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ic Paper

通灵卡片

马上订阅 Psychic Paper RSS 更新: https://www.yuqiqin.me/feed.xml

行万里路:风吹草低见不到牛羊|西内蒙行

2025年7月3日 15:22

行万里路:风吹草低见不到牛羊|西内蒙行

缘起

上次日本行之后,我对带队这件事情有些道心破碎。

最近分公司尝试发展一个叫做自组的产品,主要由一些经常带队的导师发起行程,让暂时无法成为种草官的人也可以组队,以相对比较低的成本价出游,顺便拍拍物料为自己的事业做宣传,因此组队门槛相对来说会低一些。特别对于那些从来没有组过队的人,或是向往成为种草官的人,这也是一个watch & learn的机会。通常这种自组行程都是一个比较大的团,大概5-60人左右,希望能让尽量多的人有组队的机会,每个人收3-4个客人就差不多能免费出游了。

这次的导师和我之前阿勒泰之行的种草官是同一个人,我会加入享梦游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收到她的影响。想着这是一趟成本极其低的旅游,就算我收不到任何一个人,我去玩一趟也不亏,再加上我确实对于去看各种地貌比较感兴趣,所以我也参加组队报了名。

未曾想到,这趟行程还是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大翻车。

Day 1:呼市CityWalk

我特地买了比较早去的机票,6点多从成都起飞,9点半这样就到达呼和浩特,想的是还能在呼市逛逛,吃点东西。

飞机落地之后没有特别的感觉,只是感觉太阳很大,风也很大,但是并没有像成都这样燥热,待在阴凉的地方风吹得很舒服。

呼市的出租车真的便宜到发指,在我的印象中不管去哪,滴滴打车都不超过15块,景点和餐馆之间的距离通常也都只有3-4公里,基本以起步价就可以很便捷地在之间移动。我们的酒店定在的是市中心火车站旁的一个普通的便捷酒店,从机场打车过去更是只需要20分钟不到,也不堵车,体验相当好。

在城市间穿行的时候,看着窗外的楼,最大的感想是楼都很矮,基本上不超过7层,不知道是因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还是因为风大不宜建这么高。而且路过某个路段时,会有很多长得几乎一样的居民楼,他们刷着同样的颜色,有着同样的朝向,给我一种很强烈的苏联感。司机和我说,这个是老城区的楼,是由政府出资统一新建的回迁房,所以才会有如此一致的外观。

在酒店简单放过东西之后,我们就开始午饭觅食了。

我首先选择的是源玺源烧麦和,这两个是我在内蒙的朋友推荐的,所以就没去选择大家通常更推荐的德顺源烧麦。

早有耳闻内蒙的烧麦(通常写作稍麦)是不包糯米的,作为一个两广地区的人,从小到大吃的烧麦都是有糯米的,吃到里面包着纯肉的烧麦也是感觉很新奇。在吃烧麦时,大家通常都会点一两烧麦,一两算的是皮的重量,这个是一个历史叫法,一直延续到现在,通常一两大概在7-8个之间。

我们点了一个沙葱羊肉馅和一个牛肉大葱馅,一个做蒸的,一个做煎的。所有人都一致认为煎的比蒸的好吃,味道层次更加丰富,酥脆的外皮也为口感加了大分。在之后的行程里,我们几乎每一顿团餐都有烧麦,和这种现做的、好吃的小店烧麦相比,团餐的劣质烧麦通常几乎没有肉,且毫无汁水,欠缺了很多由皮、肉馅共同提供的复合香味。

网上都说吃烧麦要配砖茶,但是我们去的这家店不提供砖茶,想着和奶茶差不多,我们之后一定会再喝到奶茶,就没在第一天专门腾出时间去喝奶茶了。

AD970BF4-A731-4CE3-9207-C6EC9CE76BBB_1_105_c.jpeg

第二个去吃的是小白房辣焙子,顺着小巷走不到500m就到了。

焙子其实就是一种碳水面食,其实有很多种不同的形状和形态,在其他单独卖焙子的店,可以买到三角形的、方的、圆的,也可以买到加红糖、白糖的甜焙子,也可以买到什么都不加的原味焙子。这个辣焙子似乎是一家比较特别的小店,以在焙子里夹辣油豆腐皮和各种各样不同的内馅儿而出名,就像肉夹馍一样。

我点了一个加鸡蛋和烤肠的,11元,非常经济实惠,拼尽全力无法战胜。焙子的辣度是可以自行选择的,我选了个中辣,大概和螺蛳粉微辣差不多一个级别。豆皮软嫩,辣油辣而不腻,就是比较咸,而且不一会儿辣油就浸满了整个焙子,每咬一口都是在大口喝油。好吃是好吃,但是健身人士估计会对这个几乎避而不及。

