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壹号的博客

千古壹号

马上订阅 千古壹号的博客 RSS 更新: https://qianguyihao.com/atom.xml

《沟通的方法》读书笔记:职场沟通的关键要素

2021年11月22日 18:00

书籍介绍

本文阅读指南

《沟通的方法》这本书大概有25万字,我把这本书的重点内容整理出来,并加了一些我自己的补充和理解,本文的笔记大概有3万字,供各位读者学习参考。方便大家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快速翻阅,随时回顾。

而且,我把核心句子和关键词都加粗了,所以本文非常适合在 公司/部门/小组 做主题分享会议分享,大家在会议室一起共读和探讨,受益颇深。

不要“读”这本书,而要“查”这本书

先来看个沟通技巧的小视频

在学习这本书之前,先来看个小视频,了解有效沟通的魔法。这个小视频是抖音上的,与本书作者无关。

https://vod.300hu.com/4c1f7a6atransbjngwcloud1oss/6f7fe932512626266777591809/v.f20.mp4

本书作者:脱不花

脱不花,真名李天田,2014 年 5 月,加入罗辑思维。2016 年 5 月,与罗振宇、快刀青衣联合创立了得到 APP,担任公司 CEO。曾任 中国软实力研究中心 创始合伙人、财经媒体专栏作者。

脱不花在 17 岁读完高中,而且还没拿到高中毕业证。有人曾讽刺她:“你想过没有,你是以没有高中毕业证这样的身份参与创办了一个中国领先的知识服务平台,你不觉得惭愧么?“

沟通高手脱不花是这样回答的:“我很惭愧,但是我对这个公司是有价值的,我可以用来测试所有的课程,因为我们的课程要做得知识普惠——我们每做一个课程,每介绍一本书,都希望不论这个人的知识结构是怎么样的,或者他受教育的水平是怎么样的,他都应该能从中获得一定的收获才对。”

我认为,脱不花的演讲水平和范儿,几乎可以达到央视主持人的水准。B站上有个她的演讲视频,可以了解下:

本书介绍

《沟通的方法》

一个正常受教育的人,18 岁之前,就已经知道了世间所有的大道理,但他一生都未必凑得齐应对挑战的小工具。

《沟通的方法》这本书是一个工具箱充满了各种具体情境下可以快速调用的小工具。这些工具很琐碎,但一个人的沟通素养,就是这样持续积累的。比如

  • 不说“但是”,而是说“同时”。
  • 不说“你听懂了吗”,而是说“不知道我有没有说清楚”。
  • 不说“我来晚了”,而是说“谢谢你等我”。
  • 不说“我知道”,而是说“明白”、“是的”、“恩好”“。
  • 不说“恩”、“哦”,可以说“恩恩、好、ok、好勒”。

(备注:前面三个是作者写的,后面两个是我自己想到的)

好的沟通方法,是要降低他人和我们合作的心理成本。至于“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式的八面玲珑,只会令人提高警惕,并不能促成你与别人的合作。

这本书中一共拆解了 18 个沟通场景,提供了几百个具体案例和方法,覆盖了怎样与陌生人破冰、怎样发起求助、怎样准备一场会议等高频问题。

好的沟通不在于你是否能达成眼前的目标,而在于你能否不断地自我塑造。

一、沟通从倾听开始

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当别人在说话时,你的内心一直在回荡着嘈杂的声音:“我有个更好的例子,能把这事儿说得更容易理解。”“他说得不对,我想反驳他。”

然而,沟通的起点,是倾听。只有倾听,我们才能听出对方的真实意图,才能识别出对方并不会说出口的那些潜在需求。同时;只有倾听了,我们的回应才能被友好地接纳。

沟通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已经沟通了。因为我们“说”了,所以,我们就默认已经和对方沟通了。所以,每天在办公室都会有一句话循环播放:“我不是跟你说了吗?”

在日常沟通中,信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最后至多只留下一半,糟糕的是,我们并不知道留下的是哪一半。生活中人人都说倾听很重要,但能做到的人却很少。

先来看几道测试题

题目:

  1. 领导突然问你:“你现在忙吗?” 请问,领导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想临时考察你的工作,还是想给你安排新任务?你又要作何回答呢?你要是回答忙,感觉是在拒绝领导;你要是回答不忙,说明工作不饱和。
  2. 你做了个方案,有个关键决策需要请示领导,领导扔下一句:”你定。”请问,这个事儿,你到底能不能定?
  3. 你去相亲,对方问你:”你们互联网公司,加班肯定很辛苦吧?”请问,对方是关心你,还是好奇互联网公司的工作情况?还是含蓄地嫌你加班太多?

