释 弦理论框架下的膜宇宙 即使在科学范畴内,各类平行宇宙可谓琳琅满目,而以上三种最有代表性,因为这三种平行宇宙的理论根基分别是相对论、量子力学以及超弦理论。 ps.本文将默认读者不具备物理学的专业知识 即使我身处果壳之中,仍以为自己是宇宙之王 –斯蒂芬·霍金 一般我们所探讨的宇宙是指以地球为中心,465亿光年为半径的球体空间,这个球体的边界也叫“粒子视界”,是观察者所能观测到的距离极限。 也就是说,即使你具有千里眼的特异功能,最远也只能看到465亿光年之内的东西,这是由于光速所限。 你也许疑惑:宇宙的年龄不过140亿年,为什么“粒子视界”的半径却可以达到465亿光年? 这是由于宇宙空间在宇宙大爆炸之初就开始不断的膨胀,且越远的地方膨胀越快,甚至速度快过了光速。所以当137亿年前大爆炸之初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抵达我们的地球时,当年的发光区域已经随着宇宙空间的膨胀到达了距离我们465亿光年的地方,那里的膨胀速度已经大于光速,于是光子便无法抵达我们的地球。 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Nothing can’t move through space faster than light,没啥可以比光在空间通行速度更快。那么上文提到,空间的膨胀速度超过了光速是否违背了相对论? 答案是并没有,这是因为相对论限制了物体在 space(空间)的通行速度,而并没有限制 space 自行膨胀的速度,而空间膨胀速度大于光速是被允许的。 空间膨胀所致的两点距离变化就好比气球上两个点静止的点的随着气球的膨胀越来越远。 粒子视界决定了我们当前的观测范围是以地球为中心465亿光年为半径的球形空间。本文我们就把这个巨大的球形空间称作我们的宇宙。 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一旦465亿光年之外的宇宙空间仍然硕大无朋,那么像这样半径为465亿光年且互不相交的球形空间就会存在N多个,空间越大能划出的球形空间数N就越多。 这N多个巨大的球形宇宙空间由于光都来不及互相抵达,因此他们就不曾互相影响过,所以他们的各自发展是相互独立的。 现在我们根据以下两个条件做出一些思考: 现代的测量结果表示宇宙的空间曲率0,这意味着宇宙空间是无限大的。 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均勻且各向同性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宇宙中任何一点为球心465亿光年为半径画球,这些球形空间内所包含的物质在大尺度内差不太大。 如果宇宙空间无限大,那么以上提到的465亿光年的球形空间就会存在无数个。而一旦这样的球形空间存在无数个,那么任何极小概率事件就都会发生了。 正如埃米尔·博雷尔的无限猴子定理所言:让一只猴子在打字机上随机地按键,当按键时间达到无穷时,几乎必然能够打出任何给定的文字,比如莎士比亚的全套著作。 同样的,在宇宙中划出无数个465亿光年半径且不相交的球形空间,其中几乎必然能够找出一个与我们的宇宙中所有粒子排布与粒子运动状态一模一样的宇宙。 经过计算,那个完全相同的宇宙出现的期望距离是距离地球10^(10^122)米。这是个大到难以理解的距离,也许直到时间的尽头人类文明也无法抵达那个遥远的“孪生宇宙”,但是理论上它确实存在。 以上,我们通过物理知识对宇宙做出了预测:在遥远的空间之外,存在一个与我们的宇宙中粒子排布与粒子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宇宙。 那么还剩一个重要的的疑问,那个宇宙中与你一模一样的“自己”,除了肉体相同之外,你们的思想意识是否也是一模一样么? 粒子排布完全相同的两生命体是完全一样的么? 我们都是精致的自动机器。我们的身体和脑在运行时,就像是当时教堂中的乐器——风琴,我们的身体通过巨大的风箱把称为“动物精神”的特殊液体压入储液器里,然后通过一整套管子排列产生出不同的节奏与旋律,这就是我们的行为。 –笛卡尔 这是一个存在争议且开放式的问题,有些人认为离子排布相同的两个生命体只是拥有相同的肉身,而不具备相同的意识。出生于13世纪中叶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就明确提出过现在所谓的二元论:“大脑的意识是由非物质组成的,并不遵循物理定律” 也就是说意识是非物质的东西,不能通过简单的离子排布决定。现在依然有人坚持这样的观点,认为存在类似“动物精神”的特殊液体,在没有发现这种物质之前,人类无法制造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 而大部分物理学家都相信的是粒子的排列方式与运动状态完全决定了一个物理系统。也就是说一旦两个465亿光年半径的球形空间中粒子的排列与运动状态完全相同,那么这个两个物理系统就是完全一模一样,其中的生命意识也完全相同。 笔者的态度是支持后者,我们都是由粒子组成,我们向左移动那么全身的粒子就会向左移动,我们的大脑进行思考那么组成的大脑粒子就会改变状态。之所以现在人类还没能制造出能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只是因为人类还不够了解自己的大脑。正如 2013 年美国奥巴马政府所启动的“大脑计划”所言:“作为人类,我们已经发现了数百光年以外的星系,研究了比原子还小的粒子,但我们仍然没有解开这个位于两耳之间3磅重的物质之谜。” 你在阅读这篇文章的瞬时周遭就是你所在宇宙中粒子排列方式与运动状态的表现。而你曾经放弃那个选项背后的蝴蝶效应人生,也是只是对应了亿万光年之外的另一个球形空间中粒子的另一种排布。 这就是百纳被多重宇宙,如果把宇宙想象成一个二维空间中无限大且满是补丁的被子,每一块补丁都代表了大小相同且各自独立演化的空间。由于被子大小无限,那么无限大的被子就将穷举出补丁的所有的可能,如果其中一块补丁代表了你所处的宇宙,那么被子上必然还能找到另一块一模一样的补丁,也就是你的平行宇宙。 谁要是懂得量子力学,那他就是真的不懂量子力学 –理查德·费曼 量子力学太玄妙了,全世界最顶尖的物理学家都曾在其堡垒前折戟沉沙,爱因斯坦、薛定谔、玻尔、海森堡、费曼、图灵等等科学巨人面对量子力学都曾各执己见。这主要是因为粒子在微观尺度下各种反常识的现象是自古以来的任何宏观物理定律都无法解释的。 同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出现在多个地方,这绝对是反常识的,因为你从没见过女朋友同时出现在左手边和右手边,除非她就是你的左右手。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单一粒子可以同时出现在多个位置,就像水波无处不在的浸满了房间,水波在不同位置的强弱决定了粒子最终会出现位置的概率,这个概率可以通过薛定谔方程计算出来。粒子从无处不在的波变成确切位置的粒子只需要一个开关,那就是观测,一旦粒子被观测那么粒子的位置就确定了,水波越强的地方越有可能出现那个粒子。 啊,只要不观测,女朋友就像一道波同时飘荡在上海和温哥华,一旦被观测她的位置就确定了。如果你不是时间管理大师,那么你一定认为这是个荒谬的理论,可这确实是通过严密的实验得出来的结论。 读到这里你也许对量子力学感到一点困惑,但别急,相同的困惑物理大佬们也都曾经历过。 爱因斯坦就说过:“月亮只是因为老鼠盯着它看才存在吗?” 薛定谔也做过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薛定谔的猫:只要不打开盖子观测,那么盒子里面的猫就是一个既死又活的叠加状态。 但也正是由于科学至今无法解释量子力学的神奇,激烈的争讨才会持续一个世纪至今。而在这思想碰撞过程中物理学家不断的迸发智慧,通过一个个精妙绝伦的物理实验揭开了宇宙万物在微观尺度下的运作规律。我们蜷缩于原子内核之中,惊叹于电子优雅的华尔兹。可以说近一个世纪的物理学给予我们另一双眼睛,让我们把光年之外的神秘与周遭的美丽都看的更加清晰了。 关于量子力学的不同解读可谓是莫衷一是,最为主流的解释是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诠释,后文会于必要的地方稍作解读。本文重点在于讨论平行宇宙,于是下文主要解读内容是美国量子物理学家休·艾弗雷特三世剑走偏锋的提出了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诠释。 量子物理学家休·艾弗雷特三世 我要和父亲在另外一个平时宇宙中相会了 –休·艾佛雷特女儿的遗书 美国量子物理学家休·艾弗雷特是量子力学多世界诠释的提出者,年少的艾弗雷特曾带着多世界理论的博士论文拜访量子力学大佬玻尔,但却遭碰壁,玻尔认为量子力学的平行宇宙理论是乡村野夫的旁门左道,他无法相信这个世界只因为你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就分裂成两个。尽管受挫之后的艾佛雷特大幅的删改了论文中对哥本哈根诠释的不同见解,但是也没能改变社会舆论给予他精神分裂人群的待遇,以至于酒精和尼古丁陪伴了他潦倒颓废的后半生,最终于1982年去世享年51岁。 “我要和父亲在另外一个平时宇宙中相会了” 这是艾佛雷特的女儿的遗书,她是一名真正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父亲的潦倒人生带给了这个家庭不幸,她目睹过父亲曾孤独的沉浸于自己的平行宇宙,但遗憾的是她并不了解量子物理,根据艾佛雷特的理论,死亡并不会让他们相会。而仅有欣慰的是,根据艾佛雷特的多世界理论,一定还存在一个平行宇宙中的艾佛雷特事业一往无前,家庭和睦美满。 近些年,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艾佛雷特的多世界诠释逐渐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或许是得益于互联网的力量,也或许是人民日益增涨的物质文化需求已不甘于只有一个世界的现状,总之这个理论被越来越多的讨论和完善。 溯流时间,回到中学物理课堂 关于量子力学的一切都可以从这个简单的双缝干涉实验的中获得启发 –理查德·费曼 为了能够从科学的视角去理解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诠释,我们必须先溯流时间,回到中学物理课堂,和我一起回顾一个物理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对于要了解量子力学的同学们,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极其重要且不可思议的实验。量子力学最伟大的实践者之一的费曼就曾说过:“关于量子力学的一切都可以从这个简单的双缝干涉实验的中获得启发”。 实验需要几样实验器材: 电子枪(可以发射电子的枪) 有两条缝的钢板 屏障 准备好了器材之后实验就开始了,我们用电子枪对着钢板连续发射电子,一段时间后记录观察钢板后方屏障上电子落点位置。 观测屏障我们发现,电子在屏障上形成了明暗相间的条纹,明条纹代表电子落上的数量多,暗条纹代表电子落上的数量少。 到目前为止,中学顺利毕业的你也许可以解释这个现象,这是因为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一连串的电子射向钢板时展现了粒子的波动性形成了一道道波,两个粒子表现出的波特性分别通过钢板上的双缝时衍射出来了两道波,这两道衍射波相遇便发生了波的干涉,最后在屏障上形成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如果你能读懂以上结论,那么我允许你保留三秒钟的骄傲。因为实验接下来将发生的一切,或许将改变你对这个世界的原有认知。 更改实验,电子连发变单发 现在我们将实验稍作修改,将之前用电子枪连续发射电子,改成电子枪间隔发射单个电子,其它不变,也就是单粒子的双缝干涉实验。 思考一下,如果电子枪间隔发射单个电子,一段时间后电子的落点会在屏障上会体现怎样的图案呢? 现在直接看答案,如下图: 没错,电子的落点基本没有变化。电子枪不连续的间隔发射单个电子,在一定时间之后所有电子的落点依旧在屏障上形成了明暗相见的条纹。 在我们的原有思维中,连续发射的电子之所以可以通过双缝形成干涉条纹,是因为大量电子同时展现了粒子的波动性,两个电子分别通过双缝时衍射出来的波互相干涉,最终在屏障上形成了干涉条纹。 那么现在,一个全新的实验现象告诉我们,一个完全独立的电子经过双缝后,电子的行动依旧遵循双缝干涉的路径,一定时间后还是会在屏障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接下来,我将不开玩笑的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把钢板上的双缝分别命名为A缝、B缝,电子枪发射电子后,这一个电子同时出现在了A缝和B缝两个位置,并同时衍射出了两道波,这两道波相遇后发生干涉,最终单个电子依旧按照两道波干涉的路径落在屏障。 也就是说一个电子好像出现了分身,自己和自己发生了干涉。并且最终按照双缝干涉波的路径行进。 不要怀疑实验过程,这个神奇的现象被世界各地大量物理实验重现,确定了一个粒子确实同时出现在多个位置。 更改实验,增加电子探测装置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再次更改实验,我们要知道一个粒子是如何同时经过A缝和B缝的。增加电子探测装置,来观测电子下究竟如何分身。 随着电子枪单发射击,探测器开始监测电子的动向,屏障上也开始出现了电子落点所形成的亮斑。 我们期待着探测器同时捕获电子和他的分身,可最终的结果再次让人大跌眼镜。 探测器监测到的电子并没有同时出现在A缝和B缝,而是要么在A缝要么在B缝,并且屏障上的干涉条纹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与AB两缝分别对应着的两道亮斑带,这分明是电子的粒子性直接通过两条缝形成的落点。这说明,这一次粒子并没有表现出波的特性,也不存在分身了,当然也就无法自己与自己发生干涉。 这又是为什么,两次实验唯一的不同在于本次实验多了电子探测器。一定是电子探测器的作用导致了电子的分身能力丧失了。去掉电子探测器干涉条纹就会出现,加上探测器干涉条纹就消失。 