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的故事2(中篇)
这里是第二次怀孕,second trimester 的日常记录和脑洞故事。跟 first trimester 时候的话痨不一样,这段时间身体感觉相对平稳,得以不需要把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怀孕上,整体来说算是非常幸运的三个月了。警告——本文内容包括并不仅限于:医疗保险吐槽、细思极恐的(然而科学性不能保证的)个人推测、屑家长育儿经验谈、关于生和死的爹味叨叨。
Week 14, Day 3 服药 #
上星期做 ultrasound,保险公司的 explanation of benefits 出来了,一打开又是心肌梗塞。1个小时的 ultrasound 竟然要付1200多刀——毕竟这次怀孕算是临时起意,没有在前一年就小心计划,因此现在用的是 high deductable 的医疗保险。虽然也有些办公室租金、软硬件维护之类的其他成本,但是加上 ultrasound technician 的平均工资就知道这个价码里注水的成分绝不算少。大概大头又被保险公司薅了吧。但是这个检查确实不做不行,也只好这样了。如果算是点安慰的话,因为这笔账单,我离 hit 今年的 deductable 只剩一半了。后面的检查还有不少,照这个势头不愁今年不 hit!
另一方面,这几天里 Vitamin B6 的使用带来了两个效果。第一是恶心感大大减少,又能在吃药的头几个小时内做个人了;第二是从服用的第一天夜里开始就没能睡好,睡眠很浅翻来覆去直到天亮,到今天已经过了三个这样的夜里了——现在变成了头疼得要命的缺觉状态。虽然本来我最近一年里睡眠也不是很好,但是一连三天睡不好这种情况,除了归咎于 Vitamin B6,好像也没得可归了。在半睡半醒的时候我突然获得了天启,之所以 Vitamin B6 需要和具有安眠作用的 Unisom 一起吃(说的是 Diclegis,见前篇),莫非 Unisom 的其实作用是…抵消 Vitamin B6 带来的副作用?唉,药片就是这样,本来你有一个问题,吃了药以后,ta-da,现在你有两个问题了!🎉
    
    如果这个推测是真的的话,这个用药方法也十分草台班子,身体有一个 bug 1 就出个 patch 1,发现 patch 1 带来 bug 2 就出个 patch 2。说白了凡是用药都是作用和副作用里两害相权取其轻,一开始就注意生活习惯,预防生病才是既省钱又不伤身体的。不过这里说的是非先天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种可以靠生活习惯调节的病……不属于这类就算了。
Colin 也曾经小心翼翼地试探过我这么吃药到底好不好。
Miki: 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滚!
Colin: 我是说要不要买那个贵的药,剂量已经搭配好了是不是比较安全一点。
Miki: …不要,我还是咽不下这口气。
不过 Colin 对于妊娠期用药安全性的 concern,我倒不是不理解。这时候不得不提起十分著名的医药丑闻“反应停”——20世纪五六十年代,某药厂在不少国家(主要集中在欧美、大洋洲,以及脱亚入欧的日本)推广了“反应停”这种药物来缓解怀孕初期的恶心,导致数年间全世界共诞下超过1万名发育畸形的婴儿。后来查明反应停里的有效成分 Thalidomide 有两种结构稍有不同的变体,一种不会致畸,另一种会致畸。而这种物质的鸡贼性在于,在人体环境下(温度、pH 之类),这两种变体可以互相转换。所以就算吃下了安全的变体,也会在体内生成致畸的变体,对发育中的胚胎造成影响。当然 Thalidomide 这种物质本身不是什么大奸大恶,用它的药理治疗其他疾病就是杠杠的了。总之,虽然反应停是在怀孕8周之内吃才会致畸,不过也已知一些其他物质在怀孕的其他阶段会对胚胎发育造成负面影响的。而且所谓的“已知”,也只不过是发现了统计学上的关联,目前未知的肯定会更多啦。
顺带一提,当年反应停在美国并没有造成像其他国家那样大规模的冲击,原因是当时在 FDA 工作的审核专家 Frances Kelsey(看履历是个学霸)顶住了各方压力,以安全性证实不足为由(虽然主要是对母体的),暂时保留这种药品在美国上市的批准。事件爆发之后 Kelsey 成为了英雄人物,还获得了奖章。
那如果你要问 FDA 的含金量?在遥远的学生时代【做远目状】,我也曾经是为了赶 deadline 在半夜 hack 过 p-value 的苦逼学生。将心比心,药厂研究员也不过是打工人,付你的 compensation 其实是你不得不屎上雕花写出漂亮报告的精神损失费罢了。天天读这种闹心报告的 FDA 专家是不是能全部看穿,唉,错漏应该还是会有的。但是我自己当然是没有人家专家专业的,如果不信 FDA 我还能信谁?
