ʕ

ʕ•ᴥ•ʔ RUNNINGJ

XRecent content on ʕ•ᴥ•ʔ RUNNINGJ

未来一人的10亿美金公司会变得可能

未来一人的10亿美金公司会变得可能,朝这个方向努力 在AI和自动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人创建并运营价值10亿美元的公司正在从不可能变为可能。这种转变主要来自三个关键因素: 核心驱动力 AI员工崛起:智能代理(Agent)可处理90%的日常工作 客户服务、产品开发、营销推广等全流程自动化 零边际成本架构:云原生+Serverless技术栈 无需运维团队,系统自动扩缩容 全球人才网络:按需调用全球专家资源 通过平台快速组建临时专家团队 关键技术栈 graph TB A[AI Agents] --> B[自动化工作流] C[No-code平台] --> B D[云服务市场] --> E[按需资源] 实现路径 产品化核心能力:将个人专业知识封装为数字产品 渐进式自动化: 阶段1:人工为主,Agent辅助 阶段2:Agent为主,人工决策 阶段3:全自动运行,人工监控 杠杆效应最大化:用AI放大个人影响力 1人服务百万用户 智能代理处理长尾需求 成功案例 AI设计平台:单人团队,年收入$2000万 加密交易系统:1人维护,管理$7亿资产 内容工厂:全自动生成发布,月PV 1.2亿 未来属于"超级个体":用智能工具武装自己,以10亿为目标重新规划事业。 未来一人的10亿美金公司会变得可能 @ RUNNINGJ

2025/6/21
articleCard.readMore

利用自然语言批量重命名文件

在日常开发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处理各种文件,而文件的命名往往让人头疼不已: 手机相册中充斥着"DSC_1234.jpg"这样的默认命名 工作文档的命名毫无规律可循 项目文件夹中充斥着"最终版_v2_真的最终版.docx"这样的混乱命名 当文件数量较少时,我们可能会手动修改文件名,但当文件数量达到数百甚至上千时,手动修改变得不切实际。虽然可以编写脚本来批量重命名,但这些脚本通常是一次性的,后续还需要重新编写。 最近,我尝试利用大模型技术来批量重命名文件,并开发了一个工具——renamefiles。 这个工具有多好用? 举个例子: 你旅游归来,手机里有500张照片 输入"加日期和地点" 瞬间,文件名从"DSC_1234.jpg"变为"2025-01-21_巴黎_1234.jpg" 再比如: 你接手了一个遗留项目,文件名杂乱无章 输入"统一命名,加项目前缀" 所有文件立刻变得井然有序 再也不用担心被同事吐槽了 为什么我离不开它? 极速处理 即使面对数千个文件,也能在几秒钟内完成重命名 智能理解 它能够理解自然语言指令,无需记忆复杂的命令 安全保障 所有操作都在本地完成,文件不会上传到任何服务器 灵活调整 重命名后可以预览效果,不满意可以随时撤销 我真心推荐这个工具给所有被文件命名困扰的朋友们!一旦使用,你就会发现再也离不开它! 链接: renamefiles 利用自然语言批量重命名文件 @ RUNNINGJ

2025/1/21
articleCard.readMore

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在城市买房了

最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这辈子,我还会在城市买房吗?答案似乎越来越清晰——可能不会了。 首先,房价的高企让我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北京这样一线城市,房价已经高得让人难以承受。每次看到那些动辄几百万的房子,我都会忍不住想,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吗?今年的这波房价行情,更让我担忧的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的下降,城市的人口正在逐渐减少。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导致房价进入长期下降的通道。 其次,随着AI、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的相对优势正在逐渐消失。过去,城市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集中了大量的资源和机会。然而,随着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和电子商务的普及,这些资源和机会已经不再局限于城市。AI技术的进步,使得许多工作可以在任何地方完成。无论是编程、设计还是写作,只要有网络和电脑,人们就可以在家中完成工作。 最后,从投资回报和人生的意义上讲,买房已经不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过去,人们买房是为了有一个稳定的居所,同时也是为了投资增值。然而,随着房价的波动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买房已经难有投资价值。今年很多朋友被裁员,背负沉重的房贷,导致陷入长期的财务压力,也限制了生活的自由度。 总之,我逐渐意识到,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在城市买房了。生活观念已在悄然变化,未来的生活方式可能更加自由和幸福。 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在城市买房了 @ RUNNINGJ