后来,物理学家对电子探测方式进行了多次升级,但是无论怎么做,只要实验可以获得电子的轨迹,那么干涉条纹就会消失。 这个小小电子似乎有一股神奇的魔力,只要发现人类在观测它,它就是一颗老实巴交的粒子,否则它就是弥漫在空间之中无处不在的波。 通过前文一系列的双缝干涉实验实验,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微观世界的玄妙,关于单一粒子从同时存在多个位置到变成一个确切位置的过程究竟发生了什么,目前也没有一个最终答案,而这个过程发生的一切便是量子物理学家们的主要纷争点,其中哥本哈根诠释和而多世界诠释便是对于这个过程不同解读。 想要进一步了解哥本哈根诠释和而多世界诠释就不得不说下薛定谔方程。 量子物理学家告诉我们,电子枪发射出来的电子在被观测之前确实以波的形式存在于空间之中的任何位置,比如同时出现在A缝和B缝,这道波体现了粒子在空间里一种“存在感”的强弱,“存在感”越强的地方最终出现粒子的概率就越大,反之亦然。如果我们想要知道微观粒子状态与时间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则完全不再适用,而这时候就要用到薛定谔方程来描述粒子的波函数与时间的关系了。 简单理解: 牛顿定律描述的是宏观物体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薛定谔方程描述的是波函数与时间的关系 哥本哈根诠释表示,当粒子被观测之后,薛定谔方程所描述的波函数就坍缩了,原先波函数描述的粒子在空间中的不同的概率将立刻马上的瞬间改变,其中某一个波峰点的概率将变为100%,而其它位置点的概率全部变成0,所以粒子会出现在一个确切的位置。 波函数因为物体被看了一眼就坍缩而不再适用,这样的结论是否合理或武断或不清晰可以留给大家思考。因为本文的重点在于科学的解读平行宇宙,哥本哈根诠释的介绍我们浅尝辄止。下面我们来理解下艾佛雷特对于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诠释。 埃弗雷特认为,波函数没有坍缩,在被观测的那一刻薛定谔方程依然适用,只是波函数的概率波峰所对应的现实世界分别独立演化了,形成了平行世界。 举个例子,我们假定掷硬币是一个量子随机事件 (严格来说,投掷硬币并非量子随机事件,硬币在被投出的那一刻,落地时的正反面就已经决定了,真正的量子随机事件一般采用原子衰变) 且出现正面/反面朝上的概率都为50%。如果正面朝上,你将决定晚饭吃完垃圾食品之后组队打游戏;反面朝上,你将决定晚饭吃完水果餐之后做运动; 如此一来,当掷硬币这个量子随机事件发生之后,世界就分裂了,硬币正面朝上的信息通过你的视网膜传达到大脑皮层,而后你决定晚餐吃垃圾食品并打游戏,这样一系列事件将串联成一个世界;同样的,硬币反面朝向的信息通过网膜传达到大脑皮层,而后你决定水果餐并运动的一系列事件串联成另一个世界;而这两个世界相互平行各自演化。 你存在的世界才是对你有意义的世界 量子随机的平行世界时时刻刻都在产生,那么如此之多的平行世界于我们的意义是什么呢? 关于意义的问题往往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根据人择原理,你存在的世界才是对你有意义的世界。 还记得电影《国产凌凌漆》里,周星驰的古灵精怪枪么,这把枪很神奇,每次开枪,先向后射再向前射,一后一前一后… 现在,我们给这把古灵精怪枪做一次量子改装,每次开枪向前、向后开火的概率各占50%。 假如你用这把改装过的古灵精怪枪对着自己脑袋开枪自杀,会发生什么? 根据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诠释,任何可能的量子事件都将必然发生,无论它的概率多么多么的小。你会发现有一个平行世界中的你永远也不能自杀成功,无论怎么自杀,这把枪总是射向相反的方向,总之自己就是死不了。如果自杀100次,100个平行世界中你已经变成了一具尸体,但是总有那么一个平行世界中的你最终是活着的。 对于多世界的意义而言,无论这个世界发生过多少低概率事件,只要你还存在,这个世界就是对于你有意义的。 连续100次自杀之后仍然存活的概率就是0.5^100, 这虽然是个极小的数字,但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生存概率。 你现在之所以可以读到这篇文章,那一定是你祖辈向前溯源100代都有儿子出生,你爷爷、太爷爷、太太爷爷…都有一个儿子,如此而已。 宇宙中诞生生命的概率就好像把一只无比精密手表的所有细碎零件扔到泳池中,冲入排水管之后竟奇迹般的变回了一只精密手表。即使这概率微乎其微,但当我们开始思考这个这个问题时,我们一定已经奇迹般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了。 也就是说,这个奇迹般的让你有能力思考平行世界意义的平行世界就是对于你有意义的那个世界。 以上便是关于量子力学多世界诠释的介绍与思考,它保全了薛定谔方程,但却以世界分裂作为代价。因此也有物理学家说,多世界的假设很廉价,但宇宙付出的代价却太昂贵。 但既然这是个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且可以自圆其说的理论,那么它就应该享有物理科学的包容,因为包容性是物理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封闭系统如若任其自由发展,整个系统必定趋向熵增而无序的混乱。所以,接受并包容新的理论,便是从系统外获得做功,整个系统的发展才会趋向熵减而有序。如此,物理学便能如日方升,欣欣向荣。 1963年,剑桥大学的新年派对上一名叫简· 怀尔德的女孩风姿卓越时尚优雅。当时还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攻读理论物理的霍金对简一见钟情,便主动搭话。简认为对面这个男孩谈吐风趣气质独特,便问他的信仰是什么。微醺的霍金放下酒杯,看着简温柔地说:“找到解释宇宙万物的方程”。后来两人迅速坠入爱河。之后的霍金患上了渐冻症,简一直陪伴在霍金身边照顾了他20年。 近一个世纪,广义相对论在宏观领域崭露锋芒,量子力学能解释微观世界的奇妙,但其二者却是始终无法和谐统一。 在广义相对论里空间和时间形成一个光滑弯曲的几何结构,而在量子力学中万物不断经历着量子涨落。这就好像一面光滑的镜子,在被放大一定倍数之后就会看到坑洼不平的表面。 那么找到解释宇宙万物的方程,优雅的统一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是很多物理学家的信仰。 而超弦理论便是将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优雅的统一起来,用来回答有关自然最基本的物质构成和力的原初问题。 超弦理论认为组成世间万物的基本单元是一根根一维的细丝,这些细丝并不是由原子或者分子构成,这细丝便是万物最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就好像琴弦,转轴拨弦是音符,细丝的不同共振模式便是不同粒子 也就是说,所有的物质的基本单元都是相同的,都是一根弦。所有的弦都是完全一样的,而区别在于每根弦所经历不同的共振模式。同样的弦,有的振动模式表现为电子、有的表现为引力子等等…。 如果一个物理学理论被认为是正确的,那么它必然对大自然的演化做出了正确解释和预测。正如黑洞的发现强有力的的证明了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同样的,如果超弦理论正确,那么我们的时空必将存在11个维度,其中10个空间维度和1个时间维度。只有这样,超弦理论方程中关于量子概率的解读才不会出现负数。 如何理解维度 我们的感知,点是零维,线是一维,面是二维,而我们处在四维时空,其中三维空间与一维时间,因此我们可以移动的方向是前后、左右、上下。而超弦理论却告诉我们,宇宙存在11维时空。如若存在更高的维度,我们应该有所感知,比如可以向前后、左右、上下之外的方向移动,但是现实告诉我们这并不可行。 超弦理论的解释是,空间中只有三个维度是展开的,而其它的7个维度蜷缩了到了普朗克尺度(1/10^33),以至于现在的科技无法对如此小的尺度进行感知。 这就好像我们在遥远的外太空看地球上的长城,即使视力再好,我们看到的也是一条绵延长曲线了,好像一根面条。也就是说,如果距离足够远,我们就只能看到长城的长度这个维度,而高度和宽度两个维度由于太远而无法观测,我们便可以说另外两个维度蜷缩了。同样的,由于超弦理论预测的其它7个维度蜷缩到了我们无法观测的尺度,因此我们无法感知。 我们可以在三维空间中观察一张二维的薄膜,只要膜足够薄那么三维空间中便可以存在无数张这样的二维膜。同样的,我们的三维宇宙于更高纬度的四维空间来说,便是一张三维的膜,这样的膜存在无数张,每一张三维膜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平行宇宙,这便是超弦理论下的膜宇宙。 穿越膜宇宙 既然膜宇宙存在,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在不同的膜宇宙中穿越呢? 根据超弦理论,我们不可以穿越膜宇宙但是可以与另外的膜宇宙勾通。 原因在于,组成人类的弦是开弦,开弦的一端被束缚在膜上,因此开弦不能离开膜。而闭弦不同,闭弦可以跨越维度传递。 典型的闭弦是自旋为开弦两倍的引力子,也就是在超弦理论中可以传递引力或者说重力的粒子,超弦理论中关于引力的解释不同于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的解读是质量导致时空弯曲从而产生重力。而超弦理论的解释是,引力子的传递产生重力。 为了说明引力具有穿越维度的能力,我们回顾来一部电影《星际穿越》。 《星际穿越》 《星际穿越》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最后男主角库珀为了拿到奇点的量子数据不得不进入未知的黑洞,因为自然界中只有黑洞结合了相对论所解释的质量无限大以及量子力学所解释的体积无限小。 进入黑洞的库珀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五维时空,于是他逆着时间行走,回到了过去。通过重力波(引力子)将信息传递到了女儿的房间,引导过去的自己抵达NASA的秘密基地,并把奇点的量子数据通过重力波传递给了四维时空的女儿。 《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是诺贝尔奖得主基普·索恩,这是一部科学硬核、想象力开阔、故事温暖的电影。直到进入黑洞之前,所有情节都有严谨的科学依据,而进入黑洞之后的世界便是剧组的想象。 安妮·海瑟薇主演的布兰德博士说:“爱是唯一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的事物” 而超弦理论告诉我们:“引力子是唯一可以穿越维度的事物” 世界上存在四种基本左右力, 强力、电磁力、弱力、引力。如果强力的值为1,那么电磁力就是1/60~1/20、弱力是1/10^13、而引力是1/10^39。 引力太小了,与其他三种力相差了几十个数量级。这似乎不太正常,大自然为何如何偏心让引力如此的弱呢。引力一定有一些特殊的能力,这正是超弦理论所预测的,引力是可以穿越维度的,而我们感受到的引力是引力在三维空间中的一个分量,而引力在所有维度的合力是巨大的。 因此证明膜宇宙存在的一个思路便是在极其小的尺度上证明引力其实存在其它分量。有种方法是利用大型粒子对撞机把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再对撞,如果超弦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当粒子对撞能量足够大时,将有可能产生小型黑洞。当然,这需要极其巨大的能量,目前即使是欧洲核子研究组织 CREN 也无足够的资源来实施这样级别实验。而且实验具有很强的未知性,一旦在地球上产生了黑洞,那么人类的遭遇将难以想象,有些物理学的实验就如同潘多拉的墨盒。 证明膜宇宙的存在,除了在极小尺度上对引力进行测量,还可以通过发现一些超弦理论所预测的粒子来证明超弦理论的正确,从而证明膜宇宙的存在。这些都需要粒子探测技术能更加精深,尺度接近普朗克长度,正所谓: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目前,超弦理论还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所以被很多学术大佬忽视。但是回望物理学的历史,伟大理论被学术界忽视的原因,往往正是因为其超越了所在的时代。若干年后,如果最终统一了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是超弦理论的“音符”,那这必将成为最精彩绝伦的物理史话。 近一个世纪物理学已然蓬勃发展,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和R.W.威尔逊探测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让我们看到了宇宙婴儿时期的照片,证明了宇宙的大爆炸理论;黑洞的发现印证了广义相对论的预言,时空可以弯曲、时间也可以变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已然研制出了76光子的九章量子计算机而获得了量子霸权; 而现在,大部分人物理知识依然停留在牛顿的经典力学时代,相对论、量子力学、超弦理论于我们是陌生的。我们的生活日复一日,脚下奔波于996制的工作,指尖滑动着资本大数据支撑的个性化信息,却已然忘记了头顶之上的那片美丽星空。 在你阅读文章的这短暂时间里,可以把疲惫的生活、繁琐的工作、无趣的信息丢到一旁。思索一刻这包罗万象的宇宙,那些平行宇宙中的“自己”正做着同样的事呢。光的速度亘古不变,宇宙庄严的拨动琴弦,粒子的思绪在空间弥漫,这一刻,那些我所存在的平行宇宙里,也许多了一个读者对物理学增添了一点兴趣,这蝴蝶效应将更改的宇宙粒子排布,便是这篇文章的一点点意义吧。 参考资料 《隐藏的现实》– 布莱恩·格林(Brian Greeen) 《宇宙的琴弦》– 布莱恩·格林(Brian Greeen) 《脑与意识》– 斯坦尼斯拉斯•迪昂 (Stanislas Dehaene) 《穿越平行宇宙》– 迈克斯•泰格马克 (Max Tegmark) 《神秘的量子生命》– 吉姆•艾尔·哈利利 / 约翰乔•麦克法登 《从量子到宇宙》– 高鹏 《上帝掷骰子么》– 曹天元 《生命是什么》– 埃尔温•薛定谔
