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odium

Taxodium

马上订阅 Taxodium RSS 更新: https://taxodium.ink/rss.xml

日常#6 - 牙周问题、订阅流整理、Blaugust 回顾、写作的艰难、小米手环表带

2025年10月14日 06:00

日常#6

牙周问题、订阅流整理、Blaugust 回顾、写作的艰难、小米手环表带

🎶 Best Comedy - The Fur.

牙周问题

近一年的时间里牙齿经常容易流血,之前去看过一次牙周,拍了片,告知要用巴氏刷牙法,开了一瓶漱口水就结束了。漱口水用一阵子是有点改善,但不用了还是老样子,治标不治本。后来去拔牙1,这次去了一家感觉更靠谱的医院,拔牙时又咨询了一下医生,医生说是有些龈下结石,需要清理一下。要先洗牙,洗牙一周之后再约牙周科进行龈下刮治。

洗牙很难约上,需要蹲点抢号,有点懒,抢号一直不太上心。后来牙齿流血情况越来越严重,也恰好看到有号,就赶紧约上了。这是我第二次洗牙了,不过听着刮刀在牙齿上打磨,还是会有点紧张,偶尔碰到比较靠近牙龈的地方也会有些痛。洗牙费用近四百,医保报销一半,剩下一半需要个人支出。洗牙之后牙齿流血情况改善了一些,但还是没有根治。

之后约了牙周的医生,相比洗牙而言,其他口腔科都容易约一些,不过号源也是很紧张,估计看牙齿的人相当多。牙周医生看了,确实需要刮治,告知费用大概两千左右,医保能报销大部分,问我要不要做。尽管费用不便宜,但不做治疗基本不会好转,况且相比健康而言,一些钱不算什么,很干脆地就答应要做了。本来牙龈刮治还要拍牙片和验血的,但我近期拔牙拍了牙片、手上囊肿手术也做了血常规等检查,这些前期的准备我都做完了,所以可以马上就进行刮治。刮治前医生让我含了杯双氧水,没过一阵子,双氧水和嘴里的血液发生反应,产生了很多绵密的泡沫。

医生问我要不要打麻醉,刮治可能会有些痛,不过打麻醉也是需要每颗牙齿都要打,扎下去那一下也是痛的。之前拔牙的时候我也打过麻醉,扎下去的痛其实还好,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脑子抽了,说可以不打麻醉,可能是嫌麻烦,还要等麻醉生效;可能是觉得医生说可以忍一下,大概不会很痛。2但刮治开始后我马上就后悔了,相比洗牙,刮治会更深入牙龈,尖锐的打磨声,磨刀挤入到牙缝之间,仿佛硬要把我的牙缝撑开,碰到牙龈也有种撕裂感,总之非常折磨,刮治的时候我的身体都是紧绷的,双手抓紧自己的身体,眼泪都冒出来了。

刮治过程流了很多血,我觉得牙科医生蛮辛苦的,看着患者满嘴的血,忍受脏臭的牙结石和口气,估计也会觉得有些恶心吧。不知道做了多久,终于做完了,这是第一次治疗,两周之后还要再刮一次,不过医生说下次会轻松点,没这次这么痛。这次治疗费用近九百,不过基本都能医保报销,个人支付很少。

牙周炎是无法根治的,只能尽可能去控制,要按照巴氏刷牙法刷牙,平时吃完东西之后也要用牙线清理,清洁得好的话,一年洗一次牙,大概可以控制症状;如果清洁得不好,就很容易复发,可能两三个月就得洗一次牙。

回头我在小红书找了些巴氏刷牙法和牙线的使用视频3,到现在才发现自己刷牙方式错的离谱,我原来的刷牙方式无法清洁到牙龈,也没有覆盖到所有的牙齿表面,就容易积累牙结石,今天的牙周病也是咎由自取。感叹方向才是最重要的,不然花费再多的时间也只是自我感动的努力。

做完龈下刮治之后,牙齿流血的症状改善了很多,现在刷牙还有一点点血,估计还在恢复。牙齿出问题还挺麻烦的,治疗的费用比较高,之后也要注意用正确的刷牙方式,以及习惯牙线的使用,保护好牙齿。