2024/9/9
articleCard.readMore

读《负动产时代》

朝日新闻「负动产时代」系列报道的合集。 问:什么是负动产? 贷款买房、贷款修房,持有者收入减少或经营不善,不能偿还房贷。同时,人口减少、产业升级等大环境变换,房产持续贬值,变卖房屋也不能偿还贷款,此时,房屋对持有人就是负动产。无人购买,又不能抛弃,还有贷款、物业、固定资产税需要支付。 问:什么原因造成的? 二战后,人口快速增长,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对房地产的过度投资。 问:有什么危害? 无主不动产变多了。负动产,后代不愿继承。长期空置,影响社区的整体生活质量,甚至带来治安问题。另外,在处置对应地产相关事务时,比如动迁、公共设施的修缮需要占用影响对应房屋土地时,却找不到对应交涉人。 无主不动产的持续变多,会影响社区甚至对应城市的生活。 问:对中国有什么参考? 现在看,中国就是沿着日本的路在走。当然,未来谁来不知道,否则,那些问题怎会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呢。 读《负动产时代》 @ RUNNINGJ

2023/1/29
articleCard.readMore

接口中的时间应该采用什么格式

看到一片篇文章: Designing a REST API: Unix time vs ISO-8601 讨论在接口中,应该使用unix时间戳还是ISO-8601这样可读形式。文章建议,采用ISO-8601,理由是,可读性更重要。 自己在日常业务中的API中都采用的unix时间戳,暂时不想改变。深入思考,又觉得应该保留unix时间戳,理由是, unix时间戳能减少沟通成本,API的开发和使用往往是不同的人,沟通是一个显著的成本。unix时间戳只有一种形式,而可读的时间串很多形式,日常使用中往往不采用ISO-8601的形式。 但在调试的时候,unix时间戳确实让人头疼,为了缓解这个问题,遂写了一个shell函数punixtime,快速翻译unix时间戳。函数实现如下: function punixtime() { while [ $# -ge 1 ] do ts=$1; shift if [[ $ts -ge 1000000000000 ]] then ts=${ts:0:10} fi date -r $ts +"%Y-%m-%d %H:%M:%S" done } 其实,大多数时候,date -r <seconds>也能满足需求。需要注意的是date的参数是秒,大多数unix时间戳是毫秒。 接口中的时间应该采用什么格式 @ RUNNINGJ

2022/9/2
articleCard.readMore

未来可期

人口增长见顶,很可能今天就会负增长。对未来有一种莫名的期待。 人口增长,城市化,经济的高速增长,裹挟这每个人,先来的盆满钵满,后来的仰天长叹。每个人FOMO,每个人都会被绑架进投机的浪潮之中。 资源的分布不均,实际上,是在剥削低成本劳动力,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在剥削后来的入局者。 每个人都投机的时代,实业(创造实在价值的行业)的重要性被严重削弱。 投机的时代过去,将是真正创造价值的人的好时代。我们才会更多地关注:怎样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升生活的幸福感,怎样拓宽人对世界的认知。 未来可期 @ RUNNINGJ

2022/8/24
articleCard.readMore

快速计算文本中数据的和

深夜,查看业务数据,忽然想知道一些分散数据的总和,这时已经通过vi操作,将数据按行罗列到文本文件中。当然可以借助excel或者脚本来计算。虽不是特别麻烦,但也不迅速。 最好是能够在shell中就能快速完成。而不是新建一个临时的excel文档,或者一个临时的python脚本。 网上搜罗一番,大概有以下几个方法。 方法一,借助awk function sum_v1() { awk '{s+=$1} END {printf "%.0f\n", s}' "$@" } 方法二,借助bc 首先需要将数据转换成求和的表达式。通过joinByPlus函数实现字符串的拼接。 function joinByPlus() { local IFS='+' echo "$*" } 这时sum如下: function sum_v2() { files="$@" joinByPlus $(cat $files) | bc } 拼接表达是的范式有点繁琐,通过paste可以更简单地实现。 这时sum如下: function sum_v3() { paste -s -d+ "$@" | bc } 将以上函数放入rc文件中,这样就可以通过sum <file>愉快地计算多行数据的和。 快速计算文本中数据的和 @ RUNNINGJ