A26A7DCB-2FBA-4A97-80F5-44D35729D920_1_105_c.jpeg

第三个去吃的就是特色的奶皮子,我们直接选择了在大召寺门口的一家随机酸奶店买,这些奶皮子几乎都是供应商统一发货的,只是牌子略微有些不同,我随便点了一个小红书上到处都有提到的马五五,15元/瓶。

它的最上层就是所谓的奶皮子,是甜的,口感有点像蜂巢或者是泡久了的饼干蛋糕胚,下面是几乎没有味道的酸奶。酸奶的口感和之前喝过的都不一样,它几乎是液态的,但是又能用勺子舀起乳态的固体,如果用吸管喝的话应该也能吸个爽,但因为要搭配着奶皮子一起吃,所以大部分都是用勺子舀着吃。

怎么说呢,这个味道不差,但是不会让我想再来一瓶。酸奶完全无味道,也没有什么奶制品的风味,但后来发现似乎内蒙这边所有的酸奶都是这个样子,没有味道,喝进去就是一些不像液体的液体。

36BC4C9B-746B-445B-921C-0ACD5543E191_1_105_c.jpeg

顺带一提,我们去的这几个小吃店就藏在居民区的小巷子里,风景很像是城中村,或者是三四线小县城,因为所有的房子都很矮,很多都只有一层,顺着街道一路排开,什么店都有。街上人也很少,漫步在这个街区我甚至有了一种回到开罗的感觉,就是没有游客、没有旅游从业者的一片区域。

吃饱喝足之后,我们就去了大家在呼市一般都会去的大召寺,全名大召无量寺。这个是很多攻略都提到的必去景点,能够很好地了解到内蒙的历史。

以前的蒙古族是信奉萨满教的。明朝年间,蒙古首领阿拉塔汗会见了来自西藏的喇嘛索南嘉措,从此蒙古族改信藏传佛教。门口一开始伫立的雕像我们都本能地以为是成吉思汗,但是没想到竟然背后还有这样一段历史。

大召寺和普通的佛教寺庙没什么不同,可能和成都的文殊院相比,多了很多经幡和转经筒,这些是在藏族纪录片里常常能见到,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机会也去西藏看看。很多地方会同时写着藏文和蒙文,两种文字排列在一起加上汉字,感觉也很有意思。

在逛寺庙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展品是一尊千手观音像,做得真是精美至极。她的手在背后展开,像一把扇子,通同时还有好几个头面朝着不同方向,在主头的上方还有好几个不同的小头,同样是面朝着不同的方向,就这样层层堆叠了好几层。面朝其他方向的小头眼睛都还是闭起来的,唯独正面的最大的那颗头眼睛是睁开的。那个工艺细节做得是真的好,在我凝视千手观音正面的头的时候,我不禁想象如果这尊观音法天象地,每一只手都伸展得无限远,每一层头颅之上还有新的一层头,这得有多壮观。

BFD0777A-D8F0-42E6-B7B8-4B415D215200_1_105_c.jpeg

在这简单逛了几个小时之后,我们就回酒店休息了,毕竟早上6点钟就起来,就算在飞机上补了觉,感觉也还是有点累。晚上就是与团友们的第一次见面,一起在一家吃蒙餐的餐厅吃了一顿标准的酒店团餐,这个餐和之前去阿勒泰吃的第一顿差远了,除了手把肉让我真的羊肉吃爽了,其他菜基本就是中规中矩的餐厅菜,很让人失望,没留下什么印象。

Day 2:达尔汗骑马+锡林郭勒草原+蒙古包诈马宴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驱车前往达尔汗茂明安联合旗骑马,地图上看了一下这里竟然是包头市。

在车上导游说了不少关于内蒙和蒙古族的知识,我这里挑几条我记得的、有意思的写下来:

  1. 蒙古族称男生叫巴特尔(ᠪᠠᠭᠠᠲᠦᠷ,Баатар,Baatar,意为“英雄”),称女生叫齐齐格(ᠴᠡᠴᠡᠭ,Цэцэг,Tsetseg,意为“花朵”)景区里的人喊我们巴特尔和齐齐格就不说了,毕竟人家旅游业讲究的就是一个沉浸体验,但是在鄂尔多斯市按摩的时候,按摩的姐姐低声说了句“这个巴特尔还挺吃力”被我听到了
  2. 蒙古族男性以肚子大、皮肤黑、胡子长为美
  3. 以前的手把肉是拿牛羊粪便煮的,很多蒙古人小时候最怕父母喊自己去捡粪便
  4. 蒙古人是没有姓氏的,现在的姓氏通常是以自己家族祖先的名字音译来的,其中姓白、包和齐的算是贵族后裔
  5. 金朝时期为了让边疆稳定,有过一个非常残暴的政策——减丁政策,每三年派兵屠杀一次蒙古人,身高高于车轮的都得死
  6. ……

来到骑马的地方,已经能看到草原了,但是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正如我在文章标题里写的,我想象中的草原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长得像是芦苇荡那样的草,但是眼前看到的草绿是绿的,但是稀稀拉拉的,像是秃头,甚至连地面都覆盖不全,看着和足球场没什么区别。

我这才知道草原分两种,干旱型和湿润型。那种见牛羊的草得在东内蒙才能看得到,那边是湿润型;我们现在所在的锡林郭勒草原是干旱型,而且经常有马踩过去,即便是在草最旺盛的时期,也不可能有大片大片的长草!