这几句话都不长,字面意思也很简单,但说话的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是另一方,如果要马上作出反应,是不是还有点挑战?这个挑战在于,我们无法立刻从对方的只言片语中分辨出他们的真实意图

答案:

  1. 不要直接回答忙,也不要直接回答不忙。可以回答:“还好,怎么了?”、“有什么事吗?”领导真正想问的是:你现在对我有空吗?所以在这个场景中,你只有一种回复是正确的:领导,请讲。

  2. 领导想表达的是:“你全权负责。重点是出了问题,你也要全权负责,因为方案我没发表意见,是你定的。”

  3. 相亲对象问你加班辛不辛苦,其实是在了解:你有时间投入给亲密关系吗?你愿意倾注多少时间和感情呢?听懂了这层意思,你就会意识到,要促成这段关系,加班的事根本不用多聊,要和对方沟通的,是自己对生活方式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想象。

结构化倾听

要从一句话里完全听明白对方的意思,其实很困难。你需要具备基本的社会经验,对当下的语境有判断,还需要听岀对方的“弦外之音”。

别人在表达时,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隐藏一些信息。

那么,线索怎么找呢?有个很重要的方法,叫结构化倾听。

结构化倾听,是指你在接收到对方传达的信息以后,要习惯性地在头脑里明确三个要素:沟通对象的情绪、事实和期待

1、情绪

对方通常不会直接表示“我很生气”,而是把情绪隐藏在话里面。这就需要我们在倾听时,把对方语言里隐藏的情绪识别出来,分清何为事实,何为情绪

比如,“领导总是让我加班”,这句话是事实还是情绪?

这是情绪。“总是”这个词,表达的只是一种主观感受,而不是事实。这种表达,或多或少都有夸张的成分

举例:(情侣吵架)

女:你为什么总是忘记我们的纪念日?

男:哪有总是,我不就是去年忘记了一次吗?

女:你不爱我了。

其实,对方要表达的只是“我觉得你忽略了我,所以很伤心”,但身在亲密关系中的他/她并没有将此识别出来,当然也就无法继续沟通。

一旦说“总是、老是、每次、经常、永远”等类似的词,就可以说明对方是在宣泄情绪,或多或少存在夸张的成分。这时候你要做的,不是跟他辩论事实真相,而是安抚他的情绪。只有把恶劣的情绪先降下来,双方才有沟通的基础。

安抚情绪举例:

  • 今年情况确实特殊,我们明白你的担心,我们也很重视。您放心,我们会多试几个方案,然后跟你汇报。

2、事实

什么是事实?对方不带情绪陈述的信息都是事实吗?不见得。我们在表达那些不受主观判断影响,可考证、可追溯的内容时,才是事实。事实常常涉及人物(who)、时间(when)、地点(where)、事件(what)这几个元素。

从“我觉得”“我判断”“我认为”的主观推论出发的陈述很有可能不是事实。


信息挖掘,确认事实

有些情况下,对方只说了一两句话,传达的信息非常有限,很难分辨出他内心真实的意图。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前面结构化倾听获得的信息,按照自己理解的逻辑,重新梳理一遍,请对方做个确认。比如:

  • “你刚才说的这几点,我的理解是·····,不知道我的理解对吗?”

但有时候,我们可能压根儿没听懂对方说的话。这时,不要逃避,可以借由一系列提问的技巧去追问,比如:

  • “你能再展开讲讲吗?”
  • “不好意思啊,这里我没太听明白,你能再跟我说说吗?”

很多人怕对方不耐烦,不好意思追问。但请你试想一下,追问带来的后果是:他现在有点不耐烦。不追问带来的后果是:你完全做错了。你选哪一种呢?当然是前者。


用笔记记录重要信息

作者建议用本子记录重要信息,因为笔记本是一种能传递很多积极信号的工作道具。当然,如果你习惯使用电子设备也可以。比如,在 iPad 上写笔记的时候,推荐一款手写记录软件 Notability,非常好用。

开会的场景中,可以看情况进行录音。录音工具的作用是备査,方便事后查漏补缺,不能用它来代替你的笔记。用录音的时候,不是听,而是把录音转成文字。看文字比听录音效率高得多。作者推荐你在手机上下载一款录音软件「讯飞听见」,除了录音,这款软件只需要一点点钱就可以把录音转成速记。我推荐你使用「飞书妙记」。

3、期待

期待就是找出对方内心真正想要得到的东西。

我们需要结合情绪、事实,挖掘隐含信息,来判断对方的期待。

举例:京东客服接到用户的电话投诉,说收到的商品有破损,很生气。客服该怎么反馈?我们来分析一下:

  • 事实:用户收到了一件破损的商品。...

剩余内容已隐藏

查看完整文章以阅读更多