2022/8/23
articleCard.readMore

理想的城市

有山,有水。可以在山间徒步。也可以在水边迎着微风散步。 路可以不太宽,但不要拥挤、嘈杂。适宜跑步、骑自行车。 有个正规的学校即可。不太相信学校的教育,更多要靠家长的言传身教。看费曼的书,成长很大程度上受父亲的影响,怎样是了解一个事物,理解一个现象,对费曼从事物理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要有医院,或者到医院的交通一定要便捷。大多数的医疗可以通过预防来避免,比如运动、饮食、睡眠,医院是关键时刻的兜底,而不是日常要逛的菜市场,对于生活,菜市场更重要。 要有好吃的馆子,不能大,不能装饰华丽,干净,自然,要有新鲜的食材,和在乎味道的老板。 要有菜市场,主要售卖当地的食材。 有接地的房子,前院后庭,功能区分明,种几棵果树,和小动物嬉戏,欣赏落日,院内闲聊,纳凉,仰望星空,低头写点文字或代码。 理想的城市 @ RUNNINGJ

2022/8/9
articleCard.readMore

快速创建博客

眼看博客又要荒废了,比较忙是客观原因。还是要想办法,如果能在细节上提升效率,减少写博客的阻力,或许能越过那个阈值,让博客能轻松坚持下去。 每次写,都是先在obsidian中写好,然后复制到hugo中。hugo中生成文章已经比较方便了,但我希望文件遵循一定的格式,像这样:2022-05-18-quick-add-blog.md,首先需要电脑上看下今天几月几号,一般人是很难一口就答出当天的日期,然后,再手敲中横线,补全完整的文件名。 已经很简单,但是,还是可以通过脚本代替我来输入日期和完成中横线拼接,遂写了如下脚本: # file: newpost #!/bin/bash function join() { local IFS="-" echo "$*" } datePrefix=$(date "+%Y-%m-%d") fileName=$(join $datePrefix "$@") hugo new blog/${fileName}.md 在命令行中,通过如下命令创建了本篇博客。 ./newpost quick add blog Origin: 快速创建博客 @ RUNNINGJ

2022/5/18
articleCard.readMore

快速获取系统的基础信息

我们在刚刚接触到一台主机时,需要对其配置做基本的了解。CPU、内存、磁盘、系统等等。往往是临时搜索相关命令,究其原因,没有一个简单的命令获取到这些基础信息,需要通过各种奇怪的命令单独获取,结果就是,每次都记不住,需要借助搜索引擎。 简单总结,发现只要两条命令即可: hostnamectl 获取系统和CPU架构相关信息。结果示例如下: $ hostnamectl Static hostname: bishen-service-3 Icon name: computer-vm Chassis: vm Machine ID: 20190624175805163024217312895245 Boot ID: 303e81b7d60d48d29a7610ecf3c2a4bf Virtualization: kvm Operating System: Ubuntu 18.04.2 LTS Kernel: Linux 4.15.0-99-generic Architecture: x86-64 htop 获取内存、CPU和运行时间等信息。 df 获取磁盘信息。 $ df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udev 3.8G 0 3.8G 0% /dev tmpfs 771M 3.1M 768M 1% /run /dev/vda1 118G 38G 76G 34% / tmpfs 3.8G 0 3.8G 0% /dev/shm tmpfs 5.0M 0 5.0M 0% /run/lock tmpfs 3.8G 0 3.8G 0% /sys/fs/cgroup tmpfs 771M 0 771M 0% /run/user/0 有三个命令,感觉还是有点麻烦,也已写成一个脚本。 # sysinfo.sh hostnamectl | grep -E '(Operating System|Static hostname)' echo ---- lscpu | grep -E '^(Architecture|CPU\(s\):|CPU MHz:|Model name:)' echo ---- df -h | grep '/$' 如果信任这个博客,可以执行如下命名,来快速获取系统信息。 $ curl -ksS https://runningj.top/sysinfo.sh | sh 不过执行这个shell脚本似乎也不是太方便。🤔 快速获取系统的基础信息 @ RUNNINGJ

2022/5/4
articleCard.read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