这让我一下子泄了气,我分明就是冲着看长草才来的,也怪我之前自己没有做好攻略,这个世界的地貌还是太丰富了。

6AAFB064-E09E-4C24-A22B-A8709A97AC0C_1_102_o.jpeg

到达马场,比较特别的是从车上下来之后,大门口有很多穿着民族服饰的人端着酒请你喝下马酒。当远方的朋友到来时,内蒙人会请宾客喝下马酒,洗去风尘。只见欢迎的人拿着一个巨大的酒盅往一个大碗里倒酒,然后你需要拿无名指蘸一下,敬天敬地敬祖先,然后再一口饮尽。据说,以前用无名指沾酒的是成吉思汗为了验毒才做的,现在已经演变为纯礼仪了。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人都在用同一个碗喝酒,因为内蒙人热情好客,不会将就这么多细枝末节。很难想象每天这个碗有多少人嘬过。

我和那个给我倒酒的大哥说我喝一点点就够了,那个大哥很豪迈地跟我说「巴特尔就应该多喝一点」,然后哐哐倒了好多。我本想一口气干了,但是真的实在太多了,我连喝三大口才把他倒出来的酒喝完。味道就是普通的白酒,入口不辣,淡得像水,没有任何回甘或者后调的味道,据说也有40多度,在后来骑马的时候食道和肚子一直热热的。

 

骑马的部分其实没有很特别,每个人会由领队分一匹马,他牵着带着大家骑马沿着整个场地走一圈,一个队伍大概7-8人。

我比较印象深刻的有两个坑点,首先在上马前所有人都需要戴头盔,不允许戴自己的帽子,甚至不能戴丝巾,因为马儿最怕的就是飘着的东西。在拿头盔的地方,工作人员问要不要买手套,骑马时牵着缰绳会比较磨手,手嫩的女士最好买一副手套保护一下。上了马之后才发现,我们根本不需要牵缰绳,因为马背上有一个座,座位上有个铁环,那个才是让我们一直抓握保持平衡的。

其次就是,有不少游客害怕骑马,怕马突然跑起来自己摔下去。于是工作人员说可以提供教练,教练带着就不怕了,200元/人。上了马之后才发现,所谓的教练就是带队的人牵着你的马,仅此而已。所有其他人都正常坐在马上,马儿自己也会跟着大部队走,非常偶尔领队会让你「拉拉左」「拉拉右」,让跑偏的马儿回归正常的方向,特别是靠近铁丝网围栏的时候,更是需要提前拉一下马儿,不然腿可能会被扎伤。除此之外,马儿走的那是相当平稳,根本不需要花200元再找一个人牵着你。

我们大概骑了1个多小时的马,屁股颠得确实有点疼,然后就驱车前往今天晚上住的地方,是一个蒙古包。

在去之前我们的领队和导游一再和我们打预防针,说蒙古包这不方便,那不方便,什么没有热水洗澡,没有一次性牙刷啥的,住得很简陋,我当时还感觉晚上要吃苦了,但是真住进去之后感觉反而还好。

在吃了一顿非常非常难吃的团餐午餐之后,下午我们驱车前往草原的其他地方,在各种景观的草原停留大概10-20分钟,然后大家就疯狂对着并不美丽的草原背景,尝试找角度拍照。我倒是没什么拍照的欲望,因为这个背景对我来说真的旅缩力拉满。

75A553B5-14B2-469D-A163-90A73AE5982B_1_105_c.jpeg

在各地拍照的间隙,我们还去到了一个牧场,说是牧场,但更类似于草原游乐园的地方,据说这是已经付过费的活动,里面有学跳蒙古舞、和骆驼拍照、挤羊奶和射箭等等活动,每一个其实都不及我心中的标准。

先说蒙古舞,这个是我们进入园内的第一个项目,你可以选择换上蒙古族的传统衣服再跟着一起跳。我们团里面大部分的客人对人文风俗的东西不是特别感兴趣,到达一个地方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各种拍照出片,这在我之前的游记里都有提到。负责跳舞项目那位姐姐就一直在催大家赶紧来跳,虽然我能理解这是预先安排好的活动的一部分,但是选择也是旅行体验中很重要的一环啊。这次旅程我是带队玩家之一,尽管我希望活动时尊重大部分人的选择,让他们尽早四处拍美照,但我还是很尽力地招呼大家来跳舞。