我们总有一种感觉,机器学习门槛高、难入门。这是因为这里有太多晦涩的概念「神经网络」、「评估指标」、「优化算法」等让初学者老是有种盲人摸象的感觉。甚至连理解一个 Tensorflow 官方 Demo 都感觉吃力,因此不少开发者就有过「机器学习从入门到放弃」的经历。 本文站在全局视角,通过分析一个 TensorFlow 官方的 Demo 来达到俯瞰一个「机器学习」系统的效果,从而让读者看清这个头大象的全貌,帮助初学者入门「机器学习」。 如何理解机器学习系统 「机器学习」的目标就是利用已有答案来寻找规则,从而做出预测。 这与「传统系统」的区别在于: 「传统系统」的目标是获得答案 「机器学习」的目标是利用已有答案获得规则 正是因为「机器学习」的目标是获得规则,人们便可以拿它来做各种预测:股票走势、彩票号码、服饰推荐、甚至预测员工何时离职。 图片识别本质上也是找到规则。比如要识别一张图片物体是否有一只猫咪,那么胡须、耳朵、绒毛等都可以作为猫咪的特征值,而定义特征值就是在定义成为一只猫的组成规则。 详解一个机器学习 Demo 学习一项技能最好方法就是去使用它。这部分我们来看一个 TensorFlow Demo。TensorFlow 是 Google 推出的深度学习框架,基本信息我就不多做介绍了。 我要介绍的是如何读懂这个 Demo。你可能会问,一个 Demo 有那么难懂么? 对于「机器学习」的初学者来说,如若不懂「神经网络」、「损失函数」、「评估指标」等概念,还真是挺难读懂一个 Demo 的。 看下这个 Demo,代码不多,我全部贴出来了。 看到这部分代码的全貌,什么感觉? 我第一次读到的感觉是:「语法都能看懂,但就是不知道你这是要干啥!」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感觉,那么我建议你认真把这篇文章读完。 这个 Demo 实际上是要训练一个可以识别手写数字的模型(Model), 要识别的手写数字长这样: 你也许一下子会有很多问号。手写数字? 图片在哪?怎么识别? 别急,下面我来为大家详解这个 Demo。 数据准备 人工智能领域中的数据是什么?我们从 TensorFlow 这个框架的名字中就能看出来 – Tensor(张量)形成的 Flow(流)。 在「人工智能」领域,绝大部分数据都是以 Tensor 的形式存在,而 Tensor 可以直接理解成多维数组。 举个例子: 要把一张图片输入到人工智能模型中。 我们第一反应是要先把图片数字化,用 Base64 来表示这张图、或者用二进制等等。但是对于人工智能系统,最佳方式是把图片转换成 Tensor。 我们试试用 Tensor 来表示一张 像素 3*3 、背景为白色、对角线为黑色的图片: 运行代码之后,我们就得到了那张对角线是黑色的 33 图片。 这就是用一个四阶 Tensor 表示一张图片,Tensor 形状为 (1, 3, 3) 。 同理如果要表示 6000 张 2828 的图片,那么 Tensor 的形状就是 (6000, 28, 28)。 现在我们阅读第一部分的代码: 「MNIST」(Mixed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database) 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收集整理的大型手写数字数据库,包含 60,000 个示例的训练集以及 10,000 个示例的测试集,里面的图片长这样。 这些图片都是通过空间的矩阵的方式存储的: 这样我们就明白这段代码的意思了,是从 mnist 中获取用于训练的的数据集集( x_trian,y_train ),以及用于测试的数据集( x_test,y_test )。 x_trian 形状为 (6000, 28, 28) ,表示 6000 张 28*28的图片。 _trian 形状为 (6000,),表示 x_train 对应的数字答案。 模型(model)是什么 得到了数据集之后,是不是可以开始训模型了?别急,我们要搞清楚模型是什么,Tensorflow 文档是这样定义模型: 在机器学习中,模型( Model )是一个具有可学习参数的函数,它将输入映射到输出。最优参数是通过在数据上训练模型获得的。一个训练有素的模型将提供从输入到所需输出的精确映射。 我来帮你们翻译一下这个定义:模型是个函数,这里面内置了很多参数,这些参数的值会直接影响模型的输出结果。有意思的是这些参数都是可学习的,它们可以根据训练数据的来进行调整来达到一组最优值,使得模型的输出效果最理想。 那么模型里参数又是什么? Demo 当中模型传入的 4 个Layer 又是什么含义? 模型又是如何训练的? 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答案,那么:「先生小姐,泳泳健身,呃不。神经网络,了解一下」 神经网络 ( Neural Network ) 神经网络 ( Neural Network )顾名思义,就是用神经元 ( Neuron )连接而成的网络( Network )。 那么什么是神经元? 机器学习中的神经元( Neuron ) 源于生物神经网络 – 通过电位变化表示“兴奋”的生物神经元。 在机器学习领域,一个神经元其实是一个计算单元。它需要被输入N 个信号后开始计算(兴奋),这些信号通过带权重(weights)的连接传递给了神经元,神经元通过加权求和,计算出一个值。然后这个值会通过激活函数( activation function )的处理,产生输出,通常是被压缩在 0~1 之间的数字。 Demo 当中,第一个 Layer 就是把就是把 28*28 的图片展开成一个包含 784 个神经元一维数组。 1 2 3 4 5 6 ... # 第一个 Layer # 神经元展开成一维数组 tf.keras.layers .Flatten(input_shape=(28, 28)), ... 第二个 Layer: 1 2 3 4 ... tf.keras.layers .Dense(128, activation='relu'), ... Layer2 传入了参数 activation='relu',意思是用 relu 作为激活函数 。 我们先来理解下什么是「激活函数」, 当我们的大脑同时接收到大量信息时,它会努力理解并将信息分为 “有用 “和 “不那么有用 “的信息。在神经网络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一个类似的机制来将输入的信息分为 「有用 」或 “「不太有用」。 这对机器学习很重要,因为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同样有用的,有些信息只是噪音。这就是激活函数的作用,激活函数帮助网络使用重要的信息,抑制不相关的数据点。 例如 Demo 中,Layer1 输出 784 个神经元,并不是全部激活的。而只有激活神经元才能对 Layer2 产生刺激,而 layer4 输出10个神经元,其中第 2 个神经元激活,表示识别结果为 1 的概率是 99%。 所以 relu 是激活函数的一种,用于神经元的激活 – 根据上一个 Layer 给予的刺激算出神经元最后输出(显示)的那个数字。 Layer2 层有 128个神经元,这128个神经元会和 Layer1 中 728 个神经元相互连接,共将产生 728 * 128 =93184 权重(weights)各自不同的连接 。Layer1 中神经元的输出将与连接到 layer2 的权重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的结果会被带入 relu 函数,最终输出一个新的值作为 Layer2 中神经元的输出。 第三个 Layer 1 2 ... tf.keras.layers.Dropout(0.2), Dropout layer 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过度拟合。过渡拟合现象主要表现是:最终模型在训练集上效果好;在测试集上效果差。模型泛化能力弱。 Dropout 解决过度拟合的办法之一,就是随机丢弃一部神经元。Demo 中就是使用 Dropout 随机丢弃 20% 神经元。 第四个 Layer 1 2 3 4 ...t tf.keras.layers .Dense(10, activation='softmax') ... Layer4 上有 10 个神经元,并使用 softmax作为激活函数,这 10个神经元的输出就是最终结的结果。下图为识别一个手写数字 1 的整个过程,各层神经元逐层激活,最终输出预测结果。 到这里,我们通过了解 4 个Layer之间的作用关系简单的了解了一个神经网络的运作方式。 模型训练补充 要读懂这段代码,我们要先通过一个类比来理解下什么是: 损失函数( Loss Function )、优化算法(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评价指标( Evaluation Metrics ) 假如一名男士要开始锻炼身体,目标是胸围达到 120cm,且身材看起来匀称(别太壮): 经过反复训练,他的胸围达到了 110cm,那么我们可以把Loss = |目标(120cm)- 当前(110cm)|作为一个最简单的**损失函数(Loss Function)。**而 Demo 中的 Loss Function 用的是 - 稀疏类别交叉熵(sparse_categorical_crossentropy),这个算法的特点就是擅长分类。 是否达成目标,不能仅仅使用损失函数来判断。身材匀称、美观也很重要,而评价指标(Evaluation Metrics )的作用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评判标准。 接下来我们就要寻找产生 Loss 的规律,Loss 不仅仅是胸围小于 130cm 的损失,胸围大于 130cm 而导致美感损失也是 Loss 的一部分。因此想达到最佳效果,既不能练的太轻也不能练的太用力。我们给予训练要素不同的权重( Weights ),蛋白质补充权重为w0、胸肌上沿训练强度w1、胸肌中部训练强度w2、胸肌下沿训练强度w3、有氧运动训练强度w4 ,等等的影响因素我们都加上不同的权重。最后得到一组 [w1, w2…wn] 。而通过不断调整[w1, w2…wn] 得出最佳胸肌锻炼的方法,就是优化算法(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 了神经网络的模型、层、权重、优化算法、损失函数以及评估指标等之后,我们就可以读懂 Demo 中那段代码了。现在尝试画一张神经网络的工作流程图,串一串一个神经网络的工作流程。 训练与测试 这部分很好理解,带入数据训练、测试就好。 说一下 epochs 。 在神经网络领域,一个 epoch 是指整个训练数据集的训练一个周期。 1 epoch = 1正向传播( forward pass )+ 1 反向传播( backward pass )(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正向传播目的是为了获得预测结果,反向传播目的是调整到最优的权重(weights),来让 Loss 最小化。) Demo 中 epochs = 5 是因为 1次 epoch 很可能得不到最优的权重(weights)。 既然 1 次不能满足,那就 5 次,5 次还不满足就 10 次,直到效果最小化 Loss 的效果不再变化。 总结 如果认真阅读了本文,那么我相信你已经对人工智能已经有了一点整体的认识,本文给了你一个鸟瞰人工智能的视角,摆脱了盲人摸象的感觉。这虽然不是魔法,能立刻把你变成人工智能大神,但对基本架构的进一步理解会增强你对人工智能的自学能力。无论你是从事前端、后端、全栈等技术开发者,或者只是对人工智能感兴趣,我都希望本文可以带给你一个新的视角去理解人工智能,让你读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想,想有所获,或有所益。 文章源码 如果你在阅读之后认为本文对你有帮助,请点关注我的公众号「东泽聊技术」,不胜感谢。
