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乐队的呐喊》短评
前几天我把《少女乐队的呐喊》看完了,让我回味无穷。毕竟我已经看了《孤独摇滚!》、《BanG Dream! It’s MyGO!!!!!》两部少女乐队动画,自然也想着看这部作品。此外,我在Spotify上听歌时,就时常会听到动画的相关曲目,很符合我的胃口。事实上,这几部作品虽同是少女乐队题材,但叙事语气、情绪浓度差别很大。
写这篇文章前,我在维基百科上把各集剧情写完了,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主角井芹仁菜在老家因帮助其他受到欺凌的同学,反而自身遭到欺凌,身为教育家的父亲也并不站在她这边。仁菜靠着乐队的歌曲,才逐渐走出阴影。但她仍无法压抑情绪,最终选择辍学,独自前往东京谋生。在东京,她一开始打算继续学习,但后来遇见了自己先前向往的偶像,转而走上音乐道路,组建了乐队「无刺有刺」。此外,她还意外发现当下热度较高的乐队「钻石星尘」的主唱是她的高中旧友雏,但其在面对欺凌现象时并不站在她这边,反而选择了沉默。在种种因素下,仁菜不愿输给「钻石星尘」,决定与之一决高下。
感想
教育はそうやって僕の人格をずっと認めやしないよ(看吧,教育永远不会认同我的品格)
正解の無い問題を僕に押し付けて(强迫我解出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
「何もかもが分からない」そう、僕は一人叫んでいる(「我什么都不懂」 孤身一人的我如此大喊)
我认为这部动画的主题之一,就是探讨何为正确。例如,「钻石星尘」和「无刺有刺」两支乐队,都面临着「个性」与商业化之间的矛盾。桃香正是因为不愿失去个性,才选择退出选择偶像乐队的「钻石星尘」;她看到仁菜能够坚持自我,才主动邀约共建乐队。但「钻石星尘」确实取得了商业成功,其影响力远胜于「无刺有刺」。那么究竟哪条道路是正确的?这本就没有定论。
当初面对校园欺凌之时,仁菜选择挺身而出,但她的朋友雏并不支持她。雏认为这会让仁菜成为「下一个目标」,劝她别管闲事。结果也是一语成谶。现实中何尝不是如此呢?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在面对不公时,选择沉默往往是最安全的做法,我不仅理解,甚至在多数情况下也会这么选择。但事实上,也会有一小撮人选择挺身而出,哪怕因此招来麻烦也在所不惜。「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我会坚定地选择支持他们。仁菜就是这样的「抱薪者」,理应得到家人的支持。但她的父亲作为教育家,却希望仁菜认错,换取大学保送机会以息事宁人。仁菜并不服气,始终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后续离开家乡、组建乐队等一系列行为,都是她坚持自我、证明自己的过程。另一方面,雏在仁菜受到欺凌后,还声称「都是仁菜的错」,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间接的欺凌者;而作为「钻石星尘」的新主唱,她在会上演唱象征着反欺凌的《空の箱》,这又是何等的讽刺。
作品里反复出现「没有标准答案的难题」,这让我很自然联想到中国大陆的应试教育。标准化考试为了效率和可比性,总是要求「唯一正确」,而且更看重「别答错」而不是「能讲清楚」。在这样的环境下,出错的代价很高,名次又有限,于是大多数人选择沉默,成了更安全的策略。仁菜选择站出来,结果付出了代价,但她至少守住了自我;雏选择沉默,从风险角度看确实更聪明。其实应试教育本身不一定是坏事,它也带来秩序和某种公平的机会。但当「唯一答案」变成价值判断的唯一尺度时,问题就出来了。就像《空の箱》里唱的那样,在没有标准答案的议题上,我们更该追问的,也许不是「谁对谁错」,而是「能不能找到一个可以自我说服、能和别人共存的答案」。我们初中的语文老师就很看重这一点,希望我们有自己的思想,而不被标准答案束缚。并且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初中有篇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就被他大加赞许。来到大学后,我本以为可以自由地探索知识,但事实上还是换了皮的应试教育,只不过不强制。成绩和绩点似乎仍是评价、评优的唯一标准。
