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之图非吾之骥-「俞军产品方法论」书摘兼书评
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是目录,不是讽刺,是恭维。目录和推荐书目是一封关于「产品经理」很好的地图。伯乐的相马图虽好,但如果你真的去按图索骥,想用它找到属于自己的千里马,最终找到的只能是四不像。
###概要:两个公式
本书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两个公式:
用户价值 = 新体验 – 旧体验 – 替换成本
这个公式可以看作大概可以看作下列「收入公式」的「用户价值」版本
净收入 = 毛收入 – 机会成本 – 交易成本
人间第一定律:其他条件不变时,相对价格降低,需求量上升
相对价格 =(直接成本+交易成本)÷ 效用组合
粗看此内容跟需求定律一样,表面差别只在于它强调的是“相对价格”。人间第一定律是方便产品经理分析产品的工具,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的强大解释能力。它跟需求定律的区别,一是把价格(支付的代价)明确地细分成了直接成本和各类交易成本,二是把“默认不变的商品”这个抽象概念明确地定义成了用户视角的产品效用组合,也就是把“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经常变化的“产品变化”也考虑进来。
站在用户角度,只要产品的效用组合增加,产品的相对价格就降低;直接成本降低或交易成本降低,产品的相对价格也降低。而产品的相对价格降低,用户的需求量必然上升。这个相对价格公式,与用户价值公式一起,可以作为产品经理的两个日常分析工具。
第一章 - 什么是产品经理
◆ 1.1 历史上的产品经理 ( Why PM )
1.1.1 消费品时代的产品经理
1.1.2 软件时代的产品经理
◆ 1.2 不一样的互联网产品经理 ( How PM )
1.2.1 互联网时代特性之一:信息复制分发的边际成本低和用户量巨大
1.2.2 互联网时代特性之二:快速迭代、数据和AB测试
1.2.3 互联网时代特性之三:体验设计价值增大
重视体验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产品经理的角度,以用户为中心,横向组织资源,按需求进行生产和销售。
◆ 1.3 产品经理做什么 ( What PM )
1.3.1 产品经理的四大工作职能
- 需求(定义产品)
- 生产
- 销售
- 协调
1.3.2 产品工作属于强实践性的社会科学
1.3.3 用户模型 — 产品经理要研究用户行为及其背后的原理
1.3.4 交易模型 — 交易是最需要关注的
这里是把所有产品看作交易,搜索、社交、阅读等信息类产品只是货币价格为零的特殊交易。
第二章 - 企业、用户、产品
◆ 2.1 企业、用户、产品的关系

◆ 2.2 如何理解用户
2.2.1 用户的定义
用户不是自然人,而是需求的集合。
2.2.2 如何理解用户的行为

2.2.3 如何理解用户价值
人类的主观意识千差万别,还受情境变量的深度影响,所以,分析用户的粒度必须基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且必须有足够的样本量,用户是一种基于无数样本的分布模型。
◆ 2.3 如何理解产品
◆ 2.4 如何理解企业
总体上,企业的本质,只在于两点:第一,发现市场获利机会;第二,生产效率高于市场。
2.4.1 发现市场获利机会
2.4.2 企业持续:生产效率高于市场
2.4.3 组织效率
2.4.4 发展和生存
2.4.5 企业做产品的产出
财务绩效
认知:该领域内的know-how(技术秘密),对自身能力的认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积累。(3)
团队:互相磨合过的、有平台匹配度的团队,其效率远不是新组建的团队能比的。
无形资产:用户和产业利益链上各方的了解和信任积累,降低了企业未来的新交易和推出新产品的交易成本,提前获得了竞争优势。
只看财务绩效的时候,投资别人做该产品和企业自己做该产品,貌似回报差不多。但自己做的话,还会收获另外三项产出,这其实是真正的企业核心资产,而且神奇的是,即使该产品失败了,这三项企业核心资产也依然是增长的,是可持续积累的。
有的公司爱投资,尤其是为了业务互补或避险,这没问题。但如果为了投资别人而放弃自己做产品,就会失去上述后三项产出的收益,而这些收益不像财务绩效一样容易被认知、被量化。
2.4.6 互联网企业的角色变化
2.4.7 詹森生产函数
Q = Fr ( L, K, M, C: T )
首先,企业的产量 Q( Quantity )是变量 r( Rules ,外部规则)的函数,给定一组外部规则时,存在一个被外部规则约束的产出边界。
其中,
- L、K、M 分别表示劳动、资本和物质投入要素;
- C 表示在当前 T 和 r 下企业所有可能选取的内部组织形式。
- T 为一个反映当前技术和知识水平的向量;
- r 表示外部的产权结构;
「詹森生产函数」又称「权利、激励和生产函数」,这篇古老而简短的博客) 其实写的比文中更好一些
2.4.8 创造价值
◆ 2.5 如何更好地利用产品进行「价值交换」
2.5.1 “交易”是广义的
2.5.2 发生在交易中的“价值”是主观的
2.5.3 提升对用户“主观价值”的判断水平,以提升“理解用户”的能力
2.5.4 从用户角度,如何更好地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
用户的成本有两部分:
- 直接成本:包括付出的金钱成本、时间成本、隐私数据、态度等;
- 交易成本:即为了促成交易,付出的搜寻成本、议价成本、学习使用的成本、保障成本等。
2.5.5 从企业角度,如何更好地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
企业的成本包括以下两部分。
- 生产成本:购买音乐内容的成本,QQ 音乐公司员工的薪酬等。
- 交易成本:需要重点强调,因为它容易被大家忽略。QQ 音乐不是一个自然被所有人知道的平台,“购买音乐”这个习惯也不是所有中国用户都有的,所以“购买音乐内容”这项交易,是不会自然发生的。QQ音乐公司为了促成交易发生,需要付出很多成本。例如在媒体上付费宣传,获取愿意购买音乐的用户。再例如,通过赠送优惠等方式,让用户养成付费购买音乐的习惯,这种让用户养成习惯的“补贴”成本,理论上也可以归为交易成本,因为它是为了后续更大规模、更有效率的交易的达成。
第三章 - 交易
◆ 3.1 交易与交易模型
3.1.1 什么是交易
- 产品即交易
- 为何需要交易
产品即交易,作为产品经理,就要帮助用户创造这样的交换,产品设计要以终为始,一开始就奔着最后能成交去设计。
3.1.2 什么是交易模型
3.1.3 产品经理为什么要关注交易
企业以产品为媒介,创造用户价值并和用户交换。企业的一切行为也应该围绕“让交换行为更多地发生”。以下是让更多的交换行为发生的具体做法。
- 持续发现和追加可交换的、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
剩余内容已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