Apple 微信公众号的排版效果总是让人眼前一亮,精致的细节、酷炫的动画让人不得不佩服 Apple 团队的用心与专业。 经过源码分析后发现,Apple 的微信公众号在排版上用了一些黑科技,其中包括了 SVG、Flex Layout、Chrome Inspect 等 Web 前端技术。 我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下,Apple 微信公众号的效果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效果展示 我们来看下 iPhone SE 发布的那篇文章的展示效果 效果图: 布局剖析 我们来分析下上面的布局效果:排版共有 5个模块组成。 我们分别用 A、B、C、D、E 来标记。如下图: 排版剖析: 如果你稍懂 CSS,那么实现这样的布局是非常简单的。Apple 用的方式是使用 Flex Layou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div style="display: flex"> <div style="display: flex;width: 50%; flex-direction: column;"> <div style="display: block;"> <!-- 内容 A --> </div> <div style="display: block;"> <!-- 内容 B --> </div> </div> <div style="display: flex;width: 50%;flex-direction:column;"> <!-- 内容 C --> </div> <div style="display: flex;flex-direction:column;"> <!-- 内容 D --> </div> <div style="display: flex; flex-direction:column;"> <!-- 内容 E --> </div> </div> 完整源码 然而,微信官方的内容编辑器并不支持直接编辑 HTML,不过这难不倒我们,我们要使用一些简单的黑科技(后文会说明)就能把代码提交到微信后端,实现 Flex Layout 效果。 点击事件、动效 我们发现,Apple 的ABCDE每个模块都有点击事件,然而微信公众号并不支持 JS,那么点击事件是如何添加的的呢? 其实,Apple 团队采用 SVG + JPEG/GIF 组合方案 来给图片增加点击事件和动效的。** 我们来看下效果: 1,SVG + JPEG + JPEG 完整效果,请用微信扫描文章顶部二维码: 2,SVG + JPEG + GIF 完整效果,请用微信扫描文章顶部二维码: 3,SVG + GIF + GIF 完整效果,请用微信扫描文章顶部二维码: 之所以可以实现上述效果,是因为我们利用SVG给图片增加了点击事件。由于在 SVG 中 使用 animate 标签 可以添加事件,同时 animate 本身就有动画效果, 因此使用SVG,微信文章中的图片就拥有了交互能力。 使用这部分代码时,只需要将图片1、图片2 的URL替换成,你已经上传到微信图库中图片的 URL 即可实现上述效果。 当我们把 JPEG 用 GIF 来代替时,可以组合的效果选择就丰富多了。比如上面演示的 ``SVG + JPEG + GIF和SVG + JPEG + GIF`。 实现这个效果的主要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div style="display: flex;width: 100%;flex-direction: column;"> <svg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图片2微信图库URL);"> <animate attributeName="opacity"begin="click"> </animate> </svg> <div background-image: url("图片1微信图库URL");"> </div> </div> ... 完整源码 用 Chrome Inspect 提交代码 我们知道,微信公众号的编辑器是不支持直接修改文章 HTML 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才能把编辑好的代码提交到微信后台呢? 这时候我们就要用到 Chrome Inspect,对于做前端的同学来说,Chrome Inspect 是调试过程中离不开的工具,它可以直接帮助我们修改前端 HTML 代码。因此提交代码的步骤是: 用 Chrome 浏览器打开微信公众号的图文编辑器,在文章中随意输入一句话 右键点击网页空白处,选择 Inspect 。 打开 Inspect 后,用 Inspect 左上角的选择器选中最开始输入的内容,右键点击 标签,选择 Edit as HTML 贴入代码(Flex 或 SVG),就能看到效果。 Flex Layout + SVG + Chrome Inspect 实现苹果动效 我们了解了 Apple 公众号的效果是如何实现的了,下面那么我们来实践一下。 完整效果,请用微信扫描文章顶部二维码: 为了让大家方便使用,我已经把代码整理好提交到了 Github,点击 完整源码 即可获得**。
asciiquarium - 把命令行变成水族馆 安装 asciiquarium 1 brew install asciiquarium 运行 asciiquarium 1 asciiquarium 作为程序员,我们都有自己的鱼塘,而且变成了水族馆,里面的每一条鱼儿都是二进制的,都是我们用代码编写的。水族馆里不仅有各式漂亮的鱼儿、水草、气泡,水面上还会偶尔出现鲸鱼、尼斯湖水怪、大鹅、帆船。怎么样?有趣吧! sl - 命令行里跑火车 安装 sl 1 brew install sl 运行 sl 1 sl 运行 sl 后,命令行里会有一辆火车呼啸而过,脑补一下旅途中的自己,换换脑子。 命令行里查看天气 1 curl -4 http://wttr.in 酷! fortune 随机来一段格言、笑话等 安装 fortune 1 brew install fortune 运行 fortune 1 fortune cowsay 命令行里说话的牛 安装 cowsay 1 brew install cowsay 运行 cowsay 1 cowsay hey, 东泽 Tips,cowsay 可以配合 fortune 一起使用,很有意思: 1 fortune | cowsay 今天的文章里我推荐了 5 个命令行工具,希望可以让你敲代码时保持轻松并获得灵感。 最后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得文章更新 😜
1,ETH2.0 Staking 介绍 简单说,根据 ETH2.0(以太坊2.0)的 PoS(权益证明)共识机制,只要持有一定数量的以太坊就可以成为 Validator(验证者),而 Validator 参与 Vote(投票)之后,会获得报酬。 我个人亲自实践,发现获得收益的门槛并不是很高,有 一台持续运行的 MacBook 和 一定数量的以太坊 就可以参与。目前我已经成功成为测试网络中的 Validator,只要笔记本开着每天都可以获得 ETH 收益 。 可以到访问 这个网站 来查看我的收益情况。 目前 ETH2.0 还处在测试阶段,我所获得的收益目前也在测试网络中。 然而 ETH2.0 Phase 0 的上线脚步临近了,官方要求的上线条件是:测试网络下多个节点文档运行两个月以上。 根据 https://beacon.etherscan.io/ 的数据显示:beacon 网络中的活跃的 validators 数量已经达到 39653 个。 虽然 ETH2.0 正式环境还没上线,但我们要做到未雨绸缪。要想在 ETH2.0 Phase 0 正式上线的时快速接入,第一时间获得收益。那么提前在测试环境中跑通流程就是非常必要了。 2,成为 Validator 的收益如何 根据 beacon 网络提供的 收益计算器 来看: ETH2.0 的年化收益可以达到 > 8%。 注意,这里的 8%是 ETH 数量的收益: 比如质押 32ETH 成为 Validator,一年之后的总资产大约是 32*1.08=34.56ETH。 初期如果考虑技术门槛风险系数等,我个人认为收益会高于8%;(目前已达到 10.44%) 如果再考虑 ETH 本身的价值波动,那么收益可自己想象。我个人是 ETH2.0 的技术参与者,非常看好其后期的表现(产品上的表现,不发表币价观点); 3,参与 ETH2.0 Staking 都需要什么 3.1,需要 32ETH 锁仓 ETH2.0 Staking,就是一个质押系统,参与者要将 32ETH 按规定质押锁仓之后才能成为 Validator。这是因为 ETH2.0 有 Slashed 机制,如果一名 Validator 有恶意行为(参与双花攻击等)或者经常偷懒(经常离线),那么 Validator 就会受到一定的经济惩罚,情节严重者不但不能获得收益,而且本身抵押的 32ETH 也会受到一定损失。 还有一点要注意,这个锁仓要很久,要等到 ETH2.0 Phase 2 上线,估计要 2 年左右的时间。这期间 32ETH 的锁仓是 one-way 的,一旦锁仓中途无法返还。 3.2,硬件要求 最小可运行的配置要求: 64-bit Linux, Mac OS X 10.14+ (Mojave+), Windows Processor: Intel Core i5–760 or AMD FX-8100 or better Memory: 4GB RAM Storage: 20GB available space SSD Internet: Broadband connection 推荐的配置要求 Processor: Intel Core i7–4770 or AMD FX-8310 or better Memory: 8GB RAM Storage: 100GB available space SSD Internet: Broadband connection 我个人目前使用一台闲置的 2016年的 Macbook Pro 来做 Staking。现在看起来,支撑一个 Validator 性能错错有余。 4,开始 ETH2.0 Staking 4.1,Beacon-Chain ( 信标链 )和 Validator( 验证者) 要想顺利参与 Staking 获得收益,就要先搞清楚 Beacon-Chain 和 Validator 是什么。 Beacon-Chain : Beacon-Chain 就像一个总调度系统、可以让 Validator 参质押系统、代替矿工成为链的构建者、还会为 Validator 分配任务等。 Validator : 在 PoS 共识机制下,每个区块都是由 Validator 选择出来的,Validator 通过投票验证区块,获得收益。 因此我们需要在电脑上同时运行两个进程:Beacon-Chain 和 Validator 运行 Beacon-Chain 和 Validator 就要使用 ETH2.0 的客户端。 以太坊官方孵化的 ETH2.0 测试客户端还是挺多的,但是我推荐用 GO 语言写的 Prysm。 Prysm 是 Prysmatic Labs 开发并且以太坊基金会投入扶持基金最多的的 ETH2.0 客户端,现在产品仍在不断更新完善,社区答疑也的非常积极。如果遇到疑问也随时可以到 Prysm discord 讨论组 提问。 4.2,安装Prysm 客户端 & 运行 Beacon-Chain 1.创建一个文件夹,用来存放 prysm 脚本 1 mkdir prysm && cd prysm 2.把 prysm.sh 拉倒本地,并且增加一个可执行权限 1 curl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prysmaticlabs/prysm/master/prysm.sh --output prysm.sh && chmod +x prysm.sh 3.运行 Beacon-Chain 1 2 ./prysm.sh beacon-chain --datadir=$HOME/.eth2 看到如下信息就说明开始同步区块数据了,我当时同步完成用了大概3个小时,目前我同步到最新( 2020.6.6 )数据大小 5.23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prysm.sh beacon-chain --datadir=$HOME/.eth2 Latest Prysm version is v0.3.3. Downloading beacon-chain@v0.3.3 to /home/{USER}/prysm/dist/beacon-chain-v0.3.3-linux-amd64 (automatically selected latest available version) % Total % Received % Xferd Average Speed Time Time Time Current Dload Upload Total Spent Left Speed 100 622 100 622 0 0 2320 0 --:--:-- --:--:-- --:--:-- 2312 100 39.6M 100 39.6M 0 0 13.6M 0 0:00:02 0:00:02 --:--:-- 20.4M Downloading validator@v0.3.3 to /home/{USER}/prysm/dist/validator-v0.3.3-linux-amd64 (automatically selected latest available version) % Total % Received % Xferd Average Speed Time Time Time Current Dload Upload Total Spent Left Speed 100 619 100 619 0 0 1484 0 --:--:-- --:--:-- --:--:-- 1484 100 32.5M 100 32.5M 0 0 12.6M 0 0:00:02 0:00:02 --:--:-- 21.7M Starting Prysm beacon-chain ... 4.3,获得测试网络 32ETH 成为 Validator 需要我们把 32ETH 存入指定 ETH1.0 的锁仓合约。 Prysm 把锁仓合约部署在了 Göerli Testnet 中。 Göerli Testnet 是 Proof-of-Authority(PoA权威证明) 的区块链网络。 为什么选择 Göerli Testnet? Prysm 的技术负责人(Preston Van Loon)的说法是为了拿到足够的测试代币: 使用 Görli 进行测试,是因为它们还没有正式上线,所以我们可以在它们的网络中要到大量的代币。我向他们要了 1000 万枚,这是我们实际需要启动以太坊 2.0 的数量 — Preston Van Loon 那么如何获得 Göerli Testnet 的 32ETH? 到这里:https://faucet.goerli.mudit.blog/ 这是我测试下来最快获得 32ETH 的方式,用 Twitter 或 Facebook 发一条带有你 ETH 地址的推文。然后把那条推文的链接贴进输入框,选择 37.5 ETH/9 days,确定。 我个人使用的时候发现贴 Twitter 的推文会提示找不到以太坊地址,后来用 Facebook 的推文成功获得 37.5 ETH。 4.4,生成 Validator 密钥对 得到了 37.5ETH 之后,我们要开始生成 Validator 的密钥对了 1 2 ./prysm.sh validator accounts create --keystore-path=$HOME/.eth2validator 这条指令会在 $HOME/.eth2validator 文件夹下面生成密钥对,命令输出一段 Raw Transaction Data : 把 ===Deposit Data=== 保存好,后面质押 32ETH 的时候要一起提交到合约。 4.5,启动 Validator 客户端 用 prysm.sh 启动 Validator 客户端 1 ./prysm.sh validator --keystore-path=$HOME/.eth2validator 这时会提示 beacon-chain 正在等待收到你的 32ETH 的质押记录。 