学舞的时候我们总共学了2首歌,每首歌大概4个动作,每个动作循环2个八拍,大概就是简单的动肩膀、摆手或是骑马的姿势等等,有舞蹈基础的人看一眼就会了,没有舞蹈基础的人也能象征性地比划一下,然后我们就围成一个圆圈重复这几个动作。我不知道是这个姐姐因为之前大家拖了很久不来跳舞而有点情绪,还是本身这个环节她就不会给予情绪价值,总之,语气很平淡,一个动作接着一个动作就结束了。

跳完舞之后大家就解散去拍照了。

骆驼就是普通的骆驼,被拴在一个棚子旁边,大家一个个排队轮流去和骆驼拍照。这个对于已经在埃及骑过骆驼的我毫无亮点。

挤羊奶倒是让我有点兴趣,只见一个牧民把一只看起来很小的羊,在招呼大家过去试试挤奶。那只羊的大小真的很小,我甚至分不清它到底是小羊羔,还是母羊是否就是这么小一只。很多团游上手去挤了几下,我想了想附近似乎洗手不是很方便,最后还是没去尝试。看着视频里随着人手撸动,奶一下一下地喷射出来,射在桶上发出淅沥沥的声音,第一次亲眼见到还是很奇妙。

园里还有几只圈养起来的小鹿,也是很普通,和动物园里的没什么两样。

射箭在园区的最里面,没有工作人员,需要自己去捡箭矢。我之前在射箭体验馆射过箭,那个箭很容易就能搭上去,箭尾的那个凹槽卡着弓弦,拉满弓就能射出去,我自认为我还有点天赋。但是这里的弓不知道是不是太原生态了,当你把凹槽卡好,箭矢的前端总是架不上弓,整个弓体以一个非常奇怪的角度弯曲着,只要一拉弓,箭矢就往旁边掉下来,总之试了两次也觉得不好玩。

下午这个行程我觉得唯一的亮点在骑马表演,在这个周围的环境和项目如此低于我预期的情况下,着实让我非常喜欢。大概就是几个英勇善战的巴特尔会骑着马在一片草地上狂奔,他们会比赛谁最快捡起散落在场地上的布团,也会比赛谁最快的从场地的一边冲向另外一边。上午的骑马只允许我们慢慢骑,因为对于没有经验的人来说,骑马飞奔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我看着他们骑着马,以非常快的速度飞奔,马儿身后卷起滚滚红尘,那个场面非常壮观。

更重要的是,在离我们围栏不远处,有两位拉着马头琴的小哥,面相看着和大学生没什么两样,非常稚嫩,在这配合着马术表演为我们配乐。他们表演的音乐并不是我们刻板印象中的、悠扬的蒙古族旋律,而是真的会跟着表演的部分变换曲目,在表演开始之前是紧张的、急促的音乐,在马匹奔腾起来后是大气磅礴的长啸,结尾的时候他们会用马头琴模拟马儿的叫声……

我真心为那些只顾着拍照,不去为真实感受脚下这片土地,感受周围文化的团友而感到可惜,人生不应该只有出片,这背离了我对旅游的初衷。

虽然如此,看完表演后,作为带队玩家的我,还是得回去帮有需要的人拍照……

92BE5308-C024-4A7C-B50B-26EAFF8EACF0_1_105_c.jpeg

晚上回到蒙古包,迎接我们的是诈马宴

比较遗憾的是导游和当地的表演者并没有很好地解释诈马宴的历史,只是和我们说是蒙古人宴请贵宾的最高礼遇。诈马据说来自于波斯语جامه(jamah,意为衣服),指的是指的是必须穿着华丽的衣服参加的宫廷宴席。诈马宴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叫做质孙宴,指忽必烈每年都会办的、招待宗亲和大臣的宴席。不管是什么,总之来参加的巴特尔和齐齐格全是贵族就对了。

参加诈马宴可以选择换衣服,但是我看了一下男生穿的衣服,感觉有点丑,而且我比较想好好享受吃东西。

在正式开始表演和上正餐之前,每个人身前都有一个冷盘,并且配了一瓶烈酒。这个烈酒喝着和之前的下马酒没什么区别,就是白酒。右边的冷盘里面有一些西瓜、奶制品、糖酥和山楂条,最好吃的是这个山楂条,这个是和旁边的坐的人一起分食的。左边的冷盘从上到下分别是炸土豆、预制虾饼和凉拌豆腐丝,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中午吃得太寒酸,以至没有吃饱,这里所有的东西感觉都很好吃,也很开胃。最后还有一碗喝起来味道还算不错的菌菇汤,热热的,很暖胃。

我本来对这些冷盘印象还挺好的,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小零食在表演开始之后服务员直接叠叠乐把它们收走了!有的桌甚至西瓜还没开动,也被收走了,直接被压在另外一个餐盘底下。这让我不禁一下倒吸了一口冷气,感情这些开饭前的小食全是循环使用的啊,上一次筵席吃剩下的,下一次补满之后继续用,这个东西实在不能细想,太可怕了……