查找印象中的链接

Album#4 - Town 是 The Fur. 的一张专辑,认识 The Fur. 是在整理 Blaugust 订阅流的时候,在一篇博客文章中看到的,当时随便复制到网易云里听,就把页面关了继续整理订阅流。在我写这张专辑分享时,我就想找到这篇文章,看看文章里当时写了什么,而且文章分享的歌曲这么对我口味,我也想找出来以后多关注一下。但是我整理订阅流时看的文章实在是太多了,那篇文章我也只是粗略的翻了一下,文章名字是什么,内容有什么我都不太记得了,找起来还不太容易,找不到我又心痒痒,不过在花费了大量时间后我找到了。

我尝试了几个办法:

  • 在我的订阅流阅读器 Elfeed 里搜索 music、song、album、the fur.等关键字,但显然那篇文章标题里没有这些关键字。
  • 回忆什么时候看的,尝试找浏览器的浏览记录,但我有定期清理浏览记录的习惯,我正好手贱删除了。也尝试过恢复删除的浏览记录,但正好我也把 Chrome 的记录功能关闭了,也恢复不了。
  • 想起来 Elfeed 会拉取全文保存,于是去 Elfeed 保存的内容里进行搜索,但这个博客没有在订阅流里输出全文,所以也搜索不到。
  • 又尝试在 Blaugust 的所有博客里翻,凭借不准确的印象找,像是大海捞针,费时费劲,效果很差。
  • 回忆当时整理的进度,大概定位了几个可能的博客,遍历每一个博客的域名,然后通过在搜索引擎设置 site:domain Serene Reminder ,终于找到了。

这件事给我的启发就是在行动前还是要先思考一下方法,而不是蛮干。

这个过程中,我真希望那些博客能提供一个搜索功能,让我按照关键字搜索博客内容,不过即使不提供搜索功能,倒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

有的博客会将读者访问过的链接设置不一样的颜色,在我这次查找中还是有点帮助的。我之前也设置过,但页面里出现太多颜色,我觉得有些杂乱,就放弃了。但这次搜索,让我觉得标记访问过的链接或许某些场景下是有用的,所以我又加上了,颜色用的是 favicon 的颜色,乍一看有点突兀,看习惯了也还行。

订阅流整理

整理完了 Blaugust 的订阅流,本来打算再写一篇 Blaugust 2025 Reflections,但后来还是懒了,也累了。网上冲浪是一件还蛮快乐的事情,但还需要整理摘录的话,就没那么快乐了。像是给自己布置了一个任务,每次打开一个博客,都要仔细阅读感兴趣的文章,还要试图从中找到些什么;像是非要记录些什么才算是看过。这样很花时间,也很累。决定不做摘录之后,我整理起来快了很多,浏览一下感兴趣的文章,归类一下就结束了。4

feed-zone.webp
图1  一个同心圆,划分成了 6 个部分。从中心往外,分为 Zone0:家 - 用于自己的订阅流和亲人朋友;Zone1:门廊 - 喜欢的、必读的;Zone2:后院 - 通常都是不错的东西;Zone3:果园 - 访问的频率较低的;Zone4:牧场 - 偶尔浏览一次的;Zone5:池塘 - 让它沉没,偶尔清理的 (图片来源: kedara.en)

之前整理的时候看到了 Organising my feeds using Permaculture principles,这次也是按照里面的方法对订阅流进行了归类。文章借鉴了 可持续农业的区域管理方法 ⸺ 划分了 Zone0 到 Zone5 六个区域,类比到订阅流里,就是自己关注得比较多、看得比较多的,就归类在靠近自己的区域,例如 Zone1;而那些看得比较少,只是想偶尔看看的,就可以放到远一些的区域,例如 Zone5。

这样可以解决两个问题:

自从发现了个人网站的世界后,我的订阅阅读器里关注的独立站点越来越多。为了有效管理这些内容,我最初尝试按主题分类。但很快发现这行不通:大多数个人网站并不局限于某个特定领域 ⸺ 我认为这正是其美妙之处。