1 INFO validator: Waiting for beacon chain start log from the ETH 1.0 deposit contract 接下来就将 32ETH 按规定转入质押合约,完成 Validator 注册。 4.5,提交 32ETH 至锁仓合约 注意,这一步并不是把 32ETH 直接转入锁仓合约就可以了。我们还需要把之前生成的 Raw Transaction Data 一起提交。 我们用这个网站 https://prylabs.net/participate 来帮助我们完成提交 把 4.4 中生成的 Raw Transaction Data 填入 在第5步中点击 Make deposit (确保 matemask 切换至 Goerli Network,并且有 >32ETH) 4.6,等待 Validator 激活,获得持续收益 完成以上步骤之后,我们要保持 Terminal 同时运行 Beacon-chain 和 Validator 两个进程,然后等待 Validator 激活,持续获得收益。 这个等待的过程加起来大概要 7.5小时左右(1024 个 ETH 1.0 的 Block 确认 和 1024 ETH2.0 Slot 确认)。 我们可以到 https://beacon.ethereum.io 来查看 Validator 激活的状态。 这是 Beacon-chain 同步完成的这状态 这是 Validator 已激活工作中的状态 补充事项 一个 Validator 的收益与责任是并存的,持续保持在线可以获得收益,但是如果离线也会受到惩罚。惩罚会根据离线时间扣除收入,如果在线时间低于 75% 就会开始亏钱了。 32ETH 是要锁仓很久的,ETH2.0 Phase 2 上线预计要两年左右。这期间 32ETH 是无法移动的。 同一个客户端可以运行多个 Validators,需要的电脑配置也会增加 查看自己的公钥私钥可以用 /prysm.sh validator accounts keys --keystore-path=$HOME/.eth2validator/ --password=password 使用树莓派作为挖矿节点已经变成可能,树莓派4就可以。Prysm 的预编译代码 点击查看
0 前言 本章我们主要学习 以太坊开发环境的搭建,并运行一个 Demo — 通代码来转账 ETH。 1 开发环境介绍 以太坊的开发环境分成三大类 本地测试环境: Local Test Network 线上测试环境包括: Ropsten Test Network Rinkeby Test Network Kovan Test Network Goerli Test Network 线上生产环境:Mainnet Network( 以太坊主网 )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项目开发流程是 本地测试环境 –> 线上测试环境 –> 生产环境 但是,本文得讲解过程推荐先快速跑通 Ropsten 环境,然后跑通本地开发环境。 原因是按照我提供的 ethereum-demo 来跑通 Ropsten 环境会相对容易,整个过程接近我们平时的转账,因此更容易了解以太坊的运作流程。 2 Ropsten 环境快速开始 2.1 生成随机账户 访问 助记词生成页面,生成助12个助记词,作为测试开发使用。 保存好随机生成的助记词 记下第一个地址 Account[0],下面要给 Account[0] 领取测试 ETH 2.2 领取测试 ETH 在 Ropsten 网络中获得测试 ETH 是非常的方便,只要到 Ropsten Ethereum Faucet 上填入你的以太坊地址,测试环境就会为你提供 1ETH。 填入 Account[0] 地址,申请 1ETH 2.3 注册 Infura 我们平时用的以太坊钱包,TrustWallet、Metamask、MyEtherWallet 等,都要通过发送 JSON-RPC 才能够接入到以太坊的网络中。 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可以提供 RPCURL 的平台 – Infura。 访问 https://infura.io/, 注册一个帐号 记住 wss://ropsten.infura.io/v3/xxxxx 这串,后面要使用。( ENDPOINTS 选择 ROPSTEN) 2.4 运行代码 我准备了一个 ethereum-demo ,来帮助大家快速 Setup; Repo 地址:https://github.com/netpi/ethereum-dem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netpi/ethereum-demo.git #2 cd ethereum-demo #3 npm install # nodejs v8.17.0 (web3.js@1.x 目前支持 NODE_MODULE_VERSION 57 ) 修改 ropsten.config.js 文件,把第一步中生成的助记词和 infura.io 中申请的 RPC-URL 地址填入。 1 2 3 4 5 6 7 // ropsten.config.js module.exports = { mnemonic: "你的助记词", rpcurl: "RPC 地址" // 格式如:wss://ropsten.infura.io/ws , 可访问 infura.io 注册申请 } 执行 transforEth.js 上一步中,我们领取的 Ropsten 环境 1ETH 应该已经到账了。 transforEth.js 做的事情是:Account[0] 转账 0.01ETH 到 Account[1] 1 node transferEth.js 如果看到控制台打印出以下内容,说明转账成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blockHash: '0x47a243a7d3cf9e1a82d2dfb16bb4db65c248ebd8b5188510ae39be3ddfb80633', blockNumber: 8008669, contractAddress: null, cumulativeGasUsed: 412061, from: '0x15e35634f38f416830aaf09e35b323b516af6d36', gasUsed: 21000, logs: [], logsBloom: '0x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status: true, to: '0x75d60374fd1740d1bcdc033084deaaa57a7d8321', transactionHash: '0x2bf9563c4b094d09ad252bce7ffca5f93438ee0797b3c94be5513e9cc77422d8', transactionIndex: 8 } 最后可以访问 https://ropsten.etherscan.io/ 搜索 transactionHash 来查看转账详情 例如:我在演示中转账成功的 transactionHash 查询地址: 点击查看 至此 Ropsten Test Network 就跑通了,我们成功的在以太坊网络中通过代码完成了一次 0.01ETH 的价值转移。 3 配置本地环境 按照上述步骤 Ropsten 环境已经配置成功,那么接下来配置本地开发就非常容易了。 3.1 使用 Ganache 本地环境中,提供 JSON-RPC 服务的是,ganache-cli。 访问 https://www.trufflesuite.com/ganache 下载 Ganache 客户端; 运行 Ganache,在 设置 –> ACCOUNTS & KEYS 中 配置好你的助记词,点击右上角的 SAVE AND RESTART 这样你就 Setup 好了一个本地的 JSON-RPC 环境了。 3.2 本地环境运行代码 我们来配置一下本地环境,拷贝 RPC SERVER (我默认的地址是:http://127.0.0.1:7545) 修改 local.config.js 文件 1 2 3 4 5 6 // local.config.js module.exports = { mnemonic: "你的助记词", rpcurl: "http://127.0.0.1:7545" } 切换 transferEth.js 引用为 local.config.js 文件 1 2 3 4 5 6 const Web3 = require('web3'); // const config = require('./ropsten.config.js'); // ropsten test network const config = require('./local.config.js'); // local test network const HDWalletProvider = require("@truffle/hdwallet-provider"); const mnemonic = config.mnemonic; ... 执行 tranferEth.js 1 node tranferEth.js 同样的,看到如下输出说明成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transactionHash: '0xdd6c68c8ac4071fa1cc5f39d0954d8240b8fcf272dd2dca2765c09cfb93180b1', transactionIndex: 0, blockHash: '0x9fadfcf19571d574e03cb410e10c0c817fe76a1e4a1339ff89c2f03afcd5c14e', blockNumber: 1, from: '0x15e35634f38f416830aaf09e35b323b516af6d36', to: '0x75d60374fd1740d1bcdc033084deaaa57a7d8321', gasUsed: 21000, cumulativeGasUsed: 21000, contractAddress: null, logs: [], status: true, logsBloom: '0x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 3.3 通过 Ganache 查看本地链上信息 这时再看 Ganache,Account[0] 账户余额变成了 99.99ETH,Account[1]的余额变成了 100.01ETH,说明转账成功。 我们还可以在 Ganache TRANSACTION 中查看 TX 的细节 至此我们在本地环境中完成了一次价值转移,本地环境搭建成功。 总结 通过本章的实践,我们成功跑通了 Ropsten Test Network 和 Local Test Network,并用通过运行代码完成了 ETH 交易。 下一章节中,我们将主要学习本章中 transferEth.js 里所涉及的知识点 — Web3.js 工作原理,助记词原理详解。 以及智能合约的编写、调试与发布等。
0 前言 对我来说,了解一个产品最高效的方法就是阅读说明书。在阅读 以太坊白皮书 之后,认为很多概念比较晦涩,在没有实际开发经验的前提下阅读起来比较吃力。因此我会把其中重要又不容易理解的部分单独讲解,来帮助你们读懂以太坊白皮书。 1 比特币解决了拜占庭将军问题 1.1 拜占庭将军问题 比特币以前的所有电子货币协议所遇到的主要障碍是,尽管对如何创建安全的拜占庭问题容错(Byzantine-fault-tolerant)多方共识系统的研究已经历时多年,但是上述协议只解决了问题的一半。这些协议假设系统的所有参与者是已知的,并产生如“如果有N方参与到系统中,那么系统可以容忍N/4的恶意参与者”这样形式的安全边界。然而这个假设的问题在于,在匿名的情况下,系统设置的安全边界容易遭受女巫攻击,因为一个攻击者可以在一台服务器或者僵尸网络上创建数以千计的节点,从而单方面确保拥有多数份额。 —以太坊白皮书 这里提到了一个概念拜占庭问题容错。也可以称之为拜占庭将军问题( 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 ),是由 莱斯利·兰波特 在其同名论文中提出的分布式对等网络通信容错问题。 一组拜占庭将军分别各率领一支军队共同围困一座城市。为了简化问题,将各支军队的行动策略限定为进攻或撤离两种。因为部分军队进攻部分军队撤离可能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各位将军必须通过投票来达成一致策略,即所有军队一起进攻或所有军队一起撤离。因为各位将军分处城市不同方向,他们只能通过信使互相联系。在投票过程中每位将军都将自己投票给进攻还是撤退的信息通过信使分别通知其他所有将军,这样一来每位将军根据自己的投票和其他所有将军送来的信息就可以知道共同的投票结果而决定行动策略。 系统的问题在于,将军中可能出现叛徒,他们不仅可能向较为糟糕的策略投票,还可能选择性地发送投票信息。假设有7位将军投票,其中1名叛徒。6名忠诚的将军中出现了3人投进攻,3人投撤离的情况。这时候叛徒可能故意给3名投进攻的将领送信表示投票进攻,而给3名投撤离的将领送信表示投撤离。这样一来在3名投进攻的将领看来,投票结果是4人投进攻,从而发起进攻;而在3名投撤离的将军看来则是4人投撤离。这样各支军队的一致协同就遭到了破坏。 拜占庭将军问题本质上是个信任问题,比特币之前的电子货币可以达到容忍N/4的恶意参与者,即系统出现小于N/4个叛徒时依然可以正常运行,但是利用女巫攻击(类似利用多个IP刷量的行为)可以创造大量节点从而恶意篡改投票结果。 1.2 比特币的出现解决拜占庭将军问题 中本聪的创新是引入这样一个理念:将一个非常简单的基于节点的去中心化共识协议与工作量证明机制结合在一起。节点通过工作量证明机制获得参与到系统的权利,每十分钟将交易打包到“区块”中,从而创建出不断增长的区块链。拥有大量算力的节点有更大的影响力,但获得比整个网络更多的算力比创建一百万个节点困难得多。尽管比特币区块链模型非常简陋,但是实践证明它已经足够好用了,在未来五年,它将成为全世界两百个以上的货币和协议的基石。 —以太坊白皮书 比特比解决拜占庭将军的方法是让将军决定之前先计算一道计算复杂但是容易验证的数学题,将军的决策不同题目也会不同。 