9798AA31-439E-4732-99B0-5AC2363AB50F_1_105_c.jpeg

随着表演的开场,正菜被一道道端上来,是小碗菜,这又让我倒吸了一道冷气。饿了一天了,本来想晚上吃点好的,结果上的是辣炒白菜、非常腥的虾仁扇贝蒸粉丝(这还是蒙餐吗?)、预制狮子头、几乎只有皮的酱炖五花肉、非常骚的羊肉包子,以及如你所见的白米饭、半截玉米和不知道有没有蔬菜成分的绿色馒头,唯一比较过关的只有胡萝卜炖牛腩。

先不说团餐餐标的问题,我还记得今天在大巴车上导游和我们说,蒙餐分为红食——肉,以及白食——奶制品,在宴会上要先吃白食再吃红食,我还深以为然。结果端上来的是非常普通、毫无特色的快餐,无疑有点让整个旅行体验产生了一些割裂感。

94C94B55-BF39-4343-91C1-E26F701A32DD_1_105_c.jpeg

表演就是一些常见的歌舞表演,应该挺受中、老年人喜欢的那种。

舞蹈表演我觉得是跳得最差的,可能也是因为大家都不是专业舞者吧。倒是器乐表演和声乐表演比较让我震撼,特别是呼麦,这也是我第一次在线下听到呼麦,听感确实不一样。还有摔跤表演,是几个大小伙在舞台中央真摔啊,算是微型那达慕了,这个也不错。还有一段比较不错的,是体现蒙古族历史的萨满教祭祀仪式,几个萨满在舞台中间生火(假的、塑料的),然后绕着火跳舞祭祀长生天——蒙古文化里对于天的称呼,相当于汉族的老天爷。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表演是假唱假弹,被我和身边的小伙伴看出来了。最明显的是一个裙子长到能够覆盖整个场地的蒙古公主,主打一个原生态唱腔,在最后一段bridge的时候捂嘴狂飙6组高音,身体却没有明显的动作,实在是太明显的。还有一个马头琴的表演,总共有3个人在舞台中间拉琴,其中有一段音高不断变换的部分,有其中一人左手就杵在那不动了,另外两人的手动得至少在我看来是符合旋律变化的,不过我也不是很懂弦乐的原理,说不定三人都是假拉我听不出来呢。

表演的结尾是烤全羊仪式。只见表演人员推着一只烤全羊进入舞台中央,在观众里请了几位齐齐格和巴特尔来做仪式,大概就是切几刀,然后让绸缎越过羊,接着再围绕着羊转圈跳舞,最后再说几句祝福话。这个仪式本身挺有特色的,但是烤全羊本身就不好说了,虽不膻,但干得像是品尝到了楼兰古尸,几乎没有调味。我一开始还以为我们被分到的部位不是特别好,结果吃完饭出去问了一圈,所有人的肉都很难吃,我就释怀了。

作为一个旅游价值观吃>玩>行>住的人,如果吃不好我真的会很难过。

诈马宴结束大概是21:30,22:00还有一个篝火晚会,在这个准备的间隙就是表演人员创收的时间了——自由的点歌环节。只见很多齐齐格拿着点歌单走向观众席,一个个像观众们推销,问要不要点歌送祝福,我大概看了一下歌单,都是一些比较经典的蒙古族歌曲,当然也包括一些比较流行的歌,点一首100。其实如果30元左右我可能就真的会点了,这比较在我的预算范围内。

每一首歌都是现场弹奏、现场演唱,有过之前看出假唱的经历之后,在这个环节我也在观察表演人员还会不会又假唱,事实证明我想多了,这个部分所有人是真的在很卖力地表演,现场非常稳,这个是非常值得敬佩的。可能是受限于设备条件,所有的歌曲编曲都被改成了土嗨EDM,特别是我最喜欢的《乌兰巴托的夜》,唱得我都要怀疑人生了,我从来没想过这首歌能被这样演绎。

就在我一边感叹演唱人员唱功出色,一边庆幸自己没有激情下单的时候,只见一位来自香港的榜一大姐豪掷千金,把单子上的歌基本点了一遍,我们也就此有机会把所有歌曲听了个遍,慢慢散场出去等待篝火晚会的开场。出门的时候还看见一个大妈,把桌子上没开过的酒全都装到了自己的口袋里,差不多十几瓶,也是非常厉害了。

9E5EFB4C-F644-49DD-8DE0-A1ACD36F7912_1_105_c.jpeg

走出诈马宴的蒙古包,瞬间感受到了草原上的寒意,还好听了大家的意见带了一件外套备着,白天30度的温度,到夜里一下只有6、7度了。

篝火点燃之后,原来诈马宴的表演人员又再次站到台上,给大家表演起歌舞节目,不得不说他们真的太辛苦了。从22:00-23:00的这段时间,大家就围绕着篝火简单地转圈、跳舞。我们跟着其他团的客人一起跳,非常纯粹,也非常快乐,还有烟花表演看。最后的十几分钟更是所有人都冲上舞台蹦迪,现场的气氛还是很不错的。