于是转而采用按语言分类的方式。这让网站归类变得相对简单(除了少数双语站点)。然而,由于我现在关注着 255 个订阅源,仅分成 「英语」 或 「荷兰语」 两类对缓解信息过载并没有实质帮助。

我试图解决两个 「问题」:

  • 产出能力的差异 :有人每天发布三则短动态,也有人每隔一个月才发一篇长文。高产的作者很快就能填满我的订阅流,而那些更新频率低的则被淹没其中。
  • 减轻「未读计数」 带来的压迫感 :我无法读完所有内容 ⸺ 确实会读完最喜爱作者的全部文章,但仍希望能关注其他人的动态。

Organising my feeds using Permaculture principles | Kedara

靠近自己的区域,如 Zone1,放在里面的博客都是自己经常看的,Zone1 的变化一般也不会很大,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按照 Zone1 进行过滤,关注的博客就不会淹没在海量的订阅中,新增的文章数量也不会很多,也不会有看不完的焦虑和压力。

当 Zone1 的内容看完了,想摄入更多信息的时候,就可以将阅读范围扩大到 Zone2。越往后面的区域,看的频率就越低,偶尔想看的时候,可以通过标题大概判断感不感兴趣,感兴趣就看看。

不同区域里的博客也是动态变化的,例如放到最后一个区域里的,可能是没啥兴趣的,时间久了就可以考虑移除。放到 Zone4 的是一些可能感兴趣,如果在阅读时觉得很有趣,想多关注,就可以考虑将其往前挪动一个区域,增加它被看到的频率。

新增订阅流的时候,如果已经能判断放到哪个区域的,就归类进去;如果还无法判断,可以先放到未分类的区域里,偶尔翻看一下,感兴趣就挪动到对应区域,不感兴趣干脆就删了。

我使用这个方法的时间还不长,目前用着我觉得还不错,确实能比较好的解决了作者说到的两个问题。我在 黑洞里 新增了 Blogroll5,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看看。

Blaugust 回顾

Blaugust 八月底就结束了,说起来八月份并没有很积极地参与,每天都产出一些文字对我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是不知道写些什么;另一方面是把脑子里的东西写出来对我而言并不容易。

看到 Blaugust 上其实也有不少讨论的话题,例如关于博客是否应该有留言系统,很多人写了他们的看法,我之前也写过 移除博客的留言,我也将部分看到的文章整理到里面了。 Blaugust 这样的讨论蛮好的,提出一个话题,然后大家都写点文章分享想法,相互引用答复,给人一种大家一起参与一个活动的感觉。

不过最开始订阅了 owl 整理的 Blaugust 2025 OPML,一下子新增了上百条订阅流,2000 多的文章,真是吃不消。看吧,实在没那么多时间;不看吧,又好奇别人写什么,怕错过,纠结、难受。

博客里我比较喜欢生活类的、音乐类的、文章我大多感兴趣的、博客设计好看的或有趣的、一些非英文的、一些未接触过的领域的,移除了一些更新频率很低、大量是关于游戏的、更新特别频繁我又不太感兴趣的。

看的过程还算有趣,能翻到一些设计不错的博客和内容,有的也可以借鉴;但也会焦虑,没有太多精力去对每一个博客都认真看一遍,急着快速判断一个博客,急着看完一篇文章。

八月写了 9 篇文章,也算是达成了自己最开始设定的 5 篇,不过只有 4 篇是关于 Blaugust 的,最后评奖的时候只获得了一个新人奖,没有得到一个月写 5 篇的铜奖,大概评判的时候只计算包含 Blaugust 的内容吧。

下一年我会不会参与呢?

我想我会继续参与的,一个私心是借助 Blaugust 扩大博客的曝光度,通过 Blaugust 接触更多不一样的人也是很有趣的。

明年争取获得一个铜牌吧。

写作艰难

前阵子看完了乔布斯传,打算写一篇摘录和读后感。

我是在 kindle...

剩余内容已隐藏

查看完整文章以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