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The baby Whisperer Solves All Your Problems (实用程序育儿法)
2019年4月6日 08:00
趁热打铁读了 Tracy Hogg 的程序育儿系列第二部 The baby Whisperer Solves All Your Problems(中文版:实用程序育儿法——在国内好像还有点有名)。和第一部内容有一定重合,不过在具体做法方面写得详细了很多。
引言 #
- Patience and Consciousness
- patience: 养小孩是个持久战,小孩在学习各种事情的时候会 mess up 很多次,这时候就需要耐心。
- consciousness: 多多以 baby 的视角来看问题就可以意识到 TA 的需求和感受;自己也要保持清醒和冷静,做事前后一致、提前计划、保持警觉。
- 不要和别家的小孩做比较,容易导致焦虑。
- 小孩会一直变化,以前 work 的办法现在不 work 了,就要及时关注和调整。
Ch 1: 建立 E.A.S.Y. 时间表 #
- 误区澄清:每天状态都不太一样,执行起来的时候不要看表,规律循环即可。在晚上会有一些 modifications,比如和7/8点开始洗澡后不要再给 activity 的时间,还有10点/11点睡觉时哺乳(吃迷糊奶)以避免夜里饿醒。
- 一开始的6周是建立 E.A.S.Y. 的开始点,足月出生体重正常的 baby 一般3小时一循环,到4个月大开始4小时一循环(activity 时间增加),4-6个月时白天 nap 时间合并为2块,再大一些在某些循环里可以少睡觉进行 E.A.E.A.Y.。
- 4个月开始过渡到4小时一循环的时候,建议睡觉用抱起-放下法建立睡眠时间,哪怕一开始抱起放下的时间和真正睡觉时间比例是4:1以上。
- 总结:E.A.S.Y. 法执行起来越早开始越好,不过要随时变通。书上提供了表格对比3小时、4小时循环的每天作息。
Ch 2: baby 的情绪(0到1岁) #
- 不到1岁的 baby 也是有情感的——4个月以下的 baby 会在几周内学会微笑;4-8个月会用表情和声音表达情感和获取关注;8-12个月时一天里会经历各种丰富的情绪。
- 从出生开始每个小孩就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父母根据自己的性格需要接受、配合 baby 的性格,让双方都过得满意。
- 信任可以帮助 baby 形成情绪适应能力。
- 不要:否定小孩表达出的情绪,自己臆想/投射自己的情绪给 TA,把自己卷入小孩的情绪当中,push 小孩做不适合 TA 性格的事。
- 要:注意观察,与 baby 对话,在觉得 baby 能理解语言之前就想 TA 描述 TA 的感觉,尊重 TA 的个人空间,规律作息,鼓励 TA 自己探索,在 TA 状态好的时候安排出门活动。
- 分离焦虑在7-9个月的时候最容易显现出来,这个时候需要通过安慰、分散注意力、玩躲猫猫游戏一类的行为让 baby 知道暂时分开不代表抛弃。
- 独自玩耍的能力
- 0-6周:吃奶之后能醒15分钟就不错了,可以带 TA 在屋里走动指出各种东西。
- 6-12周:可以自己玩15分钟左右,不过注意不要刺激太大(比如电视)。
- 3-6个月:可以自己玩15-20分钟,继续避免过度刺激,不要抱起得太快吓到 TA。
- 6-9个月:开始有“心眼”(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和结果的相关性),可以自己玩1个小时或更久,也可以开始去 play date 一类的社交。
- 9-12个月:可以很独立地玩至少45分钟,如果厌倦了玩具可以换一批新的。
- 总结:虽然不会表达,但是 baby 的个性、脾气能在各种事情上体现出来。要是家长和 baby 个性南辕北辙,或者 baby 很挑剔/固执/活跃,养育就很有挑战性了。一言以蔽之就是要一开始把 baby 当成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来对待。
Ch 3: 0到6个月的奶 #
- baby 的食量要看体重大小,没有具体标准。吃没吃饱可以从两点来判断:体重增长,还有两餐之间能不能坚持3-4小时(4小时是4个月开始)。也要留意喂奶的时间长短,太短的话也有可能没吃饱。
- 晚上/夜里加餐可以让 baby 在夜里坚持比较久不用起夜吃奶。
- cluster feeding 是晚上每个两小时喂一次:5点+7点,或6点+8点(8周后就不需要了)
- 迷糊奶:10点或11点让 baby 在睡着的时候喝瓶子里的奶,不用开灯也不用拍嗝(7个月后可以停止:逐渐提前迷糊奶的时间,增加白天的进食量)
- 在白天,喂完奶之后要想办法让 baby 醒着,一开始哪怕是5-10分钟也好。可以让 TA 坐直、换 diaper、腿蹬自行车、跟 TA 说话。
- 喂完奶之后还哭,可能是因为奶水不足/乳管堵塞,或者 baby 衔乳姿势不对、胃管返流、胀气。
- 为了有产足够多的奶,在出生后的前3-4天要让 baby 尽量多吮吸两侧的乳房,之后开始一次喂奶只用一边的乳房(可以把别针固定在衣服上,记得是哪一边)。
- 3种和 baby 进食有关的问题
- 胀气:吃进了空气。现象:腿抬向胸部、皱眉、哭声稳定像气喘。解决:抱起来拍嗝、蹬自行车、用手沿着胃部向上摩擦。
- 返流:跟成年人胃食管返流一样,胃酸会烧灼食道。现象:一两次吃后呕吐/喷出来就要当心,严重的会吐出带血的液体,体重下降。解决:医生诊断(容易误诊 colic 腹绞痛)、垫高头部、打嗝的时候不要拍 TA 、喂奶用流量慢的瓶子、不要急着喂固体食物。
- 腹绞痛:笼统的综合症。现象:出生后10天-3周开始,3、4个月时结束,每天准时、多个小时的哭闹,但体重还是会上升。解决办法:忍(多休息不让自己崩溃)。
- 在第6周到第4个月的时候会有一些生长突增期,这个时候需要更多的食物,夜里也会醒得不规律。这个时候可以增加奶粉的量,或者临时缩短喂母乳之间的间隔。增加 cluster feeding 和迷糊奶也是办法。
- 减少哺乳次数的方法:在喂的时间用 pump 泵出来奶,头三天 pump 15分钟,之后逐日减少 pump 时间直到第12天只 pump 2、3分钟。搭配穿紧身胸罩和做伸臂运动。
- 喂奶的工具
- 如果衔乳和奶水都正常,建议在第2-3周 baby 适应性还强的时候就开始给 baby 用奶瓶喂奶,这样可以尽快方便爸爸和其他照顾的人的人来喂奶。
- 从6个月开始可以让 baby 花一个月时间学着用 sipping cup——里面装上少量水或者奶。
- 总结:液体食物无非母乳和奶粉两种。母乳又分亲喂和瓶喂两种。奶粉的量比较容易确定,方便随 baby 的生长情况随时加减;母乳的话就需要通过调控哺乳时间间隔和 pump 频率/时长来调控,如果不确定到底有多少的话可以全部 pump 出来量一量。
Ch 4: 固体食物 #
- 食物管理的4项关键
- Behavior: 餐桌礼仪最好从小孩一坐上高椅子就开始。
- Attitude: 大人对吃饭的态度会反映在小孩身上。
- Routine:...
剩余内容已隐藏
查看完整文章以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