就这样第一天的活动就到这里落下了帷幕,未曾想这安排满当的一天就已经是整趟旅行最高光的时刻了。

Day 3:蒙古包访问+哈素海景区

第三天一早,简单吃过早餐之后,我们去到了一个蒙古牧民的家里,去了解蒙古人的生活。

据接待我们的那位蒙古齐齐格所说,这里不是旅游景点,就是她自己的家。这个说法一开始我还是感觉存疑的,这个听起来很像是朝鲜那边的说法,但是随着深入听下去,我才了解到背后的一些故事。

自2018年国家开始禁牧之后,牧民们没有了收入,于是内蒙各区(不记得是不是这个头衔了)带头发展旅游业,从各个旗选出外形较好、口齿清晰的女生接待游客,大力发展旅游业。学习成绩比较好的人都来做了接待工作,学习成绩不好的人就是我们在各种表演里看到的骑马、拉琴的人。这里的蒙古包都是他们部落的,他们的家也被用来作为对外展示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上午一个半小时的讲述里,确实也了解到了很多东西。比如禁牧之后,国家按亩给牧民们补助,但是不多,就这位齐齐格家里一个月大约也就2000多,对于一个还要养孩子的家庭是远远不够的。她做这个旅游接待工作,是按人头收费的,每个人1块钱,上午下午都能接待好几场,这对她来说也是一部分收入。但是这个收入并不直接来源于我们给她的钱,而是乡镇政府发的工资……

我们也非常好奇地问了很多关于内蒙生活的细节,比如蒙古人要不要给彩礼,蒙古人结婚是不是也要买房……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蒙古包相关的问题,我这里也汇总一下,记录一下我还记得的内容:

  1. 每一个家庭都会自己造一个蒙古包,通常父母的包和自己的包就在不远处,这样年轻人方便照顾
  2. 以前的蒙古包是可以移动的,因为游牧民族确实是需要在各个地方游荡,以前的蒙古包的墙壁是可以开合的,一收就直接拖着走了,现在大家不游牧了,才给蒙古包底下垫了砖
  3. 蒙古包的面积是看直径的,不是看平方,建一个她家这样的大概十来万
  4. 蒙古包有48根竹子,每一根7度,大部分都是东南朝向,因此蒙古人可以根据太阳的角度直接算出时间
  5. 蒙古包是冬暖夏凉的,冬天外面会用羊毛毡盖6层,抗风抗冻;现在夏天把所有的羊毛毡拿下来,就很通风透气,根本不需要装空调
  6. 蒙古人基本都会挂成吉思汗的照片,进蒙古包时大家都要低头才能进去,正好是对成吉思汗鞠躬
  7. 进蒙古包时门槛是不能踩的
  8. ……

席间她还拿出奶茶来招待我们,是她当天早上自己煮的。来内蒙没几天,天天都能喝到奶茶,这次在她家里喝的确实能喝出不一样的感觉,奶味和茶味每一个部分都很浓郁,和之前在餐厅喝到的速溶奶茶真的是天壤之别!

然后她又拿出自己酿的高粱酒给我们喝,据她说不是每一批客人都能喝到酒(这个说法我也觉得有点像话术了)。她还说杯子是特地设计用来喝酒的,也是每个人传着喝,幽门螺旋杆菌开会!不得不说这个高粱酒确实香,入口虽然有些辣辣的,但是回味是非常浓郁的粮食的味道,我当时心里就在想,如果酒精不致癌,我绝对每天抱着这个酒大喝特喝!

差不多到点了之后,工商时间就来了。

她说蒙古人没有电冰箱,就是用银碗来杀菌,手把肉煮熟之后放在银碗里,一星期也不会酸臭。接着鼓吹了非常久的银离子杀菌这一点,甚至当场表演起了刮痧和收痧,说汉族中医把痧挂出来但是不收等于白刮。收痧就是用鸡蛋煮熟之后,去掉蛋黄,用补包裹着银梳子和蛋白去摩擦刮过痧的地方,银器会变黑,这就是收痧。她还用自己的梳子柄在现场很多女生的脸上测试,很多人的脸都划出了黑色的印记,然后说她们用的化妆品、防晒霜有毒……

她说她是上过大学的人,能够和我们说得清楚背后的原理,但是以前的蒙古人靠自己的智慧发现了银离子的神奇作用……我可能这辈子都没听过“银”这个字这么多次,就像去过埃及的人都对「one dollar」印象深刻,这趟内蒙之行,「银离子」就是内蒙版本的one dollar。