Week 14, Day 4 生育 #
有友邻也处在 family planning 的阶段,问是什么促使了我们萌生了生第二个小孩的决定。对于我来说大概是以下这些理由,以重要到不重要的顺序排列:
- 小孩是我们全村的希望,而对于重要的东西,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最好有个备用来 fail over。
 - 家长两人都是独生子女,比较向(好)往(奇)更大点的家庭。
 - 人体炼成对于女性来说是个 limited-time offer,过期就不能搞这个 deal 了。按我这种爱贪便宜的性格,现在不搞起来以后应该会后悔。那既然要搞 deal,年龄再大下去怀孕容易出状况,不如趁早。
 - 第一个小孩现在长大一点,抱着没那么软乎了(也开始拒绝抱抱了!不开心!),所以再造一个新的续起来吸。
 养第一个小孩的辛苦到现在忘得差不多了,以为自己又是一条好汉。回去翻翻之前写过的这个,还有这个,字字泣血啊。
不过不管是第几个小孩,不想要的话真的就算了。我身边的那些或是穿着漂亮衣服开特斯拉的(鲜衣怒马?)、或是有一两项热衷的个人爱好乐此不疲的、或是沉迷工作抱负远大的…总之这些拥有我哪项都不沾的有趣灵魂的女生,每次我听说她们怀孕的时候,都会有点心疼,因为生养小孩少不了吃苦一阵子,不得不暂时 deprioritize 她们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让她们开心的事情。总之,觉得不想要小孩肯定是有原因的,不管自己有没有有意认识到那背后的原因。Motherhood is a trap. You’ve been warned.
Week 15, Day 0 养育 #
说起来,在 Preschooler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且能从语言和行动中看出其内在逻辑之后(应该是从 Toddler 阶段开始),养 TA 就变得非常——knocking on wood——容易。…还是订正一下,与其说养着容易,不如说人很好懂。生活上就不说了,吃饭睡觉穿衣服收玩具都可以不用陪同直接自己做,最麻烦的反而是发动这些技能——一旦催促的口气火候稍有不对,就会被愠怒地怼回来“不要催我!”“你说得太用力了!”然后趴地上闷闷不乐(半分钟没人理就 escalate 起来,从哼哼到呜咽到一边大哭一边抽泣着说“我不开心!” <–这也算容易养吗!但是这里的“容易”是要靠对比的,不用动手只动嘴皮子,跟 newborn 时期为了哄睡和换尿布,一天弯腰抱起放下60次的辛苦比起来,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了)。事实上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小小的人在性格上几乎完美地继承了我和 Colin,离开家出门之前要在家里转一圈检查各处也好,早上去学校 social 需要一些时间来 warm up 也好,对长大和变得有自主能力有强烈的愿望也好。而我自己(在我的记忆范围内)在什么年龄做过的事情,常常在 Preschooler 身上也可以精确复现,比如两岁半上 potty(当事人非常得意),比如三岁打针可以憋住不哭(事后也非常得意)。所以基本上,在这个人开始 TA 的五体投地抱怨的那套表演之前的几秒,我就知道 TA 心里哪里有疙瘩了。在这种时候,只要搬出几十年来跟自己闹别扭的时候说服自己的那一套 reasoning,简化一下讲给 Preschooler 听,就足够能 convince TA 了。不愧是我们大人,既有经验压制又有智商压制,妥妥的!这么说,我小的时候,有时候怀疑我妈会读我的心,因为猜我的想法猜得太准了。现在才知道二周目通游戏确实是能开上帝之眼啊。...
剩余内容已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