先计算出来的将军公布计算结果和进攻或撤退指令。其它将军先验证结果正确性,如果正确则执行命令,验证错误则不执行。 这就是比特币的 POW( 工作量证明 )机制,通过计算一个数值( nonce ),使得拼揍上交易数据后内容的 Hash 值满足规定的上限 (计算数学题)。在节点成功找到满足的 Hash 值之后,会马上对全网进行广播打包区块 (公布计算结果),网络的节点收到广播打包区块,会立刻对其进行验证 (其它将军验证)。 如果验证通过,则表明已经有节点成功解密,自己就不再竞争当前区块打包,而是选择接受这个区块,记录到自己的账本中,然后进行下一个区块的竞争猜谜。网络中只有最快解谜的区块,才会添加的账本中,其他的节点进行复制,这样就保证了整个账本的唯一性。 假如节点有任何的作弊行为,都会导致网络的节点验证不通过,直接丢弃其打包的区块,这个区块就无法记录到总账本中,作弊的节点耗费的成本就白费了,因此在巨大的挖矿成本下,也使得矿工自觉自愿的遵守比特币系统的共识协议,也就确保了整个系统的安全。 1.3 Account Model 和 UTXO 比特币系统的“状态”是所有已经被挖出的、没有花费的比特币(技术上称为“未花费的交易输出,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s 或UTXO”)的集合。 —以太坊白皮书 理解这段话我们就必须搞清楚 UTXO 是什么。 其实 Account Model 和 UTXO( 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s ) ,是当前区块链世界里两种 保存交易记录的方式。 1.3.1 Account Model 以太坊采用的 Account Model 很好理解,就好像人人都有自己的账户一样。在以太坊的世界里,余额就直接保存在账户地址中,使用区块链浏览器就可以非常直观的查询每笔一交易的细节; 1.3.2 UTXO ( 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s ) 然而,我们在区块链浏览器中观察 Bitcoin 的转账记录,却总是让人摸不到头脑。 数据来源 btc.com 相比以太坊,比特币的转账记录一下子多出来了好多个输入与输出。出现这种难以读懂的原因,正是因为比特币采用了 UTXO 模型。 在比特币的世界里,并没有记录账户余额,确定账户余额的方法就是回顾所有之前的转账记录从而计算出余额;(这听起来好傻呀) UTXO 模型整体来说就确保输入 == 输出 举个例子: Joe 转给 Eury 3BTC,Eric 转给了 Eury 2BTC,那么 Eury 就得到了两笔 UTXO 合计 5BTC; 这时候 Eury 要转给 Judy 4.5 BTC,但是为了满足 输入==输出,4.5BTC 与 Eury 的 UTXO 5BTC 相差了 0.5BTC,所以 Eury就要发出两笔交易来满足 输入 == 输出的条件: 第一笔:Eury –> Judy 4.5BTC 第二笔:Eury –> Eury(自己) 0.5BTC UTXO 使用起来如此繁琐,那么为何还要使用呢? 这是因为 UTXO 可以有效的防止 Double Spending,也就是双花攻击;矿工要验证的是在交易中某一笔 UTXO 是否被发送过。如果 UTXO 被花费过那么 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s 当然就不是 unspent。验证就会失败,有内鬼终止交易。 还有就是 UTXO 可以隐匿自己的交易目的,相对于 Account Model 具有一定的匿名性。 但是 UTXO 的缺点也是很致命的,就是Stateless,这使得在比特币上构建应用的开发成本极高且运行效率低下。以太坊白皮书提出比特币的 UTXO 模式的目的就是指出了比特币在脚本运行上的不足,并且突出自己解决了区块链上运行脚本的问题。 2 以太坊原理简述 2.1 以太坊好比电脑租用商 以太坊的目的是基于脚本、竞争币和链上元协议(on-chain meta-protocol)概念进行整合和提高,使得开发者能够创建任意的基于共识的、可扩展的、标准化的、特性完备的、易于开发的和协同的应用。 —以太坊白皮书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以太坊集大家之所成,能够让开发者使用简易的开发语言在以太坊平台上开发应用。 这就好比,以太坊的区块链中运行着好多个等待租用的电脑,我们可以把写好的代码发布到电脑中运行。发布的过程就相当于租用以太坊上面的计算机,是需要消耗手续费,而手续费的多少取决于发布的代码执行时消耗的性能。我们租用计算机就要按需付费,而这些费用支持着“电脑”的运转,也正是矿工的挖矿所得。 例如这是我于2018年5月创建的 LORDLESS LESS Token 的 ERC20 智能合约,相当于我租用了以太坊上的一台电脑运行了我编写的 ERC20 合约代码;发布费用是 0.009080855 ETH, 合约代码点击查看; 因此在以太坊的世界,开发者可以“租用电脑”来发布自己的智能合约代码,而这些发布后的代码就会“部署在电脑上”,等待被调用。而调用智能合约的方式也很简单,只要知道已发布的智能合约地址,并且知道合约里存在的方法就可以实现调用了。 下图就是用合约中 balanceOf 方法查询 0x35d415bF0E6bbf8e10ebA814e10325c46a2CF009 中的 LESS 代币余额;查询页面点击直达 2.2 以太坊账户 在以太坊系统中,状态是由被称为“账户”(每个账户由一个20字节的地址)的对象和在两个账户之间转移价值和信息的状态转换构成的。 —以太坊白皮书 这里我们来扩展一下,以太坊中的账户分成两种 EOA ( Externally Owned Account )账户 合约账户 EOA 就是平时我们使用的钱包地址,合约账户我们发布的智能合约的地址。这两种地址在形式上是一样的,都是 0x 开头,长度 20个字节。 1 2 3 4 5 # EOA 钱包地址 0x35d415bF0E6bbf8e10ebA814e10325c46a2CF009 # 智能合约地址 0x7ca121b093e2fbd4bb9a894bd5ff487d16f1f83b 它们不仅形式上一样,不同类型账户之间也可以相互发送交易。 EOA –> EOA, 也就是我们平时的的 ETH 转账 EOA –> Contract –> EOA, 最典型的场景就是 ERC20 转账。这里要注意,ERC20 本质上是 EOA 账户调用智能合约的 tranfer 或 transferFrom方法。 Contract –> Contract 合约调用合约也是一个常见的用法。 例如我们在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完成挂单,就是交易所的挂单合约调用 2.3 交易 以太坊中“交易”是指存储从外部账户发出的消息的签名数据包。交易包含消息的接收者、用于确认发送者的签名、以太币账户余额、要发送的数据和两个被称为STARTGAS和GASPRICE的数值。为了防止代码的指数型爆炸和无限循环,每笔交易需要对执行代码所引发的计算步骤-包括初始消息和所有执行中引发的消息-做出限制。STARTGAS就是限制,GASPRICE是每一计算步骤需要支付矿工的费用。如果执行交易的过程中,“用完了瓦斯”,所有的状态改变恢复原状态,但是已经支付的交易费用不可收回了。如果执行交易中止时还剩余瓦斯,那么这些瓦斯将退还给发送者。创建合约有单独的交易类型和相应的消息类型;合约的地址是基于账号随机数和交易数据的哈希计算出来的。 —以太坊白皮书 以太坊中“交易”是指存储从外部账户发出的消息的签名数据包。 这句话很重要,是理解以太坊交易的关键。 以太坊中所谓的交易,并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交换,以物换物、以钱换物等,而是存储外部账户发出的消息签名数据包。 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应用场景非常多,比如赌博、拍卖、空投等等。而以太坊的交易,就是把EOA–>EOA、 EOA–>Contract–>EOA 等等这些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上。 例如,下图表示通过向 空投合约(Airdrop Contract) 发送 Transaction 来领取 LESS Token: 可以看到以太坊每一笔交易当中都包含了: Block 被打包进的区块高度 Timestamp 区块时间 From Tx发起地址 To Tx目标地址 Value 交易包含以太坊的数量 Transaction Fee 消耗掉的矿工费 Gas Limit 最大消耗Gas数 Gas Used by Transaction 本次交易消耗的Gas数 Gas Price 消耗单个 Gas 的单价 Nonce 随着交易次数递增的数字,目的是防止双花攻击 input Date 交易携带的数据,用于调用智能合约中的方法,例子中就是调用了 Airdrop 合约的 calim 方法来领取空投的 LESS。 领取 LESS 的合约调用数序图如下: 图中的整个调用过程 Account1–>Airdrop Countract –> LESS Contract–>Account1 整个过程就是一个 Transaction,被记录在一个 0xe3950daee51dd77059f3b1d2fab05fd871ad664e2d6ccbcfbff8e2840295cb48 这个 Transaction 中。 那么现在你是否可以理解,“以太坊中“交易”是指存储从外部账户发出的消息的签名数据包。” 这句话的意思了。 白皮书中还提到了为什么会有STARTGAS和 GASPRICE,因为在以太坊上“租用电脑”需要付费,为了防止用户操作失误,例如出现无限循环等导致租用费用消耗过大。因此发送Transaction 过程中要设置两个参数:STARTGAS 和 GASPRICE。 STARTGAS 表示本次交易最大可以消耗的 GAS 数 GASPRICE 表示你愿意付给矿工的 GAS 的单价 如果达到了STARTGAS上限,交易仍未执行完,那么链上所有的状态复位,但是依旧按照消耗的GAS产生矿工费用 STARTGAS * GASPRICE,也就是说白花钱了。但是如果还没达到STARTGAS就完成了交易,那么会把剩余未消耗的费用返还,这实际上对用户来说是一种保护措施。 2.4 以太坊状态机 以太坊的状态转换函数:APPLY(S,TX) -> S’,可以定义如下: 1.检查交易的格式是否正确(即有正确数值)、签名是否有效和随机数是否与发送者账户的随机数匹配。如否,返回错误。 2.计算交易费用:fee=STARTGAS * GASPRICE,并从签名中确定发送者的地址。从发送者的账户中减去交易费用和增加发送者的随机数。如果账户余额不足,返回错误。 3.设定初值GAS = STARTGAS,并根据交易中的字节数减去一定量的瓦斯值。 4.从发送者的账户转移价值到接收者账户。如果接收账户还不存在,创建此账户。如果接收账户是一个合约,运行合约的代码,直到代码运行结束或者瓦斯用完。 5.如果因为发送者账户没有足够的钱或者代码执行耗尽瓦斯导致价值转移失败,恢复原来的状态,但是还需要支付交易费用,交易费用加至矿工账户。 6.否则,将所有剩余的瓦斯归还给发送者,消耗掉的瓦斯作为交易费用发送给矿工。 例如,假设合约的代码如下 —以太坊白皮书 要理解这段话的内容,我们就要把区块链理解为一个分布式的状态机,所有节点按照相同的规则,相同的操作序列(增、删、改)不断变化,实现了所有节点在执行完相同编号区块内的 Transactions 之后,状态完全一致。 那么我们就清楚了,以上所列白皮书内容是以太坊更新状态机的控制流程。解读后如下图: 请认真读一遍这张图,理解了状态机的控制流程对我们后面学习以太坊的开发帮助很大。 3 以太坊的应用与未来 这一章白皮书上提到的应用领域过于宽泛,我想谈下个人想法; 3.1 最优秀的团队都选择了以太坊 按照以太坊(POW)目前的性能来讲,受到并发量和手续费所限,应用领域有限,但我依然推荐大家学习以太坊而不是 EOS、TRON 等所谓高性能公链。 原因是我认为以太坊团队不但技术实力能打而且拥有创新基因。 Github 的代码一直都在有条不紊的迭代中,社区的技术研发热情与币价无直接关系。 Metamask、Infura、Truffle、Web3.js 等开发的配套设施非常建全,开发者可以不必重新造轮子。 DDEX、Opensea等二级市场的出现,无论是开发ERC20 Token 还是 ERC721 的 Non Fungible Token 都可以有依托的平台来面向更多用户 以太坊社区经过 5 年的沉淀,技术上大部分的坑都已被填上,开发过程中 Google 一下就可以定位问题 EIPs( Ethereum Improvement Proposal ) 证明了以太坊的创新能力,EIPs 上诞生的 ERC20、ERC721、ERC1155 等最新理念崔生了出了众多优质的 dApp。而其它的公链也不得不抄袭以太坊的 EIPs 理念,搞出来类似 TRC20 的山寨货。 也正是因为以太坊社区以上的优秀特性,最优秀的团队都选择了以太坊, 所有曾经辉煌的 dApp 都是基于以太坊开发的。如 Cryptokitties,Fomo3d 等等。 当然从商业模式上来评价,cryptokitties 与 Fomo3d 都是击鼓传花的游戏,利用区块链的透明公开不可篡改的特点放大人性的贪图,这不值得鼓励。 但是从技术角度来说,它们都是代码质量级高的产品,尤其是 Fomo3D 团队的代码非常 Cool 值得借鉴,点击查看 Fomo3D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 ┴ ┴└─└─┘─┴┘└─┘└─┘ ┴ (_/ .--,-``-. *========,---,.======================____==========================/ / '.=======,---,====* * ,' .' | ,' , `. / ../ ; .' .' `\ * ,---.' | ,---. ,-+-,.' _ | ,---. \ ``\ .`- ' ,---.' \ * | | .' ' ,'\ ,-+-. ; , || ' ,'\ ,---,. \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ong version)===========\ \ .'===| ,.'======* * `----' `--`-,,-' '---' * ╔═╗┌─┐┌─┐┬┌─┐┬┌─┐┬ ┌─────────────────────────┐ ╦ ╦┌─┐┌┐ ╔═╗┬┌┬┐┌─┐ * ║ ║├┤ ├┤ ││ │├─┤│ │ https://exitscam.m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nventor ├───────────┤ Justo ├────────────┤ Sumpunk ├──────────────┤ Mantso ├──┘ * └──────────┘ └───────┘ └─────────┘ └────────┘ */ 3.2 以太坊是局部的局部 李笑来在书《定投改变命运》里写到: 正确的方法永远是“局部的局部” — 李笑来 我同意他的观点,但是不同的是 李笑来认为局部的局部是 EOS; 我认为局部的局部是 Ethereum; 我们都认同区块链是未来,是发展最快的行业,是第一个局部; 我们的分歧点在第二个局部,是 EOS 还是 Ethereum? 我们产生分歧的原因其实是目标不同 李笑来老师说的局部的局部是 EOS,其目标是更高的投资收益。 而我认为局部的局部是 Ethereum ,其目标是技术学习,正确把握科技发展趋势。 EOS 是个注重商业模式的团队,投资我不如李笑来老师,我相信他的判断;但是对于技术本身,我相信做过区块链开发、无数个深夜踩过无数坑、完成过大量智能合约的人则会拥有独特的技术洞察力。我判断未来的区块链的局部一定是以太坊; 以太坊1.0 的成功让我们对以太坊2.0 充满了期待: 我们来看下以太坊2.0 的技术指标 :eth2.0-specs 以太坊2.0 将引入很多全新的技术,如分片技术、零知识证明技术、抗量子攻击技术等等。这些问题的可行性已被证明,剩下的问题只是工程化的落地实现了。 以太坊2.0的上线将直接影响区块链未来5-10年的发展趋势,希望我们都不将错过这次技术革命;