接着大家就被带去部落最大的蒙古包挑选银器了,很多人在刚才的销售下大卖特卖,其中有个团友发现,部落里卖的银30多块钱一克,机场完全一样的梳子卖20元一克。据这位接待我们的齐齐格说,她们部落卖的银都是官银,是以前上奉给贵族的,这个卖钱的收入是给政府的,不是给她的……但我肯定相信她们都是有提成的,这也没什么。

上午的环节结束之后,我们短暂地回到蒙古包,又吃了一顿比较难吃的团餐,下午就驱车前往哈素海了,至此这趟旅程让人稍微还有点美好的回忆在此基本结束了。

7CA5F7A0-0CA1-416B-B097-74F1BCDC5EE7_1_105_c.jpeg
下午去的是一个叫做哈素海的景区,据说是湿地,我真的是被这个所谓的湿地蒙蔽了双眼,这个地方简直就是一个小型公园。所谓的湿地就是一小片湖泊,如果要出片,也不能去湖中央拍照,因此我们就只能在非常有限的地方移动,寻找能够拍照的地方。

我们在这里甚至只能待不到1个半小时,基本上就是踩景区单车去、踩景区单车回,半个小时就没了,毫无体验感,我还更宁愿早点去回市区自由活动。

我还记得有客人问,「不是说要去敕勒川吗?」啊,就是那个「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的敕勒川啊,导游在群里答复我们说,我们去的地方就是敕勒川,哈素海湿地保护区就是敕勒川的一部分,我当时人都懵了,去看了一下景区的介绍,牌子上确实是这么写的……

总之在这没待一会儿就要走了,毫无印象点。

晚上我们在鄂尔多斯住,和之前一起去阿勒泰的的团友一起聚了个餐,按了个摩就睡了。

Day 4:响沙湾+民族风情园

Day4的内容更是劲爆。

按照海报上的内容,这天我们要去看沙漠。我想看的沙子是那种细沙,就是刻板印象中那种沙丘里的沙子,上次去埃及看到的都是碎石砂。这次去的响沙湾确实是我想象中的细沙,也算是弥补了一下之前去埃及的遗憾了,但是整个沙漠的规模确实不大,勉强让人满意,但是沙子确实是堆起了一个又一个沙丘。

AF470C59-1504-441F-809B-85F2AA5102D1_1_105_c.jpeg

我们去的时候太阳已经非常晒了,约定1点半左右的时间集合,有差不多2个小时的时间游玩,再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进到园区里,所有人第一个项目都是骑骆驼,但是我看这个骆驼有点瘦小,而且我在埃及已经体验过了,加上前一天晚上吃的烧烤,有点想拉肚子,所以我就没参加。骑完骆驼之后大部分人就在拍照了,我和另外一个小伙伴拍了一个舞蹈视频之后,就一直在帮客人们拍照出片了。

老实说,这个园区其实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内容,比如有个类似环球影城那样的演出,大概主题是保卫据点,远远地听到了喇叭传来枪战的声音,但是没能看到,很可惜。还有沙地过山车、SUV冲沙,甚至是摩天轮之类的游乐设施,但是因为我们在这逗留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拍完照就得走了,很多东西其实都没有体验到。

午餐的话我们是在园区里吃的,出乎意料地,园区里有肯德基、德克士、沪上阿姨……很多大牌子。肯德基的排队时间太久了,最后我吃的德克士。

很多客人反映这里的很多设施都很有意思,希望能够多玩一会儿,想要跳过下午的行程,自己在这玩到集合时间,自己坐车回去也可以。但无奈,经过和导游沟通,我们必须马上走。我一开始还不理解,为什么大家喜闻乐见的行程我们就是不能安排,到了下午的地点之后我立刻懂了,原来是个购物店……

C491585D-9A99-4AB0-9DDB-EF962168DEFE_1_105_c.jpeg

这甚至已经不是擦边店了,这就是一个披着宣传内蒙文化的皮的、巨大的购物园——蒙亮民族风情园。

什么下车喝奶茶,什么园内有很多内蒙文化的展品,什么有专业的人员讲解内蒙文化,你讲得过第三天早上的那个蒙古齐齐格吗?当我们下车走进去之后,大屏幕播放着的就是介绍蒙亮这个企业的宣传片,什么选品、工艺、质量保证……我来旅游是为了看你这个的?我觉得最好笑的一点是,下车入园之前每个人都发了一张VIP卡,说是如果在这买了东西之后,遇到质量问题可以凭着VIP卡退换货,我寻思售后问题有没有卡不都应该解决的吗?