证明自己「没有错」的过程或许并不美好,却很真实。也因此,第10集让我格外动容。这一集中,仁菜经过他人的劝说,而选择回到老家,试图与父亲和解。父亲一开始还说「你知道妈妈多难过吗」。即便作为旁观者,听到这句话也让我愤怒,感觉像是用亲情来绑架仁菜。不过后来,父亲或许是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选择带着仁菜前往学校与校方谈判,并且坚定地站在她这边。后来,她在房间和姐姐独处时提到,当时她都萌生了自杀念头,是「钻石星尘」的歌拯救了她。在乐队中,仁菜也在歌中表达自己的呐喊,「不管悲伤、喜悦、还是愤怒,全部投入歌中」。我上高中时,面对压抑且紧张的学习生活时,也常常觉得喘不过气来。虽然我当时并不像仁菜那样有轻生的想法,但仍意识到了音乐的力量:我感觉最轻松的时刻,就是晚上躺在床上听歌,一天的烦恼都融化在动听的音乐之中。她的姐姐还透露,在她离家后,父亲为她付出了很多。仁菜意识到,父亲其实是爱她的,只是方式不对。第二天,父亲认为「钻石星尘」的那首歌很好,并且支持仁菜的决定,父女俩终于和解。父亲从压抑者转为支持者的转变,我认为是全剧最动人的高潮。
乐队的曲目也很有感染力。与《孤独摇滚!》的「孤独」、《BanG Dream! It’s MyGO!!!!!》的「迷茫」不同,我认为本作的音乐多带有叛逆风格,流露出对主流文化的批判。正如剧中所说,「不管悲伤、喜悦、还是愤怒,全部投入歌中」。《互相伤害 痛苦交加》便就是说要追求个性,不要为别人而活;《熙熙攘攘、我们的城市》则是在破败与绝望中继续坚持,虽然未能看见希望,但只要还有「未完成的心跳」,就要去伸手、去触碰、去照亮黑暗;《空の箱》也表达了对所谓「正确答案」的质疑,以及对自我存在的执着确认。除了这种比较「燃」的作品,还有细腻的情歌,例如《蝶に結いた赤い糸》就让我感到很「甜」。片尾曲《正因为是无法成为他人的我》感觉节奏先是很舒缓,后来又迸发出了「即使无法成为其他人,也要相信自己」的强烈信念,放在结尾让人意犹未尽。
吐槽
尽管我很喜欢这部作品,不过感觉剧情上还是有些瑕疵。例如,第一集结尾处,仁菜抱着吉他在雨中寻找桃香。虽然我能理解她拿着吉他是为了引出结尾的歌唱情节,但我确实为吉他感到担忧。这一集结尾的歌唱部分,我不仅觉得电吉他在雨中插电演奏很危险,而且似乎凭空冒出了贝斯声?不过,这段剧情的情感渲染比较到位,《空の箱》也很好听。此外,后两集感觉节奏有些急促,尤其是最后一集,有种戛然而止的感觉。制作人平山理志也说,实际上并没有为之后的剧情做打算。live部分也被压缩得太短了,感觉效果甚至不如11集。虽然《Ave Mujica》饱受批评,但它最后一集都在开演唱会,看起来还是挺爽的。我觉得把OP或是ED去掉,让live更长一些会好些。
动画全部使用3DCG技术[1],还采用动作捕捉技术[2]。但我一开始确实看不习惯,可能先前看的多是2D动画,但后来慢慢也能接受了。酒井和男也坦言,这种作画方式会有「怪异感」[2:1]。《It’s MyGO!!!!!》虽然也采用了3D,但在此基础上又补充了手绘,我并没有感到违和[3]。此外,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动画中live的临场感有所欠缺,尤其是在声音方面,感觉和听专辑的体验大差不差。
東響希. ガルクラ総研③:立ち塞がるハードルにどう挑んだ?監督と制作Pに訊く「ガールズバンドクライ」アニメ制作秘話 [EB/OL]. オタク総研, (2024-08-25)[2025-10-07]. ↩︎
前田久. シリーズディレクター・酒井和男が振り返る『ガールズバンドクライ』の画づくり③ [EB/OL]. Febri, (2024-10-02)[2025-10-07]. ↩︎ ↩︎
杉本穂高. サンジゲン 松浦裕暁が語る、CGアニメの現在地 『MyGO!!!!!』の“ハイブリッド”な魅力 [EB/OL]. リアルサウンド 映画部, (2024-10-19)[2025-1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