为什么要掌握区块链技术 我们要明确,区块链是一项技术,作为技术,它和厨师、挖掘机、花卉种植、数据分析、深度学习、5G通信是平等的。虽然链圈的世界包罗万象有浮躁、丑恶、贪图、背叛,但技术本身是无罪的。我们不能因为郁金香泡沫而否定种植技术,也不能因为对核武器的恐惧而否定相对论,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数字货币的泡沫而否定区块链技术本身。 好在国家也早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在2019年10月24日, 第18次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学习区块链,提到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但我认为,没有人可以在不敲一行代码的前提下掌握一门互联网技术。最后真正掌握区块链技术的人,一定还是如你我一般的程序员。而是否掌握区块链技术正是未来人才竞争的重要参考。 区块链技术正是黑客的精神体现, 1984年,《新闻周刊》的记者史蒂文·利维出版了历史上第一本介绍黑客的著作——《黑客:计算机革命的英雄》。在该书中,他进一步将黑客的价值观总结为六条“黑客伦理”。 使用计算机以及所有有助于了解这个世界本质的事物都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任何事情都应该亲手尝试。 所有信息应该都是自由的 不信任权威,提倡去中心化 判断一名黑客的水平应该看他的技术能力,而不是看他的学历、年龄或地位等其他标准 你可以用计算机创造美和艺术 计算机使生活更美好 回顾互联网的历史,我们懵然记起来尝试、自由、去中心化、技术能力、创造才是一名黑客的初心,而不是每日朝九晚五的满足产品经历的需求。 而区块链技术正是黑客精神的体现。 运行在区块链上的应用程序-dApp dApp(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就是运行在区块链网络上的应用程序。区块链网络中对于dApp的开发,就好像我们开发移动平台上的App。iOS端我们可以用Swift、Objective C,Android平台可以用Kotlin、Java。而Solidity最早是以太坊(Ethereum)社区使用的dApp开发语言,用于编写智能合约,写法有点像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SPDX-License-Identifier: GPL-3.0 pragma solidity >=0.4.16 <0.7.0; contract SimpleStorage { uint storedData; function set(uint x) public { storedData = x; } function get() public view returns (uint) { return storedData; } } 如今,Solidity 已经被各大公链采用作为其智能合约的开发语言,如EOS、TRON等。因此,掌握dApp开发势必要清楚 Solidity 的用法。 我的区块链技术背景 2018年,我创办了区块链游戏 LORDLESS (无主之城),当时我的职位是 CEO,每天要处理公司大量的日常运行的琐事,还要兼顾智能合约的编写工作。截止到今天2020年5月19日,我独自完成的智能合约合计承载了40,000+ transactions,涉及到近千个ETH,合约包括空投合约、锁仓合约、交易市场合约、Luckblock合约、ERC721酒馆合约、种植啤酒花合约、Bounty合约等。这些数字虽然不大,却让我们这个平凡小团队经历了创业的一波三折,去中心化的日活用户数多次占领Ethereum dApp排行榜首位。我也在自己编写的合约黑客被攻击、被盗ETH、被诈骗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甚至有的成长需要付出超越金钱的代价,这些经历虽已经变成回忆,但是区块链早已把这些故事记录在了一个个transactions中。现在想起那段腥风血雨般的区块链的创业经历来,依旧恍如隔日。 下图是可扩展的 Airdrop 智能合约: 后续的文章中,我会重点介绍智能合约编写时容易忽略的安全问题。 写作本系列的目的 1.自我完善个人技术 写作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在写作的同时我便会实现技术的自我完善。 2.分享技术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多次强调的:“文明是在交流和碰撞中产生的。” 分享的过程也是与大家交流的过程,也是我们共同进步的过程。 当然,分享也更符合黑客理论的特质,把我的知识装进你们的大脑,这本身就是符合去中心化的理论。 3.结交朋友 在 LORDLESS 担任 CEO 的时,我也把自己的定位成程序员,这样做的目的便是不断提醒自己勿忘技术本身,保持与时俱进。 能够踏踏实实做技术的人都是值得交朋友的人,经历链圈的江湖的虚与委蛇与市恩贾义,才真正理解多年前在教室的黑板上看到那句话:code is law。 承诺万千,不如运行一行智能合约。 学习过程中可以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评论技术采用 Gitalk 基于 Github issues 的评论系统,方便技术讨论。那么欢迎留言!
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 大将运兵多多益善,即使统领百万雄兵也能做到运筹帷幄。可军队数量也不是越多越好,如若统领不当,数量太多的军队反而会拉低胜利的可能性。淝水之战中,坐拥八十万大军的苻坚自恃兵力强大,可他将才不足且用人不力,最终败给了兵力仅八万的东晋军。 管理文件如同带兵,文件数量越多越杂,管理的门槛也就越高。合适文件管理方案,可以让计算机井然有序、效率提升、事半功倍。可如若管理不当,大量繁杂的文件很容易使我们的时间被浪费、心力被消耗、灵感被扼杀。 本文所介绍的是一个“多多益善”文件管理方案,且同时满足了快速决策、自动执行、归类有序、查阅便捷四个要点。 面对待整理的文件,我们要能够像大将军一样的快速决策,或者说快速反应“发号施令”,而文件便会自动执行到它该去的地方,就好像将军下令“立刻回营(command)”,将军不必知道士兵(file)营地的具体位置(path),士兵便会自己回到的营地。当然,实现自动化的前提是所有文件都要归类有序,文件要提前被规划好路径。规划路径就好比步兵、炮兵默认被规划到了到陆军大本营,军医、炊事员默认归属后勤保障阵地,只有做到归类合理有序,士兵才能自动归位,以便于管理。最后便是查阅便捷,做到大量文件多维、快速、便捷的检索。 对我而言,满足以上条件的文件管理方案,便是节省心力、且一劳永逸的。 PS. 文章最后会提供本方案所涉及到的所有工具、hazel规则、Smart Folder、以及安装方法。笔者推荐先阅读全文掌握原理之后再setup。当然你也可以跳过前四部分,直接阅读5. 配置并使用。 0.效果展示 1.快速决策 你喜欢做选择题还是喜欢做填空题?我想大多数人的答案都会是选择题。有时候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填空问题,大脑会一片空白,无法决策。例如有时候某个人的名字“挂在嘴边”但就是想不起来。这叫“舌尖现象”,英文tip of the tongue phenomenon,简称TOT。TOT现象虽然很常见,但是却不会出现在选择题中,我们看到选项时,大脑的“短路”就接通了,TOT现象也就消失了。 我们来看下一个典型场景:如何处理你桌面上的foo.pdf文件呢? 按照以往的模式,我们会想把它拖动到某个文件夹下,具体应该在哪个文件夹下呢,可能一下子“脑筋短路”想不起来… 这种“脑筋短路”也属于TOT现象,反复多次便是非常消耗心力的事情,随着文件的增多繁复,这种隐性消耗会使我们不断徒增疲惫。 为了避免TOT现象的出现,我们要尽量避免填空题,而改做选择题,当把处理foo.pdf变成一道选择题,情况将会大大改善。 1-1.通过选择标签来下发指令 foo.pdf 下出现了几个可决策的选项,你要做的事情是通过选择Tag来快速决策如: localSaved&mark自动归类到本地目录(具体参看:3-1.目录结构优化) iCloudSaved&mark自动归类到云端目录 mark只标记 (便于搜索) 有了这些选项,我们便能够轻松的快速决策了。 通过选择标签下发指令还有个最大优势是:同时操作多个文件。 一次性为多个不同类型文件下达指令后,所有文件便能自己找到方向各归其所。 就好像总司路一声令下,三军几十个兵种都能各自找到方向,回到属于自己的营地。 1-2.快捷添加Tags的方法 以上添加Tags方式一定要使用快捷键才能完成,我个人把加Tags的快捷设置为:command+e 关于给标签加快捷键的方法,请参考:https://medium.com/innovation-design/how-to-add-a-shortcut-for-finder-tags-on-macos-mojave-65d1502ffd98 2.自动执行 指令下达之后,就要执行了,这时候我们要用到一个软件 Hazel ,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文件的自动化管理。Hazel就像一个会魔法的女巫,文件被她的小毛胆轻轻一扫,便具有了生命。 Hazel 不做过多介绍,软件使用方法推荐少数派文章点击查看。 我要介绍的是,本方案中Hazel的使用思路。 PS. 文章最后会提供本方案的Hazel规则,可直接下载安装。 如上图,我们把触发条件设置成只要Tags里包含 localSaved&mark 便会触发下面的执行步骤。 系统会run shell script,这个脚本的作用使把文件归类到它的“大本营”(在3.归类有序中说明) 移除 Tag localSaved&mark ,目的是避免Hazel条件二次触发 添加 Tag marked 便于搜索(在4.查找便捷中说明) 通过Hazel的魔法,文件便神奇的像“长了腿似的”,在接受到收到指令后,便一往无前的奔向他的目的地。 3.归类有序 空间感影响着我们的心理,我们的心理感受与空间感是有相对关联的。例如中国的汉字中就往往用大方、小气、仔细、粗心等带有空间感的词汇来表述褒贬。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Lawrence E.Williams通过实验发现,人们看到的物体之间的物理距离自动地在人的脑海中转换成抽象的心理距离,并影响我们对外部世界的判断。看见的物体之间距离越远,心理距离也就越开阔,人也会越乐观积极,看到的物体间物理距离越近,人就会变的更加悲观和紧张。 3-1.干净有序的目录结构 我们看到的电脑桌面是否干净,会对我们一整天的心情有影响。 ~/Desktop、~/Documents、~/Downloads 保持干净,这三个文件夹只做临时使用,绝大部分时间这三个文件夹都是空的。 平时存放在以上三个文件夹中的文件全部归类到下面这个目录中:~/Marked_local ~/Marked_local 将集中存放大部分文件,它是所有文件的总兵营,被Tag为localSaved&mark的文件都会自动的进入这个文件夹, 并在文件夹中自动分类到子文件夹中。 如上图所看到的,文件进入到~/Marked_local 之后,又被进行了两次分类。 第一次分类按照Apple的 Uniform Type Identifiers ,以及我个人摸索的,且适合大多数人的分类方式将文件分成9个一级分类 第二次分类我们根据文件元数据中的Kind。 例如brewinstall.sh文件的一级分类属于Source-code,二级分类的Kind类型是Shell Script。那么文件最后会分类到~/Marked_local/Documents/Shell Script/brewinstall.sh 3-2.文件重命名 苏东坡说:“世间唯名实不可欺”。 此话对于计算机文件来说更加适用,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文件名后缀来判断文件类型是.JPG还是.PDF(最正确的参看文件类型的方式是通过元数据,但在无恶意篡改类型的情况下通过文件名最为快捷)。 