我们就这样,跟着所谓的讲解员,从一楼一路走到三楼,每一层楼确实都有一些展品,每一样展品旁边都放了一件标有价格的商品。我当时觉得这个真的太顶级了,如果有客人投诉,负责制定线路的人一定要背锅。当然你也可以说这种低价团命中注定有购物,但是你稍微调整一下预期,或者明摆着说就是买特产的店,可能都不会让人这么讨厌。

我确实也有买特产的需求。我后来在小红书上看到,有很多人说蒙亮也算是当地的大企业,不少本地人也会来这买点特产,但是你非要告诉我是了解内蒙文化的地方那我真的会很生气。

而且在天台往下看的时候,我发现其实这个园区很大,从门口进来还有很多雕像或者是其他的设施,但是我们进来的那栋楼,走进去就是宣传企业的大屏幕,这谁能挡得住呀。

最后我们被迫在这待到晚饭结束才能离开。晚饭说的是“升级”的全牛宴,吃饭的地方就在这个民族园的餐厅。我们在路过餐厅的时候发现有一些游客在吃饭,桌上堆起了高高的肥牛卷,我当时心里想,要是全牛宴是全(肥)牛(卷)宴,我真的要报警。好在最后我们吃的就是正常的牛肉片、牛腩之类的,味道中规中矩,没什么好说的。

回到酒店之后,有的人选择去唱K庆祝生日,有的人选择去喝酒吃烧烤,有的人选择玩桌游,有的人选择去按摩,我带了团友玩了2把狼人杀,就跟自己的好朋友去按摩休息了。

5D073940-C86F-4B56-A543-A0D2C587A052_1_105_c.jpeg
DB3853EB-7869-499D-9C69-F470BE68DB53_1_105_c.jpeg

Day 5:没去的乌兰哈达火山 + 呼市CityWalk2.0

按照原定的计划,第5天我们是去乌兰察布的乌兰哈达火山,然后给大家送机。

我了解到我们从呼市开车过去要3个小时的车程,我是19:00的飞机,18:00必须要到机场,假设我们早上9:00出发,6个小时的往返时间就已经是15:00了,我能在那玩的时间非常少。而且经过前几天的观察,我发现大家一定会迟到,而且说3个小时的车程,一定是会比预想中的还要多半个小时,我真正能在火山玩的时间可能不超过1个半小时。

我又看了一眼地图,发现火山是分成了很多不同坑,其中6号坑是大家最喜欢去打卡的、长得像外形的火山,坑与坑之间都是要坐大巴穿行的,这进一步增加了出行的时间。我想了下,我不允许我宝贵的时间浪费在那么漫长的车程上,我宁愿下次再来一次内蒙也不想这样玩,而且我必须要在周一的早上出现在教室里,我放弃了最后一天的行程。

事后证明我是对的,那些和我飞机比较早的人,最后满打满算只在6号坑拍了1个小时就走了,导游同样无法承担大家误机的后果,所以时间差不多了就赶紧喊人集合了,体验很差。

因此,第5天早上,我送走大家之后,自己去吃了一个我来之前就想去尝试的美食——焖面。

小时候一直在各种综艺节目上看到北方的豆角焖面,一直很想来尝一尝,这次终于找到机会了。我找的店铺是在小红书看到老霍家巴盟焖面烩菜,评论区看到很多本地人推荐,而且有很多分店,也算是不会出错的一个safe choice。

这家店有一点不好,就是不支持单人餐,最小份的也是迷你锅,我点的是mini排骨锅,68一份,端上来好大一锅,吃了第一口我立刻就想好了台词,给我香晕了。

面上有土豆粉,入口是韧韧的、略带焦脆的口感,整个菜是浓郁的酱香风味,汁水收得干香四溢,搭配生蒜或是腊八蒜好吃到原地起飞

我自己一瓣蒜一口面,吃得不亦乐乎。

12FA3900-BE00-4719-BC3C-4D1CD1EB14D2_1_105_c.jpeg

吃完之后打算去看看第一天没能看到的清真大寺,结果过去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时分了,清真大寺从12:00一直休息到15:00,我也没法在那一直等,所以这个也错过了。说实话这趟来呼市,很多都错过了,最想去的内蒙博物馆也在4月时装修休馆,开放时间未知。相当于我除了大召寺之外,啥都没看到。

好在在旁边有一家卖稀果羹的,也是之前看到提到来呼市要尝的小吃,我就顺手买了一杯。味道还不错,喜欢酸甜口的人应该会特别爱,每一种味道就按照配料表的排列一个个出来,前调和后调完全符合顺序,也算是很神奇的体验了,夏天喝还是挺爽的。

23C38CE8-2156-4B43-A992-BF00DA9E07E8_1_105_c.jpeg

接下来的时间我就去本地人推荐的草原红牛奶食买了些伴手礼,就随便找了个网咖和朋友打守望先锋直到去机场了。

这趟内蒙虽然还是见了很多朋友,也体验了一些蒙古的文化,但是总体来说远远不及之前埃及和阿勒泰两趟行程给我带来的体验。加上之前日本的经历,更是强化了我出去旅游再也不跟团的这个想法,我要自己设计一个我喜欢的线路,否则这就是在消磨我对旅游的热爱。之后如果不是关系特别好的朋友邀请我一起组队,我也不会像再组了,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