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与努力
blog.incoming@1byte.io (江宏)
2024年5月31日 08:00
我一直很喜欢 Out of the Gobi1 的作者单伟建。他的三本书我都读过。他在文革时被流放到戈壁六年,失去了上中学的机会,但从没放弃学习。没有放弃对更好未来的追求。在文革结束后他抓住了机会到美国留学,在金融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创立了亚洲最大的私募基金集团 PAG。他在母校旧金山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2,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三方面:
坚持终生学习。他本人的经历最能说明这一点。如果他在离开学校后没坚持学习就沒有后来的一切。 好的判断力(good judgement),他特别提到这比 Angela Duckworth 强调的毅力(grit)3更加重要。方向对了努力才有意义。没有人是生来就有好的判断力的,正确的决策要建立在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上,所以这可以算上一条的补充。 运气。很多人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却没有意识到好运在其中的重要性。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以保持谦虚,难以不断学习。 不少很成功的人都公开谈过运气在自己经历中扮演的角色。Charlie Munger 在 2017 年的一次演讲4中说,大部人只要每天起来后都努力做事,有一些自律并且持续学习,最终都会发展得很不错。但是目标不能定得太高,像成为总统或者成为亿万富豪之类的事,运气的影响太大,成功的可能性太低。Warren Buffet 也在回答一个关于资本增值税的问题时说,「卵巢彩票」恐怕是影响一生最大的因素,而他和 Charlie Munger 都赢了卵巢彩票。5李光耀曾经在采访中说胚胎形成的时候已经决定了一个人特质的 70%,因为领袖是天生的而不是教出来的。6我不完全同意他关于个人特质的观点,但那一刻除了决定基因外,更重要的还决定了后天的成长环境,确实对人的命运起到了近乎决定性的作用。
我最早接触计算机从 DOS 用起,直到后来的 Windows 3.0/3.1、Windows 95。我中学时看了 Bill Gates 的传记和他本人写的《the Road Ahead》,他的故事也是最早让我产生创业梦想的原因。Bill Gates 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天分和努力外,也离不开他出生的时代和家庭背影。他 13 岁的时候就读的湖滨中学由家长集资购买了一台可以访问通用电气西雅图分部的 PDP-10 小型机的终端。当时微处理器、Atari、Intel 都还不存在,他学编程的时候全美国没有几个同龄人能接触到计算机。他父亲是成功的律师,当时已经在做天使投资,她母亲虽然从没全职在商业公司任职,但是因为家族是很成功的银行家,在很多公司的董事会里。他童年时每天家里晚餐的客人不是 CEO 就是议员。后来他母亲与 IBM 董事长的社交关系也帮助他得到了 IBM 的合同7,这是微软起飞最重要的一步。在那之后微软的快速成功也很仰赖于合作伙伴的局限性和竞争对手的失误。微软一开始的重心在程序设计语言上,唯一的产品是 BASIC 的解释器,对操作系统并不重视。在与 IBM 合作的初期,他们推荐 IBM 去找开发 CP/M 操作系统的 Digital Research 合作。而 Digital Research 的 CEO 因为未知原因没有见 IBM 派去的代表,所以双方没有达成合作,微软只能另想办法。当时有一家当地硬件公司 Seattle Computer Products 克隆了 CP/M 用来测试 Intel 8086 处理器,这个操作系统叫 QDOS8。微软向他们购买了 QDOS,并雇它的作者来基于 QDOS 开发了 MS-DOS,而从它开始的操作系统成了微软帝国的根基。可以说微软的成功是非凡的天赋、正确的策略、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好运合力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