文件名中适当加入元数据中的内容,可以让使用者一眼快速了解文件。而且统一规律的文件命名可以让文件系统整齐划一,排列有序。 因此本方案在文件文件归类的同时,也为文件做了重命名。 重命名的规则为:年-月-文件名(创建时间)。 例如:brewinstall.sh 会被Hazel自动重命名为 2020-03-brewinstall.sh 3-3.自动归类到 iCloud 我们为文件多增加了一个选项:同步到iCloud云端。被Tag为iCloudSaved&mark的文件将整理到 iCloud Drive/Marked_iCloud/ Finder的侧边栏有个iCloud Drive 的文件夹,在iCloud Drive中创建的文件,会自动同步到 iCloud 云端,例如我们创建的云端大本营Marked_iCloud。 iCloud Drive 中的Marked_iCloud 手机端iCloud Drive中的Marked_iCloud目录 ps.相关的Hazel规则可在文章底部下载 4.查阅便捷 我们都看过阅兵,各兵种列队整齐,气势雄健。领导登高而望,三军尽收眼底。 这种即能分类检阅,又能统领全军的阅兵式检阅法,就是本方案种的文件查阅法。 4-1 用Smart Folders查看文件 用 Smart Folder 查看文件 使用Smart Folder可以满足我们既能分类细查、又能鸟瞰全机的需求。 苹果官方对Smart Folders的解释: Smart Folders automatically gather files by type and subject matter. Smart Folders are updated as you change, add and remove files on your Mac. 翻译过来就是: Smart Folders 会按类型和主题事项自动收集文件。当你更改、添加和删除 Mac 上的文件时,Smart Folders 会自动更新。 我个人的解读是: Smart Folders里是一组依据固定搜索条件所产生的搜索结果,并且这搜索结果是实时更新的,因此Smart Folders的后缀名是.savedSearch 。 下面我们来看下,创建图片类搜索的Smart Folder的规则。 Tags中包含marked, 所有被我们的Hazel管理过的文件都被自动加上marked标签 文件类型是image、或者Tags中包含Picture_folder(文件夹的单独处理方式) 这时候,点击右上角的save,便会生成一个Smart Folder,实时的更新着以上调节所产生的搜索结果。 实时查看图片的Smart Folder 4-2 必要6的Smart Folders 想要满足我们查阅便捷的需求我们总共需要6个智能文件夹 All_marked.savedSearch: 这是个鸟瞰全局的文件夹,用来通览所有被标记过的文件,对我来说最为常用。每当想找一个最近使用的文件时,只要打开它按照创建时间排序,基本上都可以快速找到。 其它智能文件夹代表着不同类型文件的入口,使用起来也非常的便捷。 在本方案中,智能文件夹的最大意义在于统一了入口,当文件入口被限定在6个智能文件夹中时,我们做选择的效率也会增加。即便是使用网页在需要上传图片或文件时,依然可以从智能文件夹中快速找到目标文件。 4-3 Smart Folders分享 既然Smart Folders是一组规则,那么也就可以分享。别人电脑生成的Smart Folders,你可以拿来直接使用,我会本方案使用到的Smart Folders放在文章末尾。 tips: 将Smart Folders拉到侧边栏时,要同时按住command键 5. 配置并使用 通过以上的四个部分的说明,我们知道了文件管理的流程是: 用Tags标记下达指令–>Hazel实现自动整理–>用Smart Folders查阅文件。 5-1.添加Tags 为Tags添加快捷键(参考:2-2.快捷添加Tags的方法)。 在Finder中添加三个 Tags 。localSaved&mark 、iCloudSave&mark、mark 三个Tags 5-2.Hazel安装及规则导入 下载安装Hazel 创建两个文件夹~/Marked_local 和iCloud Drive/Marked_iCloud 打开Hazel,侧添加以下5个文件夹:~/Desktop、 ~/Documents、~/Downloads 、~/Marked_local 、Cloud Drive/Marked_iCloud 倒入规则并全部勾选 对剩下文件夹做同样操作,将规则应用到其它四个文件夹,也可以将规则选中,拖动到其它文件夹 启动 Hazel 5-3.Smart Folder 导入 将所有Smart Folder添加到 ~/Library/Saved Searches/文件夹,~/Library是默认隐藏文件,进入Finder后按键shift+command+>可显示隐藏文件 按住command 将Smart Folder逐个托到侧边栏 添加Smart Folder 5-4 资源附件 MacOS文件管理.zip management.hazelrules SmartFolder All_marked.savedSearch Archives_marked.savedSearch Audios_marked.savedSearch Documents_marked.savedSearch Pictures_marked.savedSearch Videos_marked.savedSearch 资源附件点击下载 参考 可以自动化管理Mac文件的工具 https://www.noodlesoft.com/ Apple的统一类型标识符 https://developer.apple.com/library/archive/documentation/Miscellaneous/Reference/UTIRef/Articles/System-DeclaredUniformTypeIdentifiers.html iCloud Drive/Marked_iCloud 的实际路径为:~ /Library/Mobile\ Documents/com~apple~CloudDocs/marked_iCloud/ 附件资源地址 https://chendongze.oss-cn-shanghai.aliyuncs.com/article/MacOS%E6%96%87%E4%BB%B6%E7%AE%A1%E7%90%86.zip···
历史是一门学术,有着科学的精深 德国哲学家威廉·文德尔班说过:“人是有历史的动物”;史学的起源,是非常古老的。 商代祭祀的时候人们就把国之大事记录在甲骨上,也就是今天的甲骨文。 历史是一门学术,有着科学的精深。北京四中的石国鹏老师说过:“数学和历史是最需要罗辑思维能力的两个学科”。历史之所以明智,就是因为很多历史结论我们永远无法证伪,所以只能靠我们自己的逻辑推演,否则历史于我们就真的变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了。 我们都听过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西周昏君周幽王为博取爱妃褒姒一笑,不惜点燃烽火台,各地诸侯赶紧率兵来援,结果发现被戏弄了,褒姒看到大军挥来及去十分好玩,不禁嫣然一笑。结果等到西边犬戎军队打来时,周幽王赶紧点燃烽火台,但是诸侯都不相信了,无人率兵来援,犬戎最终打下镐京,杀死周幽王。 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虽说被正史记载,但是经过逻辑思维的推演就会发现这是个凭空捏造的故事。西周的政治中心镐京大概位于今天陕西西安,镐京的一把狼烟时无法让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的诸侯同时看到的。就算看到了,以当时的行军速度,山东的军队到达镐京要走上几个月,周幽王和褒姒怎么站在烽火台上等几个月呢!所以,钱穆先生因此称司马迁的这一记载为“委巷小人之谈”。 《旧唐书·魏徵传》有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然而多知道几个历史小故事,也只能在撩妹时候增加谈资罢了,并不能让我们知更替。只有在读历史的时不断思考、质疑、举证,我们才能变得更加明智。 对于某个历史现象,要从社会阶级、封建制度、宗教、民族、人口、官制、文化差异等全方面论述。完成这个过程,就是对那段时间的世界全面了解的过程。历史明智,是因为我们用了研究学术的严谨态度。 历史也有艺术的魅力 历史不仅有学术的严谨,也有艺术的魅力。宙斯与谟涅摩叙涅所生的缪斯克利俄,是一位司掌历史的女神。 在中国也流传着”造字神“的传说。仓颉造字之后:”天雨粟,鬼夜哭“。文字发明的重大意义在于:没有文字记载,也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文明。 因此仓颉创造了文字之后,天上下起了粟雨,鬼神都感动的落泪了,仓颉也被后世尊称为”造字神“,也有说法是仓颉便是黄帝的史官。 历史的艺术魅力于人类是永恒的,这艺术魅力在于人类独有的精神生活。知晓历史,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固有渴望。 推荐几本书 《简读中国史》- 张宏杰,这是我最近两年读完收益最大的一本书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黄仁宇,黄仁宇的书,需要一点门槛,坚持读完一定受益匪浅 《用地图看懂世界格局》-王伟,读懂历史离不开政治,然而,历史、政治、地理、军事等应该煮成一锅粥
我目前可以做技术支持。 我每小时收费约 $150/¥1000,包括但不限于Web / App /深度学习/ Blockchain相关的任何事情,如果您有兴趣,请给我发送电子邮件! moon@netpi.me
以太坊网络上记录了多种类型的钱包地址,其中大部分是普通用户了,但也可以按照某些规则将他们进行分类,例如: 交易所钱包地址 矿工钱包地址 区块链项目方用户用于 ICO 的钱包地址 ETH 的大户 参与早期 ICO 鲸鱼账户 有大量 ETH 和 ERC20 Token 并且经常「摆动尾巴」震荡市场上的币价 上面这些类型的账户,他们一般都会把资产分散到不同的地址当中,这样关注币价的人们就很难追踪他们的动向。然而,区块链公开透明,这些地址的链上交易记录是可追踪的,我们可以根据地址间的转账关系来找到一些猫腻。 用户画像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人们想追踪一个地址的原因有许多: 一些币圈的投资者可以根据它来预测一些币价的走势 区块链的项目方可以选择优质的地址来做空投糖果 政府机构可以追踪一些可疑的地址活动 分析人员能更深入的理解区块链上到底都在发生些什么 幸运的是我们有大量的区块数据可以追踪不同类型的以太坊账户。 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就是分析钱包地址中的以太坊余额,结果是鹅妹子嘤的! 结果做了对数缩放,按照 ETH 的持有量排序 第一组是 Top10 的钱包地址,随后是11 - 100 再到后面突破 35,000,000 大关。 ** 换句话说前 10,000 个以太坊地址占据了以太坊总数的 83.3%!** 如果这还不够鹅妹子嘤的话,top10的地址占据以太坊总数的11.4% 。 区块链的匿名性使得追踪这些顶级账户变得更加困难了,好在所有交易透明可追踪。目前以太坊这 6M 个区块都可以帮助我们对这些地址分组归类。(交易所、项目方等等) 链上数据可视化 通过绘制前10,000 地址的区块数据,我们可以观察下是否可以有些更好的模式。因为每个地址所具有的数据不能连贯地拟合到一个图形中,所以就我们从四个重要变量开始: 发送和接受的 tx (transactions) 当前账户余额 ERC20 Token 余额 这些变量体现了账户的活跃度和Token的持有情况,是非常有价值的。 这些数据表达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以太坊网络中的顶级账户存在非常多样化的主体。首先,它显示了发送很多的 tx 账户并不会收到很多 tx,反之亦然。它还表明,大部分顶级账户(平持有1.5兆 ETH)相对不太活跃。拥有大量 Token 的账户收到的 tx 数要大于他们发出的 tx 数。 通过使用标记地址的数据集,我们可以进一步检查这些组的行为是否不同 - 这次只查看收到的tx、发出的tx、以及ETH 余额 (颜色为地址类型) 标记的数据集仅限于交易所,矿池和项目方的钱包。 每个用户组之间有一些明显的区别,平均而言: 矿池发送的 tx 多 项目方钱包有较高余额 交易所发出和接受的 tx 很多非常活跃 以上不是仅有的的可用链上数据。我们另一个可用的维度是每个钱包中 Token 的持有情况,不同 Token 的持有情况可以让我们了解主体的投资喜好。还有一个维度是账户是智能合约地址与普通地址。 智能合约是一种独特的地址类型,它排除了大多数普通用户地址,因此有助于按照地址功能进行分类。 由上图可见: 项目方的 Token 持有主要是在智能合约中,矿工都使用普通账户的。 交易所的钱包地址会持有 100+ 种类型的 Token。 交易所的可以用智能合约也可以用普通地址来持有token。这主是去中心化与中心化交易所之间的区别. 创建链上用户画像 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析转化成用户画像 - 这样我们能够更容易地识别未标记的地址。这些用户画像如下图所示: 未来的探索方向 使用仅有标记地址的数据集,我们能够映射一些知名的以太坊账户。 我们还要标记更多地址,这样能使得数据更加的全面。 我们对未来探索是无穷尽的。 例如,通过对交易所地址的追踪,可追踪到用户的投资收益状况,甚至可以通过追踪历史数据来分析早期投资整的投资行为与收益等等。 随着区块链玩家的丰富各 dApp 中的用户交互数据、ERC-721、ERC-1155 的持有偏好亦可作为用户画像的依据。这也将是 LORDLESS Team 后面要重点探索的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数据来源 : tokenanalyst.io etherscan.io 感谢 Aliaga 整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